2.5 苏轼词两首 - 范文中心

2.5 苏轼词两首

11/24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3、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4、准确背诵并默写全词。

【学习重点】

1、豪放派词的艺术特点。

2、苏词中字词句使用的妙处。

【学习难点】

1、理解词的意境。

2、苏词中字词句的妙处。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

2.学习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1.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

2.结合《优化探究》中本课的“助读资料”和“基础梳理”,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作品等。

3.结合课本注释翻译《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了解全词内容,概括本词主旨。

4.自主学习之基础知识自我检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或释义正确的一项( ) 1、D(A项中的“雪”是比喻用法,指浪花。 B项 中“纶”的正确读音是“guān”。 C项 中“华发”意为花白的头发。)

A、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 卷起千堆雪(雪花) ...

B、羽扇纶(lún)巾 .

一蓑(一袭蓑衣)烟雨任平生 .. 料峭(形容微寒)春风吹酒醒 ..C、早生华发(美丽的头发) ..

D、一尊还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江月 .

2)判断下面各项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2、A.× B.√ C.× D.√(A项错在“词牌是指词的题目”,应为“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C项错在“它们又是词的题目”。)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阕,“阕”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称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阕、下阕,因为一曲便是一阕。( )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阕,“阕”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规定的。( )

3)“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 )

A、终岁不闻丝竹声 B、举酒欲饮无管弦 C、足下蹑丝履 D、君当作磐石 ........

3、A B(A项中“丝竹”代指音乐;B项中“管弦”代指音乐;C项中“足下”就是指脚下;D项中“磐石”指大而厚的石头。)

4)“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有的须从“旧”的本义引申)的有(

)

A、故作不良计 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池鱼思故渊 D、故国神游

4、C D(A项中的“故”是“所以”之意; B项 中的“故”是“特意”之意。)

5)下列各句中的“国”字与例句中“国”字的意义相同的句子有( )

例句:故国神游

A、红豆生南国 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C、妇人暂而免诸国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E、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F、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5、A D(例句中的“国”字是“地方”的意思。A、D两项中的“国”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其他各项中“国”的意思都为“国家”。)

6)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几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6、D(根据这几句诗的上文可知“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不是诸葛亮,所以排除A、B两项;大破曹军,不是诸葛亮协助的,所以排除C项。)

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D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8)填空。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 、 )。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1036—1101),字 ,号 ,四川眉山人, 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 派词。文学史上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 、“苏辛”(辛弃疾)”之说。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豪放

9)默写。1)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2)千古风流人物 (3)穿林打叶声 (4)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 。

(2)大江东去,浪淘尽, 。(3)莫听 ,何妨吟啸且徐行。

(4)回首向来萧瑟处, 。

5.自主学习之文本内容思考:

(1)《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概括:

(2)表现手法分析: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方面的知识?还有什么知识你需要帮助?请收集好你的疑惑,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合作探究吧。

二、合作探究之重点内容: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

1)品析词作:

(一)上阕:

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绘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2、这样的景物时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

明确:大江东去 浪淘尽 (壮阔的景色)——空间

千古风流人物 ——时间

3、赤壁是不是古战场“赤壁之战”的赤壁?

明确:不是,注释解释。同时还有“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试背上阕。

(二)下阕:

1、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

学生读然后找原句。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为什么不能将“初嫁了”换为“初嫁”? 。“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 ,表现周瑜当年 、 的 。 因为赤壁之战当年小乔嫁给周瑜已有十年,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周瑜年轻有为。

美人衬托英雄 春风得意 英气焕发 英雄气概

3、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通过下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34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以“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5、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着报国无路的感慨。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

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6、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7、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

答案:本词应用了烘托与映衬的表现手法。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以“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来烘托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在朗读中品味《定风波》这首词的意境。

2.体味这首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体会词中的哲理。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1、整体感知《定风波》,了解本词主要内容。

2、熟读并背诵《定风波》。

3、你能说说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吗?

二、合作探究之重点内容:整体感知《定风波》

1、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2、在表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案: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

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4、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答案:“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它给我们的启发是: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5、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喻仕途中的风雨和人生中的艰难曲折;(“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晴”既指雨过天晴,也指豁然开朗的前景和坦荡开阔的际遇。(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天已晴了,回顾来程中所经风雨,自有一番感触。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早已惯见;宦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定何时能有转圜,必定有雨过天青的遭际吗?遭受风吹雨打的人那是要望晴的吧,而苏轼于此想得更深,他说无风雨更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如何得到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是“归去”!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归来去兮”取来,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三、学后反思:你对本词有哪些疑惑和见解?

四、苏轼词总结:比较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说一说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1、拓宽了婉约词的视野。苏轼词以清新明快、沉挚深永的婉约词为主。他的婉约词不再是“花间”式的绣幌绮宴席,不是宴殊式的小园芳径,也不是柳永式的依红偎翠,他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酒宴、歌妓、翠帐、香径等狭小的圈子引开,把读者从花间带向人间,从樽前带向世前。举凡咏史咏物、登临怀古、悼亡送别、游仙谈禅、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无不摄入笔端。

2、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入宋以后,词学大兴,范仲淹的边塞之作,宴殊的人生几何之叹,欧阳修的婉转言情,柳永的长篇铺叙,都能达到高度成就,词坛的正宗——婉约词,在一百多年的发展演进中,群芳竞放,可说是蔚为大观。然而,苏轼以其淋漓巨笔,翻万丈波澜,开豪放一派先河,树词坛异帜。


相关内容

  •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研究小组成员:包颖婷 朱佳雯 邱凯杰 薛睿健 孙锦辉 指导老师:凌志锋 1.初出茅庐 纵顾苏东坡的一生,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示了一幅绚烂 ...
  • 苏轼为什么讽刺司马光"鳖厮踢" 苏轼为什么与程颐结怨
    苏轼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不过在政治上他就显得格格不入,数次被贬官.不过作为一个文人,针砭时弊很正常,虽然他相当尊敬司马光,但有时候也会对司马光的一些政见持不同意见. 苏轼为什么讽谑司马光"鳖厮踢&quo ...
  • 品读苏轼之苏轼的人生观(康震)
    品读苏轼之苏轼的人生观 康震 "审美人生与仕宦人生是极端对立的两种人生态度,官场生活与诗人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是戴着面具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极端需要官场应酬的虚伪,一个必须是肝胆相照.表里澄彻.苏轼 ...
  • 爱憎分明的公私情感
    某近者经由,屡获请见,存抚教诲,别来切记台侯万福! 某始欲买田金陵,庶几得陪杖履,老于钟山之下,既已不遂.今仪真一住又已二十日,日以求田为事,然成否未可知也,若幸而成,扁舟往来,见公不难矣. 向屡言高邮进士秦观太虚,公亦粗知其人.今得其诗文 ...
  • 旷世奇才的魅力人生
    旷世奇才的魅力人生 --走进苏轼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猜谜游戏,看看哪个同学能快速地猜出来.请看谜面: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猜三个文人)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三颗明星, ...
  •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福建建阳 张叶华 摘要:苏轼<前赤壁赋>一文情.景.理相交融,在对赤壁那优美的山水风月的描绘中蕴含了丰富的儒释道思想,他以赤壁为依托,反思人生.审视历史.参悟天地,以宏博开放的 ...
  • 苏轼词中的禅宗思想及现实意义
    目录 前言 .................................................................................................................. ...
  • 苏轼词的评1
    浅谈苏轼词革新的意义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姓名:曾加林 准考证号:[1**********]3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1**********] 摘要: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经历磨难而笑 ...
  • [从苏轼到苏东坡]
    从苏轼到苏东坡 --浅谈苏轼在黄州的蜕变与坚守 虞城县春来高中 代昆鹏 摘要:乌台诗案是苏轼平生第一次最大的挫折,但他却在晚年诗作中这样肯定被贬之地黄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他在黄州完成了身份上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