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 范文中心

20**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10/11

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舒兰市第一中学校 高二历史 王岩

自2014年以来,中国的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同时也在尝试进行一些调整以适应全国各地的教育教学实际。2015年的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在难度上有所降低,阅读量减少,但考查角度更加新颖,对历史学科能力与素养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进一步体现了改革精神和课改要求。本人因教龄和教学经历及经验所限,只能结合高考试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感想,主要以新课标全国Ⅰ、Ⅱ卷和北京卷为例。

一、 重点知识作为干扰性选项出现,考查理解辨别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教师总会反复讲解和强调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学生也会花费较多精力和时间去整理和记忆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甚至会形成一种定式思维,如果一个选择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教材原话或重点知识,那基本就是正确选项,在没有认真审题和分析其他三个选项的情况下就选出答案。但今年的试题中,教材重点知识作为干扰性选项出现的例子较多。如新课标全国Ⅱ卷25题B 选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27题C 选项“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中央集权和商帮都是中国古代史部分的重点内容,但这两个选项都是干扰项,正确选项反而与教材没什么关联或关联性较小。

这种情况提醒我们在面对高考时不能过于教条,不能太过于相信平时总结的题型、规律和方法技巧等,要认真审题,清醒分析,注意题目与平时所见题目的细微差别之处。另外,这种情况也提醒我们在

平时学习中对教材知识和观点不仅要熟练掌握,更要深刻理解、反复思考、融会贯通,切忌一知半解甚至不求甚解的机械记忆,以免在高考时不能辨别教材的知识或观点是否在深层含义上切合题干材料的主旨。

二、 考查过去经常忽视的考点,体现新史观

在传统史观的视角下,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具有明显标志性意义的内容更受重视,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所占比重较大。即使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强调新史观的应用和考查,但传统思维的惯性和影响仍然存在。如必修二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述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的变迁,体现了社会史观及现代化史观等新史观。这部分内容以前不被重视,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意识地忽略,嫌其零碎繁琐。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则是有意识地增加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如2013年重庆文综14题考查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及其原因,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题考查中国近代电影的产生发展。2015年的历史试题仍然继续了这一趋势,新课标全国Ⅱ卷41题考查我国节假日的变化趋势及形成的历史原因,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习俗的变化。这一趋势提示我们看待历史的视角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角度和观点,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变迁等历史细节。同时,不能再忽视教材某一部分的内容,因为再冷僻的知识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就能成为一道好题目。最后,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增加新史观的渗透和相关题型的训练。

三、 以新材料考查旧知识,切入角度十分新颖

应用新材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学科的一贯主张,2015年历史试题仍然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如新课标全国Ⅱ卷27题以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的材料来反映跨区域贸易的繁荣,明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是必修二第3课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点知识,但要对这一知识点有足够的理解再加上一定的分析能力才能将其与题干材料联系起来。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教材知识的细化和讲解,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上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文字表面。此外,还要重视史料教学,在课堂中多引入新材料以辅助学生理解教材,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四、 贴近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点

高考一向和时政热点密切相关,文综考题更是如此。而从历史的角度考查时政热点,可以把历史问题和社会现实相联系,从中寻找借鉴和启示,为解决当今的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如新课标全国Ⅱ卷40题要求考生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并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举措和执政理念,而苏格拉底崇尚的正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高考试题中考查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更好地弘扬法制和正义的观念。再如新课标全国Ⅱ卷45题材料介绍了清朝的高薪养廉制度,这也和今天的反腐问题有很大的联系。高考试题的这一趋势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闭目塞听,要随时关注时政新闻,并将其与历史问题相联系,在课堂上渗透给学

生。

总体看来,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较以往更加注重对历史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大量新材料、新问题、新情境的出现,要求考生对教材知识的背景及内涵等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将其迁移运用到新的问题和情境中。而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社会问题和时代主题越来越多的关注,则要求考生能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真正领悟“学以致用”和“以史为鉴”的涵义。最后,今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对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思维模式的考查也有所增加,这要求考生跳出繁多的史实的范畴,从大方向上明确什么是“历史”,如何研究“历史”。以上这些对能力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备考中要注意并努力做到的。


相关内容

  • 安徽省20**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
  • 20**年海南单科地理高考真题[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 ...
  • 全国文综卷第41题对策答题技巧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 解题技巧 专项训练 •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 1.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 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 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 2.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 ...
  • 20**年海南省地理高考试题试卷
    2015海南省高考地理试题试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 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 ...
  •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 ...
  • 20**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卷分析及反思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卷分析及反思 文科综合组 侯中华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在试题结构.题型.能力立意等方面都保持了去年的风格,整体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且稳中求变,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今年的试题体现了哪些 ...
  • 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通过提供社会热点实情或模拟情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质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所以,明确知识和能力的联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本人认为,只有注重知识的迁移,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
  • 20**年陕西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2陕西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保留了原题号) 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
  •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及答案(3)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 ...
  •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答规律探索(肖先成)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答规律探索(一) 〇肖先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历史体验以 及对历史的探究.考试大纲在"论证和探讨问题"中也 加深了对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