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的使用与穆旦诗歌的别样诗美 - 范文中心

关联词的使用与穆旦诗歌的别样诗美

04/15

 

第33卷 第10期2014年10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Vol.33 No.10

 

关联词的使用与穆旦诗歌的别样诗美

阮 娟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追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关键词:关联词;穆旦诗歌;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14)10-0000-00

  在对穆旦诗歌语言特征的探讨中,人们显然已

发现穆旦对于关联词的偏爱,他的诗中几乎出现了所有关联词语,常见的一些出现频率还极高。但多数研究者往往只是将此现象作为穆旦诗歌语言和形式现代化的一个表征看待,并未对关联词的使用与穆旦诗歌思想和趣味追求间的构成关系及其中的变革精神做深入思考,因而对关联词入诗可行性的探讨和相关评价也都流于浮泛。

“在汉语里跟隐藏的语法相比,明示的语法所

[1]149

占的比例是极少的。”关联词大量进入现代汉语书面语,乃至入诗,是在汉语欧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不同于英语等欧洲语言重“形合”,古代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常常省略标明句子关系的词语,而倾向于通过句子之间的语意和逻辑关系来实现联接,这也形成了古典诗歌浑然融合、朦胧模糊的独特诗美。现代汉语为了实现言文合一,适应新的表达的需要,在语法层面也大胆吸收了许多欧化用法,这其中就包括关联词的大量应用。新诗以现代汉语为言说工具,在此意义上,关联词入诗首先拥有了理论上的可能。但在相当长的诗歌实践中,关联词并未能规模性地进入新诗,直到穆旦诗歌的出现。但这并非是由于之前的诗人们不勤于探索和大胆实践,而是关联词所标示的语言和诗美倾向与传统诗歌有霄壤之别,直到穆旦,才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建构了更具“现代”意义的

诗美规范。

这首先表现在关联词的使用与穆旦诗歌思想追求的一致上。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其一,是穆旦对于“丰富和丰富的痛苦”表达的需求。郑敏总结40年代新诗“现代主义诗艺”特点时提到:为了反映20世纪40年代的多冲突,层次复杂的生活,在语言上不追求清顺,在审美上不追求和谐委婉,走向

[2]413

句法复杂语意多重等现代汉语的特点。生活本身的丰富和复杂呼唤更深切的表现方式,因而穆旦在诗歌中大量使用复句,形成复句套复句的系统,全诗被串联成一个有多重层次,多空间复杂内容的整体。如《春底降临》中的一段:现在野花从心底荒原里生长,坟墓里再不是牢固的故乡/因为沉默和恐惧底季节已经过去,所有凝固的岁月已经飘扬/虽然这里,它留下了无边的空壳,无边的天空和无尽的旋转;过去底回忆已是悲哀底遗忘,而金盅里装满了燕

子的呢喃。这里有三重复句,第一重是转折关系,在转折的内容里又包含着一重因果关系,层叠相套,句法与层次的复杂建构了审美的多重空间,而语意的多重性就生成其中。而大量长复句的使用即在客观上呼唤着关联词的参与,但有意识地避免“意合”,特别突出关联词的使用则还在于穆旦对古典诗歌所谓“朦胧含混美”的拒绝。

收稿日期:2014-07-01

作者简介:阮娟(1987-),女,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119・

这就是穆旦同时力求“明白无误地”表达思想。他说:“现在我们要求诗要明白无误地表现较深的思想,而且还得要用形象和感觉表现出来,使其不是

[3]

论文,而是简短的诗。”首先强调这里所指的明白无误并非指穆旦诗歌内容表达的明白浅易,而是指穆旦诗歌思想表达的理想追求。这里显示了穆旦与传统诗歌迥异的诗美观念,不是朦胧,不是混沌,不是模糊,而是“明白地表现”,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叛与超越。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倾向于认为语言和思维有深度关联,语言具有民族特性。就汉语而言,汉民族崇尚的“混沌一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技巧和复杂句式表现他的丰富,而关联词使得这种丰富有迹可循,又不落入极端的晦涩难解。

所有这些传达出穆旦诗歌的现代思想和现代追求,当然,大量使用复句和关联词本身就是不同于古典诗歌的“现代尝试”,但透过这种外在的语言表征,我们更应该看到关联词使用的背后所延伸出的现代思想和精神,那就是注重生活多层次的立体表达,表现生活本身的真实与复杂,特别是个体生命的多样性体验,情感的迂回错落。“从这自然底蜕变底程序里,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我为一”的一元化思维使得汉语言抛弃了形式上的严谨与规整,而趋向于内在与意会,语言上的这种模糊与不确定性也造就了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体验,拓展了诗歌的想象空间,生就了无限蕴藉。但是相应的,古典诗歌在审美上的这种优容和朦胧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了表意的明确和坚定为代价的。现代诗歌不再单单是书斋中的吟哦、文士间的赏玩和嬉戏,她要求有现代人的思想,有力度地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她有新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呼唤新的审美风范和表达方式,穆旦最直观而强烈的表明了这种意识,他拒绝模棱两可的含混,要求坚定的思想传达,而关联词从内容和形式上固定了穆旦要求的“明白无误”,明确了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为我们描摹出了诗人思考的线索和痕迹。

因此,穆旦诗歌中关联词的使用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他需要以复句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同时又希望能明确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关联词因而成为必要。在古典诗歌那里,丰富与明确是难以共存的,因为她的丰富是有赖于含混和不确定性的,由留白想象的多种可能性构成。而穆旦所表达的丰富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是个人体验和感受的丰富,他无意借助于读者想象获取多义的丰富性,他只愿将自己所看到体验到的全部丰富传达出来。或者打一个并不恰当的比喻来看穆旦与传统诗歌的这种区别,同样看一座房子,古典诗歌只让你远远的从外面看,房子里的结构和摆设也许很简单,但是因为看不清而生成了无限可能;而穆旦是把你领到房子里面来看,就让你看的真真切切,但是他的房子这里隔了一道墙,哪里用了一面反光镜,内里是真实的幽深复杂。关联词就是这些贴在这些隔墙上的指示,指点我们如何看清房子的内里和结构。所以有人认为关联词严密的逻辑性和指向性限制了诗歌丰富性的论断在穆旦这里是不成立的,他有多种手段,各种语言

(《诗八首》)这几句诗行中关联词带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抒情主体,在种种转折与让步中显示着自我的情感变化,是丰富的,是独特而富现代感的。

关联词的使用与穆旦所追求的诗歌趣味与抒情主张也是一致的。如果说我们所论述的东西都有一个潜在的针对性对象,即他者存在的话,第一部分中这个他者更多的是古典诗歌传统,而这部分,论到所涉及的趣味和抒情主张,所指更多的是新诗传统,这其中既包括纵向的穆旦之前的新诗传统,更指向横向的穆旦所处的诗歌当下。

穆旦在书评《他死在第二次》和《———从说起》中提出“新的抒情”主张:“这‘新的抒情’应该是,有理性地鼓舞着人们去争取那个光明的一种东西。”“让我们像平日说话一样吟出他的诗来吧”,他认为彼时诗坛充满了“过多的热情的诗行”,抒情的放逐并不能与读者发生共鸣,因而追求一种理性的“深度抒情”,以叙事来消解滥情,增加诗歌的表现视域和生活容量。这些主张虽然一方面受到穆旦所推崇的艾略特等人的影响———艾略特也认为“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

感情的脱离”[4]11

。同时却也是与穆旦对诗坛现状的观感和个人诗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穆旦的诗歌展现出一种新的趣味和审美范式,即对理性的强调和叙事的融入,虽然之前的卞之琳和艾青都或多或少地展现了这种倾向,但只有真正到了九叶派和穆旦这里,才形成一种特色和主张。凸显着严密性和逻辑性的关联词在思维上体现着智性思考,在形式上规约着抒情表达,同时,叙事性因素的加入使得关联词的使用更为自然———五四以后,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关联词使用频率显著提

高。[5]

我们可以通过《鼠穴》的最后一节来感受关联

・120・

词的运用与这种“理性”风格追求间的关系,“因为,你知道,我们是不败的英雄,有一条软骨,/我们也听过什么是对错,/虽然我们是在啃噬,啃噬所有的新芽和旧果。”这里,关联词的巧妙使用使哲理化的思索有了更深沉的意味,情感深藏在隐喻与冷峻背后,关联词和这种冷静理性的诗风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而在那些“叙事性”加强的诗歌中,因为戏剧性情境的营造,“像说话一样吟出诗”,穆旦的“诗之语”更加趋近了现代汉语的“文之语”,关联词因而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入诗。诗歌《华参先生的疲倦》以“这位是杨小姐,这位是华参先生,微笑着,公园诗,整首诗用“既然”、“就”、“也不过”、“即使”、“如果”、“就”、“只不过”、“虽然”等连接词串联起来,这里面,有条件、有让步、有假设,有转折,因为充分地运用关联词,因而句子与句子间逻辑关系严密明确,读者只能跟着诗人的情绪节奏前进或后退,自然而然地生出了节奏感。

其二,灵活使用关联词带来陌生化效果。穆旦诗中多用关联词,但除少数外,很少成套使用,如“因为……所以”一般只用因标,“虽然……但是”多用“虽然”,隐去“但是”,这样既能够很好的显示句子间逻辑关系,同时避免了关联词过多的板滞和堆树荫下静静的三杯茶”的散文叙述语体开头,其间顺承所需语意表达自然使用各种关联词语,这里,关联词的使用并非刻意为之,只是“诗语”与“文语”趋近的自然结果。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说,关联词的使用既可看作是穆旦在思想上拒绝传统圆融和谐而追求幽深的层次、有力地撕扯的外在表征,也是他追求理性抒情、智性思考的诗歌趣味的手段之一,关联词在各种层次上符合和配合着穆旦的诗歌理想及趣味,在实践意义上真正实现了关联词入诗。

同时,由于穆旦的巧妙使用和安排,关联词既完成了它本身的显化复句关系,彰显层次的功能,还产生了其他的效果和功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使用带来的谨严与板滞感。

其一:对于诗歌情绪节奏的带动。穆旦虽然也走的是智性诗的一路,但他也非常强调诗歌应有充分的抒情,他批评卞之琳的某些诗缺乏情绪的节奏,认为“‘机智’可以和感情容受在一起,也有的时候,自然、顶好的是情绪的节奏可以无须‘机智’的渗入”。在穆旦自己的诗中,他诗歌的节奏感往往通过一些词语的重复出现,造成一种排比的形式来实现的,如句首词语的反复出现,并列对举等。很多诗里,关联词就充当了这一节奏角色,如《祈神二章》里反复以“如果我们能够”的假设开头,形成排比,深化了内在情绪的力量,节奏感十分突出;《好梦》里每一小节均以“因为”开头,以惠特曼式的诗歌形式铺陈出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幻、平庸与空虚间不能延续的“好梦”,不断的重复将内在的情绪和思考步步推向深入。除了用重复、排比、列举等技巧带动情绪节奏外,穆旦的大量诗歌直接以关联词来引导情绪的变化,节奏感十分紧凑。如早期的《前夕》一

・121・

砌。并且,穆旦极喜欢将复句中的正句提前,偏句后置,形成倒装的修辞效果,如:我们知道万有只是干燥的泥土O/虽然,塑在宝座里,他的容貌(《方的梦让我离去,我要走出凡是落絮飞扬的地方,既然这儿一切都是枉然/我要去寻找异潮汐》);,因为我的心里常常下着初春的梅雨,现在就要放晴。(《玫瑰之歌》)这种表达方式也有欧化影响的痕迹,打破了汉语常用的句式规则,丰富了表达手段,造成了一种间离感和陌生感,关联词本身标注的明确的逻辑关系因这种调整而避免了程式化的趋向,打破了读者阅读习惯,诗歌的张力因而增强了许多,也更耐咀嚼。在这种情况下,关联词与句子本身形成了互动,即“一方面,复句通过关联词使蕴涵其中的语法意义‘显性化',对其有显示、强调作用;另一方面,联系到具体语境,由于受到造句者主观意图的影响,有的关联词会临时改变原先句式所标明的语法意义,在

‘虚'与‘实'、‘顺'与‘逆'之间转化。”[6]

诗歌的多义性与丰富性也在这种过程中生成并有所升华,在所谓规整的形式之外,极大拓展了诗歌的审美空间。

关联词入诗,句式更为精密复杂的变化根本上是新诗语言的现代化,更深层次的是新诗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现代化,那就是:更深邃,更复杂,更立体。用郑敏的话说,是“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

化”[7]39

,有纠缠,有矛盾,有搏斗,这种现代的体验和思考已不是简单的五七言所能涵盖和传达的。这种改变不仅仅是新的词汇和句法的输入,其背后暗含着新的诗歌理念和世界观。它给我们展示了不同于古典诗歌朦胧模糊式审美的别样“诗美”———幽深的层次,复杂纠结的思考,多向度的诗意空间等。我们当然也可以探讨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弊端,诸如韵味的消淡,想象空间的压缩等,但诚如有些研究者

所言:“从古汉语写作转向现代汉语写作的中国新诗,我以为在语言的层面必然会牺牲、过滤掉古汉语的很多优势或缺憾,但也同时仍然可能继续保留、提

[8]

升、发扬其精粹、精微、极具形声义的汉字美。”我们应该正视诗歌语言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看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新诗当然可以以古典诗为他者来反思和寻找自己发展中的问题,但不是回归古诗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新诗的价值,新诗之为新,现代诗之为现代,自有其不同于古典诗歌的蜕变,这蜕变不仅仅是外在语言形式上的改变,而应伴随着新的诗美追求和新的评价标准。对于关联词入诗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才能从表面的关联词的逻辑性、严密性与诗味不相宜之外,看到他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到穆旦诗歌中关联词的使用,是与他整体诗歌风格相配合的,他诗歌中词语抽象,意象多隐喻,又常用张力性极强的矛盾性对举,思维跳跃性很大,关联词的使用有助于揭示这些繁复句式间的层次关系,提示抽象词语和跳跃性思维的逻辑理路,有时候,它就是穆旦所说的解诗的“线索”———“暗喻不要太随便,应该在诗内有线索,读者自会解释出。

[9]241

如果作者不给线索,那就象读谜语了”这使得穆旦的诗歌既达到了他所要求的深沉、丰富、语言的陌生化又避免了落入晦涩、不可解的一途。

穆旦在《被围者》中呼喊:一个圆,多少年的人

注释:

工,/我们的绝望将使他完整。/毁坏它,朋友!让我们自己/就是他的残缺,比平庸更坏:/闪电和雨,新的气温和泥土/才会来骚扰,也许更寒冷,/因为我们已是被围的一群,/我们消失,乃有一片“无人地带”。这“一个圆”或许可以看做是我们雍容美丽、和谐圆融的古典诗歌的象征,穆旦未尝不知“突围”要承担的后果,但仍然号召我们毁坏它,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新的气温和泥土”的入侵空间,才能求得更大的无限和可能。晚年,穆旦在面对老友杜运燮叫他多读些古诗的建议时,深刻剖白了自己的内心:“总的说来,我写的东西,自己觉得不够诗意,即传统的诗意很少。这在自己心中有时产生了怀疑。有时觉得抽象而枯燥,有时又觉得这正是我所要的:要排除传统的陈词滥调和模糊不清的浪漫诗意,要给

[10]145

诗以hardandclearfront。”“正是我所要的”表明了穆旦清醒而自觉的诗艺追求,那是有别于传统的“别样诗美”。关联词的使用所达到的效果与穆旦的诗歌追求有效统一,一方面,以关联词串起的复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层次;一方面,以逻辑的严密与规整约束了情感的过分流露,它和其它种种语言欧化现象一起参与催生了穆旦的别样诗美———不是古诗朦胧模糊的诗意,也不是初期白话诗的浅显易懂,是生活的多层次,感觉的深刻和复杂,是丰富和丰富的痛苦,是对痛苦的确认和理性的回应。

①文中所引穆旦诗歌均引自:穆旦著.李方编,穆旦诗全集,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8参考文献:

[1] 洪堡特(K.W.V.Humboldt).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C].姚小平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2] 郑敏.郑敏文集文论卷(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穆旦.《慰劳信集》———从《鱼目集》说起》[N].大公报・文艺综合(香港版),1940-04-28.[4] 艾略特.艾略特文学论文集[C].李赋宁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5] 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4):20-21.[6] 骆小所,吕亚萍.语法意义与复句的关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5):62.[7] 郑敏.诗人与矛盾.杜运燮编.一个民族已经起来[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8] 郑敏,方长安,李润霞等.重审新诗与民族诗歌传统关系(专题讨论)[J].河北学刊,2005(1):137.[9] 穆旦.致郭保卫二十六封.穆旦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10]穆旦.穆旦诗文集2散文、书信、日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TheUseofConjunctionsandtheUnusual

BeautyofMuDan'sPoems

RUANJuan

・122・

(CollegeofLiberal-Arts,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9)

Abstract:InMuDan'spoetry,aneffectiveunityhasbeenachievedbetweentheuseofconjunctionsandthe

individualpoeticpursuit.TheunityisshownintheconsistencebetweenthepropertiesofconjunctionsandMuDan'spursuitofpoeticrichnessandconveyingofrichness,aswellasintheblendingofconjunctionsandMuDan'sad-vocatingof"rationallyrics"andnarrationofpoems.TheuseofconjunctionsinthepoemsdemonstratesthepursuitformodernityofMuDan'spoetry,andhaseffectivelypromotedtheformationofadifferentkindofpoeticbeautyofMuDan'spoetry.

Keywords:conjunctions;MuDan'spoems;modernity

・123・

关联词的使用与穆旦诗歌的别样诗美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阮娟, RUAN Juan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2014(10)

引用本文格式:阮娟. RUAN Juan 关联词的使用与穆旦诗歌的别样诗美[期刊论文]-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10)


相关内容

  •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
    第)卷第&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ABCD5EAFDG2@25DH.G5IJGC0IAEEGHG DKL&MKNL)%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 段 从 学 $%%%&$'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 摘 要(穆旦诗歌中的 ...
  • 论穆旦晚年诗歌的美学倾向
    论穆旦晚年诗歌的美学倾向 戴惠 摘要:穆旦晚年的诗歌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这是在非正常的岁月中写出的非凡的诗篇.它们显示了穆旦诗歌创作的发展和变化.如果说穆旦早期的风格可用深沉雄健来概括,那么,穆旦晚年的诗歌则有着另一种美学追求,这主要表现为 ...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
  • 先行者的天空和大地
    余世存 北岛送我一本他新出版的诗文集,系香港明报出版的"2000年文库----当代中国文库精读"丛书中的"北岛"卷.这本书从法国旅行,辗转来到我的手中.我与北岛并不相识,在他开始思考.写作.成名的年代 ...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 ...
  • 一首诗要从什么地方读起--北岛的诗
    北岛和朦胧诗 今天我讲北岛的诗,讲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要讲到北岛的诗出现的背景,一些具体情况.因为,在座的同学有很多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出生在文革以后.对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北岛,或者说"朦胧诗"."新诗潮 ...
  • 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 ...
  • 20**年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答题点拨
    1.看到介词不放过:介词的滥用,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① 经过班主任的再三强调,才使他认识到这个错误.(介词"经过"与"才使"的滥用,致使整个句子缺主语.) ② 他在老师的关怀中得到了力 ...
  • 王晓明[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必读书目]
    王晓明教授的<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必读书目>,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 初级书目(78种) 1.山海经校注 袁珂 校注 巴蜀书社1993年 2.诗经注析 程俊英.蒋见元 注 中华书局1991年 3.楚辞选 马茂元 选注 人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