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彩陶 - 范文中心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彩陶

05/18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旋纹彩陶罐

马家窑又称马家窑期或马家窑类型,距今5000-4650年。彩陶器型丰富多样,仍以盆、钵、壶、瓶为主,但扩展到罐、豆、瓮等器类,甚至在少量的夹砂陶上也饰彩,多为橙黄陶、施以浓墨式的黑彩,有时辅以少量白彩,形成浓墨重彩的突出风格。大面积彩绘、通体彩绘以及内壁彩绘较为盛行,纹饰以水波纹、漩涡纹最为多见,还有网格纹、平行线纹、同心圆纹等,还有意趣盎然的蛙纹、蝌蚪纹、舞蹈纹等。以河流百川为大多数图案描绘的主体,成为这一时期纹饰的突出特点,几乎每一件彩陶上都有描绘河水翻卷的纹饰,表达了人们对黄河母亲的无比热爱。黄河为彩陶注入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双耳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双耳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凹凸纹敛口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凹凸纹敛口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圆圈十字纹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旋纹尖底瓶

口径7。1厘米 高26。8厘米

陇西县吕家坪出土。完整。平沿口,细颈圆折肩、斜直腹、尖底,腹部双耳。颈部绘平行线纹,瓶身自上而下绘3组以圆点、弧线、弧形三角构成的连续漩涡纹,线条优美流畅,千回百转的漩涡、激扬飞溅的浪花,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画卷。造型与构图极致完美,堪称艺术精品,马家窑文化尖底瓶颇为少见,器物兼具马家窑及仰韶文化的双重特征,因而更显珍贵。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旋纹尖底瓶的纹饰展开图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弦线网纹彩陶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弧线纹彩陶钵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圆圈纹敛口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蛙纹彩陶壶

口径13厘米 高28厘米

1959年漳县出土。完整。喇叭形口平沿,粗颈,鼓腹平底。黑彩浓烈如漆;腹部双耳圆睁的变体蛙纹图案,令人瞩目,给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觉。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波纹四扳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波纹四扳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圆圈纹敛口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双耳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双耳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旋纹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内彩圆圈圆点纹钵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内彩波纹彩陶盆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葫芦网纹双耳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X形纹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内彩旋纹彩陶盆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网纹双耳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网纹双耳彩陶罐

在甘肃发现最多、分布面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早在20世纪20年代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它最鲜明的特征,便是彩陶文化十分发达,各个不同文化类型遗址中有大量的彩陶出现,这在整个中国彩陶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不仅如此,这一文化类型的彩陶还有着自己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风貌,同其它考古学文化中的彩陶比较,其画彩的部位更加广泛,不仅在许多细泥陶的外壁和口沿布满了花纹,而且在许多大口径器物的里面和其他夹砂的炊器上画上彩纹,其繁缛而多变,细腻而奔放的文饰,表明这一时期无论是陶器的烧制,还是绘彩的技术,都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正因为如此,所以考古界一度将其称为“甘肃彩陶文化”。

马家窑文化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最先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050年。它上承庙底沟文化,下启齐家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

2 历史起源 编辑本段

甘肃是我国彩陶起源最早、发展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地区,素有“彩陶之乡”的美称。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属于仰韶文化的大地弯文化依存中发现,彩陶呈现为这一时期的最重要的文化表征。其代表是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构思奇特,造型别致,文饰美观,线条流畅,标志了中国古代制陶工艺技术的高度发达。

3 主要分布 编辑本段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分布区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马家窑类型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和青海东北部、宁夏南部地区的泾、渭水上游,以及白龙江、湟水、洮河、庄浪河和清水河流域。半山类型分布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马厂类型的分布则更为向西。

4 艺术价值 编辑本段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工艺很成熟,数量特别繁盛,占各类陶器总和的25%——50%。在陪葬陶器中,彩陶多达80%。马家窑的彩陶多为红陶,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彩绘幅面很大,许多泥质细陶往往口沿、外壁都绘有花纹,还盛行内彩,纹饰绘于器物内壁。甚至一些作为炊器的夹砂陶也有彩绘,极为少见。花纹繁缛瑰丽,富于变化而有规律。大多数的夹砂陶表面饰以绳纹,少数饰数道平行线、折线、三角或交错的附加堆纹。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在造型上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器形有碗,钵,盆,罐,壶,瓶,杯等。

马家窑文化彩陶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可以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这四种类型的彩陶各具特色。石岭下类型的彩陶多瓶、罐、壶等,流行变形鸟纹流行、圆圈纹等;马家窑类型多瓶、罐、盆、瓮等器形,流行漩涡纹、弧边三角纹,代表作有青海大通山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等;半山类型的彩陶多小口直颈广肩鼓腹双耳壶等,流行红黑相间的锯齿纹、漩涡纹;马厂类型器形与半山基本相同,流行变体人形等纹样。

文化价值

文化是历史的缩影,时代的一面镜子。马家窑文化的高度发展,是新石器时期华夏文明晨曦中最绚丽的霞光,折射着中华先民在远古时代所达到的多项文化成就,马家窑文化不仅包含着史前时期众多神秘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同时它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形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彩陶是中国文化的根,绘画的源,马家窑文化将史前文化的发展推向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创造了绘画表现的许多新的形式,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画,就是神奇丰富的史前“中国画”。

观赏价值

马家窑文化,产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它的图案之多样,题材之丰富,花纹之精美,构思之灵妙,是史前任何一种远古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它丰富多姿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朴、大器、浑厚的艺术风格。它神奇的动物图纹,恢宏的歌舞,对比的几何形状,强烈的动感姿态,象黄河奔流的千姿百态,生生不息,永世旋动。它象黄河浪尖上的水珠,引领着浪涛的起伏,臻成彩陶艺术的高峰。它留下的极其丰富的图案世界,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它所给予我们的欣赏价值是任何现代艺术都不能代替的。越是遥远的文化,就越能成为现代生活中最珍贵的收藏观赏品。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欣赏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收藏价值

要看一种物品的收藏价值,就要看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和增值价值等。所有的远古陶都有历史价值,而马家窑文化古彩陶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其它远古文化类型的古陶器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它的巨大增值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队伍的迅速扩大,将进一步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价格,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长,成为收藏界十分耀眼的新星。

马家窑文化是分布于甘肃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文化,其彩陶占整个陶系的20%-50%,随葬品中可达80%,而且成型与装饰技术也至为发达。自本世纪二十年代瑞典人发现此类文化遗存以来,马家窑文化一直处在学术界热烈的讨论中。有关中国古代彩陶是本土发生还是西方传入的课题的研究使之声望日隆,其富丽神秘的图案及多变的造型也令艺术家爱不释手。但无论对这些问题作出怎样的诠释,马家窑文化炊食具本身的精美已足以让后人垂涎了。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束腰网纹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束腰网纹彩陶罐

口径15.2厘米 底径7.6厘米 高18.3厘米

1958年永登县杜家台遗址出土。完整。大口、鼓腹、束腰、平底。造型奇特,整体如陶罐上又覆一盆。上腹部饰一对小錾,下腹部双耳。施黑、白彩。口沿绘一周黑色宽带,将疏密有致的网格纹,层次清晰地断开。上腹部一周有六组白彩点绘的梅花状图案;中腹部变化为八朵相同的梅花,每两朵并排紧临为一组;下腹部的梅花与上方图案恰好错开,分饰于双耳两侧。梅花图案中心为一圆点,周围的八九个圆点则为花瓣。强烈对比的黑白彩交替灵活运用,白色线条与点状花纹,在不同的黑色线条与位置游刃有余地多次展现,展现了陶艺大师的非凡技艺。黑白彩的共用,使马窑彩陶更添艺术魅力,此类彩陶多见于永登、红古及青海东部。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勾曲圆圈网线纹彩陶盆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翅羽纹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对鸟纹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对鸟纹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距今4800年前) 天水市杨家坪出土 高14.9厘米,腹径25厘米,口径11.1厘米,底径13厘米。腹两侧对称有两横耳,通体施黑彩,壶颈部饰平行条纹,腹部绘两组展翅相对的变形鸟纹,其下为垂弧纹一周。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网纹鸟纹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平行线弧条纹彩陶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网纹圆点纹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条纹带盖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距今4800年前) 兰州市王保保城出土 高15.5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6厘米。罐身似盂形,带盖,肩部四鋬,盖顶一鋬,盖沿有两个对称的钻孔,通身黑彩,绘平行带纹、水波纹。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彩陶勺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垂弧纹彩陶勺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双耳旋纹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叶形纹彩陶铃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距今4800年前) 广河县祁家集出土 高9.2厘米,腹径6.8厘米,底径3厘米。铃呈葫芦形、曲柄、鼓腹、平底,施黑彩,绘菱形网格纹和弧线纹。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弦线网纹彩陶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弦线网纹彩陶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大锯齿纹彩陶瓶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距今4800年前) 通渭县碧玉出土 高29厘米,口径8厘米。橙黄陶,黑彩绘弧线纹与大锯齿纹。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双耳旋纹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双耳旋纹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双耳旋纹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旋纹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旋纹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旋纹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旋纹彩陶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 旋纹彩陶瓶

甘肃省博物馆 马家窑类型 波浪纹彩陶罐


相关内容

  • 论仰韶彩陶文化的艺术特征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 题目:浅析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艺术特征 课程:艺术设计概论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学号:13078406 姓名:郑欣 2014年8月 一.摘要: 仰韶文化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最明显特征就是其出土的 ...
  • 工艺美术考题
    釉上彩和釉下彩 釉上彩是指在已烧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饰各种纹饰,再于700℃-9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因彩绘施于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 釉下彩 ...
  • 彩陶涡纹罐
    中华古玩网 http://www.gucn.com 来源:中国商报 我国古代的彩陶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著称于世.继仰韶文化后,在甘肃的洮河和青海的黄河支流湟水流域一带发展起来一个富有独特地方风格的文化--马家窑文化,它将中国史前彩 ...
  • 工业设计史笔记
    工业设计史笔记 1.中国部分 石器设计 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始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锛.石铲和石凿等各种工具的粗坯后,再用研磨的方法进一步加工,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 ...
  • 扬州旅游介绍
    网友共创的旅行指南 最后更新日期:2012年5月28日 扬州 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 攻略精选 网友共创游记攻略共1048多篇 扬州,曾经是奢华至极的温柔之都,如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 ...
  • 文物保护与传承指南
    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 一.形势与需求 ................................................................................................ ...
  • 中国美术简史测试题2
    试卷代号:084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美术简史试题 2004年1月 一.名词解释(20分) 1.<人物龙凤帛画> 2."吴带当风" 3. 黄筌 4.扬州画派 二.判断题 ...
  • 20**年考古与人类习题解答
    1. 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发现于法门寺 2. 考古包括发现.保护.传承等过程.是 3. 汉晋简牍发现于1901年. 4. 殷商青铜器后母戊鼎是传世品. 否 5.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是 道士 6. 水晶骨头之谜其实是一位考古学,是作家自身的文 ...
  • 黄河最美的滩涂
    滩涂,是由海洋.河流.湖泊有规律的涨落而出现的一种地貌,是一种优美的自然景观.30多年前,甘肃摄影家张润国和王杰等人就借助直升机和热气球等设备对甘肃临夏刘家峡库区周边的滩涂风光进行拍摄,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们认为刘家峡这种独特又典型的滩涂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