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生活中的学生更好? - 范文中心

案例:生活中的学生更好?

06/09

  一、案例背景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对待学生的相应态度和行为方式。平时我们看到的学生很多令人头疼,或者不服管教,或者学习不努力,或者学习效率低下学而无功,或者不参加集体活动,不关心班集体等等。似乎让人满意的好学生不多,让人失望、生气、甚至恼怒的学生大有人在。

  二、案例简介

  去年6月,我和一位班主任一起带学生到外县参加高考,与这个班的学生相处4天。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再上课的那几天,我见到的学生与平时大相径庭,有天壤之别。学生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完全呈现出一个全新的群体。那几天我对学生的认识超过了平时的两三年。学生对老师那么友好,那么尊重,几乎要对老师问寒问暖、关心体贴了。他们主动与老师套近乎,询问老师很多事情,尤其是买了什么好吃的,总要争先恐后的先让老师吃,学生倒关心起老师来了,有的学生把心里话告诉给老师,有的学生与老师讨论学习之外的话题,个别平时表现不怎么好的学生竟然也浪子回头,重新做人,严以律己,让人刮目相看。学生的这些举动让人感动,令人难忘。为什么平时没有发现学生的这么多善举呢?为什么平时没有看到、感受到学生中这诸多感人的事情呢?为什么此时的学生和上课时的学生判若两重天呢?难道课堂上的学生不好,校园里的学生不好,生活中的学生更好吗?我开始思索、探寻。

  三、案例分析

  什么是学生?你把学生当成什么他就是什么?古希腊人普鲁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当你把学生当成装填知识的容器并且强行装填时,势必有学生反感,让你装不了、装不好,甚至不让你装,让你失望。平时学生“表现”不好,好学生少了,是我们的评价标准有偏差,思想认识出了问题。我们没有有意识的去发现学生中的“美”,缺乏一双看清、看全学生的慧眼。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片面的学生观、评价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大家把考试成绩作为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结果“一好百好、一差百差”,只要在学习、考试方面做得好就是个好学生,如果这些方面做的不好就不是一个好学生,就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学习好的学生毕竟是一部分,不好的学生自然就产生了。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学生观、评价观。可是细细想想,难道平时学生不好吗?平时他们没有让人满意的言行吗?不是的,只因为平时我们的关注面太窄,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太关注其他方面,没有给学生表现其他方面的机会。

  四、反思启示

  在高考这样的特殊时期发现了与种不同的好学生,说明平时学生并非没有亮点可看,而是我们没有有意识的去发现,如果平时发现了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褒奖,学生就会充满自信,会展示更多善举,校园将会有更多阳光,让我们满意的学生就会更多。《读者》杂志上有一段力奥・巴恩格利亚先生写的话:“我们整天在干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我们如果没有教学生任何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是单纯地教给他们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这又有什么用呢?”由此我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是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考了多少分数,而是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内心品质能够被激发,向往真善美的心灵被关注,各种兴趣、特长、亮点被张扬,这些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关键作用。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认识到树立什么样的理念,践行什么样的学生观、评价观至关重要。

  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注重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做法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作为教师要自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评价观,正视差异,相信学生,给学生展示、发展个性和专长的时间、机会和空间,不要等到毕业的时候才被学生感动。“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要承认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要恰当处理学习与其他方面的关系,既要认真履行教学职责,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让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又不能仅仅在学习方面盯住学生。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在商方面丝毫不差,我们要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长处得到发扬,亮点得到认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觉得好学生太少,才会有耐心、有信心点亮每个学生的心灵之火,才不会觉得生活中的学生更好,而课堂上的学生不好。

  (责任编校:合欢)


相关内容

  •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的思品教学得到全面改变.其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形式教学方式,在初中思品教学中能够发挥其较大作用,它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减少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思品教学的课堂效率.在实际 ...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反思: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材分析: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 ...
  • 化学导学案的类型与应用案例研究
    摘要:文章从化学导学案的实施现状出发,对导学案的类型和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课程改革:化学导学案:案例研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2-003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 ...
  • 客户服务基础第1章教案
    ----------------------- Page 1----------------------- [课题]认识客户服务 [教学目标] 理解服务和客户服务含义,认识和理解客户服务:区分客户服务的分类:了解并掌握客户服务职 业定位.能 ...
  • 浅谈市场营销中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
    案例教学主要是指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是以案例为教学资料,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
  • 计算机专业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二十四K 钻戒 2009-11-10 20:01:16 教案必须具备以下环节:1. 课题(包括章节序号): 2. 教学目的(要求):3. 教学主要内容:4. 重点和难点分析:5. 教学方法:6. 教改措施:7. 课时安排:8. 教学手段:9 ...
  • 人生规划教育应用案例
    高中人生规划教育应用案例 太平路中学 张海云 在海淀区教委的领导下, 我校对教师进行了人生规划教育的指导,要求教师能把人生规划教育运用于教育过程中.起初我对人生规划了解并不多,会后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一些内容,也观看了一些名家专题讲座的视频. ...
  • 案例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应用_柴红燕
    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6月第19卷第3期 通过带教见习深切体会到,在带教工作中首先要做好组织准备工作,要有计划性,在带教工作中结合科室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不但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学到良好的医德和医学伦理知识.同时 ...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刘龙 新课程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 ...
  • [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探析
    摘 要: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法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挑选案例,重点把握课堂讨论环节,指导学生撰写总结报告.在<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中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