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概念研究 - 范文中心

健美操概念研究

10/12

第27卷第10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ournaIofBeijingSportUniversity

VoI.27No.10

2004年10月Oct.2004

!!!!!!!!!!!!!!!!!!!!!!!!!!!!!!!!!!!!!!!!!!!!!!!!!!!!!!!!!!!!!!!

健美操概念研究

沛,马鸿韬,孟宪君

100084)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健美操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已逐渐为人们所充分认识和肯定,这无疑是十分可喜

的现象。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健美操这门学科还有许多不成熟和不规范的地方。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通过分析健美操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健美操”的基本概念,为建立健美操科学体系提供参考性的建议。关键词:健美操;概念中图分类号:G8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4)1007-361210-1433-03

ResearchonConceptionofAerobics

LIPei,MAHong-tao,MENGXian-jun

(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WiththedeveIopmentofthesociety,aerobicshasbeenoneofthemajorformsofmasssportsinChina.Itsim-portanceandprospectareacguaintedgraduaIIybyphysicaIdepartments.Outofguestion,Itisagoodphenomenon.ButwemustreaIizecIeanIythatthereareaIotofimmatureandirreguIardomainsinthesubjectofaerobics.ThepaperdescribesthebasicconceptionofaerobicswithdiaIecticaImateriaIism,andanaIyzesitsspecificitytoprovidesomesuggestionsforthesubjectsofaerobics.

Keywords:aerobics;conception

体育界的许多专家20世纪70年代健美操运动引入我国,

学者对健美操进行研究并给予其定义,发展到80年代中后期,专家学者们对健美操概念的研究又迈进了一步。但随着这项运动技术本身的发展,“健美操”的内涵和外延又赋予了它新的成果理论,如何对现代健美操进行科学的定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对健美操本质属性和特殊属性的认识,正确把握健美操概念的本质内涵,为建立健美操科学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有氧运动”。1974年,美国舞蹈教师杰克利用这一原理,配合节奏明快的舞曲,将它改良为一种可以在大众中普及的健身运动,其练习形式是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以发展心肺功能练习和一般身体发展练习相交替,在音乐速度或节奏的控制下进行运动,这就为发展现代健美操奠定了基础。1980年以来,美国健美操著名代表人物简・方达,从节食和药物等减肥法失败中吸取教训,她把“柔软体操、伸展运动和慢跑融为一体”创编成为“健力舞”,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大众健美操。为了更好地促进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在美国举行首届全1983年,

美健美操锦标赛,使健美操发展成为竞技性体育运动,竞技健美操在大众健美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所以,“Aerobic”成为健美操的“标志”。

“健美操”一词的历史由来早在20世纪602.1.2我国关于年代《体育译文》中提到“女子负重健美体操”“、有益健康的健身体操”等词汇,当时仅仅是一种资料性的介绍。到70年代末健美操传入我国时,相继出现了“女子节奏操”、“青春韵律操”“、爵士体操”“、基本部位操”等词汇,并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这些健身活动。到80年代出现“健身操”、“健力操”“、女子健美操”“、青年素质健美操”等名词,最终发展成为“健美操”。

健美操刚被引2.2健美操概念的逻辑学考察在70年代初,进我国时,一些健美操学者认为:健美操(女子节奏操)是操化的,为了人体健康而进行的动态选美比赛。(引自:女子节奏操,《生命在于运动》,在此定义中,“健美操”是1972年,3月)种概念,“动态选美比赛”是属概念,“为了人体健康而进行

1研究方法

1.1查阅文献资料法收集并整理了关于国内外健美操起

源、发展有关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阅读了《体育概论》《,体育理论》《,逻辑学》和我国《健美操》教材等有关书籍。

1.2逻辑分析法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健美操概念的基本观点,阐述健美操的本质属性和特殊属性,并对其进行逻辑学分析。

2讨论与分析

2.1

关于“健美操”一词演变的过程

“健美操”一词的由来1967年,美国太空总2.1.1国外关于

署为强化太空人的体能,由肯尼士・库柏医师所研究出一种运动方式,其原理是:在最短时间内增加最大耗氧量、心跳数、脉搏输出量、代谢率以改善心肺功能、肌肉协调性及增加肌力,称为“有氧练习”。即出现了“Aerobic”一词,它的原始意义是

投稿日期:2003-11-26作者简介:李沛(1979-),女,湖南株洲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与训练。

・143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27卷

的”是种差。显然,在反映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关系上,“健美操”的外延大于“动态选美比赛”,属于“定义过窄”。其种差也不能反映健美操特殊属性,故此定义存在着逻辑学错误。健美操(青春韵律操)主要是以舞蹈和体操相结合,配以流行的节奏音乐,达到有氧训练目的的体操。(引自:新时代的体操———韵律操,《健康顾问》,,在此定义中,“健美操”是1777年)种概念,“目的体操”是属概念,我们已经明确健美操是体操的一个分支,健美操从属于体操,其定义的种属概念的关系是正确的;而且在70年代,健美操仅仅以一种有氧健身方式出现,还未发展形成竞技健美操,定义中提出健美操是“达到有氧训练的目的体操”也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就其定义的种差而言,人体的全面发展,它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的手段,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学研究的对象,属于体育学范畴。

健美操运动具有明显的教育作用,从形式上健美操可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集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整齐划一,可以培养热爱群体的集体主义精神。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也能养成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表现人体美的运动,它既注意外在美的锻炼,又强调内在美的培养,较为明显地反映了健身、健心、健美的体育本能性整体效应。健美操运动是建立在美学等科此定义的种差不足以体现健美操的本质属性和特殊属性。例如此定义同样可以适用于“艺术体操”概念。所以此概念的定义也是不合理的。健美操(基本部位操)是以人体自身为对象,以健美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若干创造为手段,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引自:各部位健身操,《体育译文》,1979年),在此定义中,“健美操”是种概念,“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是属概念,“以健美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若干创造为手段,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是种差,本文认为在70年代健美操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出现,其定义的种属概念的关系是可以理解的,“新兴的体育项目”的外延大于“健美操”的外延,但此概念也没有把握住健美操的特殊属性,即种差不具有规定性,没有真正揭示健美操的本质内涵。

到80年代,随着健美操项目本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了许多相应的概念:健美操(健身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经过再创造,按照全面协调发展身体的要求,组编成操,在音乐的伴奏下,达到增进健康,培养正确体态、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的一种锻炼手段。(引自:健身操,《贵州体育》,1981年)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美学于一体的艺术性很高、健身性很强的一种新的体操分支。它是以基本体操动作为主体,配合不同类型的风格动作,特殊规定动作,基本难度动作,按照一定的结构、节奏、路线的要求,创造性组合起来的一套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身体锻炼的体操。(引自:健美操风靡世界,《体育爱好者》,1989年)健美操是指以徒手体操动作为主体,以体操运动训练的方法为手段,以促进身体正确姿势和形态的形成,塑造美的形体,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协调功能,达到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心灵美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身体操练动作。(引自:健美操之商榷,《北京高校体育》,1989年)健美操是把体操和舞蹈中的简单而具有某种特色的动作,根据练习者的特点,严格按照全面协调发展身体的要求,经过再创造编排成操,并在现代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以增进健康,培养正确的姿态,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的一种追求人体健与美的锻炼手段。(引自:健美操概述,《健美操》,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年)

在这些概念中,属概念都是“锻炼手段”“、身体操练动作”等等,而我们必须看到健美操作为体育的一项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练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它作为体育的一个分支而存在。因此在这些定义中,种概念的外延大于属概念的外延,违反了逻辑学的定义规则,也不能构成健美操正确的概念。!."

关于健美操本质属性和特殊属性的分析

2.3.1关于健美操本质属性的分析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健美操能有效地促进

学理论指导下的人体运动,讲究造型美,动作美观大方,准确到位,有效地训练身体各个部位的正确姿态,使人体匀称和谐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健美的体形和风度,塑造健美的自我。人体是锻炼健美的物质基础,在锻炼过程中,通过身体练习来展示人的本能,表现人的本质。人不仅是在进行单独的躯体运动,而是受主观意识指挥的一种精神作用的表现,所以在人运动中又能体现出思想、意志、道德、情操、情感、作风、气质等内在美。现代科学已证明,人是身心辩证的统一体,人动态所表现出的美,既是外在美,又是内在美,构成健美操的运动美,同时表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体现了体育的健身、健心、健美的本能性特怔。

所以健美操发展到今天,正在逐渐形成它的科学体系,它作为体育学下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存在。所以,本文认为健美操的本质属性是一门体育学科。2.3.2

关于健美操特殊属性的分析

2.3.2.1音乐的节奏性特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在运动中,有节奏的活动能使人的身体达到最适宜的协调。音乐中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有节奏的变化,使健美操更具有律动感。健美操的音乐,不仅能使练习者在完成单个或成套动作时准确地把握每一个节拍,更重要的是能激发练习者的情绪,陶冶美的情操,消除和延缓疲劳,增强健美操的练习效果。健美操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动感强烈,旋律清晰,活动轻快,情绪激奋,能够振奋练习者的精神,使人产生跃跃欲试的动感。只有按照音乐的节奏做有节律和美观大方的动作,才能使练习者得到健美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体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调节人的思想情感,提高人对美的鉴赏能力。

2.3.2.2身体的节律性弹动特征在健美操动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明确的动作节奏感,这种节奏主要体现在动作过程中身体的动作节奏始终与音乐的节奏相吻合,通过髋、膝、踝关节的弹动完成动作,这是健美操的风格基础。在动作过程中,身体节奏性弹动是动作连续流畅完成的基本前提。技术水平越高,体现身体节律性弹动技术越扎实。音乐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律动感协调一致,才能够体现出健美操的风格特点。因此身体节律性弹动特征是健美操最重要的特殊属性之一。

2.3.2.3身体姿态的控制性特征在健美操动作的过程中,无论动作怎样复杂多变,整个身体要求始终控制在标准健康位置,这就是健美操身体姿态的控制性特征。即便在长时间的复杂多变的步伐组合过程中或动作后,整个身体的标准姿态不被破坏。无论是进行徒手健美操练习还是轻器械健美操练习都必须保持身体姿态的健康位置。通过对身体姿态的控制来体现动作的速度、幅度等,展现健美操的动作特点。并通

第10期李沛,等:健美操概念研究

代健美操,而非包括健美操的起源形态。

・1435・

过对身体姿态的控制来提高人体的体态美,实现健美操健身的功效。

2.3.2.4身体的协调性特征健美操动作一般皆为全身自

然动作,几乎全身各大小关节及大小肌肉群都要参加运动。组合越复杂,每单位动作速度就必须越快,变化的过程就必须越流畅,肌肉紧张与松弛交替进行相结合,需要关节屈伸动作的节奏和谐配合。健美操大多为多关节的复合型运动,很少是单关节的局部运动。在健美操动作中,不仅有对称性动作,而且还有许多非对称的或依次完成的动作,这些都要求肌肉、关节协调配合完成动作,体现身体的协调能力。

!."关于健美操概念的定义形成具体概念还必须遵循概念的运动性要求,因为客观事物本来就是与运动不可分的,它们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而且事物的各种性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逐渐地暴露出来。这样,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矛盾整体的具体概念,也就必须把握客观事物运动的全过程。

通过讨论,本文认为健美操发展到今天,其概念的定义为:健美操是在鲜明的音乐节奏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保持身体标准姿态的基础上实现身体控制节律性弹动技术,达到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实现人类追求以健身、健心与健美为锻炼目的的一门体育学科。在此定义中,“健美操”是种概念,“一门体育学科”是属概念,“体育学科”的外延大于“健美操”的外延。而在其内涵上,健美操这一种概念所指除了体育学科这一属概念内涵属性以外,还具有“在鲜明的音乐节奏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保持身体标准姿态的基础上实现身体控制节律性弹动技术,达到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这一内涵属性,种概念的内涵多于属概念的内涵。在定义概念时,当一个被定义概念既有了它的属性又有了它的种差,就满足了揭示其特有属性的要求。但是,正如任何概念都有它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一样,健美操的概念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而来的。本文所研究的“健美操”指的是现(上接第1426页)

该回归方程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述,即:主观努力程度=2.855+0.047家庭月收入-0.259无动机+0.189求知动机

可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主观努力程度,受到家庭月收入水平的潜在影响(:家庭月收入越高,主"

#结论与建议

健美操是在鲜明#.$结论本文认为健美操的科学概念为:

的音乐节奏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保持身体标准姿态的基础上实现身体控制节律性弹动技术,达到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实现人类追求以健身、健心与健美为锻炼目的的一门体育学科。

随着我国健身市场的完善,随着国外健#.!建议近年来,身思潮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健身活动项目,但由于对健美操概念的定义不明确而造成了健美操分类体系混乱,本文认为只有完全符合现代健美操本质属性和特殊属性的活动项目才能称之为“健美操运动”。如果不将“健美操”进行科学的定义,势必会造成健美操学科体系的混乱。

参考文献:

[1]张绍程.健美操[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2]王庆跃.健美操入门[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李衍华.形式逻辑自学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4]赵总宽.辩证逻辑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5]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6]唐照华,李遵.论健美操的价值观[J].体育学刊,1997.

[7]周爱光.对竞技运动概念的再认识[J](6).中国体育科技,1999.[8]仇军,高峰.体育人口概念研究[J](2).体育科学,1999.

[9]王宏.国际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趋势与我国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

策略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1999.[10]马鸿韬.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发展趋势的量化研究[D].北京.全

国健美操、艺术体操锦标赛论文报告会,1999.

[1]张力为,任未多(主编):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高.北京市:

等教育出版社,2000.44-62.

[2]毛志雄,张力为.锻炼动机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

(2):2021-23.

[3]祁国鹰.体育用多元分析[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

66-122.

[4]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

1996.28-96.

[5]杨一民,何志林等.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现代足球[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9-41.

[6]叶平等.竞技动机量表在中国的标准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

报,1999,2:12-17.

[7]殷恒婵.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运动倾向性5因素结构模型初探

[J].体育科学,1997,5:75-79.

[8]Peiietier,Luc.G.,&Vaiierand,R.J.TowardaNewMeasureofIn-trinsicMotivation,ExtrinsicMotivation,andAmotivationinSports:The(SMS)[J]SportMotivationScaie.JOURNALOFSPORT&EXERCISEPSYCHOLOGY,1995,17:35-53.

[9]Ryan,R.M.,&Deci,E.L.Seif-DeterminationTheoryandtheFa-ciiitationofIntrinsicMotivation,SociaiDeveiopment,andWeii-Being[J].AmericanPsychoiogist,2000,55:68-78.

[10]Vaiierand,R.J.,Deci,E.L.,&Ryan,R.M.Intrinsicmotivation

[J]insport.ExerciseandSportSciencesReview,1987,15:389-425.

#结论与建议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动机特征是:无#.$结论1)

动机水平较高,内部动机水平较低。2)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主观努力程度和运动动机的关系是:要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主观努力程度水平,就要降低无动机水平,提高求知动机的水平。

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内部动机水平,#.!建议1)

尤其要加强求知动机的培养。2)降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无动机的水平。

参考文献:

健美操概念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沛, 马鸿韬, 孟宪君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2004,27(10)24次

参考文献(10条)

1.马鸿韬 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发展趋势的量化研究 19992.张绍程 健美操 1994

3.王宏 国际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趋势与我国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策略的研究[学位论文] 19994.仇军;高峰 体育人口概念研究[期刊论文]-体育科学 1999(02)5.周爱光 对竞技运动概念的再认识[期刊论文]-中国体育科技 1999(06)6.唐照华;李遵 论健美操的价值观[期刊论文]-体育学刊 1997(07)7.《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 体育理论 19868.赵总宽 辩证逻辑原理 19869.李衍华 形式逻辑自学读本 198510.王庆跃 健美操入门 1998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郭瑞平.GUO Rui-ping 健美操文化及其社会价值研究[期刊论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5)2. 论健美操教与学的文化创新[期刊论文]-体育学刊2006,13(4)3. 俞爱玲 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期刊论文]-体育学刊2002,9(2)

4. 李鸿.LI Hong 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5. 陈世高 湖北省高校健美操运动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期刊论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6. 刘金娣.LIU Jin-di 音乐--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关键[期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7. 周涛.张晓莹 北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8. 郝红红.HAO Hong-hong 论健美操的个性美[期刊论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5)9. 洪显君 健美操的健身效应[期刊论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5)

引证文献(28条)

1.徐洁 网络环境下高校健美操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期刊论文]-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1(2)2.张丽 影响大学生参加健美操锻炼动力因素分析[期刊论文]-运动精品(学术版) 2011(10)3.宗延伟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师资队伍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11(36)4.吴丽华 健美操课程中运动损伤的解剖学分析与思考[期刊论文]-黄山学院学报 2011(5)5.周惠英 竞技健美操概念研究[期刊论文]-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9)

6.鲁春娟 论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2)7.栗霞 体育高考健美操标准研究述评[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 2010(4)

8.赵伟奇.庞阳康 影响高校选项健美操课教学因素的探索[期刊论文]-体育师友 2009(5)9.袁静.黄元汛 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期刊论文]-黑龙江史志 2009(24)

10.翟伟.甘雪蓉 新课改下中学健美操教学多元化与能力培养的研究[期刊论文]-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

11.陈星 浅谈后奥运时代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期刊论文]-运动 2009(10)

12.韩春英.陈晓洁.韩甲 中国式健身健美操发展之惑[期刊论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6)13.郭育伟 体育教学中健美操课结合瑜伽练习的尝试[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8)

14.贾凤萍 瑜伽和有氧操锻炼对女性健身效果的比较[期刊论文]-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15.徐军 高校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及价值探讨[期刊论文]-湖北体育科技 2008(3)

16.张艳萍 宁夏城镇回族女性参与大众健身操的人口学特征[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17.张虹 南通市高校健美操课程开展情况调查[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8(45)

18.莫丹.王玲 关于高校健美操课的设计与实施的探讨[期刊论文]-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19.武胜奇 健美操对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20.陈滨 江西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与教改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7(4)21.胡小波.程新年.谭涛 健美操审美个性探微[期刊论文]-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7)22.吴继魁 技击的概念[期刊论文]-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23.陈丽霞.张西平.胡效芳 核心部位整体性意识在健身健美操动态姿势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体育科技2007(1)

24.卢昌亚.王波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的女性身体锻炼效果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10)25.张宁.张莉莉.耿红 集体舞作为健美操准备活动的可行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07(24)26.吴灵萍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与分析[期刊论文]-黄山学院学报 2006(3)27.赵静.马飞 健美操7种基本步伐及动作组合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4)

28.夏君玫 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多元智力观[期刊论文]-湖北体育科技 2005(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tydxxb200410050.aspx


相关内容

  •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指南 1.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 有氧耐力减肥机制的研究 不同体质群体的运动处方 运动性疲劳的再研究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与消除手段的研究 运动性损伤防治与 ...
  • 柔韧性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育心理发展的影响
    摘要:提高大学生柔韧性素质,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柔韧性的改善不仅能提高动作幅度.技术水平.促进运动后恢复,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更能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和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体育心理保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 ...
  • 健身注意事项
    健身注意事项 健身完半小时之内最好能迅速补充蛋白质,买点蛋白粉之类的充水喝下肚,然后一个小时后吃饭 不要一练完就洗桑拿去泡澡,效果不好的 锻炼前半小时也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的,如果钱多的话多买点,睡前半小时吃一点,有助于睡眠中肌肉的增长 预防 ...
  • 第七届社团文化节闭幕式主持词
    2010年第七届社团文化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主持稿 开场白 A:尊敬的各位领导 B: 各位来宾 C: 亲爱的老师们 D: 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A 逢秋冬之交,长江之滨,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B: 看华灯初上,群英荟萃,我们携手共进. ...
  • 高一体育与健康教案下
    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 体 育 与 健 康 教 案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体育组 安丰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表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体育与健康教学进度表 运动与健康 第 1 次课 教学目标: 通过对运动生理的了解,使学生懂得运 ...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
  • 阿诺德·施瓦辛格
    阿诺德·施瓦辛格编辑 施瓦辛格一般指阿诺德·施瓦辛格 声明 本词条已参考明星类词条指南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欢迎到百科明星团吧一起交流:点击了解本词条维护团队. 阿诺德·施瓦辛格,1947年7月30日生于奥地利,是美国好莱坞男演员.健美运 ...
  • 儿童肥胖问题的调查
    <儿童肥胖问题的调查>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在小学生存在着很多由于饮食.运动等原因造成的病态的肥胖现象.这些不正常的肥胖现象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 ...
  • 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曲阜师范大学作为山东省的一所重点师范类大学,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下,迫切地需要对目前的公共体育课 ...
  • 全民健身计划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策略探析
    第7卷第1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 7, N o. 12009年2月 Journal of Southw est Ag 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