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椅子设计中现代感的变迁 - 范文中心

论椅子设计中现代感的变迁

12/16

论椅子设计中现代感的变迁

武汉科技学院 陈彩莲

很多从事设计的人都在问,到底什么是时尚的、具有现代感的设计,怎样才能设计出受欢迎的作品。王受之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不了解设计的历史,特别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史,想知道什么是最新的设计是不可能的。设计是记载人类社会发展的符号和语言,包括物质生产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设计绝不是个人的奇思异想,它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以时间为序,在很大的空间跨度上例举几款椅子的设计,简要说明它的现代感体现。

1 中国的明式木椅

明代家具(图1、2)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精是指它做工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雅是指它风格曲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在制作工艺上,可以说明式家具已接近完美。但我个人认为,在设计构想上,还没有突破早先床椅不分的界限。整个造型方正敦厚,扶手和靠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说还是一张简化的“床”或“塌”。

2 18世纪后半叶的欧美风潮

18世纪中叶后,人们开始厌倦矫饰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掀起了一股新古典的热潮。这是一种更为理性的方式,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繁杂装饰。主要是从古希腊罗马以及遥远的中国吸取养料,并且开始使用纺织织物制作坐垫来增加舒适度。

2.1 谢拉顿设计的新古典家具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罗马庞贝遗址被发掘之后,人们发现古典艺术的质量远远胜过矫饰的巴洛克和洛可可,于是设计转而为一种更为理性的形式。谢拉顿(George Sheraton,1751—1806)是当时新古典的家具大师。他的椅子(图3、4)设计重点装饰放置于靠背之上,变化很多,但椅腿却很少有曲线装饰,表现出单纯的结构感。

图1 明代靠椅 图2 明代圈椅 图3 、4 谢拉顿设计的新古典家具

2.2 切普代尔生产的椅子

切普代尔有名的风格之一是出自中国的所谓“中国风”,切普代尔生产的椅子(图5、6)所有的靠背均不同。但腿则都遵循一种基本形式,前腿是直的,后腿略为向外弯曲,其中有5把支持椅腿的木撑也是按同样的方式布置的,其余的变化也很小。这些椅子中,人们可以看到一种肯定的结构逻辑的意识。 3 19世纪的设计风格

19世纪的设计风格一方面受新技术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理性主义也被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同时人们对装饰还是恋恋不舍,能用技术来达到装饰的目的,也是人们所乐于接受的。19世纪的设计风格就是这样在混乱中统一。

3.1 新技术条件下的设计

19世纪家具设计最有名的例子是维也纳托勒公司所生产的弯木家具,这是引入新技术的成果。他的公司将新技术与新的美学统一起来,生产出了价廉物美

而能为大多数人所用的家具。维也纳咖啡馆椅(图7)十分简洁,每一个构件都毫不夸张,椅子的构造反映了结构的逻辑性。贝尔特(John Henry Belter)所生产的家具(图8) 用压花、雕刻等技术来进行装饰, 使得较为朴素的弯木家具能适应于时代的装饰趣味。

图5、6 切普代尔生产的椅子 图7 托勒从1850年起生产的椅子 图8 贝尔特生产的家具

3.2 高直风格

麦金托什设计的高直的风格座椅(图9、10),这反映出有时对于形式的追求也会影响到产品的结构与功能。他所设计的著名的椅子一般都是坐起来不舒服的,并常常暴露出实际结构的缺陷,制造方法上也无技术性创新。为了缓和刻板的几何形式,他常常在油漆的家具上绘出几枝程式化了的红玫瑰花饰。

霍夫曼本人的设计风格深受麦金托什的影响,喜欢规整的垂直构图,并逐渐演变成了方格网的形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并由此获得了“棋盘霍夫曼”的雅称(图11)。

4 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运动是一场极为深远和广泛的设计运动。采用理性和规整的形式,结合新技术和新材料,并且要适合于批量生产。现代主义运动在各国有不同的表现,在此主要例举最为典型的荷兰和德国的设计。

4.1 荷兰风格派的设计

红/蓝椅(图12)是风格派的典型作品,在艺术史上人们难以找到一件相比拟的作品能如此完美地体现一种艺术理论。它由机制木条和层压板构成,13根木条相互垂直,形成了基本的结构空间,各个构件间用螺钉紧固搭接而不用榫接,以免破坏构件的完整性。椅的靠背为红色的,坐垫为蓝色的,木条漆成黑色。木条的端部漆成黄色,以表示木条只是连续延伸的构件中的一个片断而已。

4.2 包豪斯的钢管椅

在包豪斯的家具车间,布劳耶创造了一系列影响极大的钢管椅(图13),开辟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篇章。这些钢管椅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造型轻巧优雅,结构也很简单,成了现代设计的典型代表。1929年米斯设计了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建筑物本身和他为其设计的巴塞罗那椅(图14)成了现代建筑和设计的里程碑。与布劳耶一样,米斯也长于钢管椅设计,1927年他设计了著名的魏森霍夫椅(图15)。

5 20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瑞典的家具设计体现了瑞典居家环境轻巧而富于人情味的格调,为家庭成员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提供了重要的心理依托(图16)。马特逊生产的曲线型的家具(图17) ,轻巧而富于弹性,提高了家具的舒适性,同时又便于批量生产。对于舒适性的追求也影响到了材料的选择,纤维织条和藤、竹之类自然而柔软的材料被广泛采用。在芬兰,阿尔托于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图18)是采用胶合板和弯木制成的,轻巧而适用,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点,既优美雅致而又毫不牺牲其舒适性。瑞典设计具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而且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因为木材在芬兰是取之不尽的。

图9、10 麦金托什设计的高直式座椅 图11 霍夫曼于1905年设计的可调节椅 图12 里特维尔德于1917-1918年设计的红/蓝椅 图13 布劳耶于1929

年设计的钢管椅 图14 米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椅 图15 米斯设计的魏森霍夫椅 图16马姆斯登设计的靠椅 图17 马特逊于1936年设计的扶手椅 图18 阿尔托于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

维纳的设计极少有生硬的棱角,转角处一般都处理成圆滑的曲线,给人以亲近之感,“椅” (图19)的设计也是如此。它那抒情而流畅的线条、精致的细部处理和高雅质朴的造型,又使它具有雕塑般的质量。他从1945年起设计的系列“中国椅”(图20)吸取了中国明代椅的一些设计特征。

将刻板的功能主义转变成了精练而雅致的形式,这正是丹麦设计的一个特色。雅各布森的作品十分强调细节的推敲,以达到整体的完美。图21、22、23的三种椅子均是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形的,具有雕塑般的美感。

图19 维纳设计的扶手椅 图20 系列“中国椅”之一 图21雅各布森设计的“蚁”椅 图22雅各布森设计的“天鹅”椅

6 20世纪中叶美国的有机现代主义

这些美国设计师将包豪斯的理论与20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美学的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伊姆斯为米勒公司设计了第一件作品——餐椅(图24),是他早年研究胶合板的结果。椅子的坐垫及靠背模压成微妙的曲面(图

25),给人以舒适的支撑; 镀铬的钢管结构十分简洁,并采用了橡胶减震节点。所有构件和连接的处理都非常精致,使椅子稳定、结实而且很美观。沙里宁的家具(图26、27)设计常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这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已突破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这种 “软化”趋势是与斯堪的纳维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 7 20世纪下半叶后的多元发展

7.1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到20世纪50年代,人机工程学原理已为许多工业设计师所采用,因而得以改善产品的人机关系。这种座椅(图28、29)通过使人体坐姿前倾和膝部支承,让脊椎和躯体处于一条直线上,保持自然的平衡状态,从而使身体各部位能最佳地完成其功能,消除背部、颈部、臀部和腿部的应力。这种椅子在造型上也别具一格。

图23 雅各布森设计的“蛋”椅 图24亿姆斯于1946年设计的餐椅 图25 伊姆斯设计的椅子 图26 沙里宁设计的“胎”椅 图27 沙里宁设计的“郁金香”椅 图28、29 挪威斯托克公司的新型座椅之一 图30 OMK可叠放椅

7.2 新现代主义

进入60年代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义”。为了体现出商业界的秩序与效率,设计应有冷漠、正规、中性的外观特征。在家具和室内设计中广泛使用钢管和其他工业材料,突出体现金属材料的冷漠感(图30)。在欧美其他国家,新现代主义也时兴一阵。较为正规、严谨的新现代主义作品不少出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之手。如钢片椅(图31、图32)就显得稳重而严谨。1969年,阿基佐姆设计了“米斯”椅,以一种幽默的手法来模仿米斯的巴塞罗那椅。“米斯”椅采用了镀铬方钢、橡胶板等工业材料及尖锐的三角形造型,把新现代主义推向了极端。

7.3 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Pop )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则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家具的设计在体型上含混不清,并通过视觉上与别的物品的联想来强调其非功能性,如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者做成一只大手套的样式(图33、34)。

图31、32 克雅霍尔姆设计的钢片椅 图33、34 意大利的波普家具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现代感的变迁,实际上表现为审美观念的变迁。但归根究底还是受到物质条件左右的。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比如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钢管、塑料和新的纺织织物被大量应用到设计产品中。弯木技术和胶合板技术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展,逐渐出现一些以意识为主导因素的设计。比如波普艺术和绿色设计等。限制设计的客观物质因素变少了,人们的审美接受能力也变开放了。设计便也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了。


相关内容

  • 我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我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检疫0912班 2009253046 王亚芸 摘要: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也许并不深刻,然而在祖辈父辈的谈论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 ...
  • 产品精品赏析
    目录 1.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概述........................................................................... 1 2. 现代主义设计精品赏析............. ...
  • 家具调研报告
    家具调研报告 一.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 本次我们小组调研报告的主题是-青年单身公寓家具设计,小组设计的对象为椅子.沙 发和茶几这三种家具.从实用.经济.美观.时代感这四个方面入手来进行设计,本次调研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 1. 家具设计的造 ...
  • 论工业革命对美国家庭变迁的影响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年第6期 论工业革命对美国家庭变迁的影响 ○ 邢瑞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家庭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影响社会中的 个人和家庭,并影响家庭 ...
  • 中产阶级与西方法治进程
    2010年9月198总第期第9期学术交流 AcademicExchangeSept,2010 SerialNo.198No.9 中产阶级与西方法治进程 关雁春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法制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 ...
  • 你的大学--谈大学生涯与职业规划(上
    杜骏飞 http://blog.sina.com.cn/dujunfei  2008-10-01 23:04:32 这是我一周前给08级新生做的入学报告,感谢王桢楠等同学的录音整理,以及何斌同学的认真校改.成稿后,我本人又根据相关资料做了补 ...
  • 让普通人的故事进入聚光灯
    "在变迁迅速及生活忙碌的时代中,通过剧场推动故事分享的艺术文化,让每个人于其中都能真诚相处,使个人价值得以被珍视."香港言遇剧团就以这种精神,在香港的不同社区中寻找并演绎着普通人的故事. 舞台上,"奶奶&quo ...
  • 当代中国乡村文化转型的启示
    2010年1月第31卷 第1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Jan. 2010Vol. 31 №.1 当代中国乡村文化转型的启示 李先明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曲阜27 ...
  • 工业设计史笔记
    工业设计史笔记 1.中国部分 石器设计 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始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锛.石铲和石凿等各种工具的粗坯后,再用研磨的方法进一步加工,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 ...
  • 陈设艺术设计课件
    陈设艺术设计 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是在室内设计的基础上讲解陈设艺术设计.陈设艺术设计包括的内容较多,因此把重点放在了椅子的设计上.首先以问题为先导,引入课题,了解椅子的特性:欣赏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