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 范文中心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03/29

中华全科医学2011年11月第9卷第11期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November 2011,Vol. 9,No. 11

·1733·

·全科临床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王莹,高丽媛

【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 患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治疗NAFLD 的作

TC 、FBG 、SBP 、DBP 和FINS ,用。方法检测326例NAFLD 患者和200例对照组的TG 、并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IR 。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NAFLD 组的肥胖、高TG 血症、BMI 、TG 、TC 、SBP 、DBP 、FBG 、FINS 和IR 均高于对照高TC 血症、血糖异常和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G 和IR 呈正相相关关系(r =0.5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NAFLD 与BMI 、组,

P =3.892; r =0.784,P =5.201; r =0.802,P =9.022) 。NAFLD 组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改善糖脂代谢、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饮食干预

【中图分类号】R575.2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152(2011) 11-1733-02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 是一种代谢性肝脏疾病,与饮食结构密切相关,是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的第2大肝病。胰岛素抵

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被认为是抗(IR ) 在NAFLD 的发生、

NAFLD 最强的预测因子。因此,加强生活方式干预,调节糖脂代谢,改善IR ,是防治NAFLD 较为有效的措施。为此,笔者对326例NAFLD 患者的IR 进行检测分析,并进行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NAFLD 患者326例,为我院2008 2010年门诊体检筛选出的患者。诊断标准依据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①无饮酒史或学分会修订的

每周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140g ,女性<70g ; ②排除病毒性和药物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和全胃肠外营养等疾病; ③B 超提示肝脏变性。326例患者,男性155例,女性167例,年龄38 81岁,平均(51.6ʃ 12.5) 岁。另选取同期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无肝部疾病,男性98例,女性102例,年龄35 80岁,平均(52.4ʃ 11.7) 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作者单位:16300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消化内科通讯作者:王莹,电子信箱:xiaolan904@163.com

1. 2基础疾病诊断标准[1]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 ) ≥

25.0kg /m2; 血脂异常:甘油三酯(TG ) ≥1.70mmol /L,总胆固醇(TC ) ≥5.72mmol /L; 血糖异常:空腹血糖(FBG ) ≥7.00mmol /L或患有糖尿病; 高血压:收缩压(SBP ) ≥140mm Hg (1mm Hg =0.133kPa ) ,舒张压(DBP ) ≥90mm Hg ,或患有高血压。

1. 3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由专业人员统一进行体格检

2

查,包括测量身高(m ) 、体重(kg ) ,计算BMI =体重/身高(kg /m 2) 。测量座位血压,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采集空腹12h 以上外周静脉血,常规分离血清,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

TC 、FBG 和空腹胰岛素(FINS ) ,分析仪检测TG 、并根据稳态模

[2]

式评估法计算IR =FBG ˑ FINS /22.5。

1. 4生活方式干预方法①健康宣教:为患者发NAFLD 防治手册,告之日常生活方式对NAFLD 的重要性,使之明白NAFLD 的发病机制及危害,自觉主动的调整生活方式; ②饮食干预: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体重粗算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121kJ /kg,少食多餐,调整膳食结构,以低糖、低脂、蛋白和膳食纤维类食物为主,食用蔬菜、水果、瘦肉、粗粮、豆类食物; ③运动干预:运动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爱好,采用个人化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氧活动。活动类型包括慢跑、散步、爬山、骑自行车、打球、跳舞、游泳等。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1h 。干预6个月后前后肌注维生素K 1和血凝酶对预防出血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黎磊石,.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M ]

2008:137-169.

[2]李剑文,傅君舟,秦曙光,等.肾穿活检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广州医药,2004,35(3) :9-10.[3]王海燕,.3版.北京:人民卫生李晓玫,赵明辉,等.肾脏病学[M ]

2008:549-560.出版社,

[4]毛枫,季正标,何婉媛,等.超声引导下活检枪在肾活检中的临床

J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1) :133-134.应用[

[5]刘柯兵,王晓东,赵萍,等.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并发症的分

.中外医疗,2009,28(31) :159.析与预防[J ]

[6]卓越,.北京:科学出版田桦,王丽敏.新编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 ]

2004:189.社,

[7]李孜,.中付平,周莉,等.肌肉注射维生素K 1过敏的临床证据[J ]

2005,5(8) :641-643.国循证医学杂志,

[8]袁怀红,文艳秋,周雪丽,等.对维生素K 1预防肾活检术后出血效

J ].西部医学,2008,20(1) :100-101.果的再评价[

(收稿日期:2011-03-15)

B 两组肉眼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5%和本研究发现A 、

7.5%,虽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出血并发症,且肉眼血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B 组发生肉眼血尿的机率明

2次尿常规的红细胞计算显高于A 组。B 组术后送检的第1、

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A 组对也明显高于A 组,

预防经皮肾活检术后出血的效果要好于B 组。这是因为维生素K 1具有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而促进凝血的作用,血凝酶不仅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色栓子(血小板血栓) ,而产生止血效应,同时亦能促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可活化凝血因子Ⅴ及影响凝血因子Ⅹ,因而产生凝血和止血的双重作用; 而氨甲环酸只是通过抗纤溶作用起到止血功用。有研究认为,对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前肌注维生素K 1与否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无相关性,并且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以及少见的过敏反应,降低了患者对经皮肾活检术的耐受

[6-8]

。本研究未单独性和舒适度,还可能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

评价维生素K 1预防术后出血的效果,但肌注维生素K 1的患者未出现恶心、呕吐、过敏等不良反应,可做进一步研究。

总之,经皮肾活检术前后肌注维生素K 1和血凝酶或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术

·1734·

中华全科医学2011年11月第9卷第11期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November 2011,Vol. 9,No. 11

观察患者各指标改变情况。

1. 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

2

量资料以(ʃ s ) 表示,采用t 检验及χ检验。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

2结果

2. 1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情况NAFLD 组的肥胖、高TG 血症、高TC 血症、血糖异常和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 2两组患者基本指标比较NAFLD 组的BMI 、TG 、TC 、SBP 、

表2

组别NAFLD 组对照组

t 值P 值

BMI (kg /m2) 28.10ʃ 1.32*23.21ʃ 0.88

5.021<0.05

TG (mmol /L) 2.67ʃ 0.63**1.46ʃ 0.35

7.490<0.01

TC (mmol /L) 5.21ʃ 1.02*4.73ʃ 0.894.723<0.05

DBP 、FBG 、FINS 和IR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表1

组别NAFLD 组对照组χ2值P 值

n

肥胖

%) 两组基础疾病情况(n ,

高TG 血症

高TC 血症

血糖异常

高血压

326218(66.9) **222(68.1) *89(27.3) **33(10.1) *103(31.6) *

20021(10.5) 58(29.0) 28(14.0) 11(5.5) 32(16.0)

18.920<0.01

6.203<0.05

7.338<0.01

5.380<0.05

5.558<0.05

***

P <0.05,P <0.05。注: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基本指标比较(ʃ s ) SBP (mm Hg ) 154.2ʃ 6.5*

132.9ʃ 6.15.002<0.05

DBP (mm Hg ) 96.1ʃ 5.2*86.7ʃ 5.33.892<0.05

FBG (mmol /L) 5.20ʃ 0.56*4.76ʃ 0.433.770<0.05

FINS (μIU /ml) 8.72ʃ 0.73*5.88ʃ 0.556.133<0.05

IR 2.02ʃ 0.21**1.24ʃ 0.15

9.105<0.01

***P <0.05,P <0.05。注:与对照组比较,

2. 3相关分析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NAFLD 与BMI 、TG 和

IR 呈正相相关关系(r =0.575,P =3.892; r =0.784,P =5.201; r =0.802,P =9.022) 。

表3

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

BMI (kg /m2) 28.10ʃ 1.3226.44ʃ 0.913.102<0.05

#

2. 4NAFLD 组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NAFLD 组干预后BMI 、TG 、TC 、SBP 、DBP 、FBG 、FINS 和IR 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DBP (mm Hg ) 96.1ʃ 5.2

#

NAFLD 组生活方式干预前月比较(ʃ s )

SBP (mm Hg ) 154.2ʃ 6.5

#

TG (mmol /L) 2.67ʃ 0.632.10ʃ 0.555.022<0.05

#

TC (mmol /L) 5.21ʃ 1.024.98ʃ 0.733.193<0.05

FBG (mmol /L) 5.20ʃ 0.565.02ʃ 0.442.873<0.05

#

FINS (μIU /ml) 8.72ʃ 0.737.35ʃ 0.654.894<0.05

#

IR 2.02ʃ 0.211.64ʃ 0.18#

3.492<0.05

144.1ʃ 6.83.362<0.05

90.6ʃ 4.83.059<0.05

#

#

P <0.05。注:与干预前比较,

3

讨论

NAFLD 是以患者无饮酒史,以肝细胞变性和脂肪贮积为主

多由遗传-环境-代谢多因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病理特征,

素所致,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后天生活方式对NAFLD 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食物摄入,使NAFLD 的发病率逐步提高。对于NAFLD 的发病机

[3-4]

制,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大量文献研究证实NAFLD 与IR

IR 是NAFLD 发生、密切相关,发展的基础。目前大多认为

NAFLD 的发生与多重打击学说相关。第一次打击,在IR 情况下,急剧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而肝脏对游离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降低,造成大量脂肪在肝脏堆积,表明IR 通过高血脂和高胰岛素导致肝内脂肪的堆积。二次打击中则主要由上述产生的

[5-6]

。结果显示各种相关因子造成进一步损伤,引起肝炎

NAFLD 组的肥胖、高TG 血症、高TC 血症、血糖异常和高血压

TG 、TC 、SBP 、DBP 、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的BMI 、

FBG 、FINS 和IR 也具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NAFLD 与BMI 、TG 和IR 密切相关,TG 和IR 为NAFLD 的不利表明BMI 、

[7-8]

因素。与张洪梅等报道的结果一致。

NAFLD 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应遵循以预防为主,阻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生活方式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原则,

干预,去除病因和诱因,阻止NAFLD 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明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和NAFLD 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食物应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并调节各类型食物的结构比例,定量、定时一日三餐。合理运动是饮食的辅助手段,对减肥具有一定作用,但有氧运

[9]

动可以改善IR ,对于维持体重具有重要意义。干预6个月后

NAFLD 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IR 具有非常明显的改结果显示,

表明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对于治疗NAFLD 具有一定作用。善,

[10]

Choudhury J 等通过对NAFLD 合并肥胖患者通过合理干预、减轻体重后发现脂肪肝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控制,并有所好转,表明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BMI ,改善血脂代谢可以有效减慢

NAFLD 的进展,与本文结果一致。

IR 是NAFLD 的重要不利因素,综上所述,通过生活方式干

预,可以控制患者的体重,改善IR ,对于阻止NAFLD 进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

2004,12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 ].中华糖尿病杂志,

(3) :156-161.

[2]张家庆.HOMA2-IR 是个较好的胰岛素抵抗指数[J ].中华内分泌

2005,21(4) :304-305.代谢杂志,

[3]马丽娜,冯明,周英智,等.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J ].临

2010,26(2) :173-174,177.床肝胆病杂志,

[4]周婷婷,秦波,郑天鹏,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FGF21水平

2010,32(3) :及与肥胖、胰岛素关系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65-268.

[5]杜娆,.中国现代医药虞勋,盛小英.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J ]

2009,11(6) :133-135.杂志,

[6]代雪枫,王洪飞.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肝癌[J ].实用全科医学,

2007,5(7) :647-649.[7]张洪梅,许华强,张建武,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RBP4水平

.中华全科医学,2011,9(2) :211-与胰岛素抵抗等相关性研究[J ]

212.[8]张凤平.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的关系[J ].

2011,51(9) :78-79.山东医药,

[9]国旭熳,彭艳,陈冬梅.综合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效

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 :133-134.果[

[10]Choudhury J ,Sanyal AJ.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Clin Liver Dis ,2004,8(3) :575-594.

(收稿日期:2011-04-26)


相关内容

  • 胰岛素抵抗机制的新认识
    国匪囱筮望岱逝盘壶:Q塑生i旦筮21鲞筮!期!垡』垦!i丝旦趔丛!!尘:丛型呈Q盟:!丛:12:塑!:! ・第八届诺和诺德糖尿病论坛・ [编者按]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第八届诺和诺德糖尿病论坛于2009年2月20日在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
  •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外科营养支持疗法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与抗生素的发展.麻醉学的进步.重症监护与器官移植等一起被列入20世纪的重大医学进展.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简称TPN )是用完全的营养要素由胃肠外途径直接输 ...
  • 7下生物复习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2)人类的进化过程: 树上生活下地生活 森林古猿直立行走早期人类东非人现代人类 2.人的生殖 A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 ...
  • 小于胎龄儿的研究现况
    ·68·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年第27卷第1期 ·综述· 小于胎龄儿的研究现况 祝捷 马军 贫血亦是SGA 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国外研究发现,母孕28 32周贫血者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7] 随着现代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窒息 ...
  • 重组人脂联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第17卷第16期2007年8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hinaJournalofModernMedicine 1005-8982(2007)16-1927-04 Vol.17No.16 Aug.2007 文章编号: 论著・・ 重组人脂联素真核 ...
  • 会籍顾问专业知识培训
    一.综述 1.改善身体健康有助于: ● 改善形体美 ● 增强自信心 ● 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 ● 减少疾病的侵袭 ● 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 提高处理紧张的能力 2.帮助新会员做什么?设定现实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 发展安全有效的锻炼 ...
  • 大脑的代偿机制
    大脑的营养与健康 当突触结构减速少时,可以建立新的突触填补空隙,改变连接通路与其它区域建立联系或加大工作加度,从而使脑功能得到代偿:一般的老化所导致的大脑运行速度减慢,其原因在于脑内电化学交流网络传导速度的微弱下降,而不是脑细胞死亡:随着年 ...
  • 自由基的危害
    自  由  基  的  危  害 什么是自由基 我们需要氧气才能维持生命.我们的体内代谢过程中必定会产生自由基(也叫活性氧或游离基).适量的自由基与稳定的氧分子维持着生理平衡,使得我们的生理运作良好.例如当有害的细菌侵入人体时,白血球会释放 ...
  • 引起糖尿病的十个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及水,电解质代谢失调.糖尿病可以由遗传,精神刺激,肥胖,缺乏营养素,病毒感染,化学药物,中毒等等因素引起.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糖尿病引发近20 ...
  • 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王严庆 概述 营养是人体生存的首要条件.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 疾病时对营养要求更高, 却常不能正常口服,全胃肠外营养(T o t a l p a r e n t e r a l n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