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 - 范文中心

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

12/04

氨基酸类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

zuozhe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Ls55型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及基本操作。 (3)掌握荧光分析技术应用于定量分析的原理及方法。

二、 实验原理

荧光物质分子吸收了特定频率辐射能量后,由基态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或更高激发态)的任一振动能级,在溶液中这种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碰撞,以热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后,而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无辐射跃迁)。然后再以辐射形式去活化跃迁到电子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便产生荧光。

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并能提供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光强度、发光寿命、量子产率、荧光偏振等诸多信息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但由于能够产生强荧光的物质相对较少,故其应用不太广泛。对于没有强荧光或没有荧光的物质的测定可设计相应的反应使其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配合物进行测定。能产生强荧光的物质分子,一般都具有大的共轭π键结构或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等特征。

氨基酸(amino acid):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色氨酸(Try)、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是天然氨基酸中仅有能发射荧光的组分,可以用荧光法测定。

三、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Ls55型荧光分光光度计,10 mL带玻璃塞的比色管,移液管。

2. 试剂:2.0 g/L的苯丙氨酸溶液;0.001g/L的色氨酸溶液;0.04 g/L的酪氨酸溶液(所有溶液均用去离子水配制);色氨酸待测样。

四、 操作步骤

1. 配制实验样品:

色氨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从1×10−3mg/mL色氨酸标准溶液中分别取1mL ,1.5mL ,2mL ,2.5mL ,3mL 的色氨酸标准溶液于10mL 比色管中,定容。 2. 仪器操作:

详见仪器使用说明

五、 实验及结果分析

1. 概述

除特殊说明外,本次实验中所用仪器参数设置如下:电压:自动;激发狭缝宽度:7.0nm ,发射狭缝宽度:4.0nm ,扫描速度:1200nm/min。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发射光谱测量时的激发波长分别为219nm ,200nm ,200nm 。

2. 发射光谱及吸收光谱的扫描和讨论

本次实验中,对于色氨酸,酪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测试结果如图1。

图1. 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为了便于比较三种物质的谱图差异,我们将上6张谱图放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比较,如图2所示。对于三种氨基酸的结构,如图3所示。相比于苯丙氨酸,酪氨酸上苯环多了一个羟基取代基,导致酪氨酸的荧光强度要强于苯丙氨酸,但其对于其发射波长的影响不大。而色氨酸的R 基是一个吲哚环,由于吲哚的上N 原子的吸电子效应,使环上电子密度降低,导致其荧光强度弱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同时其荧光的发射波长变长。

图2. 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吸收光谱及发射光谱

O

H 2N

CH 2

OH

O

H 2N

2

OH

H 2N

O 2

OH

Tyr

3. 对色氨酸的定量分析

实验中测得的标准曲线

如图

4所示。

本次实验中,测得未知浓度的色氨酸样品的荧光强度为932.956,从而由工作曲线可以得出该样品的浓度为3.0141×10−4mg/mL。

Try

图3. 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结构式

Phe

六、 思考题

1. 本实验中定量测定的条件参数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

激发狭缝和发射狭缝的宽度,以荧光强度为准,调节两狭缝使荧光强度既不太弱,又不会超出仪器量程即可。测量电压除信号较弱外,使用自动即可。 2. 影响荧光特性的因素有哪些?请列举说明。

荧光物质的环境,如溶剂、温度、溶液PH 、杂质、激发光源等,实验时要实验参数要确定实验物质的最大发射波长和最大激发波长,且所选用的溶液要适当。待测物要及时测量

3. 根据常规的荧光法能够实现混合物中这三种氨基酸的分别测定吗?若能,请说明原

因;若不能,请提出可行的测定方案。

从本次实验所测得的发射光谱谱图来看,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荧光发射峰重合,无法直接进行测定。建议采用其他方法(如GC ,LC 等)进行测量,方便省力。


相关内容

  • 第七章光学检测技术
    本文由rvadikcy5q 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 ,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七章 光学检测技术 利用物质所具有的各种光学性质,对物质 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技术. 包括:旋光检测.析光检 ...
  •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其应用
    目录 1.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1 1.1 ...
  • 免疫分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_王宇
    综 述 食品工业科技Vol.28,No.10,2007 免疫分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王 宇,沈玉栋,雷红涛,刘文字,王 弘,孙远明 (广东省高等学校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食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2) * 摘 要:较 ...
  • 真题 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2015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2分)(2015•江苏)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 .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 .都是水溶性物质 C .都含C ...
  • 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研究现状
    谢嘉宾1,谢 青2 (1.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兽药监察所,四川成都610041) 中图分类号:S8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64(2010)01-0029-03 摘要:本文对美 ...
  • 免疫荧光原理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IF)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 ...
  • 实时定量PCR技术在瘤胃微生物定量分析中的研究应用_刘大程
    2007年第43卷第21期 ReviewPapers・综述 实时定量PCR技术在瘤胃微生物定量分析 中的研究应用 刘大程1,2*,张 迪1,卢德勋2,高 民2,孙海洲2 (1.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
  •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 指导教师:陈守文 王正萍 班级:09032701 姓名: 学号: 组员: 目录: 一.监测背景 二.监测目的 三.现场调查 3.1污染源分布级排放情况 3.2气象条件 3.3地形资料 3. ...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评价与展望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评价与展望 黄琼坚,磨现斌 [摘要]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GHb),是糖尿病诊断.治疗. 监控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近年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得知,目前临床实验室的G ...
  • 环境监测复习西南大学
    环境监测复习题 题型: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 1.环境监测定义: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特点包括:①涉及面广:②监测对象种类多:③污染物浓度低: ④重视价态和形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