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越轨问题 - 范文中心

青少年越轨问题

09/09

浅谈青少年的越轨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复兴的道路,很多家庭过上了小康的生活,许多家庭忙于工作,却疏于孩子的教养问题,尤其是在1990年之后的新生代,很多青少年出现了很多社会越轨问题。基于越轨行为的二重性和类型以及根据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追溯其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支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应该找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所在,并对其采取控制和引导的措施,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能使社会多了一份和谐发展的力量,祖国才能越发展越好。

关键词:青少年 越轨行为 社会控制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越轨行为具有反常型越轨和不遵从性越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越轨行为是一个中性词,对于社会越轨行为的理解我们不应该有所偏颇,应该全面理解社会越轨行为的含义。要全面理解社会越轨行为,就要理解越轨行为的相对性。

越轨行为的相对性体现在:第一,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在不同的社会里面对于不同的社会规范的评判;第二,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社会规范的评判;第三,越轨行为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之下的一种行为被接受的程度;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因为行为主体的社会地位而不同;第五,越轨行为是指对同一种行为,人们有不同的认知。可以说,越轨行为就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越轨就没有社会生活。

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和青年的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期之后,成人之前。

青少年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城市化改革过程,青少年群体出现了很多越轨行为,导致出现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例如社会青少年的犯罪率在连年攀升。2010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30人,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3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3%;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7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0.8%;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100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6.9%。2011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30人,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0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7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0.8%;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103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9.2%。2012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23人,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

16周岁的4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3.3%;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4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19.5%;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95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7.2%。2013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69人,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0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0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11.8%;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149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88.2%。

越轨包括犯罪,但是越轨不一定是犯罪。

1.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类型

1.1社会越轨的类型

根据越轨行为的严重性,可以将越轨行为分为六种类型,包括不恰当的行为、异常行为、自毁行为、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其中犯罪行为是最高层次的越轨行为,也是最严重的的越轨行为。

1.2青少年的越轨行为的类型

青少年的越轨行为不是只有犯罪的类型,而是犯罪是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最严重的类型,所以要知道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以及控制的对策,就必须明确区分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类型。一般说来,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有以下几种:

第一,厌学或者逃学。旷课是中小学生中常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越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逃避行为,学生有时会因为学习的负担过重而不愿意去上课,但是又会因为家长和老师的严格要求所以不得不去上学,久而久之,他们会开始逃离课堂,然后因为学习成绩差,而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进行落得一个“坏学生”头衔,然后更加厌恶学习,厌恶学校。这种越轨行为只是越轨行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即不恰当的行为。

第二,对偶像的狂热的崇拜。青少年崇拜偶像是指青少年对娱乐界影视明星的喜爱,而不是对于英雄人物或者榜样的崇拜,当今青少年的追星程度已经超过了社会公众普遍

认可的程度,从普通的崇拜转变成一种近似病态的社会现状。他们崇拜的不是明星身上的精神品质,而是对他们的外表以及奢华的服饰和阔绰的生活方式的崇拜。这样会使青少年变得更加攀比和不专心学习。这在越轨行为上应当属于异常行为。

第三,沉迷网络。青少年时期本是青少年群体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黄金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内,他们往往会对选择何种价值观而感到无所适从。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的实行,许多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的身份,由于缺少父母和玩伴的陪伴,在这个时候,他们将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网络上,或者是网络游戏、或者是聊天等,由于网络世界带给他们更多的讯息和充实感,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在网络中而荒废了学习。这种行为属于越轨行为中不恰当行为。

第四,早恋行为和青少年的性越轨。青少年时期也是青少年的身体开始发育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由于身体上的一些变化,以及对男女关系的好奇和社会上的一些媒介传递的信息,青少年会开始对两性关系产生好奇,并开始往这个方向发展。青少年总会对爱情有一种浪漫而迷糊的感觉,如果在这个时候不加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产生性越轨行为,发展成早孕的后果。这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中的女生群体会产生重大的伤害。而社会上对早孕和早恋的行为大多是持不宽容的态度,所以在这个时候,会更加对这部分有性越轨的青少年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第五,青少年暴力、抢劫、吸毒等犯罪行为。随着传媒手段的普及,青少年群体与外界的联系的手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他们在网上接触到大量的暴力、色情之类的信息,所以使他们慢慢地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类青少年群体一开始是旷课,逃学,学习成绩不好,然后就开始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结合到一起,由于他们需要大量上的物质的满足,但是家长只能给予他们一部分的物质满足,因此他们慢慢开始学会偷盗、抢劫、唆使他人一同犯罪,更有甚者,被不良的犯罪群体所利用,为了能够更长时间地利用他们,便教会这部分的青少年开始吸毒,慢慢地走上了不归路。

2. 青少年越轨行为原因分析

2.1默顿的社会失范论

默顿认为,所谓社会失范,就是人们在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的时候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默顿从价值上将社会结构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标,另一类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并根据这种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提出五种是适应模式。分别是:

(1)附合。既接受社会的文化目标,又遵循社会认为合法的制度化手段,这种模

式不属于越轨行为,也属于青少年中的好学生。

(2)创新。是指人们认为社会的文化目标是正当的,是应当努力去获得的,但是他们又不情愿或不能够用被社会认可的制度化来实现这些目标。现在的新生代标新立异,他们渴望被关注,这是可以被认可和理解的,例如追星,他们只是想通过模仿明星,来使自己被更多的人所认可,所以他们的初衷是可以被理解的。

(3)形式主义。是指已经失去了社会中的文化目标,而盲目坚持那些制度化手段的现象。

(4)隐退主义。既反对文化目标,又反对达到这些目标的制度化的手段的现象。比如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酗酒、吸毒、暴力等现象。

(5)反抗。既反对惯常的目标,也反对社会倡导的手段,期望在变革之后有一种新的目标和新的手段。

2.2 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的分析

2.2.1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本质原因

我们可以在默顿的社会失范的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真正原因,可以从文化目标和达到目标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大部分的青少年越轨行为更多的属于隐退主义。我认为,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本质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以及在手段上的方法和途径缺乏正确的引导。接下来,我们会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我认为,具体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开进行分析。

2.2.2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客观原因

1. 社会不良习气和传播媒介的负面效应

自从1978年开始后,我们打开了国门,也因为如此,带动了我国的迅速发展,同时,美国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在我们国内迅速生长。美国文化所衍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伴随着各种视频、书籍、网络等渗透入中国的文化中,进而被新生代的青少年所吸收,从而容易变得暴力,堕落和懒惰。不仅如此,在中国大部分的传媒中,他们对信息没有进行处理,就向社会公众发布一些负能量和色情暴力文化,使青少年们深受其害。一步步导致他们偏离社会规范,从而产生行为偏差,从而违法犯罪 。

2. 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或者家庭教育不当

(1)家庭结构的不完整

随着男女地位的结构的不断变化,男女地位的逐渐平等,离婚率总是一年比一年还高,所以自幼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内心往往是孤独的,长此以往,他们便比一般的青少年更加孤僻内向,感情冷漠,不喜与人交往,害怕付出感情,害怕与人亲近。特别

是如果有再婚的家庭,在与继父、继母的相处中,更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性。如果在外界的刺激下, 就会慢慢有了不同程度的越轨行为。

(2)家庭教育不当

一般说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二个启蒙地。而不正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阻。常常用命令、职责、强迫等方式教育孩子的话,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过分溺爱子女,会使子女变得骄横、脆弱,经不起生活的考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没有责任感和担当,会喜好投机取巧,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父母过于繁忙,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孩子,总是放任着孩子,孩子也会变得自暴自弃;另外,一些父母会有沉迷打麻将,吸烟、出入各种娱乐场合而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过问的习惯,也会导致孩子因得不到关爱和保护而走上了越轨的道路。

3. 学校教育的失误。

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各种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家长会把升学的期望寄托在学校,而学校由于家长的寄望,所以会有很高的升学压力,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学校对青少年以及孩子们的教育的侧重就逐年有所偏颇。学校会越来越热衷于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智育成绩上,而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与法等方面知识的传授,也很少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所以青少年在青少年时期里遇到的疑惑没有人进行疏导,所以才导致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存在精神分裂和抑郁自杀等心理问题。

2.2.3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主观原因

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我觉得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在青少年时期抵制诱惑的能力还很低,另一方面,在青春期时,他们遇到一些问题往往不懂得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去保护自己,还存在着很大的怯懦心理;最后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是非的衡量还不够正确。

3.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控制(解决对策)

3.1 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控制的启示

分析完青少年的越轨行为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我们应该明白不同类型的越轨行为我们应当采取不同程度的控制对策。我们要根据不同原因的越轨行为采取不同的解决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具体对策

1. 学校应该加强德育和法制教育。

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表现与智育和德育相结合,而不应该完全忽视德育。这样可以使全校的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并且注重个人修养,而不是凭借智育成绩扬名全校或者因为成绩不好得不到关注而厌学。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学生对不良的信息和不良社会人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国家应当对各种良莠不齐的传媒的信息进行鉴定,不合法的要取缔。

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接收到具有正能量的网络信息,让孩子的心中始终保持正能量和童真,也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也能防止学生因为接受到不良的信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 家庭教育应该正确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教育应当以鼓励为主,而不是用指责,强迫,命令等方式。应当与孩子建立持久有效地伙伴关系,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对其进行引导。

4. 加强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知识方面的教育

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生理方面知识的教育,由于他们在这方面了解的比较少,所以会产生浓厚的不安感和羞愧感,变得不喜欢与周围的人交流,会导致人际交流阻碍。另一方面,也能降低他们的好奇心,降低早孕和早恋等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5. 结语

任何人都想有一个美好而快乐的青春期,不为其他,只为以后回忆起来会有一份甜甜的幸福感,所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政府、家庭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四版,412.

[2]江苏法院网(http://www.jsfy.gov.cn/llyj/dybg/2014/07/[1**********].html),《关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课题组,2014/07/23.

[3]谭松贤,青少年越轨行为及其教育对策,青年探索,2001年06期,39.

[4]赵红,关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思考,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第五期,147


相关内容

  • 中国青少年吸毒经历分析
    中国青少年吸毒经历分析 景军 摘要:由于笔者近几年来始终从事涉及艾滋病问题的社会研究,所以对毒品滥用问题特别关注.现有政府数据表明,我国大多数吸毒者是青少年,而且初次接触毒品的中介机制往往是朋友圈,在戒毒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吸毒的中介机制也多为 ...
  • 社工理论:标签理论(2)
    标签理论的历史发展 标签理论是解释越轨行为如何产生及其发展的理论.其理论根源于符号互动理论,即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探讨越轨行为,认为越轨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标签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六十年代开始流行起来,到七十年代它甚至成为美国社 ...
  • 调查方案范例
    案例:蒙汉通婚研究 1.调查题目: 赤峰地区农牧民蒙族与族汉的通婚研究 调查目的:通过对影响蒙汉用婚的各种因素的分析, 探寻民族通婚的一般模式, 建立一 种理论模型来说明中国的民族通婚问题, 者以研究对于认识目前的民族关系, 制定民族政策 ...
  • 青少年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根据有关学者对青少年的分类,具有爱游荡.吸毒.性滥交.惹是生非等行为的青少年属于( ). A .偏激青年 B .叛逆青年 C .另类青年 D .问题青年 2.孔某自幼脑瘫造成残疾,走路略有不便,受到周围不少人的嘲笑.作为社会 ...
  • 9则青少年法制案例
    9则青少年法制案例 青少年法律故事一 为筹吧资去打劫 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就这样持续了半年 ...
  • 异性同学交往原则
    异性同学交往的原则 异性同学之间健康.积极的交往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健康.文明的原则 异性同学之间说话要文明,切忌粗话.脏话: 举止要大方,对待异性不可拍拍肩膀,打打闹闹,随便轻浮: 尊重对方,不可拿对方开心取乐,甚至不尊重异性感情. ...
  • 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按照xxxx市妇联<关于开展xxxx年xxxx省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调研的通知>要求,为全面了解掌握xxxx区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我们主要采取填写调查表及调查 ...
  •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顾 ...
  •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干预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干预 问题行为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1]提出此概念以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不容乐观.周详等[2]调查表明中学生问题行为检出率为14 ...
  •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西南大学 班主任工作课程论文 学院:_____ 外国语学院 学号: [1**********]1***** 姓名: ****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班主任工作十分重要.他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领导者,是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