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论语]前三句 - 范文中心

读好[论语]前三句

12/28

读好《论语》前三句

安徽省含山县林头中学俞正明 邮编238161 邮箱woreqing@sina.com

手机:[1**********](上课时不接)

最近阅读的好几本都说到了《论语》。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刘良华说:“我希望老师们读《论语》,实在没有时间,你至少可以读《论语》前三句。”《论语》的前三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刘良华认为,这里的“学”是“阅读”的意思,“习”是“习性、习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把阅读变成习惯,人就能很开心。他对第二句的理解是,如果你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无论离你多么遥远,他都像来到你身边,与你展开一场谈话,你读书的时候,作者就从远方来到你的身边,作者是你最好的朋友。他对第三句的理解是,你读了那么多书,不要觉得你很厉害,不要卖弄,不要总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不要郁闷,不要抱怨,不要总觉得怀才不遇,总有一天,别人会理解的。刘良华是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强调“教师阅读”,他告诉我们当阅读不带有功利性、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时,人生就是快乐的。

对这三句话,陶继新也有自己的理解。他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演讲录》中说,这三句是其实是谈修身的。这里的“学”主要是谈做人,“习”主要是反复实践。孔子关注修身,不尚空谈,注重实践。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学习做人,在做人中不断感受生命的提升。人正是在不断实践中感受生命的快乐。陶继新认为第二句是说外在因素的参与,他引用张居正的话说,同类的朋友自远方而来,以求吾之教诲,吾德不孤,道有传,得英才而教育之,乐莫大乎此。他对第三句的理解是,别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谈论的问题不理解时,不要怨怒,要保持心灵的平静,而且对各种不同的意见都能容纳。陶继新总结说,人生在有限的时空当中一定要快乐,而且要有富有价值的生命追求。享受生活不是追逐物质享受,而是心灵的快乐和精神的高贵。

周勇在《大师的教书生活》中说:“无论中小学教师选择何种专业生活方式,‘做学问’也好,研究教育教学也好,均需把《论语》的开篇之语放在心里。如此,即便面临缺少支持、心灵孤寂以及不被人知等等物质匮乏和精神痛苦,也仍然可以快乐地走下去。” 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读者对《论语》前三句也会有一千种感悟。但无论加入怎样的个人色彩,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其中的“乐”。刘良华强调的是“阅读”之乐,陶继新强调的是“修身”之乐,周勇强调的是教师“专业生活”之乐。我个人的理解,第一句是谈学习,既有对书本(小书)的学习,也有对社会(大书)的学习,人在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快乐的。第二句,是说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既有生活中的朋友,又有书本中的朋友,在今天还包括网络上的朋友。第三句是说心灵的历练,要让自己具有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平静的心态。

在浮躁的社会中,寻找寂静的一隅,静心读书学习,不是一种快乐吗?在酒肉之友泛滥的时代,能有三五志趣相投的朋友,不是一种快乐吗?

笔者教书二十余载,一直是一本教参,一只粉笔。混于尘网,虚掷光阴。一日,出版社的朋友热情地送我几本教育书籍,渐渐地,我从中品尝到了读书之乐。读书开阔了我的眼界,读书促进了我的表达,读书让我走近了教育规律。尽管记忆力减退,所读之书很难记住,但与作者晤言一室之内,依然能够享受到心灵的愉悦。虽然对方感受不到我的存在,但我在静静地倾听,“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吴非老师告诉我:要想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教师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对教育要有宗教般的虔诚。张文质告诉我: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者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要着力影响、默化、润泽着班上的每一个学生。


相关内容

  • 论语五十句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 ...
  • 论语读书笔记读后感
    论语读书笔记4篇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 原文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解: 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
  • 女四书之[女论语]
    何谓<女论语> <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女子教育课本.据<旧唐书.女学士尚宫宋氏传>载,唐代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人宋若莘仿<论语>作<女论语> ...
  • 深究[论语]的第一句话
    深究<论语>的第一句话 2012-08-06 第09版:中外历史 作者:邵纯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010 <论语>开篇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对此不可望文生义或 ...
  • [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论语>心得--读后感. 想起以前读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 ...
  • [论语]教育思想的启示
    摘 要:<论语>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影响颇大,本文从"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欲罢不能"的乐业情操."不令而行"的从业言行."有教无类"的职业 ...
  • [论语]中最难理解的一段文字
    <论语>中最难理解的一段文字 <论语·乡党>篇末章被认为是最费解的文字,历来无确解,也未受到一般学人的重视.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字,而以往的注解,却不尽人意. 该章除了文字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意义的理解 ...
  •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真相与内幕
    最早提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是宋代学者罗大经.他在<鹤林玉露>一书中这样写道:"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学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 由此可见,&qu ...
  • 论语教学设计
    <七则>教学设计 表二 教学实践 <论语>七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四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论语>及孔子.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导入课文:走进文言写就 ...
  • 至理格言选读品德篇
    至理格言选读 一.品德篇(60则)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寒冷的季节,众树凋而松柏青翠依旧,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