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 范文中心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07/16

专 业: 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 葛晓燕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目 录

第1章 监测背景........................................................................................4

第2章 资料收集........................................................................................4

2.1基础资料收集................................................................................4

2.1.1 学校资料的收集......................................................................4

2.1.2 监测标准资料的收集..............................................................6

第3章 采样点的设置...........................................................................6

3.1 针对基础实验楼.......................................................................7

3.2 针对家属院、办公区及教学区................................................7

3.3 针对食堂...................................................................................8

3.4 针对校园扬尘...........................................................................9

第4章 检测项目........................................................................................9

第5章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以及相应监测方法...............................10

第6章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11

6.1二氧化硫的采集和保存............................................................11

6.2氮氧化物的采集和保存............................................................11

6.3 TSP的采集和保存.........................................................................12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12

7.1 二氧化硫的预处理...................................................................12

7.2 氮氧化物的预处理..................................................... .............13

7.3 TSP的预处理.................................................................................13

第8章 评价方法,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14

8.1二氧化硫.........................................................................................14

8.1.1校准曲线的绘制.................................................................15

8.1.2样品测定.............................................................................16

8.1.3 数据处理.................................................................................16

8.1.4 质量保证.................................................................................17

8.2 氮氧化物..................................................................................17

8.2.1标准曲线的绘制.....................................................................18

8.2.2 空白试验和样品的测定........................................................18

8.2.3 数据处理................................................................................19

8.2.4 质量保证................................................................................20

8.3 TSP.............................................................................................20

8.3.1 具体计划................................................................................20

8.3.2 数据处理................................................................................21

8.3.3 质量保证................................................................................21

第9章 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体积..........................................................22

参考文献....................................................................................................23

1. 监测背景

通过对洛阳理工学院东校区的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定期或连续的质量监测,判断校区空气质量是否符合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学校空气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通过这次监测方案的设计,让我们大家更深刻地了解我们身边的空气质量状况,懂得该如何去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明白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扩散途径和形式。本次的设计方案以我们本校区作为监测地点,依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再参考一些相关的文献,最后汇总得出最终的设计方案。

2. 资料收集

2.1 基础资料收集

2.1.1 学校资料的收集

A. 学校概况

洛阳理工学院东校区位于洛阳市洛龙区王城大道旁,洛龙区位于洛阳新区核心区,是洛阳市六大主城区之一。学校四周大多为居民楼,部分居民楼还在建设当中,四周的车流量较大,货车经过较多。学校内部的功能区较为复杂,人口密度和活动频率较大,因此校内的空气污染物种类复杂,分布也较为复杂。

B.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学校内的功能区主要包括:教学区,学生宿舍,办公区,实验楼,家属院,建筑施工区,食堂,澡堂,运动场,校园绿化带以及学校周围的小摊小店等。

学校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实验楼里做实验所产生的实验废气;家属院,办公区及教学区的汽车尾气排放;食堂烹饪油烟排放,周围小摊烧烤油烟以及校内人员活动带起的扬尘。

C. 地形及气象资料

洛阳市地处九州腹地,位于中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带,欧亚大陆桥东段,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区面积占45.51%,丘陵面积占

40.73%,平原面积占13.8%。

洛阳市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季风环流明显,因此,四季温度和风向变化较显著。洛阳市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

从风向看,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季风气候明显。从气况上看,洛阳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平均气温分别是 12.3 ℃ ~ 15.2 ℃ , 22.9 ℃ ~ 26.6 ℃, 12.3 ℃ ~ 14.9 ℃ , 0.5 ℃ ~ 2.0 ℃ ,年平均气温:14.7℃,可称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从降雨上看,年平均降雨量 600-700毫米,降雨多在7、8、9三个月,明显表现出冬春干燥少雨,夏秋雨水集中,总体表现为春干、夏丰、秋润、冬少。

D. 土地利用和功能区的划分

对于洛阳理工学院东校区的大气质量监测主要是以功能区划分为依据,学校内的功能区主要包括:教学区,学生宿舍,办公区,实验楼,家属院,建筑施工区,食堂,澡堂,运动场,校园绿化带以及学校周围的小摊小店等。

E. 学校平面图

图2-1 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平面图

2.1.2监测标准资料的收集

A.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 (GB3095-2012)

B.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

C.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

D.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T 14-1996)

E.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教程(HJ/T 194-2005)

F.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GB/T15432-1995)

G .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HJ 482-2009)

H. 环境空气氨氮化物的测定(HJ 419-2009)

3. 采样点的设置(红三角即为采样点)

3.1 针对基础实验楼 (由于校园环境区域跨度较小,且每个小功能区内的污染物排放对整体空气质量影响较小,所以总体上采用按功能区进行采样点设置,

就在诸如食堂、试验楼所在功能区选取一个代表性采样点即可,采样点应该符合地界开阔,无较大树木等条件,不需要在每个功能区再设置多个采样点!)

图3-1实验楼平面图

布点原则:由于基础实验楼的多个排气口分布比较均匀,因此适合

采用网格布点法。

具体要求:将监测区域划分成若干均匀网格分布,采样点设在两条

直线的交点处。网络大小根据污染强度、人口分布及人力、物力条件等确定。

3.2 针对家属院

图3-2家属院平面图

布点原则:此区域没有明显的污染源,采用功能区布点法在密集的建筑门口设采样点。

具体要求:在监测区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置采样点,因此我们选择在家属院门口采样。

3.3针对运动场

图3-3东边运动场平面图

布点原则:此区域没有明显的污染源,学校师生运动锻炼都在此运动场,因此需要设置一个采样点。采样点设在人流集中的地方。

3.4 针对食堂与广场

图3-4一食堂与镜月广场平面图

布点原则:由于该处为主要污染源,且食堂排气口分布较为规则,适合采用网格布点法,并与下风口处多设采样点。广场因为人流量较大,引起的扬尘较多,适合网格布点法。

具体要求:将监测区域分为若干均匀网格分布,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交点处。网格大小根据排气口、地理环境等确定。

3.5 针对实训工地及建筑施工

图3-5金工实训与西边运动场建筑施工平面图

布点原则:此项目无固定污染源,分别就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或道路及产生扬尘较大的建设工地设置采样点。

具体要求:在两地点交汇处的区域设置采样点即可。

4. 监测项目

表4-1监测项目

5.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以及相应监测方法

表5-1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以及相应监测方法

6.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有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当大气中

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样法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当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在一个比较低的浓度值(10-9~~10-6),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出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

本次设计中,对空气中二氧化硫(SO 2),氮氧化物(NOx ),TSP 的测定,所用的是富集(浓缩)采样法。

6.1二氧化硫的采集和保存

短时间采样:(45min) 采用内装10ml 吸收液的多孔筛板吸收管,

以0.3L/min的流量采气45min 。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3℃~29℃范围。

现场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管带到采样现场,除了不采气之外,其他环境条件与样品相同。

样品的保存:在样品采集、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

6.2氮氧化物的采集和保存

短时间采样:(45min )取内装10.0 ml吸收液的多孔筛板吸收瓶,

用尽量短的硅橡胶将其与仪器相连,以0.3 L/min流量采气。

现场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带到采样现场,与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沾污。

样品保存:样品采集,运输及存放过程中避光保存,样品采集后尽快分析。若不能即使测定,将药品于低温暗处存放,样品在30℃暗处存放,可稳定8h ;在20℃暗处存放,可稳定24h ;于0~4℃冷藏,至少可稳定3d 。

6.3 TSP的采集和保存

借助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空气

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采样开始时,先将已恒重的滤膜用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头的网板上(网板上事先用纸擦净),放上滤膜夹,拧紧采样器顶盖,然后开机采样,调节采样流量为80L/min。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将已采样滤膜毛面向里,对折两次成扇形放回专用袋。记下采样日期和采样地点,记录采样期的温度、压力。滤膜纸袋放入干燥器内,按滤膜准备一样再次称到恒重。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可计算出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滤膜经处理后,也可进行颗粒物组分分析。

7. 样品的预处理

7.1二氧化硫(SO 2)样品预处理

依据HJ482号文件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干扰物为氮氧化物、臭氧及某

些重金属元素。采样后放置一段时间可使臭氧自行分解;加入氨磺酸钠溶液可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吸收液中加入磷酸及环已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可以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10mL 样品溶液中含有50μg钙、镁、铁、镍、镉、铜等金属离子及5μg二价锰离子时,对本方法测定不产生干扰。当10mL 样品溶液中含有10μg二价锰离子时,可使样品的吸光度降低27%。

7.2 氮氧化物样品预处理

依据HJ419号文件标准,在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的质量浓度为氮氧化物质量浓度的30倍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空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 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正干扰;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mg/m3,对二氧化氮的测

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采样瓶入口端串接一段15-20cm 长硅橡胶管,以去除干扰。

7.3 TSP 样品预处理

在启用采样器前,要看看所使用的采样器是否是刚刚购置的或刚维修后

的采样器,如果是,则要先进行流量校准。正常使用的采样器每月需进行一次流量校准。

计算采样器工作点的流量:

采样器应工作在规定的采样流量下,该流量称为采样器的工作点,在正式采样前需调整采样器,使其工作在正确的工作点上,按下述步骤进行:

采样器采样口的抽风速度W 为0.3m/s。大流量采样器的工作点流量Q H (m3/min)为

Q H = 1.05 (7—1) 中流量采样器的工作点流量Q M (L/min)为

Q M

= 6 000W/A. (7—2)

式中:A ——采样器采样口截面积.m 2。

将Q M 或Q H 计算值换算成标况下的流量Q HN (m3/min)或Q MN (L/min) Q HN = (Q H PT N)/(TP N) (7—3) Q MN = (QM PT N)/(TP N) (7—4)

log 10P = log10101.3-h / 18 400 (7—5)

式中:T ——测试现场月平均温度,K ; P N——标况压力,101.3kpa ; T N——标况温度,273K ; P ——测试现场平均大气压,kpa ; h ——测试现场海拔高度,m 。

将式(7-6)中Q N 用Q HN 或Q MN 代入,求出修正项Y ,再按式(7-7)计算∆H (pa )

Y = BQ N + A (7—6)

式中斜率B 和截距A 由孔口流量计的标定部门给出。

∆H = (Y 2 P NT) (/PT N) (7—7)

采样器工作点流量的校准:打开采样头的采样盖,按正常采样位置,放一张干净的采样滤膜,将孔口流量计的接口与采样头密封连接,孔口流量计的取压口接好压差计。接通电源,开启采样器,待工作正常后,调节采样器,使孔口流量计压差值达到上式(7-7)计算的 H 值。

我们采用流量校准方法是采用THM-150微电脑中流量校准器,此处仪器的使用校准方法就不再作介绍了。

8. 评价方法、质量保证和实施计划

8.1 二氧化硫

在采样点得到采样数据和采样样品后,立即将得到的数据和样品带回实

验室,准备进行后续的样品分析。首先要进行校准曲线的绘制,以标准色列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一条校准曲线,并求出这个曲线相对应的斜率和截距。然后再测得取回样品的吸光度,通过校准曲线得到相应的二氧化硫质量浓度。最后在通过查国家标准判断洛阳理工东校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质量浓度是否达标。

8.1.1 校准曲线的绘制

取16支10ml 具塞比色管,分A 、B 两组,每组7支,分别对应编

号。A 组按表8-1配置校准系列:

表8-1 二氧化硫校准系列

在A 组各管中分别加入0.5ml 安磺酸钠溶液和0.5ml 氢氧化钠溶液,

混匀。

在B 组各管中分别加入1.00ml 盐酸副玫瑰苯胺贮存液(PRA )。 将A 组各管的溶液迅速地全部倒入对应编号并盛有PRA 溶液的B 管中,立即加塞混匀后放入恒温水浴装置中显色。在波长577nm 处,用10nm 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以空白校正后各管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以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ug/10ml)为横坐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显色温度与室温之差不应超过3℃。根据季节和环境条件按表8-2选择合适的显色温度与显色时间:

表8-2 显色温度与显色时间

8.1.2 样品测定

样品溶液中如有混浊物,则应离心分离除去;样品放置20min ,以使臭氧分解。

短时间采集的样品:将吸收管中的样品溶液移入10min 比色管中,用少量的甲醛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液并入比色管中并稀释至标线。加入0.5ml 氨磺酸钠溶液,混匀,放置10min 以除去氮氧化物的干扰。以下步骤同校准曲线的绘制。

8.1.3 数据处理

1、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按公式(8—3)计算:

ρ=

(A -A o -α) V t

⨯ (8—3)

b ⨯V 。V a

式中:

ρ——空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mg/m3; A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o ——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 ——校准曲线的斜率,吸光度·10ml/ug; α——校准曲线的截距(一般要求小于0.005); Vt ——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 Va ——测定时所取试样的体积,ml ;

V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101.325kpa ,273K) 的采样体积,L 。 计算结果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2、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第一天二氧化硫采样数据记录 采样时间:45min 采样流量:0.3L/min

8.1.4 质量保证

空白检验:在一批现场采样中,应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并按其他样品

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程中空白检验,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多孔玻板吸收管的阻力为6.0kPa±0.6 kPa,2/3玻板面积发泡均匀,边缘

无气泡逸出;采样时吸收液的温度在23℃~29℃时,吸收效率为100%。10℃~15℃时,吸收效率偏低5%。高于33℃或低于9℃时,吸收效率偏低10%;每批样品至少测定2个现场空白。即将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管带到采样现场,除了不采气之外,其他环境条件与样品相同。

当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高于测定上限时,可以适当减少采样体积或者减

少试料的体积;如果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的上限,可用试剂空白液稀释,在数分钟内再测定吸光度,但稀释倍数不要大于6;显色温度低,显色慢,稳定时间长。显色温度高,显色快,稳定时间短。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关系,严格控制反应条件。

测定样品时的温度与绘制校准曲线时的温度之差不应超过2℃;在给定

条件下校准曲线斜率应为0.042±0.004,试剂空白吸光度A0在显色规定条件下波动范围不超过±15%;六价铬能使紫红色络合物褪色,产生负干扰,故应避免用硫酸-铬酸洗液洗涤玻璃器皿。若已用硫酸-铬酸洗液洗涤过,则需用盐酸溶液(1+1)浸洗,再用水充分洗涤。

8.2 氮氧化物(NOx )

在采样点得到采样数据和采样样品后,立即将得到的数据和样品带

回实验室,准备进行后续的样品分析。

首先,要先绘制标准曲线,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根据表1内的数据绘制一条标准曲线,并求得该曲线的斜率和截距;然后再测得取回的样品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得出相对应的样品中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最后在通过查国家标准判断洛阳理工东校区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是否达标。

8.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支10ml 具塞比色管,按表8-3制备亚硝酸盐标准溶液系列。根据表8-3分别移取相应体积的亚硝酸钠标准工作液,加水至2.00ml ,加入显色液8.00ml 。

表8-3 NO2-标准溶液系列

各管混匀,于暗处放置20min (室温低于20℃时放置40min 以上),用10mm 比色皿,在波长540nm 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扣除0号管的吸光度以后,对应NO 2- 的质量浓度(ug/ml),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标准曲线斜率控制在0.960~0.978吸光度·ml/ug,截距控制在0.000~0.005之间(以5ml 体积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曲线斜率控制在0.180~0.195吸光度·ml/ug,截距控制在±0. 003之间)。

8.2.2 空白试验和样品的测定

实验室空白试验:取实验室内未经采样的空白吸收液,用10mm 比色皿,在波长540nm 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实验室空白吸光度Ao 在显色规定条件下波动范围不超过±15%。

现场空白:同上述实验室空白试验测定吸光度的方法一样,测得现场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将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白的测量结果相对照,若现场空白与实验室空白相差过大,查找原因,重新取样。

样品测定:采样后放置20min ,温低于20℃时放置40min 以上,用水将采样瓶中吸收液的体积补充至标线,混匀。用10mm 比色皿,在波长540nm 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若样品的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的上限,应用实验室空白试液稀释,在测定其吸光度。但稀释倍数不得大于6 。

8.2.3 数据处理

空气中二氧化氮质量浓度ρNO2(mg/m3)按式(8—4)计算:

(A 1-A 。-α)⨯V ⨯D

ρNO 2= (8—4)

b ⨯f ⨯V 。

空气中一氧化氮质量浓度ρNO(mg/m3)以二氧化氮(NO2) 计,按式(8—5)计算:

(A 2-A 。-α)⨯V ⨯D

ρNO = (8—5)

b ⨯f ⨯V 。⨯K

ρ'NO (mg/m3)以一氧化氮(NO) 计,按式(8—6)计算: ρ'NO =

ρNO ⨯30

46

(8—6)

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ρNOx(mg/m3)以二氧化氮(NO2) 计,按式(8—7)计算:

ρNO x =ρNO 2+ρNO (8—7) 以上各式中:A1,A2——串联的第一支和第二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

A 。——实验室空白的吸光度; b ——标准曲线的斜率,吸光度·ml/ug; α ——标准曲线的截距; V ——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 ;

V 。——换算为标准状态(101.325kpa ,273K )下的采样体积,L ; K ——NO →NO2氧化系数,0.68; D ——样品的稀释倍数;

f ——Saltzman 试验系数,0.88(当空气中二氧化氮质量浓度高于0.72 mg/m3时,f 取值0.77)。

8.2.4 质量保证

空白检验:在一批现场采样中,应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并按其他样品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程中空白检验,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氧化管中有明显的沉淀物析出时,应及时更换;一般情况下,内装50mL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可使用15~20d(隔日采样);采样过程注意观察吸收液

颜色变化,避免因氮氧化物质量浓度过高而穿透。

气密性检查: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流量校准:采样系统流量要能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系统进气流量,误差不超过 5% 。采样器流量校准:在采样器正常使用状态下,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器流量计的刻度,校准 5 个点,绘制流量标准曲线。记录校准时的大气压力和温度。

空白检验:在一批现场采样中,应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并按其他样品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程中空白检验,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仪器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标定。

采样时要对现场情况、各种污染源、采样日期、时间、地点、数量、布点方式、大气压力、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以及采样者签字等做出详细记录,随样品一同报到实验室。

每次平行采样,测定之差与平均值比较的相对偏差不超过 20% 。

8.3 TSP

8.3.1 具体计划

首先,滤膜准备:采样所用的每张滤膜均需要用X 光看片机进行检查,不得有针孔或任何缺陷,在选中的滤膜光滑面的两个对角上打印编号,滤膜袋上同样编号备用;建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h ,平衡温度取25~30℃中任一点,记录下平衡温度与湿度;在上述平衡条件下称量滤膜,大流量采样器滤膜称量精确到1mg ,中流量采样器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记录下滤膜重量W 。(g );称量好的滤膜平展地放在滤膜保存盒中,采样前不得将滤膜弯曲或折叠。

其次,安放滤膜及采样: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去采样头内及滤膜夹的灰尘;将已编号并称量过的滤膜“毛“面朝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气,安好采样头顶盖,按照采样器使用说明,设置采样时间,即可启动采样;采样完成后,打开采样头,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同的滤膜袋中。取滤

膜时如发现滤膜损坏,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滤膜安装歪斜(说明漏气),则本次采样作废,需要重新采样。

最后,尘膜的平衡及称量:尘膜在恒温恒湿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的温度、湿度,平衡24h ;在上述平衡条件下称量滤膜,大流量采样器滤膜称量精确到1mg ,中流量采样器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记录下滤膜重量W1(g)记录到表2中。滤膜增重,大流量滤膜不小于100mg ,中流量滤膜不小于10mg 。

8.3.2 数据处理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ug/m3)= K ⨯(W 1-W 。) (8—8) Q n ⨯t

式中:t ——累积采样时间,min ;

Qn ——采样器平均抽气流量,即式(8—4)或式(8—5)

Q HN 或Q MN 的计算值;

K ——常数,大流量采样器K=1⨯106;中流量采样器K=1⨯109。

8.3.3 质量保证

在启用采样器前,要看看所使用的采样器是否是刚刚购置的或刚维修后的采样器,如果是,则要先进行流量校准。正常使用的采样器每月需进行一次流量校准。

在校准流量时,要确保气路密封连接,流量校准后,如发现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或滤膜安装歪斜等情况,可能造成漏气,应重新进行校准。 校准合格的采样器,即可用于采样,不得再改动调节器状态。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B3095—2012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空气质量规范(试行)2007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B/T 15432-1995

[5]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HJ482—2009

[6]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

定.HJ479—2009


相关内容

  • 20**年美术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 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 ...
  • 艺术设计学专业
    艺术设计学专业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艺术设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状况: 2.掌握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规律: 3.掌握艺术设作品的分析方法和评价原则: 4.具有进行艺术设计学研究与教学的基本能力: 5.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 ...
  •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
    2003年第6期(总第281期) 教育研究 EDU CA T I ONAL RESEARCH N o . 6, 2003General , N o . 281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 郭元祥 [摘 要] 课程系统的基本反映和"课程 ...
  • [软件工程]优秀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软件工程>优秀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在德州学院<软件工程>优质课程建设的工作中,我们课程组全体成员认识到<软件工程>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搞好这门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 ...
  • [电动工具检验与测试]课程标准
    <电动工具检验与测试>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 110 学分:6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动工具)专业 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材料应用与处理>.<质量管理>.< ...
  • 基于"C#程序设计"课程的混合式学习
    [摘要]文章提出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主要针对教学思想和教学平台两方面的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单元中实施"主导-主体"的教育思想,采用"预习" ...
  • 幼儿英语教学法大纲
    <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XQJY0101 适用专业:应用英语专业(学前教育方向) 学时:72学时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 ...
  • 五年级节日课程设计
    春节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春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中国人家庭团圆的日子,人们吃团圆饭.逛商店.买年货.贴春联.挂年画等.本课围绕春节组织和安排教育活动,整个课程活动分为寒假前.寒加中.寒假后三个阶段.寒假前主要是经验准备阶段,寒加 ...
  • 品牌服装销售推广实习报告
    品牌服装销售推广企划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1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品牌服装销售推广企划的理论及知识进行更好地掌握与应用,进一步了解品牌销售推广的策划内容.步骤及方法技巧.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针对服装行业特点,根据服 ...
  •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标准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书籍的构思 与创意.制作与成型.材料选择与工艺制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不同创意方法完 成书籍装帧成型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