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中觉新形象分析 - 范文中心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分析

06/12

毕业

题 目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分析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 要】 《家》作为“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与反抗的一面鲜明的旗帜。作品中作者花大量笔墨来描绘的高觉新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他生活在新旧思想文化强烈碰撞的时代,特殊的时代环境造成了他性格中自相矛盾的两面性。他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又有着作为一个受到五四思潮影响的青年的理想与不安因素在涌动,他懦弱的性格和强烈的家族责任使命感最终使他毫不犹豫地迈进了家族的坟墓,成为封建制度的殉葬者。觉新的人物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普遍的青年形象,巴金意欲通过觉新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让更多人认清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鼓励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

【关键词】 觉新 二重性格 悲剧命运

Characters Analysis of Jue Xin in Home by Pa Chin

【Abstract】 Home as The Torrent Trilogy of the first, is calling for freedom, democracy and resistance of Pa Chin the distinctive flag. Works the author spent a lot of pen and ink to depict new high sense is a has a complex personality character, he is living in the era of strong collision between old and new ideology and culture, special era environment caused the contradiction in his character always two sides to everything. He suffered poison of feudal thought, and is affected by the May 4th ideological trend as a youth's ideal and disturbing factors in, his cowardly character and strong sense of family responsibility sense eventually made him took a family graves, do not hesitate to become the victims of feudal system. Sleep new characters represent the general youth of that era, image, by Bajin novel the characters' tragic fate let more people realize the man-eating essence of the feudal moral codes, encourage them to break away from the feudal family.

【Key Words】 Jue Xin Double Character Tragic Fate

目录

绪论 ........................................................................ 1

(一)、该论题在学术界研究的历史与目前现状 .............................. 1

(二)、简述本论文的切入点 .............................................. 1

本论 ........................................................................ 1

一、巴金与觉新 .............................................................. 1

(一)、写《家》的初衷 .................................................. 1

(二 )、觉新的人物形象与李尧枚 ......................................... 3

二、觉新形象分析 ............................................................ 3

(一 )、封建家庭中的长子形象 ........................................... 3

(二)、觉新形象分析 .................................................... 5

(三)、双重性格下走向分裂 .............................................. 6

三、 觉新之悲 ............................................................... 8

(一)、由爱与善而来的懦弱 .............................................. 8

(二)、从懦弱走向悲剧 .................................................. 9

(三)、觉新人物的悲剧及反思 ........................................... 10

结论 ....................................................................... 12

参考文献 ................................................................... 13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一)、该论题在学术界研究的历史与目前现状

学术界目前对觉新这个人物基本持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觉新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下的牺牲品,只会一味顺从封建家长,最终造成了他婚姻和命运的悲剧,突出觉新性格软弱而又不反抗的特点,为其贴上了“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的标签。而另外一种观点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有所深入,认为觉新懦弱、妥协的性格中也有正直和反抗的一面,既守旧又具有趋新性,重点剖析觉新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及其悲剧形成的根源。

(二)、简述本论文的切入点

本论文打算以觉新的软弱和顺从为切入点,进一步探析他逆来顺受的软弱性格造成其悲剧的一生。觉新周旋于封建家长之间,圆滑处世,他无心卷入家族的明争暗斗,但他恰恰又是处在专制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矛盾的集中点。他的委曲求全不但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也赔上了所爱的人的生命,在趋于崩溃的边缘,他渐渐认识到封建制度存在的不合理,然而,根深蒂固的封建旧思想让他无法打破封建牢笼,他只能继续痛苦地这样活着,一面自责,一面继续做着封建家长的帮凶,做着一个清醒的糊涂者。本文尝试从高觉新性格形成的多重复杂性进而造成的人生悲剧入手,分析高觉新的人物形象。

本论

一、巴金与觉新

(一)、写《家》的初衷

巴金是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巴金家族可谓是官宦家族,巴金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从小耳濡目染,对这样的封建大家庭有着更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体验。幼年的巴金也曾有过一段欢乐温馨的童年,在亲人的呵护下成长,一直到父亲去广元担任知县这段时光,虽说也有过困惑和伤心难过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是孩童般的无

忧无虑,现实的痛苦和封建制度的压迫还不曾在他心上留下过多的阴影,这时的巴金有着年少的懵懂和天真,有时会偷偷跑去公堂上看父亲审犯人,看到犯人挨打也会在脑海里冒出种种疑问,“为什么平时在家里很和善的父亲,审案时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为什么犯人不招供就要挨打受刑?为什么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犯人却要向命令打自己的父亲谢恩?”①。诸如杨嫂般自己有着深厚感情的仆人的遭遇也会让巴金小小的心灵造成感伤,只是那时年幼的他还并不明白这些不公的待遇的根源,总的来说还依然沉浸在大家对他的疼爱与呵护中。

在革命运动各地兴起的时候,巴金的父亲李道河辞官带着巴金一家回到老家成都,在四川这个封建大家庭中,巴金经历了人生一个特殊的时期,也就是这个时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也是他写出《家》这部巨作来抨击封建制度的初衷。在成都生活的这段时间,巴金先后经历了失去双亲的痛苦,更是亲眼见证了在这个封建大家族中的丑恶与不堪的一面,看清了在封建制度下受封建礼教熏陶的一个个道貌岸然的长辈是怎样腐败堕落、勾心斗角的现实,更让巴金心痛的是目睹了专制长辈用封建礼教的标准去束缚和压迫年轻的一代,用一个个符合封建道德传统的看似冠冕堂皇的封建教条无情的扼杀年轻人的生命与幸福,一个家族如此,整个社会亦如此。巴金愤愤不平地在这个封建牢笼生活着,但是内心的煎熬从未停止过。他时刻准备着逃离,他要活出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五四运动的发生给他心上注入一股暖流,也给他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提供了一个契机。随后巴金奔赴外地读书,执着地追寻自己的梦想,然而,在大家庭的生活经历仍然是他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巴金从小就深深地同情、怜悯生活在底层的人,他深切体会到在这吃人的社会这些底层人民挣扎无果后屈服、隐忍着过完一生,最后凄惨死亡的人生悲哀。《家》中的人物和场景都是巴金的所见所闻或者亲身经历,他用笔写下了这部凝聚他爱恨的血泪史,以此来抨击封建制度和唤醒更多的人,鼓励年轻的一代摆脱封建制度的枷锁,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信念鼓舞我写出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出这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②。巴金通过高觉新这个人物揭示了人情世态和诗礼传家背后的龌龊,塑造了这样一个挣扎在新旧两种制度和思想之间的青年①

李存光.巴金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第8页

形象,沿着高觉新在高家这个封建牢笼的痛苦生活和悲惨结局这一主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无原则的屈服让步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受伤,就算牺牲也要有所价值,只有对封建制度大胆抗争到底才能真正得到自由和民主。

(二 )、觉新的人物形象与李尧枚

巴金在塑造觉新这一人物形象时依照了大哥李尧枚的性格特征,《家》中觉新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李尧枚的写照,“觉新不仅是书中人物,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①,李尧枚一生都活在压抑、苦闷的心境中,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小心翼翼地去讨好迎合封建家长,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爱憎。他性子中有着温和隐忍的一面,更在长期的压抑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他懦弱的性格,双亲的相继离世和作为封建大家庭中的长子的特殊身份,使他过早承担起来自于生活的压力和封建专制家长寄予他光耀家族的厚望。他懦弱地隐忍着各房人对他的非难、指责,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一房人甚至整个封建家庭的生活重担,没有反抗,没有争取。李尧枚是带着上天的眷顾来到世上的,有着清秀的相貌,天资聪明,小时候得到过许多爱,但是作为长房长子的他的人生并不是属于他自己的,而是属于整个封建大家庭,上天的眷顾并没有延续他一生,旧礼教、旧思想把他压得喘不过期来,压抑的环境更是把他逼得精神失常,“在一九二0年冬天的晚上,电灯已经灭了,他常常一个人坐进他的轿子,用什么东西打碎轿帘上的玻璃。”“听见大哥摸索进了轿子,接着又听见玻璃破碎声,我静静地不敢发出任何的声音。”②,他抱着牺牲的决心平静地接受着封建制度对他身心的折磨与摧残,曾经年轻时的满怀梦想与抱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慢慢变得不堪一击,他变成一个对现实绝望的人,最终不堪忍受痛苦而选择了自杀,成了封建制度、旧礼教的殉葬者。

二、觉新形象分析

(一 )、封建家庭中的长子形象

作为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中的长房长孙,高觉新的命运似乎在出生那一刻就被决定①

巴金.巴金选集[M].四川人民出版社,第146页

了,他不能为自己而活,而是为整个家族而活。他肩负着专制家长振兴家族的希望,封建家长们从小就把他放入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中,致力把他培养成新一代的卫道者。

对封建社会诸如高觉新这样的长子而言,从小所受的教育和训诫早已使他把振兴家族、维护封建礼教的思想渗透到了内心深处,“继承了几千年的家族嫡长子制度,因长子义务、责任的长期意识在心理上刻记下的印记。它既包括个体在家族中被教养过程所刻下的各种训诫又包括着祖先通过遗传沉积的无意识的心理内容”。①,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每一个封建家族中都存在着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长子们心甘情愿地承担起维护封建家庭的秩序和生活重担的责任,努力去维系着家庭的原貌和各房的关系,他们的内心都有着很强烈的家族使命感。不管他们内心是否认同封建制度的存在,但是他们行动却必然始终如一地站在维护封建礼教的一边,当这种责任和使命感达到一种高度以后,他们会自愿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前途、爱情等一切自我的东西放弃,让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封建伦理的标准,由于他们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在长期的情感压抑与现实发生的矛盾中的中他们会寻求一个比较中庸缓和的方式来生存,往往表现出退避忍让的态度行为,借此来息事宁人,形成一种逆来顺受的软弱。这种软弱在的他们的性格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忍让退缩的处世态度,使他们对黑暗现实和残害人的封建制度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却不愿直面内心,缺乏面对的勇气,秉承着延续家族辉煌的理想如行尸走肉般生存。

当新旧两种思想和文化发生冲突时,出于长子的身份和责任感,他们一面在情感上更加倾向新的思想,但行动上却自觉不自觉地更加倾向封建伦理道德。他们对封建家庭有着依恋的深厚情感,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自相矛盾的双重性格,既无法冲破封建礼教的羁绊,又渴望着有所改变,他们压抑自我本性去遵循封建伦理的规范,承受着来自各方面非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心灵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难以痊愈的心理疾病,甚至用一些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发泄长期压抑的情感。对于他们来说幸福和快乐是奢侈的东西,他们不敢去争取,只能亲手埋葬掉自己的人生去履行的义务,所以他们的一生多半都是可悲而惨淡的。

现代文学中出现了许多长子形象,如巴金笔下的高觉新和汪文宣,老舍笔下的祁瑞宣,曹禺笔下的周萍等,他们都是那一个时期典型的代表,爱憎不由己,因为长子长孙的身份,他们成为了被塑造的标准模板,在复杂的封建大家庭中不可避免地承担起比同辈人更多的

责任。

(二)、觉新形象分析

高觉新,高家的长房长子,整个家族的长房长孙,“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慧,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钟爱”“便是他的父母也在暗中庆幸有了这样一个‘宁馨儿’”① ,进入中学后又是一个成绩优异出类拔萃好的学生,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这时的他意气风发,对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怀揣着到上海、北京这样有名的大学去深造或去德国留学的理想,前途看似沿着计划在前进,一片光明,然而,长子的身份却成为了阻碍他追求幸福的绊脚石,不幸悄然降临在这样一个正欲一展宏图的有志青年身上,性格上的懦弱更加加深了他的这种不幸。

也许母亲的离世不曾在他心上留难以愈合的伤口,至少在这个时候他还有理想还有心仪的对象梅表妹可以安慰他,但当他选择服从家庭的安排与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成亲的时候,他一切对未来美好的蓝图都变成了泡影,内心很是挣扎和害怕,对一切的事情的突然来临都表现得很无措,然而他仍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上的不满和行动上的反抗。他感到绝望,却也较为平静地接受了家庭为他安排的这一切,“他做人家要他做的事,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做这些事,好像这是他应尽的义务。”②,整个婚礼中他都似傀儡一般被家人摆布,在他的潜意识里,这一切的发生似乎都是情理之中的,他用这种看似天经地义的封建礼教束缚着自己也同时束缚了他人,亲手埋葬了他的青春他的人生。在传统封建思想教育下长大的觉新,封建思想已渗入到灵魂深处,所以他才会甘愿去当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自愿把维护封建家庭的责任揽在自己肩上,把封建家庭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意义。他受到过五四新思潮的冲击,思想观念也认同新的观念思想,他看到了封建家庭的崩溃堕落,看到各房所谓的亲人之间的互相倾轧、互相猜忌和算计,他清醒地看到大家族必将崩溃的结局,但他却本能地回避这个结局,可见他心中仍是旧的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高觉新深受刘半农作揖主义和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的影响,并把它奉为处事原则,处处妥协退让,这是他软弱性格的一个表现,而他唯一发泄的方式就是哭泣。虽然婚后他有过一段时间的满足,但当他再次见到守了寡生活得并不幸福的梅表妹时,依然会感到心①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30页

隐隐作痛。在这个封建环境里他甚至都不敢和梅表妹光明正大地见面和交谈,他自责自己负了梅,又不忍对不起瑞玉,“但是我多想到她,我又觉得我对不起你嫂嫂。你嫂嫂那样爱我,我还要爱别人。像这样过下去,我会害了两个女人。”①,就是其优柔寡断的软弱性格使他陷入一场痛苦的三角恋,最后这两个深爱着他同时他也深爱的人都离开了他,这不得不说是他性格软弱造成的。

高觉新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可悲,可他又不愿醒来,他借酒浇愁,以为醉了就可以麻醉自己,得到暂时的安慰,一次觉慧在晚香楼见到觉新时觉新说过“现实压得我太难受了。吃了酒,吃醉了倒觉得日子容易过了。”②,这便是他内心血淋淋地自我剖析。他自嘲自己是一个懦夫,他把自己完全看成一个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人,灌注了一切心血在儿子海臣身上,希望海臣能完成他未完成的事,儿子高海臣就成为了他的一个精神寄托,是他黑暗中的一线曙光。

高觉新是一个典型的孝子贤孙形象,对高老太爷和高家的长辈惟命是从,而他又是受封建制度迫害最深的一个人,在封建家庭的夹缝中左右逢源,艰难生存。他生性善良,总是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帮助了身体孱弱而又生活拮据的陈剑云,剑云对他的感激让他觉得自己活着还有用,还能帮助到其他人,多少让他觉得一点心理安慰。在他心中,是非善恶有着清楚的界限,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灵魂,但封建思想像一块巨石压得他无法喘过气来,他游离在新旧两代人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中,试图调和两种矛盾,使他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庭能够维持下去,但结果却是遭到两边的责备和不解,太过压抑的现实环境使他早已失去一个年轻人的朝气,他过得异常辛苦。他对这个家庭有着很深的绝望,但是同时也有着依恋,他曾试着反抗试着抗争,换来的结果反而让他的处境更加难堪,渐渐地他也就以顺从来敷衍长辈,以此换取几天安稳的日子,他的精神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巴金通过在封建家庭中新旧力量的碰撞中一步步将觉新这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三)、双重性格下走向分裂

高觉新从小在封建思想的熏陶下成长,不可避免的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他无法摆①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108页

脱封建伦理观和孝子贤孙式的封建礼教的束缚,成为封建道德传统的忠实的守护者和执行者,长子情节已经内化成他的一种内在的东西,很难自己主动去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他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的就把封建教条作为自己处理生活和各种关系的准则,把延续家庭作为自己的责任,为了家庭他自愿放弃了自己的幸福,赔上他的一生,“我的希望没有实现过,我的幸福早就给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别人。我是自愿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我就是牺牲一切,就是把我的前程完全牺牲,我也甘心”。①,他牺牲前途牺牲幸福忠实地尽着长房长孙的职责,因为怕承担不孝的名声而违心地让妻子瑞玉搬去城外分娩,最后遭致爱妻的惨死,这样的结局让他倍感绝望,然而妻子的离去并没有让他彻底清醒进而向封建制度抗争,他仍然继续衷心地维护着这个家庭,维护着封建礼教,可以说支 撑着他的是对整个家庭的真实的情感,他对这个家庭有着深深的依恋。在孝顺和无原则的服从中,觉新逐步放弃自我,失去自我,朝着专制家长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正成长为一个封建家庭中标准的封建绅士。

高觉新作为一个受到五四思潮影响的青年,思想上也有着进步的一面。他清醒地认识到高家这个大家庭中的明争暗斗,看到专制家长的腐败堕落,他内心更加趋近于年轻的一代,他与觉民觉慧两兄弟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新青年》,关心着国家大事。对于新思想觉新心底也是很认同,他佩服那些有着先进思想的人,也赞同觉慧离家出走逃脱高家这个封建牢笼。在新思想的熏陶下觉新血液中渐渐产生了反抗的不安因素跳动,由此造成了他性格的矛盾。

即使受到新思想洗礼,家庭的负累依然让觉新仅仅只能是思想上赞同行动上背道而驰的一个矛盾人物。在觉慧参加学生反对军阀政府的活动而被高家老太爷囚禁在家时,觉新不敢帮忙,只能试图说服觉慧听从高老太爷的话乖乖待在家里,“其实爷爷给你说什么话,你只要不声不响地听着,让他一个人去说,等他说够了,气平了,你答应几个‘是’字就出去,把一切都忘在九霄云外„„„你跟他争论一点好处也没有。”②,这是觉新“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的一个表现,他心有余力而不足,虽在思想上与新思想产生共鸣,在行动上却又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封建少爷,在高老太爷决定了觉民与冯家的婚事的时候,觉新也极不赞成这门婚事,他接受过新思想,崇尚新式婚姻自由恋爱,他不愿弟弟重蹈他的覆辙,希望觉民能够得到自己的幸福,但是又不愿也不敢违抗高老太爷的命令,只能把①

②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90页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63页

希望压在算命先生卜卦的结果上,最终“夫荣妻贵,大吉大利”令他希望落空。觉民的心意他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想帮忙,但是他没勇气反抗,心里很是挣扎,他最终没能敌过良心的不安,决定给予觉民帮助,于是他鼓起勇气试图说服爷爷,却难以改变高老太爷的心意,他又一次在矛盾痛苦中屈服了,如果不是觉民勇敢用逃婚的行动来反抗高老太爷,又一个他至爱的年轻人的命运也将被葬送,成为下一个高觉新。对于陈姨太等人血光之灾的荒唐言论,高觉新自然不会相信,为了不承担不孝的罪名,为了敷衍专制家长,他仍旧忍痛让妻子搬去城外分娩,临行前他与妻子都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强颜欢笑着安慰对方同时也在安慰自己。高觉新以各种卑微的姿态来迎合家长们的要求,一再的退让,这样的行为却又造成他成为众矢之的局面,一次伤痛紧接着一次更深的伤痛。他并不糊涂,五四的春风让他看清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知道封建家庭逃离不了分崩离析的结局,他深感无可奈何的悲哀,明知家长们的做法会害了青年一生的幸福,明知自己的屈服换不来家庭的和谐安稳,明知道封建制度存在不合理,却明知故犯,不满旧家庭而又死死抓住旧家庭不放手,情感与理智背离,理智上更偏于新思想,情感上却依恋着封建家庭,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将自己放在长房长孙的位置来生活,这样的抉择注定了他会成为封建家庭的殉葬者。

三、 觉新之悲

(一)、由爱与善而来的懦弱

高觉新处在一个矛盾的集中点,他生活的环境不允许他做出叛逆家庭的举动,他总是用善良宽容的心态来包容身边的人,他的爱和善往往转化为一种懦弱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愿去伤害他人。在双亲相继去世后,他平静地担起了作为封建家庭中长房长孙应当担任的责任,他对于这个家庭如此执着,源于对家庭对亲人的爱。正是因为他的牺牲付出,觉民觉慧兄弟才能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成长,才能按自己的心意追求自由民主。相对觉民觉慧兄弟俩,觉新所处的环境更加压抑、恶劣,每一次兄弟姐妹做出反抗封建家长权威的事来,受伤的总是觉新,他总在为年轻的弟弟妹妹不顾后果追求幸福民主的行为来买单,却常常不被自己所保护的亲人理解,觉慧就常常责备哥哥的“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觉新既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被五四新思潮打开心扉,他承受着封建思想施与他的痛苦,在清醒的情况下将自己放逐于封建主义的污浊中,他的一生都

是在为别人考虑,为别人而活。

高觉新不算一个伟大的行动者,却有着一颗伟大的心灵,他的身上有着母亲温柔善良的影子,不管对谁,都能以善心处之,可是后来,这样的善与爱心渐渐演变成一种负累,成为他性格的致命弱点,束缚了他的一生,这不得不说是愚昧的善良与责任感造就了其悲剧。他处在一个现代社会历史变迁时期,封建制度摇摇欲坠,新思想在青年一代滋生,高觉新夹在新旧思想的碰撞摩擦之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压抑着内心真实的情感,浑浑噩噩地过着生活,周旋在家长中间敷衍着家长。他自愿负起家庭的重担,他觉得这似乎是理所当然他必须负起的责任,自从他父亲去世后,他就像他父亲一样撑起了他们这一房的生活,他的弟弟妹妹们在他的羽翼下过着单纯无忧的生活,更为难得的是他为弟弟妹妹挡住了许多家长们的非难,将矛盾都集中在了他一人身上。他承受着各种欲加之罪,即使看清前面的是无法跨越的深渊,他也无怨无悔地一如既往,他的一生是充满悲剧性的,他在用自己的前程报答父母的爱,“为了妈我就是牺牲一切,就是把我的前程完全牺牲,我也甘愿。只要使弟妹们长大,好好地做人,替爹妈争口气,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①,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过早成熟懂事,懂得体恤他人,他的痛苦不会比觉民觉慧少,但是他不忍辜负父亲和爷爷的期望,也不能丢下弟弟妹妹独自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既无法完成自我的救赎,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儿子身上,他自我安慰着,试图在这样艰难的生活中寻求一点光明。这样无望的生活在常人来说已是无法忍受的负担,常常会极力以死来寻求解脱,而觉新选择了卑微的活着,继续忍受煎熬,他是一个悲哀的人物,卑微的小人物。到最后,曾经爱过的人都已不在身边,曾经希望的事都已经不能实现,一颗煎熬的心就这样起起落落,沉沉浮浮,任疼痛和寂寞灼伤,任孤独蔓延,任泪水涌流。

(二)、从懦弱走向悲剧

高觉新自以为的付出并没有给他带来预想的美好生活,他的懦弱让他在封建家长面前一味让步妥协,然而,到头来结局却是凄惨的。他的难过寂寞,弟妹们不能理解,他的忍让顺从,家长们并不买账,对他来说,死反而是一种解脱的方式。在这个封建家庭里,他活得如此卑微,身不由己的服从,出于责任和爱,他把帮助保护弟妹们作为自己活着的理由,愿意为他们牺牲自己的一切,,并且做好了牺牲一切的准备,相反对于自己他却没过①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92页

多的考虑,在他也考虑不了那么多,根深蒂固的长子责任思想已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青年人的激情奋斗的反抗情绪,当他清醒地看到自己悲剧的一生和无法逆转的家庭没落时他惟有借酒浇愁,借哭泣来发泄胸中的郁闷,抒发抑郁的悲怆情怀。

高觉新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存在有自身的局限性,他很难突破这个固有思维去反抗封建制度封建家庭,他没法像觉慧一样不管不顾地去反抗家庭反抗不合理的制度,但是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他的内心也有“反抗”的不安于现状的因素在涌动。他反抗的方式比较温和,也比较无力,他不敢公然反抗封建家长们的命令,不敢仵逆他们的意思,于是,他只能在不触犯家长们的底线的情况下温和地予以反抗,这种反抗更像是种建议,仅仅是一种建议而已,专制家长根本不会理会。觉新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左右不是人,特殊的身份处在特殊的环境,使他形成了处处敷衍的作揖主义的懦弱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实属对现实的无奈。他的善良逐渐演变成懦弱,而正是他的弱懦最终不仅造成了他自己悲剧的一生,也伤害了许多他身边挚爱的亲人。

(三)、觉新人物的悲剧及反思

在《家》的整部作品中高觉新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对他的感触也最多,初读作品,只是感性地同情着这样一个想反抗而又怯于行动的封建大家庭中暮气十足的少爷,在旧社会的封建家庭中坦然接受这封建制度种种不公待遇,他的一生经受了早年丧母丧父的悲剧、爱情婚姻的悲剧、生活的悲剧等各种人生的悲剧。他带着封建枷锁自我封闭在高家这个大家庭中,长年累月的封建礼教的教育和熏陶是他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面对新文化的心理冲击与旧文化的心灵枷锁,他选择了屈服忍让,卑微地在这个家庭中充当着受害者,他是孤独寂寞的,又是充满矛盾性格的,《家》中描写他的语言字字带着血与泪,让人不得不同情于他的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带着同情再去解读觉新,站在觉新长房长孙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渐渐发现他并不是最初想象的那样,他并不只是封建家庭的少爷,更是一个对现实有着清醒认识的青年,在他死心塌地地维护封建礼教的不觉悟的性格中又随处可见他对个性自由的渴望。高觉新在家长们的期望中他慢慢成长,随着双亲的去世他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家庭、亲情、爱情都是他难以割舍的情丝,他很难找到一个平衡新旧力量冲突的方式,处在新旧力量冲突的风口浪尖,左右为难。。觉新明白自己的处境和责任,他不能够抛弃家庭抛弃年

幼的弟弟妹妹自己去追求自由民主,一旦他逃脱了这个大家庭,那么他的弟弟妹妹将会重复他悲剧,他的善良和责任心不允许他这样做。如果觉新能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封建少爷,安于封建家庭的现状,乐于接收专制家长为他安排的一切,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但是,他恰恰又是一个受到五四思潮影响的青年,他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游走在新思想与旧礼教的边缘,他时时刻刻不是在矛盾中,理论上信服新思想,行动上却充当封建礼教的帮凶,留恋这着家庭,又常常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他经常陷入深深的自责,但又改变不了现实,只能任由自己继续做着身不由己的事,在瑞玉死后他也曾清醒地认识到是万恶的封建制度夺取了他最爱的人,但是他摆脱不了固有模式,在他身上已烙下了封建制度的烙印,这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

高觉新一度认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在弟弟觉慧为了觉民的事骂他懦夫的时候觉新痛苦的进行了思索,“他为了满足一切的人,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但是结果依旧不曾给他带来和平与安宁。他自愿地从父亲的肩头接过了担子,把扶助弟妹的事情作为自己的生活的目标,他愿意为他们牺牲一切。可是结果他赶走了一个弟弟,又被另一个弟弟骂为懦夫,他能够拿什么话安慰自己呢?”①,这是何其的悲哀,被自己努力维护的人骂为懦夫,他的心该有多痛,他也常常在深夜独自剖析内心的真实的声音,读着他的独白,可以体会到他的无奈和痛苦,他的苦衷不能对觉民觉慧说,他不愿把自己的痛苦加诸在深爱的弟弟妹妹身上,逐渐在压抑的环境中他产生了裂变的人格。有许多无形的鸿沟将他与梦想抱负隔开,他把自己的一生看作是无希望的,他的悲剧也似乎是注定的。觉新性格中消极悲观的情绪太多,他的懦弱把他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深渊,在他身上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不是抗争就是灭亡,最终他选择了在沉默中灭亡。

觉新处在新思想与旧思想交替的环境中,特殊的背景特殊的环境,他是老一辈封建卫道者心目中的接班人,为了维护封建家庭的尊严,他竭力克已来忠于封建礼教,当他最初妥协的时候,他就踏入了封建殉道的坟墓。觉新的悲剧性结局是必然的,他的悲剧代表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在最后一章,觉新失去了他最爱的两个女人,弟弟又离开去上海追求他的革命梦想,只剩下觉新孤单守着这个大家庭。本应该是一个朝气十足的青年,在沉闷古板的环境中他的朝气的棱角渐渐被磨平,变成一个麻木不仁的封建绅士。高觉新充满悲剧色彩的生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反抗封建的斗争中,即使我们一味作出让步,也不能换取幸福和安宁。对于封建势力要奋起抗争,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 ①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286页

结论

觉新之悲,是长期妥协懦弱积累的结果,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青年,身体里流淌着善良的血液,所谓的善与爱又造成了他懦弱的性格,最终将他推入了毁灭的深渊。没有过激的语言,没有过激的行动,为了所谓封建家庭的责任,他牺牲掉了自己的一切。高觉新是整部《家》中最顺从懦弱而又矛盾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受封建礼教戕害下最为典型的一个人物,由最初的懦弱到最终在行动上支持觉慧的出走,高觉新是在一系列失去后痛定思痛的觉醒。巴金沿着觉新生命发展的主线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的内幕,试图通过觉新这个人物悲惨的一生来警示新一代青年,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大胆叛逆突破自我,同时呼吁青年在专制和压迫面前不要妥协屈服,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要努力去抗争,人格和独立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幸福最终还是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参考文献

[1]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李存光.巴金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12

[3]牛俊鹏. 论现当代文学中的长子形象[D].华中科技大学,2007.

[4]杨云云.矛盾者——析《家》中觉新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7:9-13.

[5] 何辉兰. 浅析巴金《家》中的高觉新形象[J]. 南方论刊,2009,S2:63-64.

[6] 汪太伟. 巴金家庭小说的解构主题[D].重庆师范大学,2004.

[7] 莫丽君.顺从中有正直,妥协中见反抗——论《家》中觉新二重性格及成因[J].沈阳教育学院学

报,2005,02:44-45.

[8] 代江平.社会悲剧的牺牲品——浅析巴金《家》中的觉新形象[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5,01:61-62.

[9]杨娴.觉新性格与《家》的主题[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5:56-60.

[10]巴金.《巴金选集》[M].四川人民出版社


相关内容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小狗包弟~我的公开课教案决定稿
    <小狗包弟>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2.品味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 ...
  • 电影 英雄儿女 背后的故事(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
    电影背后的故事(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 永远记住---那些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奉献出鲜血和生命的人们!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1953.7.27-2013.7.27) 电影背后的故事 八月桂花 原创 (2008年10 ...
  • 武康路, 我想重新认识你,从你的名字开始
    开春以来,上海涌现了一批新的"网红"美食,也不乏之前爆火的"网红"消失. 比如,知名面包店Farine被曝使用过期面粉而被监管部门要求暂停营业后,同处武康路的WIYF也同样闭门谢客.昔日武康路上为了一 ...
  •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鼓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启迪.课文内容真实而具体,语言从容而舒缓,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的风 ...
  • [亡人逸事]
    学习目标: 1.品读细节欣赏人性美.真情美. 2.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播放<最浪漫的事>导入 1.走近作者:孙犁(1913-2003): (1)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白洋淀派"的重要 ...
  • 初二必读书目
    初二: 11.<论语译注>李申编中华书局2000年8月第1版 她蕴涵了孔子丰富而明睿的儒家思想,广泛的内容中流淌着仁爱的人文关怀,言简意赅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二千多年来,浸润濡染着人民的道德.心理,对中华民族起着不可估量的 ...
  • 校本课程教材
    影视欣赏:第九放映室 编者 郭颖 董卓鑫 德州九中教研处 前 言 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 ...
  • [海燕]教学设计及反思
    <海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 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二.理解象征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三.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 乐 ...
  • 关于[寻找巴金的黛莉]的通信
    2013.12.17 13:33 来源: 陕西日报     作者: 赵正永 赵瑜 字号:[ 大 中 小 ] 编者按: 12月16日的<文艺报>五版,刊载了省委书记赵正永与作家赵瑜的通信.在信中,赵正永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交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