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还是奖励 - 范文中心

惩罚还是奖励

03/27

惩罚还是奖励——被丢出窗外的狗

有个年轻人养了一只狗,一天他发现狗在屋里撒尿,于是将狗痛揍一顿,然后从窗子扔了出去。第二天,年轻人再次发现狗在屋里撒尿,不同的是在撒完以后狗自觉地从窗户跳了出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奖励比惩罚更有效,就像故事里的狗,惩罚并没有让它不在屋里撒尿。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奖励和惩罚都是常用的激励手段,所不同的是奖励是正向激励,惩罚属于负向激励。但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奖或罚都只是手段,最关键的是我们要通过奖罚实现什么目的,脱离了目的实施奖惩是毫无意义的。以故事里的年轻人为例,他的目的是让狗不在屋里撒尿,而可以选择的手段如下:

1.奖励。把狗带到室外草坪撒尿,每次奖励一根肉骨头;2.惩罚。当狗在屋里撒尿的时候,痛揍并扔出窗外。

利用《第五项修炼》中的分析模式,我们可以分析两种激励模式的不同:奖励与期望的行为直接挂钩,因而形成一个正向激励——反馈环,从而强化了期望的行为。而处罚则将不当行为与所受处罚形成一个负向激励——反馈环,仅在不当行为和接受处罚之间形成了平衡,并没有使正确的行为得到有效强化。即使再进一步说,惩罚可能会让人停止做某事,但是仍然不会激励他们像预期中一样主动移往持续改善的方向,这就是奖励比惩罚有效的原理。因此,在管理实践中重要的不是奖励或惩罚,重要的是如何把奖惩与要导向的结果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反馈环,从而实现奖惩的目的。

奖励什么——渔夫与蛇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渔夫看到船边有一条蛇,口中衔着一只青蛙,看到垂死挣扎的青蛙,渔夫觉得它很可怜,便把青蛙从蛇的口中救出来放走了。但随后,渔夫又对那条将要挨饿的蛇动了恻隐之心,便想给那只蛇一点东西吃。因为身边只有酒了,渔夫便滴了几滴在蛇的口中。渔夫为自己的善举感到快乐,他认为这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仅仅过了几分钟,渔夫听到有东西在叩击他的船板,他低头一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那条蛇又回来了,而且嘴里咬着两只青蛙——正等着渔夫给它酒的奖赏。

在嘲笑渔夫愚昧之余,我们会发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有着太多的类似例子——期望得到A却奖励了B,例如:期望重视业绩,奖励的时候却又因为某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给予奖励;期望提高效率,却又奖励看起来最忙、工作时间最长的人;期望增强团队意识,却只奖励业绩突出的员工;期望创新,却惩罚未能实现的创意,奖励墨守成规的人„„

如何才能避免激励与企业期望的行为导向不一致,甚至是背道而驰呢? 首先,理清企业的激励导向,确定什么是应该被奖励的,什么是应该被惩罚的,什么是应该继续保持的。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激励导向并不存在绝对的所谓好与坏,也没有统一的模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要来确定,而不应该盲目追求流行的管理概念。应当记住,唯一的判定标准是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其次,建立合理的目标。建立目标体系最重要的是目标是否与企业的激励导向一致,其次才是目标本身。因此,一个量化的、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合理的目标。例如,如果企业希望激励销售人员开发新客户,那么在设立目标的时候就不能只关注总销售额,而应该重点考察新客户销售收入占比或者新客户销售收入增长幅度。

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励——反馈环,把企业的激励导向和员工工作行为建立合理的关联。

如何奖励和惩罚——朝三与暮四

有位老人养了一群猴子,老人与猴子们商量:“早上给你们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可以不可以?”猴子们纷纷反对。老人又说:“那我们换种方式,早上给四个栗子,晚上给三个,可以吗?”猴子们大喜,纷纷赞成。

朝三暮四的故事让猴子们成为了愚蠢的代名词,可是很少有人思考背后的原因,为什么换种方式猴子们就能接受?企业在奖励员工的时候,经常投入了大量资源,发了高额奖金,却得不到员工的满意,原因又在哪里?

其实很简单,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他们所看重的也有所不同,因此相同的奖励对不同的人而言其激励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企业应该深入研究不同员工的需求,找到他们关注的重点,灵活多样的选择奖励方式,激励的效果就会大大

提高,最适合的才是最有效的激励。就像故事里的猴子,早上栗子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而晚上则可以不加考虑,因此同样是七个栗子,朝四暮三就明显要比朝三暮四好许多。

T企业为了更好的激励研发员工,决定改变发奖金的模式,从一次性项目奖改为三年内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根据核算,一次性奖金为10万元的如果改按年度提取,总和大约可以达到20余万元。这样的增长幅度应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很大吧?可事实恰恰相反,很多骨干员工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甚至考虑跳槽。经过调查才发现,员工们更倾向于一次性获得较高的奖金,因为这样比较安全,不需要承受市场的风险。

对企业而言,建立可选的奖励包,由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搭配选择将会是一种比较好的激励模式。

奖惩多少——奇怪的出租车司机

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伊曼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经常两地往返。一次他从以色列首都一个酒店打的去机场,到达机场后司机要求付100元,卡伊曼和他的朋友都认为太高了,不合理。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司机没讨价还价,又把车开回酒店,让他们下车,“你们重新打车再去吧,看看是不是这个价!”司机的行为显然是不符合经济理性的,那么是什么让他这样做呢?

丹尼尔·卡伊曼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为尤其是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行为提出了新的解释:人们在乎的是他们已得到的东西,占有的时间越长,失去的痛苦越大。因此,减少100元带给人的损失远远大于增加100元带给人的收益。

把这一原理应用到奖惩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的准则:1.惩罚和奖励不对等,一次惩罚的影响可能需要多次奖励才能平衡;2.奖励不要变成常规应得的,否则奖励将不再成为奖励。

有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不自觉的违反了上述准则。如,H企业规定除岗位工资外,每位员工根据岗位不同每月还有一千至五千不等的奖金,此奖金根据个

人绩效考核成绩核发。调查中我们发现,员工根本没有因为每月发放奖金而热情高涨,相反却纷纷抱怨“每月都要扣我们的钱”,结果高薪酬带来了低满意。其原因就在于,当奖金变成了日常应得的,奖金就不再成为奖金,员工更关注的是扣了多少钱,而不是多发了多少钱。(合易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相关内容

  • 惩罚和奖励为什么对孩子不好_李跃儿
    惩罚和奖励为什么对孩子不好 ??? 在照顾母亲之余,还有点时间,我们来讨论一些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一直以来,我们所倡导的现代教育都特别讲究不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惩罚,以至于我们巴学园的 孩子在上小学后,他们是班里对老师的代币小奖励最感新鲜的群体 ...
  •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全文)
    第一章 娇惯孩子的原因很复杂,最大的祸根在于"怕"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往往怕孩子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失望.怕孩子不会吃饭而喂养.怕孩子不能胜任而包办 这诸多的"怕",致使父母娇惯孩子,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 ...
  •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作为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惩罚>在近代的社会.政治及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规训与惩罚>的核心问题是讨论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福柯在 ...
  • 提高员工幸福指数的十大原则
    提高员工幸福指数的十大原则 收入的无限增长也许会让员工感到幸福,但资源总是有限的.在提高收入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呢? 新年快到了.公司想为每位员工送上一份礼.这里有三种选择:800元现金红包.800元提货单和800元上海高级 ...
  • SMART原则和激励理论
    所谓SMART原则,即是: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 目 ...
  • 课堂管理中的惩罚策略
    学校管理 课堂管理中的惩罚是指当学生表现出某一令人不满的反应之后, 为及时给予奖励,结果发现,到了"! 天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戏剧性地下降了,而师生间的合作上升了 [! ] .由此可见,过度惩罚会助长课堂问题行为.%二&滋 ...
  • 班级奖励惩罚制度(定稿)
    为营造一个的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培养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班级利益,结合本班全体学生的意见,共同制定出了<2013级高一(7)班奖励.惩罚制度> .具体如下: 奖励制度: 一. 学习 1.大小考试班 ...
  •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范文 主备人:C 参加人员:英语组全体成员 教研时间:xxxx.6.21 教研主题:采用多种形式组织低年级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效率 教研内容: 当我开始接手低年级时,最令我头疼的就是课堂纪律难以控制,60多个学生中只要有 ...
  • 班级常规管理细则及奖惩制度
    班级常规管理细则及奖惩制度 为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促进和保持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同学们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成长.我们高二(13)班特定如下奖惩制度,分四部分.每项基本分值:学 ...
  • [免费][内部资料]3.教师资格证考试(小抄精选)其他五本书
    其他五门课 一般不考大题 26.现代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它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学生观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有着直接影响.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