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 范文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12/0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的决定 附:修正本

(2012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五十八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选举委员会

第三章 代表名额的决定和分配

第四章 选区和选举单位

第五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六章 选举程序

第七章 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辞职、补选

第八章 附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12年6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2年6月30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在军队安置和待移交地方安置的离休、退休人员,在军队工作的文职人员、职员、职工、非现役公勤人员以及行政关系在军队的其他人员,参加军队选举。”

二、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选举委员会任期五年,行使职权至新的选举委员会产生为止。”

三、将第九条修改为:“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由十一至十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三人,委员若干人。其他各级选举委员会由七至十七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委员若干人。”

四、第十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五)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原第十条第五项改为第六项。

五、第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军人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军人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从本届军人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军人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

六、将第十八条第二款修改为:“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各级组织,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军人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者应向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介绍候选人的情况。接受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应当向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如实提供个人基本情况。提供的基本情况不实的,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应当向选民或者军人代表大会代表通报。”

七、将第十九条修改为:“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军人代表大会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八、将第二十条修改为:“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由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汇总后,将代表候选人名单以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并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反复讨论、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如果所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由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交各该选区的选民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以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应当在选举日的七日以前公布。

“团级以上单位的军人代表大会在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提名、酝酿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各该级选举委员会将依法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以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印发军人代表大会全体代表酝酿、讨论。如果所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直接进行投票选举。如果所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级军人代表大会确定的具体差额比例,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进行投票选举。”

九、将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推荐代表候选人的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在选民小组或者军人代表大会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直接选举时,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十、将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直接选举时,各选区应当召开军人大会进行选举,或者按照方便选民投票的原则设立投票站进行选举。驻地分散或者行动不便的选民,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投票选举由军人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主持。”

十一、将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

十二、将第二十五条修改为:“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军人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并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

十三、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代表候选人的近亲属不得担任监票人、计票人。”

十四、将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人民解放军选出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原选举单位的选举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人民解放军选出的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原选区的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接受辞职,须经军人代表大会或者军人大会全体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并报送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军队上一级选举委员会备案。”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因执行任务等原因无法召开军人代表大会的,团级以上单位的选举委员会可以接受各该级选出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辞职。选举委员会接受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辞职后,应当及时通报选举产生该代表的军人代表大会的代表,并报送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军队上一级选举委员会备案。”

此外,将第七章章名修改为“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辞职、补选”。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1981年6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根据2012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的决定》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参加军队选举的其他人员依照本办法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条 人民解放军及人民解放军团级以上单位设立选举委员会。  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领导全军的选举工作,其他各级选举委员会主持本单位的选举工作。  第四条 连和其他基层单位的军人委员会,主持本单位的选举工作。  第五条 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在军队安置和待移交地方安置的离休、退休人员,在军队工作的文职人员、职员、职工、非现役公勤人员以及行政关系在军队的其他人员,参加军队选举。  驻军的驻地距离当地居民的居住地较远,随军家属参加地方选举有困难的,经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批准,可以参加军队选举。  第六条 驻地方工厂、铁路、水运、科研等单位的军代表,在地方院校学习的军队人员,可以参加地方选举。  第七条 本办法第五条所列人员,凡年满十八周岁,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具有选民资格,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参加选举。第二章 选举委员会  第八条 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其他各级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上一级选举委员会批准。  下级选举委员会受上级选举委员会的领导。  选举委员会任期五年,行使职权至新的选举委员会产生为止。  第九条 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由十一至十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三人,委员若干人。其他各级选举委员会由七至十七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委员若干人。  第十条 团级以上单位的选举委员会组织、指导所属单位的选举,办理下列事项:  (一)审查军人代表大会代表资格;  (二)确定选举日期;  (三)公布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名单;  (四)主持本级军人代表大会或者军人大会的投票选举;  (五)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六)主持本级军人代表大会或者军人大会罢免和补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接受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辞职。  第十一条 选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承办本级有关选举的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政治机关,工作人员由本级选举委员会确定。第三章 代表名额的决定和分配  第十二条 人民解放军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十三条 各总部、大军区级单位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分配。  第十四条 各地驻军应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驻地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有关选举事宜,由省军区、警备区、军分区、人民武装部分别与驻地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大军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由大军区负责与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第四章 选区和选举单位  第十五条 驻军选举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驻该行政区域的现役军人和参加军队选举的其他人员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选区按该行政区域内驻军各单位的分布情况划分。  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  第十六条 驻军应选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团级以上单位召开军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各总部、大军区级单位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军人代表大会,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十七条 人民解放军师级以上单位的军人代表大会代表,由下级军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下级单位不召开军人代表大会的,由军人大会选举产生。  旅、团级单位的军人代表大会代表,由连和其他基层单位召开军人大会选举产生。  军人代表大会由选举委员会召集,军人大会由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召集。  军人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军人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从本届军人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军人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第五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十八条 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  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各级组织,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军人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者应向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介绍候选人的情况。接受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应当向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如实提供个人基本情况。提供的基本情况不实的,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应当向选民或者军人代表大会代表通报。  第十九条 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军人代表大会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第二十条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由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汇总后,将代表候选人名单以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并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反复讨论、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如果所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由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交各该选区的选民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以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应当在选举日的七日以前公布。

团级以上单位的军人代表大会在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提名、酝酿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各该级选举委员会将依法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以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印发军人代表大会全体代表酝酿、讨论。如果所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直接进行投票选举。如果所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级军人代表大会确定的具体差额比例,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进行投票选举。  第二十一条 军人代表大会在选举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不限于本级军人代表大会代表。  第二十二条 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应当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推荐代表候选人的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在选民小组或者军人代表大会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直接选举时,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第六章 选举程序  第二十三条 直接选举时,各选区应当召开军人大会进行选举,或者按照方便选民投票的原则设立投票站进行选举。驻地分散或者行动不便的选民,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投票选举由军人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主持。  军人代表大会的投票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  第二十四条 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  选民因残疾等原因不能写选票,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  第二十五条 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军人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并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  第二十六条 选举人对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  第二十七条 投票结束后,由选民推选的或者军人代表大会代表推选的监票、计票人员和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的人员将投票人数和票数加以核对,作出记录,并由监票人签字。  代表候选人的近亲属不得担任监票人、计票人。  第二十八条 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  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  第二十九条 直接选举时,参加投票的选民超过选区全体选民的半数,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军人代表大会选举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第三十条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

依照前款规定另行选举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团级以上单位的军人代表大会在另行选举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军人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第三十一条 选举结果由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根据本办法确定是否有效,并予以宣布。第七章 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辞职、补选  第三十二条 人民解放军选出的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第三十三条 对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旅、团级选举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  罢免要求应当写明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军人大会上提出申辩意见,也可以书面提出申辩意见。  旅、团级选举委员会应当将罢免要求和被提出罢免的代表的书面申辩意见印发原选区选民。  表决罢免要求,由旅、团级选举委员会主持。  第三十四条 军人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团级以上单位的选举委员会可以提出对由该级军人代表大会选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军人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罢免案经会议审议后予以表决。  第三十五条 罢免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  第三十六条 罢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罢免由军人代表大会选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各该级军人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  罢免的决议,须报送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军队上一级选举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七条 人民解放军选出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原选举单位的选举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人民解放军选出的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原选区的选举委员会或者军人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接受辞职,须经军人代表大会或者军人大会全体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并报送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军队上一级选举委员会备案。  因执行任务等原因无法召开军人代表大会的,团级以上单位的选举委员会可以接受各该级选出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辞职。选举委员会接受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辞职后,应当及时通报选举产生该代表的军人代表大会的代表,并报送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军队上一级选举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八条 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由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补选。  人民解放军选出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缺额另行补选。  补选代表时,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可以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也可以同应选代表的名额相等。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人民解放军的选举经费,由军费开支。


相关内容

  •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第三次修正)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
  • 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 19940730(颁布时间) 19940730(实施时间) 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 (1994年7月30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
  •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多选题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多项选择题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权威性 D.层次性 E.稳定性 F.系统性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 ...
  • 宪法学复习(大一)
    宪法学复习(大一上期) --1207耿飞 1.宪法通过限制.规范政府权力,从而保护公民基本权利 2.宪法分类 (1)按形式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英国.新西兰.以色列),根据是是否采用宪法典或者统一的宪法法律文件 (2)按修改程序是否严格 ...
  • 新组建工会操作手册
    随州市总工会 新组建基层工会 操作手册 二零一一年 目 录 新组建工会流程----------2 法律依据 ----------3 组建工会的前期准备--------7 召开工会成立大会---------16 法人资格证办理程序------ ...
  • 中国政府与政治
    中国政府与政治 题型: 名词解析 5个*4分 简答题4个*8分 论述2个*14分 材料分析1个*20分 名词解释: 1.政府: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机关,掌握公共权力或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 狭义:行政机关 2.政治: 7个主流观点: ①神学政治论 ...
  • 20XX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3
    2011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政策和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代社会政策是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行动体系 B.社会政策的体系包括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和内容体系 C.国家和政府 ...
  • 村级换届选举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工作参考 目 录 焦点关注 第十期 驿马镇信息工作办公室 2010年12月20日 编辑:贺小东 村委会换届选举关键词 (2) 专家解读 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应注意和把握的问题 (4) 经验学习 引入"观察员& ...
  • 七五普法专题活动练习题(479)
    2016年全国七五普法专题活动 试题附答案 题型:选择题 分值:2分/题 1.爱国统一战线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的爱国者. A.中国共产党 ...
  • 乡镇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
    乡镇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 王贵才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 完善,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在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的同时,也使乡镇政府工作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形势下乡镇职能如何科学定位.如何实现职能科学化已成为十七大后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