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与政治 - 范文中心

中国政府与政治

02/16

中国政府与政治

题型:

名词解析 5个*4分

简答题4个*8分

论述2个*14分

材料分析1个*20分

名词解释:

1.政府: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机关,掌握公共权力或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 狭义:行政机关

2.政治:

7个主流观点:

①神学政治论

代表人物:董仲舒、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主要观点:中:董仲舒: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外:上帝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教权和王权的关系,君权神授。 ②道德政治论

代表人物: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主要观点:道德是政治的基础;政治的目的是使人过上有道德的生活。儒家的人生目标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柏拉图的《理想国》。 ③权术政治观

马基雅维里(1469-1527),西方近代政治学之父,代表作《君主论》。 马基雅维里:“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 ;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俾斯麦:政治是政治家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活动。

韩非:君主维持统治必须具备三点:法、术、势

④权力政治论

哈罗德.拉斯威尔(1902-1978):“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政治是人们为了获取权力而采取的行为。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政治是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⑤阶级斗争论

马克思: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列宁: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毛泽东: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人的行为。

⑥公共管理论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英)麦肯齐: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⑦资源分配论

戴维·伊斯顿:政治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的行为和相互交往。”

哈罗德·拉斯威尔:《政治学》的副标题:谁(who)得到什么(what)?何时(when)和如何得到(how)?

政治就是人类社会根据利益原则,运用公共权力和公共权威来调控和管理社会的行为关系模式。第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指导。第二,反映了政治的社会性的特点。第三,强调了政治的过程性。

3.制度: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是用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的。制度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强制性。

4.行政:

广义:行政是国家实现法律和推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企事业单位)

狭义: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的组织管理活动。

中议: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5.行政体制:

行政组织体制:纵向垂直、横向并列

行政领导体制:政首长负责制: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首长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对本行政组织所管辖的重要事务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此全面负责。

行政监督体制:外部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厦门远华案) 、社会监督

内部监督:上级监督、审计监督(李金华)、监察监督

6.行政制度:用以规范各级行政机关活动的法律、规章的统称。

7.选举:选举作为一种政治活动现象。

广义: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意愿,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选拔、推举代表或者主要负责人的活动。

狭义:选举仅指选民或者代表根据自己的意志,根据法律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选出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行为。

8.国家结构形式: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9.民族: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1.特别行政区: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12.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在广大农村的实践方式,是指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13.基层群众自治:基层群众自治是我国基层社会自治的特定形式,是指基层群众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的居住地范围内,通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14.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

简答题

1.政体的一般分类

君主制:专制君主制(沙特)

立宪君主制:a.二元君主制

b.议会君主制(英、日)

共和制:贵族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a.议会共和制(德、意、印)

b.总统共和制(美)

中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国体与政体的相互关系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

①由于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国家阶级属性,所以说国体决定政体,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必然有什么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

②任何一种国体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政体才能实现阶级统治的任务,所以政体又必须反映国体,体现国体所反映的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内容。

③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④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外来势力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

3.全国人大的法律地位:

①全国人民大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权力机关。

②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全国人大的会议:

①预备会议:选举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议程。

②主席团会议:主持全国人大会议,是全国人大的领导机构。推选主席团常务主席和执行主席若干人。

③全体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

④代表团会议

5.人大代表:

①人大代表由选举产生

②任期5年,数量3000人以下

③地方人大代表呈现“两多”现象:领导干部多,社会精英多

(课堂讨论:如何看待明星当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回答格式:答案+原因)

6.人大制度的演变

①1931年 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中华苏维埃政权)

②“三三制”参议会制度(抗日战争期间)

③人民代表会议制度:1945年,抗日后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1949年

⑤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

7.行政监督体制(为什么监督和如何监督)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外部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公民监督、社会舆论监督

内部监督:层级监督:上级监督

专门监督:行政监察机关监督

特种监督:审计监督

8.国务院常务会议与全体会议的区别

国务院全体会议由国务院全体人员组成,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

国务院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①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项。②部署国务院的重要工作。

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一般每周召开一次。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①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②讨论法律章案审议行法规草案。③通报和讨论其他重要事项。

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9.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

行政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有权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制定规章。

①行政法规名称:条例、规定、办法

制定者:国务院

效力:低于宪法、法律,高于部门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②规章名称:实施细则、规定、办法等。但不得为“条例”

制定者: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但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相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10.国务院组织机构的区别

国务院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各部长、委员会主任、央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秘书长在总理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院设立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

国务院组成部门:

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

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住建部、交通部、工信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

政务管理部门: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安全部、监察部、民政局、司法部、人社部、国土资源部、审计署、民族事务委员会

科教文卫管理部门:科技部、文化部、教育部、卫计委、环保部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资委)

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

区分标准:是否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能力

国务院直属机构主管国务院的某项专门业务,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 国务院办事机构协助国务院总理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能力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由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议定的事项,经国务院同意,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办理,。在特殊或者紧急的情况下,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议事机构可以规定临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

11.国务院机构改革

1951年,政务院作出《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进行了第一次精兵简政工作。主要内容:(1)调整紧缩上层,合理充实下层;(2)合并分工不清和性质相近的机构;(3)精简机构,减少层次。这次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内容。 1954年,中央一级机关的精简,地方各级机关也进行了精简

1956年,以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为主要内容。

1960年,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两次比较集中的干部精简运动,中央收回五十年代后期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并恢复被撤销的机构。

1966~1975年,政府机构发生非正常的大变动。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了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国务院各部门从

100个减为61个。

1982年机构改革后,由于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原因,政府机构不久又呈膨胀趋势。

分水岭1988年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的重点是经济管理部门。 1993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

1998年,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 2003年,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2008年,大部制改革。指把相同及相近的职能进行整合,归入一个部门管理,其它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机构和体制机构。 这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一)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发改委、财政部、央行。 (二)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

(三)组建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人社部、环保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设立国家卫生委、交通运输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价: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改变政出多门。

12.中国选举制度的演变

①古代举士制度的演变:

乡举里选制:从商周到先秦,作为“世卿世禄制”的补充。

察举征辟制:两汉时期,辅之以考试的形式(策试)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隋唐至明清;历时1300多年,为英国借鉴。

②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和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原则。

④建国后:1953年颁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⑤“文革”期间,选举制度遭受重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恢复,经历了四次重大改革。

13.选举如何操作

①选举方式:公开选举和秘密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②选举组织:依据层次不同可分为:中央选举组织、地方选举组织、基层选举组织。依据设置的时限可分为:常设组织和非常设组织。

③选区划分:小选区制:每个选区只产生一名代表

大选区制:选举产生2名以上的代表

混合选区制:现行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每一选取按选1至3名代

表划分,而县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大

代表,都是以一个行政区域为一个选区,每个选区至

少应有代表1人以上,由上可见,我国至今实行的仍

是混合选区制。

④选民资格:财产限制、教育资格限制、性别限制、种族限制、居住时间限制 ⑤选民登记:由法定机关或组织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选民进行登记注册。 ⑥时效:一次等级长期有效和每次临时登记。

14.美国总统大选的过程

①推荐候选人:预选,选举年的2-6月份

②确定候选人:分别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在7、8月份;确定副总统候选人(原来被视为鸡肋);通过施政纲领。

③正式的总统竞选: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开始;分别在华盛顿设立竞选总部 ④大选:选举选举人团:11月第一个星期一以后的星期二。

⑤选举人投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各州选举人前往州政府所在地投票。各州将投票结果邮寄给参议长。

国会两院全体议员于次年的1月6日在众议院集会,在参议院议长的主持下开票计票,正式确认获得过半数选举人票者当选总统和副总统。

1月20日正式宣布就职

15.选区划分、选票计算方式、政党制度之间的关系

发展过程:最初,众议员选举的选区划分方法由各州自行决定;1942年,国会通过法律,实行小选区制;1962年最高法院裁定“一人一票,每票等值”。 选票计算方式:

多数当选制:简单多数制:得票最多者当选;英、美的议员和南美多数国家的总统

绝对多数制:过半;法国、意大利等

特定多数制:修改宪法、弹劾等特殊情况

比例代表制:参加竞选的政党按所得选票的比例分配议席

与政党制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两党制来说,采用简单多数制对大党有利;而多党制国家采用绝对多数制对小党有利。

16.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及分类

含义: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

17.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及特殊性

整体上是单一制国家,其特点是

①从法律体系看,国家只有一部分宪法,由统一的中央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法律。

②从国家机构组成看,国家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一套完整的司法系统。

③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看,地方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地方行政区域单和自治单位没有脱离中央而独立的权利。 ④从对外关系看,国家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特殊性在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很多地方享受自主权,实行特别行政区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一国两制”

18.民族工作的重要性

①战略位置重要:中国有21000多公里的陆地边防线,绝大多数在民族地方;135个边境县,其中107个是民族县。

②历史经验: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统一占2/3,分裂占1/3;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③国内外现实:西藏、新疆;车臣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克什米尔问题、科索沃问题。

19.中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①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

②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③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可行性:

①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5千年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②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彻底扭转了世界大战风雨欲来的舆论导向。

③国际环境

20.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之间的关系

地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产生: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由年满40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并在国外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产生,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权利:签署、公布法律;决定政府决策,发布行政命令;人事任免等

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制衡关系。特区行政长官要对立法会负责,有权拒绝签署立法会通过的决议,有权解散立法会;立法会有权利弹劾行政长官。

2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路,简单地放权、收权——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权和事权。

主要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般原则主要有:

①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②大权集中、小权分散的原则

③因地、因事制宜的原则

④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⑤分工合作制原则

22.我国的立法体制:

全国人大:宪法的修改和制定与修改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委员会:制定和修改一般法律,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地方人大及委员会:省级、省市级以及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

特别行政区立法: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根据基本法进行自治立法

授权立法:对于国务院的授权立法和对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立法越来越多。

论述题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

问题:①人大代表兼职问题②人大对政府监督不力,和人大代表兼职化有关,政府官员本身就是人大代表③人大代表选举问题,贿选,威胁选举

1.人大制度在发扬民主方面还有待加强。人大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主要渠道,人大发扬民主越广,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度越高。人大代表就是联系人大与人民的重要枢纽,现阶段代表还缺少切实深入地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有效渠道,代表与选民和选举单位的联系还缺少制度保证和内在动力,代表在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督促政府解决群众困难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代表的作用不能真正发挥出来,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方面的工作就无法推进。

2.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法律效力难以确定。例如在常委会不生产书面的法律文件的情况下,委员代表意见其法律效力如何。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结论是否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是否必须作为司法判决或者行政决定的依据,是否存在着取代行政决定和司法判决的可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其生产的法律后果是什么。这些问题在现行法律中都无法找到答案。随着人大工作领域的逐步拓展,人大工作实践的日益丰富,缺乏行使权利的具体的法律规范给人大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首先,宪法赋予人大的许多权力因为没有法律具体规定而无法操作,并且人大行使的权力涉及太多的非法律因素,因此造成现在人大“作为不多”或者“作为有限”的局面。其次,就行使同一项权力,各地人大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行使权力的过程不统一,最后产生的法律效果可能也会不一样,影响了人大行使权力的严肃性。

3.人大代表构成不合理,人大代表作用发挥较差,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组

成全国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要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等,但人大代表本身有相当一部分,确实来自与行政机关,审判,检察机关的官员。全国人大由主席团来主持会议,但自己监督自己,在代表团中,成了地方领导人自己监督自己,整个人大的监督功能就落空了。

4.选举制度的具体规定和程序不够科学,不够完善。我国人大代表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间接选举使得代表代表民意的可能性下降,尤其是县级人大选出地市级人大代表,地市级人大代表选出省级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选出全国人大代表,越往上,多层次

如何改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极大。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的根本保证,五十年的历史证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是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我国基层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山西贿选为例)

问题:①选举意识淡薄导致选举普遍缺乏公正性

②宗族势力的介入导致了选举的实际不公正

③贿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正地实现

④乡镇政府力量的介入致使选举的公正性可能发生扭曲

对策:①强化法律意识的灌输和培养,使民众树立正确的自治理念

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制贿选和宗族势力对选举的影响

③增设行政救济程序。严格规制乡镇政府在选举中的干预行为

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路,简单地放权、收权——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权和事权。

主要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般原则主要有:

①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②大权集中、小权分散的原则

③因地、因事制宜的原则

④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⑤分工合作制原则


相关内容

  • 中国政治信任的现状及其风险
    作者:上官酒瑞 2012年06月04日13:41 来源:<理论与改革>2011年5期 内容摘要:任何关于中国社会政治信任水平或高或低的简单判断,都会失之偏颇而难于形成符合事实的结论,甚至会造成严重政治后果.根据政治信任理论和民众 ...
  • 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刘先春/王晓敏  2013-01-09 09:56:02 来源:<唯实>(南京)2012年7期 内容摘要: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一重要讲话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 ...
  • 试论民族的政治属性
    作者:秦文鹏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年02期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9)05-0053-05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它的形成和演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民族共同体 ...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错失三次良机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错失三次良机 周瑞金 编者按:2014年11月7日,首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简称"大梅沙论坛")开幕式在深圳大梅沙京基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本届大梅沙论坛以"国家治 ...
  • 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
    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中政治录用的典范,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现代各国政体中的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老的科举制仍然具有其现代意义.作为一种精 ...
  • 加强自身建设
    与时俱进.把握方向.发展多党合作事业 --学习中共中央五号文件的体会 在我们大步迈向新世纪.创造新辉煌的新时期里,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面临着来自国外的巨大的压力和严峻挑战,从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趋势看,近来多党制在世界呈扩展势头.西方敌对 ...
  • 必修二政治复习提纲
    必修二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 国家的含义: 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 国家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上将.第2页)
    本页11位:朱良才 刘震 刘亚楼 许世友 苏振华 李达 李涛 李天佑 李志民 李克农 李聚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朱良才 朱良才,原名朱性明,字绍时,号振声,1900年9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外沙村.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他1925年参加村 ...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政治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政治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遇到重重困难和问题,政治风险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对的最为重要的外部问题.在新时期如何深化企 ...
  • 正确认识我国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建设
    正确认识我国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建设 [摘 要]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