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答题点拨 - 范文中心

20**年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答题点拨

08/02

1、看到介词不放过:介词的滥用,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① 经过班主任的再三强调,才使他认识到这个错误。(介词“经过”与“才使”的滥用,致使整个句子缺主语。) ② 他在老师的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介词短语“在„„中”应改为“从„„中) 介词易记歌: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使跟把比在通过,除了同对向往朝。 2、看到动词不放过:看动词所搭配的宾语是否恰当。 ① 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动词“拖延”与宾语“质量”搭配不当可改为“拖延时间”活“影响质量”。) ② 注意:“提高”与“增强”、“改变”与“改善”、“养成”与“继承”的区别及所搭配的词语。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当“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无时无刻”等与“不”连用会引起毛病。例如: 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所缺乏的是方法不当。(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的“不当”即为多余否定,应该去掉。) ② 瓮溪中学希望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此例前面已用了“防止”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的“不”即为多余否定,应该去掉) 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该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 ① 能否帮助孩子端正的学习态度,是使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两面与一面的不搭配) ②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好学生,是关系到我们教学质量的大事,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两面与一面的不搭配) 5、看到关联词不放过: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 ① 无论老师和学生,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此例中“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带有选择性连词“还是”或“或”组成的短语) ② 不但他喜欢数学,而且喜欢英语。(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他”之后) 6、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毛病。例如: ① 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老校长的离任演讲。(并列短语“注视和倾听”和宾语“演讲”只能部分搭配,应该去掉“注视和”。) ② 引进新技术后,这产品的质量与数量有所提高。(并列短语“数量与质量”,只有“质量”才能与动词“提高”搭配。) 7、看到表示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易与其他词语相矛盾。例如: ① 经过刻苦努力,半期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句中的“都”是前面提到的各项,但“平均”只能有一个数,“都”与“平均”矛盾。) ② 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减少”“下

降”“贬值”都不能超过1倍,减少1倍意味着把原数减完了)

1

1事物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 1、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

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简明、周密、准确 。

3、说明方法: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

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

读者理解。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事物或科学道理。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

为递进关系, 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如《向沙漠进军》。

2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

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

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对策:答:○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对策:答: ○

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表数量。○

4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际,太绝对了。○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

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

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写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2、 小说的描写方法:○

2写景:环境描写;○3细节描写 理描写;○

3、 小说的阅读方法:

⑪分析故事情节: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人物+事件+经过+结果。

(2)分析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作用:①着眼环境本身:渲染……

3推动故事情节气氛。②着眼人物方面:⒈烘托人物……心情⒉暗示人物命运。○

4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的发展○

(3)分析人物形象:①明确描写方法:判断出语句具体运用的描写方法。②分析人物性格:

结合语句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③具体答题模式:这句(段)话运用了„„描写,表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品质、精神风貌)。

3

4、 归纳小说主题:⑴剖析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准确地把握

主题。⑵联系小说的背景、作家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深入挖掘主题。

1、 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抒发感情,富有亲切感与真实感。第

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多方面自由叙述。

1顺序:条理清晰、脉络清楚。○2倒叙:设置悬念,3、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3插叙:对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吸引读者。○

4、记叙文的文段作用:⑴开头:①开篇点题②设置悬念,埋下伏笔③引起下文,

为后文作铺垫。⑵过渡段:承上启下。⑶结尾段:①深化中心,升华感情②总结全文,卒章显志③呼应开头,前后照应。

5、表现手法及作用:⑪衬托:是主要人物或事情的特点、性格、思想、情感等

更加鲜明。⑫象征(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特定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得到出人意料的结果;引发好奇,感情铺垫。⑭伏笔与铺垫: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⑮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⑯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⑰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批判、揭露、嘲笑,使语言辛辣幽默。

诗歌鉴赏

1、 诗歌意境鉴赏:①设问方式:这首诗(这句诗)描绘(展现)了一幅什

么样的画面(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何哲理内涵)。②

通过描写了……+表达(寄寓、表现)作者……的感情(志向、情感)。

★常见诗歌情感主旨:①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②忧国忧民③高洁情操(不慕荣利、淡泊名利)④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⑤抒发个人忧愁、寂寞、伤感、喜悦、闲适之情

3、 表达技巧分析:设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答题要点:表达技巧+结合

内容分析说明。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用典……

4、语言文字推敲:设问方式:“请分析……字的妙处”。答题要点:字(词)的含义+结合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4


相关内容

  • 中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103班语文科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中考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学生,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
  •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年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15 一.初中常见错别字举例 莫明其妙 (名) 不加思索 (假) 费寝忘食(废) 再接再励 (厉) 变本加利 (厉) 掩旗息鼓 (偃) 别出新裁(心) 谈笑风声 (生) 流光溢采 (彩) 沤心沥血 (呕) 大相经庭(径 ...
  •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初三语文"信息的提取"讲评课教案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明确中考阅题标准: 2.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精确答题的习惯,提高应试水平: 3.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回答类似题目的迁移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 ...
  • 20**年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2010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贾严贞 刘煌斌 卢家芩 一.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2010年我市中考语文命题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10年襄樊市中考说明>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 ...
  • 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评析暨20**年中考语文备战策略
    2011年安徽省 中考语文试题评析暨 2012年中考语文备战策略 二.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 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 ,君子好逑.(<诗 经??关雎>) ② ...
  • 教师业务能力测试课标部分试题
    徐州市2014年初中教师业务能力测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30分) 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做了以下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 ▲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
  • [20**年中考语文分类]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著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 ① 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 ② 发生的一次战 ...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 ...
  • 河头中学初三英语复习计划-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欢迎您
    河头中学初三英语复习计划 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年年有变化,但不是很大,总之,其试题容量大,覆盖面广,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灵活,不仅加强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突出了对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我们河头中学采用"三轮复习法&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