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前科能否作为后罪的从重处罚情节? - 范文中心

未成年人前科能否作为后罪的从重处罚情节?

08/07

【案情】

被告人王某,1994年6月18日出生。因犯抢劫罪于2010年7月24日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11年7月4日刑满释放。2012年2月11日、15日、18日王某先后三次伙同他人入室盗窃财物,2013年1月12日公诉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在审理时对王某的犯罪前科是否作为盗窃罪的从重处罚情节存在分歧。

【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刑法第六十五条中对于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的规定,显然是对未成年的一种从宽处置,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予以从宽处罚的精神。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制度与未成年人前科不作为酌情从重情节,应当是一种“举重以明轻”的逻辑关系,既然作为较重的未成年人累犯制度从法律层面予以取消,则作为一般的犯罪前科自然也不应作为酌定从重处罚的情节予以评价,故王某的犯罪前科不应作为盗窃罪的从重处罚情节。

第二种观点认为,刑法第一百条及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是我国的前科消灭制度,未成年人前科应自动视为不存在,因此在对后罪量刑时不应当考虑前科的存在,故王某的犯罪前科根本不用考虑,更不应在判决书中予以表述。

第三种观点认为,刑法第一百条及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只是规定了未成年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及前科的有条件封存制度,但是就司法机关调查和审查案件而言,未成年人的前科材料还应实事求是地予以肯定和评价,故王某的犯罪前科应作为盗窃罪的从重处罚情节。

【管析】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如下:

1、应肯定未成年人犯罪前科的存在。刑法第一百条第一款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第二款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同样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这说明首先从主体上看,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未成年人显然被排除上述条款规定之外,其犯罪前科当然应予肯定。其次,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及免除前科报告义务是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实行的,从逻辑上看实行前科封存及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制度首先应肯定犯罪前科的存在,否定前科的存在便勿需谈前科封存和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再者,从慨念上理解,前科封存也不等于消灭,更不能视为自始不存在。

2、取消一般累犯制度不等于不评价前科。首先,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对犯前罪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再犯罪不构成累犯,只是对一般累犯的除外规定,而对六十六条规定的特别累犯及第三百五十六条毒品再犯却未作除外规定,因为“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构成累犯”的规定被修正在刑法第六十五条的一般累犯中,且以“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为前提,并没有涵盖刑法第六十六条特殊累犯及第三百五十六条毒品再犯,说明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未成年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应以累犯论处,对毒品再犯的应当从重处罚,此时未成年人的犯罪前科自然作为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予以评价。其次,作为未成年人累犯制度(一般累犯)从法律层面予以取消,此时未成年人的犯罪前科应理解为从较重的法定从重处罚情节降格为较轻的酌定从重处罚情节,这和未成年人犯罪从以前的适用死刑降格为适用无期徒刑以下刑罚是同样的逻辑关系,而不能适用“举重以明轻”的逻辑关系来否定对前科的评价。“举重以明轻”是指较重的犯罪行为不予处罚,则较轻的犯罪行为当然也不予处罚,这符合刑罚理论的当然解释原则,但这是对两个轻重不同的行为进行比较所作出的法理解释。而未成年人的犯罪前科不以累犯制度评价与不以酌情从重情节评价,是对同一个犯罪行为的评价,当然不能适用“举重以明轻”的解释原则。

3、考量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有利于社会矫正。酌定情节,又称裁判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立法精神从审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在量刑时酌情适用的情节。未成年人因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处于正在发育成长的时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行为不计后果。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时的主观恶性一般都不大,动机相对简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从教育、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出发,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九条取消了原有的未成年人一般累犯制度,即取消了未成年人的犯罪前科作为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并规定被判处五年以下徒刑刑罚的未成年人在入伍、就业时免除前科报告义务,以确保曾经带有“污点”未成年人在入伍、就业时不受到社会歧视。但这并不影响司法机关在办案时掌握和考察未成年的犯罪前科,反而司法机关在办案时及时掌握未成年人的犯罪前科,有利于深入分析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原因和动机,从而有利于从根本上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矫正。其次,把未成年人犯罪前科作为酌定的从重处罚情节予以考量,给未成年人再次犯罪适当戴上“紧箍咒”,有利于防范未成年再次犯罪。

(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平市人民法院)


相关内容

  • 刑事犯罪法定.酌情从轻处罚的情节
    法定.酌定量刑情节 一.法定量刑情节 总则中所规定的法定情节是考试的重点. (一)总则常见的法定量刑情节 1.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2.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防卫过当.避险过当.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胁从犯.犯罪中止 ...
  • 26项故意伤害罪裁判观点集成(附故意伤害罪量刑一览表大全)_
    编者按:故意伤害罪作为一种复杂的传统犯罪,刑法理论界对此作了长期的研究,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点.但由于伤害案件的多发性.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还有许多伤害案件存在争议,还有许多问题函待解决.本公众号将隆重推出全国各地故意伤害罪裁判要旨集成,并 ...
  • 第五章共同犯罪
    第五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大纲要求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 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法条规定 共同犯罪的认定之注意片面共犯的情形. 有认识到 ...
  • 刑法修正案(九)新旧条文对比
    刑法修正案(九)新旧条文对比 修正案 序号 旧条文 新条文 [增加]第三十七条之一 因利用职业 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 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 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 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 ...
  • 司考解读:刑法总论
    司考解读:刑法总论 第一章 概 说 [知识点一]刑法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其基本内容是: ⑴成文法,反对习惯法. ⑵禁止不 ...
  • 附条件不起诉适用条件的把握
    附条件不起诉适用条件的把握 作者:金朝 吕依蔚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09期 摘 要 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之一--"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实践中存在把握不明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市检察机关未检部 ...
  • 最高院关于两抢适用法律的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法发[2005]8号 抢劫.抢夺是多发性的侵犯财产犯罪.1997年刑法修订后,为了更好地指导 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解 ...
  • 非法持有毒品犯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刑法条文 第三百四十八条 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 ...
  • [规范整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范总整理
    目  录 一.现行有效的刑法规范 1.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 2.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 3.关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