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 范文中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02/12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禅让制(传贤)

2、 王位世袭制(传子)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特点:传子(家天下)

3、 分封制(等级森严)

原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4、 宗法制(血缘关系)

原因: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的宗法制。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特点:宗法制为核心;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 ;早期政治制

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问题: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度实质是什么?有什

么作用?

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实质: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作用: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统一原因:

①长期分裂和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②商鞅变法后,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措施:

①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② 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③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作用

①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

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完善

问题: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相同点:1) 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2)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1) 分封制的地方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 王位世袭。 郡县制的地方长官由

皇帝派遣、任免。。 2)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郡县制以地域划分。

3) 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的统一。

商鞅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

商鞅(从魏国到秦国)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

第一次是在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实行的。主要内容是:编定户籍,实

行“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奖励耕织。

在第一次变法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周显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秦迁都

咸阳,卫鞅实行第二次变法。这是前次变法的继续,着重于新制度的建设,其政

策有:1、推行县制。全国统一规划,合并乡邑为县,共设立31县(一说41县),

县设令、丞,由国君直接任免。2、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鼓励开

辟荒地,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按照土地多寡征收赋税。3、统一度量

衡,即“平斗桶、权衡、丈尺”,方便交换与税收。4、焚诗书、禁游说。5、制

定秦律。

成功原因: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

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3、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

决,取信于民。

作用: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

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

家。废除了旧的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是秦国成为战国后

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

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安史之乱)

宋: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强干弱枝)、通判监督、财政控制

元:行省制度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设内廷)

魏晋南北朝:三省制

唐:三省六部制

宋:中书门下,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军权与财权)

元:设中书省,代替前代三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权势越来越大)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察举制(标准:孝、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科举制

3、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1)背景:九品中正制的缺点

(2)创立与完善

隋文帝:分科考试 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 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状元

武则天: 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促进

了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直到清朝末年废除。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

①废丞相

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王权

影响: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

②设内阁(票拟与批红)

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过程: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内阁制正式形成

明宣宗:授予阁臣票拟权

性质:皇权专制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不能

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清

A 、内阁、六部(仿明制度)

B 、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

C 、南书房(皇权得到扩大)

D 、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办事):皇权达到顶峰

特点:简(人员简单)、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

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一、选择题

1.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

息。下列甲骨文反映出的有关商朝政治状况的信息是 “众囚刑劓”

A .商朝社会阶级压迫非常残酷 B. 商朝统治者很迷信

C .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 .商王权威大大超越了夏王

2.《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

《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 .分封制度 B .宗法制度 C .郡县制度 D .监察制度

3.《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

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 .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诸侯同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

C .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 D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

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

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

命”主要是指 ( )

A .王位世袭制确立 B .分封制确立

C .宗法制形成 D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6.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3.7万枚秦代简牍,举世震惊。这些简牍是

秦代地方官府档案。其中一篇简牍释文:(正面)三年四月辛丑朔丙午司空腾敢

言之阳陵逆都士五越人有赀钱千(第1行)百世四越人戍洞庭都不智何县署,今

为钱校卷一上谒今洞庭尉(第2行)越人署所县责以受阳陵司空(司空)不名计

问何县官计付署计年(第3行)报。可以从中得到的信息有 ( )

①秦代确已实行郡县制 ②秦代确已统一文字为秦篆 ③这些简牍早于公元前

221年④秦代已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7.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

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 .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8.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

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 )

A .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 .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C .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 .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

南海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

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B )

A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10.“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

是( )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11.唐制规定中男(男丁l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

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封德彝曾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并得到太宗许可。但

魏征拒绝签署文件导致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12.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一

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皇权得到加强 B .汉代的宰相位高权重

C .宰相数量增加 D .宰相由处理政事改为负责监察

13. 隋唐时期中央设立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其根本的不同在于:

A. 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 前者是决策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C. 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 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14.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高考资源网

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

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6.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

亦不能及矣。”这反映的实质是 ()

A. 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 崇武抑文

C. 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 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

17“王沔(音mian ,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 .汉朝人 B .唐朝人 C .宋朝人 D .清朝人

1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

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

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20.某大学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

一政策的理解。一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 .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 .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1. 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2.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

是()

A. 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 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 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23.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

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D )

A .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 .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解析:明朝殿阁大学士的设立是因为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需要处理日常事务的

帮手;康熙设立南书房的目的是为了削弱议政王大臣的权力,为加强皇权需要。

D 是两者的共同目的的结果。

24.古人认为:“天高不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于是历代帝王狂热追

求泰山封禅大典。但是宋代以后,泰山神渐渐被碧霞元君所取代,封山告天成了

祭神求福。这一变化说明 ()

A .泰山神已不被帝王所重视 B .泰山封禅大典变成了封建迷信活动

C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 .泰山成了五岳之首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两个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

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

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其

主要目的又是什么?

材料二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

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

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吕氏春秋·当务》

(2)据材料二,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

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

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

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

亡矣”的感叹?

参考答案:

(1)本题宗法制度;维护分封制度。

(2)坚持嫡长子继承制。

(3)按以下三个层次作答。第一层:说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层:简要

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第三层:说出周幽王行为的危害,得出结论。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

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

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分封制,动摇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的设置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解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其中尤其以秦朝、唐朝、宋朝和明朝最为重要,考察的重点放在官僚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能上。

学习时注意抓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到宋朝这一矛盾基本得以解决;二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这一矛盾退出历史舞台。这一系列的措施体现出古代由中央集权发展到绝对的君主专制,反映了封建制度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参考答案:

(1)秦始皇,统一中国。

(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的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

(3)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年的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 ...
  • 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
    作为语文教师,教好一篇篇课文是基本要求,但仅仅能教好那一篇篇课文,却又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教语文课文转变到教语文课程上来.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者.教材编写者和市级教研员,笔者近来对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作了一些田野实践.草根探索,得 ...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
  •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_语文_课标解读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 一.构成 语文必修5由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四个单元构成. 二.要求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以下八个方面的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初探
    在历史复习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历史头绪多.覆盖面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古今中外,方方面面,难以准确地记忆理解.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效果,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让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进课本 ...
  • [精品]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 ...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早期政治制度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夏商周时期 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 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 ...
  • 调查报告中学英语教材分析1
    中学英语教材分析 教材名称:重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英语2 编写人员:杨晓钰.张凤英.陶纯恭.刘颀等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使用学校:重庆市第48中学 分析人:(2008级英语师范6班) 杨柳 学号:[********** ...
  • 普通高中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普通高中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 杨树彬 桦甸八中,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普通高中.多年来,桦甸八中以文科教学和体育.艺术特色教学而立于桦甸高中之中.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布局的调整,八中由乡下迁入桦甸市内,但也因此使学校面临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