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的评1 - 范文中心

苏轼词的评1

05/22

浅谈苏轼词革新的意义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姓名:曾加林 准考证号:[1**********]3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1**********]

摘要: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经历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他的词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止。他的境界达天地奇观,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如天风海鱼逼人,指出向上一路,开辟词境和风格的另一片天地。

关键词:苏轼 词 革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代最有影响的作家,诗、散文、词均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东坡全集》。苏轼生平是坎坷不平的一生,出生于寒族地主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具有远大的志向和过人的才识,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深受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嘉佑六年,他通过直言及谏科的制策殿试,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同年底到治所所在地扶风(今陕西扶风县)任职,正式踏上荣辱不定,政治风波叠起的坎坷仕途。作为一个全能艺术家,巨儒政治家,一个刚直率真,放荡不羁的文人,一生的曲折不尽言表。自年轻还朝起用,谄害,贬谪,起用,再遭谄害,再被贬谪,十多年中,似乎什么不公的事他都遇到了。对苏东坡这样的一个有浪漫性情的文人来说,坎坷人生必会带来有魅力的诗文。于是,最沮丧的时期,东坡写出了最好的作品,他的诗词达到了成熟时期。愤怒过去了,尖酸也暂时过去,留下满心安详与惬意。古往今来,似乎愈是才高八斗,壮志满怀,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其生平就愈是坎坷得让人心疼。而面对频频袭来的动荡激流,有人默默“归岸”,欲“了然万事,虚纳万境”而“独长醉”,有人做中流砥柱而“长年醒”,有人独立不惧,潇洒自适,且醉且醒。东坡自能在人生的激流起宕中遗世独立,岿然于天地。几经沉浮后,伟大的心灵也感到了人

生的无奈,东坡力求精神解脱,而当时,盛行的老庄禅学思想无疑给了他一线希望。在这样的超脱世俗的境界中,他追求适性而为,向往豁达平静的生活。“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身如受风竹,掩冉从叶惊。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一朝傅两翅,乃得黏网悲。啁啾同巢雀,沮泽疑可依。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苏轼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面前的自我宽解了。“十年归梦寄北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要在安详优美的环境中欢度余年,似乎有饮酒蛰伏,一醉方休的感叹。但他并非真醉,醉的是对苦难,对迫害的心态,他“渺观大瀛海”,何等雄阔之气。于是,他愈是恬然自适,自求解脱,用表面的超脱掩盖内心的痛苦,就愈发显现他的乐观倔强,他的无比旷达之胸怀,也愈发让人钦佩,为之震撼。“鲜鲜霜菊艳,溜溜槽床声”,东坡留下了他的灵魂欢欣和心智的乐趣。且醒且醉之间,惟有一颗永远跳动的心。

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灵活的以“诗”为“词”,在思想上更高一筹,促进了词体的变革。苏体词风的出现,引起了词体的全面革新,使宋词能与唐诗相比美,提高了宋词的地位,被后人称为“唐诗宋词”并列的文学体裁而不愧色。他的词对宋代文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继柳永之后又一次词体的重要变革。苏轼文学成就是宋朝时期最高峰,以至被人们视为宋一代文学代表。

一、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苏词是词境的一大开拓。苏轼前期的词多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花间酒下的伤别、孤独寂寞惆怅,婉约而细腻。至苏词发抒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绸缪之态,创为激越声调、昂首高歌、豪放杰出,充分表

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以“怀古”为题材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站在古战场,由此可以联想当时的情境,雄挥气势博大,八百多年以前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转瞬即逝,就像昨天发生。由此可见苏词的大气奔放不亚于唐代李白作品。词中没有表现仕途矢志、贬谪的悲痛,而是一种积极昂扬的心态。体现作者淡泊名利、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笑看生活,往日的英雄也随江水而流逝,惟有江山美丽多娇。苏轼从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大彻大悟,远大的政治理想与白发一样被时间所埋葬。苏轼运用他天才的想象力把历史故事采集为新的题材,开辟了新的词境。

苏轼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歌妓口吻作词以便演唱的传统。他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世之作。大大提高词的境界,也对宋词的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苏词有的采用小序词题的形式确定所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和缘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题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题序相呼应都是很好理解的了。作者豪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纪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这样词的创作走向现实,面向现实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苏词的另一面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吐述自己的人生感慨,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俗话说:酒后吐真言,苏轼是一位忧国爱民、深有抱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智慧来自他自

己的真实生活,丰富的想象力也缘于他的智慧。苏词抒写多种多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感受,叙述生活中的事件,表现亲人师友之间深厚情谊,描绘山川景色和农村生活景象,创作出高度成熟的咏物词来。

二、苏轼灵活的开创“以诗为词”的风格。

苏轼将作诗的思维用于作词,即“以诗为词”,是苏轼革新词体的关键。苏轼以前,词的范围很小,限制很多;到苏轼出来,只当词是诗的一体,凡可以入诗的就可以入词,词可以咏史,可以吊古,可以说理,可以谈禅,可以用象征寄托幽妙之思,可以借音节述悲壮或怨仰之怀,诸如人生感慨、仕途的升沉、亲友的聚散、自然景物的欣赏,这是词的一大解放。苏词之所以为旷世之作是来自于与生活联系密切。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词都是苏轼才华体现。《江城子》是苏轼怀念已故妻子的一首词,深深的体现了苏轼为人,情至深,义至重,一种纯真的缅怀之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茫茫的人生空漠叹喟中,至死不渝的真情,让人越体会越深。后人视苏轼为豪放之宗,就是因为他能以雄放之笔遣词驰骋,意境超脱。而苏轼与柳永之后拓展词体之后,另外开辟词的发展领域从题材内容方面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把词引向正统词文的道路,向“士大夫化”发展。他把词与诗看成是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地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入词,突破了以往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辞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促成了词体的解放。

三、开创豪放一派

苏词的风格刚柔兼具,多姿多彩,横竖烂漫。他的词同他的诗文一样,往往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淳朴。正如陈之说的:“读其词而入其境如见其人,江山气象,人物风流,高情逸怀耿介旷达,而绝异于传统小词的女儿情态;读其词可以感奋激昂以壮击揖中流渡江复国之雄气,也可以宁静澹泊东篱种菊洁身自好。”苏轼革新词风,并非单纯反对婉约,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主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发展,形成婉约,豪放,清丽,韶秀,旷远等风格同秀共荣的局面。

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他能提出豪放词而能独树一帜,是与他卓越的文学识见相关联的。苏轼认为:“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婉转,盖诗之裔。” 苏轼豪放词风使宋词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苏轼的豪放词情感奔放深挚,语言刚健豪迈清新自然,表现出真率自然 的审美情趣;意境壮伟雄浑开阔,高远深邃,呈现出豪迈奔放,开朗刚健的阳刚之美。苏轼豪放主要体现在他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出这一豪放的风格。

苏轼现存三百四十余首词,豪放词仍居少数,现存苏词绝大多数仍属于婉约词。但他的豪放词题材扩大,思想内容与形式都独具特色,尤其风格多样:以散句入词,以诗入词,开创辛词之沉郁,飘逸、旷远、绮丽、豪放、清雄、刚健、开朗,联想丰富,比喻新奇,结构莫测,用笔挥洒自如,自由张扬个性,

创新意识浓郁。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之他那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一步入词坛,立刻给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豪放派”呈现出的是疏浚的特点,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放”的多元化审美取向,有的是空灵隽永,明快疏宕,质朴简淡,秀丽妩媚等多种风格。苏轼化俗为雅,化浓艳为清新,将传统的镂金错彩化为清新雅练的语言风格,形成了清新,清空,清淡的语言风格。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但不只是以豪放词著称。他写恋情,伤感的词,则委婉而细密,如悼念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的情感内涵要比一般专写男女之情的词来得厚重,而文笔的萦绕回环、细腻绵密又近似之。再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全词塑造了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形象,寄托作者在遭受政治挫折之后孤独、迷惘的心境和孤高不屈的态度。写得幽深清绝,每个意象都凸现幽寒的气氛,全词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孤独和感伤。

苏轼更是以丰富的、多方面的创作实践,把诗文革新运用到词的领域,创立的豪放词派,为南宋爱国词人开了先路。他在北宋时期就被学者文人所羡慕,他的品格、文采,深得后人的钦佩和敬仰。在南宋形成的一个以陆游、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豪放词派,成为主战反和、保家卫国的主力军。辛弃疾秉承苏轼豪放的词风,进一步扩大词的题材,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他以文为词,借咏史或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自己抗金杀敌的爱国情操,以及对当局的强烈不满。他的《摸渔儿》、《水龙吟》、《永遇乐》、《青玉案》等名篇。写景抒情、托物言志,其意蕴、其手法,无不留有苏词之遗风。

综上所述,苏轼对北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他扩大了词境,改变了词风,开创了词作的新阶段,特别是开创了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而自成一家的豪放词,

使宋词展现出全新的面貌,而影响了以后许多词人的创作。北宋末年,靖康事变,引发了豪放词派的迅猛发展。这时期除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岳飞、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还我河山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但是苏轼词被北宋的影响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堪称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堪称我国词坛上一颗光照千秋的巨星。

苏轼一生屡遭谗害,可他学养甚深,虽有郁郁不平之感,都为其豪情所掩。其词风格多样化,既有豪放襄括,也有婉约蕴籍、清秀淡逸、古雅峭拔、清丽圆转、奇艳绝丽,所以他的才华不能只用豪放派就能概括的。苏轼成为宋时期文坛领袖人物,无论从那个方面衡量,他都是宋文学发展到颠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卢晋 傅德岷主编《宋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5年。

[3] 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

[4] 方智范《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4年。

[5] 谢桃坊《宋词概况》,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2年。

[6]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中编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


相关内容

  •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研究小组成员:包颖婷 朱佳雯 邱凯杰 薛睿健 孙锦辉 指导老师:凌志锋 1.初出茅庐 纵顾苏东坡的一生,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示了一幅绚烂 ...
  • 苏轼为什么讽刺司马光"鳖厮踢" 苏轼为什么与程颐结怨
    苏轼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不过在政治上他就显得格格不入,数次被贬官.不过作为一个文人,针砭时弊很正常,虽然他相当尊敬司马光,但有时候也会对司马光的一些政见持不同意见. 苏轼为什么讽谑司马光"鳖厮踢&quo ...
  • 品读苏轼之苏轼的人生观(康震)
    品读苏轼之苏轼的人生观 康震 "审美人生与仕宦人生是极端对立的两种人生态度,官场生活与诗人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是戴着面具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极端需要官场应酬的虚伪,一个必须是肝胆相照.表里澄彻.苏轼 ...
  • 爱憎分明的公私情感
    某近者经由,屡获请见,存抚教诲,别来切记台侯万福! 某始欲买田金陵,庶几得陪杖履,老于钟山之下,既已不遂.今仪真一住又已二十日,日以求田为事,然成否未可知也,若幸而成,扁舟往来,见公不难矣. 向屡言高邮进士秦观太虚,公亦粗知其人.今得其诗文 ...
  • 旷世奇才的魅力人生
    旷世奇才的魅力人生 --走进苏轼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猜谜游戏,看看哪个同学能快速地猜出来.请看谜面: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猜三个文人)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三颗明星, ...
  •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福建建阳 张叶华 摘要:苏轼<前赤壁赋>一文情.景.理相交融,在对赤壁那优美的山水风月的描绘中蕴含了丰富的儒释道思想,他以赤壁为依托,反思人生.审视历史.参悟天地,以宏博开放的 ...
  • 苏轼词中的禅宗思想及现实意义
    目录 前言 .................................................................................................................. ...
  • [从苏轼到苏东坡]
    从苏轼到苏东坡 --浅谈苏轼在黄州的蜕变与坚守 虞城县春来高中 代昆鹏 摘要:乌台诗案是苏轼平生第一次最大的挫折,但他却在晚年诗作中这样肯定被贬之地黄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他在黄州完成了身份上最重要的 ...
  • 中日韩赤壁之游
    曾枣庄:中日韩赤壁之游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www.hubei.gov.cn2010年10月27日来源: 赤壁何须问出处--中日韩赤壁之游 内容提要:苏轼明明黄冈赤壁未必是是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真正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湖北蒲圻县.但苏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