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03

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抓住长城“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体会出它的气魄雄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出长城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由远到近的写作顺序。

3.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第2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2. 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3. 城砖 城墙 屯兵 堡垒 打仗 肩膀 智慧 凝结 间隔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4. 容。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1.过渡: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来评价长城的?(生自由读文、回答问题)

(1)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魄”的意思是精神,咱们精神抖擞地再读读这句话……

(2)质疑:作者是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长城?画出相关语句,再旁边写上简单的

笔记。

交流汇报:

交流一:长

1. 预设:作者看了像一条长龙的长城。

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1)这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他把长城比作了长龙,写出长城的什么特点?(副板书:远)(板书:看 长)

(2) 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副板书:打比方),这样写就使长城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3意思?

(4

2.还有其他句子能体会出长城的长吗?

(1

(2

(3)指导朗读:你们能读出惊叹的语气吗?(齐读)

(4(齐读)课件出示:

交流二:高大坚固1. 的长城。

2. (1

这是作者走近了看长城。(副板书:近)

他看到长城建筑材料:(出示)是用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巨大”到底有多大?两三千斤:一个同学大约50斤,相当于约60个同学的重量)由此可见,长城非常高大坚固。

(2)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对比句子:(分角色朗读,哪一句好,为什么?)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

总结:运用了(副板书: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长城有多宽,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3. 过渡: 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出示长城近景图)

(1)请大家自读这一段话,结合图片了解长城的构造。

(2)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老师读句子,请一名同学上台指出垛子、城台、瞭望口、射口。)

(3)这样的设计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4. 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5. 后在写景的文章中也可以使用这种写作顺序。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 给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

3.

城。

4. 过渡: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这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课件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从画线词语中感受到什么?(自由发言)

(1)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了:

夏日,他们,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冬天,他们 ,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夜晚,他们,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2)回归“奇迹”:这真的就是个伟大的奇迹,让人们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赞叹:(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板书:赞 伟大的奇迹)

三、:畅所欲言

1.学完课文,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自由发言)

2.长城的修建真不容易,如果我们有机会去长城游玩,应该怎么做呢?(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九条 方针,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四、总结全文:

大的(奇迹)呀!

五、布置作业:

(一)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板书设计:

17、长城

看 长 远——近

想 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


相关内容

  • [长城万里行]教案
    长城万里行 教学目标: 1.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 2.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 ...
  • [七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商鞅变法.统一国家的建立等史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史实,了解民族 ...
  • 中职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职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何祖猛 执笔 一.项目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我校的计算机机房主要承担全校所有班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班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干专业课程以及其它专业的计算 ...
  •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筑起血肉长城]WORD教案
    12.筑起血肉长城 永嘉县岩头镇蓬溪小学 谢银芬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强国, 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勤奋学习.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经 ...
  • 第五单元七下
    黄河化险 教学目标 一.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二.学习通过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
  • 关于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填写的说明
    附件2: 关于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填写的说明 按照省委组织部规定,本省省管大专院校党委组织部.郑州铁路局党委.黄委会政治部.部队政治部可以和我省县委以上各级党委组织部互相转移党员组织关系.高校向省外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时,需经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
  • [书愤]优秀教案
    <书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2)学习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让学生了解陆游和他的诗作以及他 ...
  • 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通过提供社会热点实情或模拟情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质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所以,明确知识和能力的联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本人认为,只有注重知识的迁移,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
  • 信息技术备课
    二00七年度信息技术教学 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通过上学期四川省农村远程教育的大力投资及实施,再加上之后的进一步教学,让学生更能准确的输入字母.符号.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输入法及WIN9X及XP操作系统,但由于操作时间及硬件的限制,还有待于 ...
  • [最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系列之七
    全导之建筑 1.中国城市布局模式是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整个城市是方形或矩形,受礼制思想的约束明显. 2.在古代建筑的色彩运用中,皇宫用黄色琉璃瓦顶,红色砖墙:皇子.亲王等用绿色琉璃瓦顶:一般民居只能用黑色或青色瓦片顶 3.元大都是由汉人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