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必背术语 - 范文中心

政治高考必背术语

05/03

《生活与哲学》必背术语

考点1、哲学的智慧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 考点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①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考点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哲学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考点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考点6、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考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考点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即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9、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10、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考点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③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考点1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类既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考点1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考点1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

(1)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考点15、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16、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1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18、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考点19、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原理

(1)原理: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 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方法论:要求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考点20、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既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又指同类事物共同的状态、本质和属性,简单理解就是同类事物的共性(共同点)。

(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考点21、矛盾特殊性原理

(1)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1)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方法论:①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考点2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主要矛盾,中心、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考点2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 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考点25、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2)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考点26、坚持矛盾分析法

(1)坚持一分为二。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考点27、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1)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就是“扬弃”。

(2)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考点28、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任何事物对它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因此,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也是从现存事物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考点29、创新的作用

(1)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考点3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1)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对立和分歧: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考点3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又要认识到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考点3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考点3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1)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考点3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1)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价值观指导。

考点3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原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2)方法论:做出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①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考点36、人生价值的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相关内容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文言文总结20**年
    文言文总结 来源:文言文趣味练(1-5) 稽费:停留.耽搁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费时日 遽:害怕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见待:对待(我) 先公以礼见待 见绳:约束 明公以法见绳 鞠:审理:狱:案件 鞠狱:审理案件 第:家 叟携酒至 ...
  • 政治学习方法
    概括来说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有:(1).知识方面:对基础知识把握不准确,不全面.不牢固. (2).能力方面:审题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应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不到位. (3).实际方面:对现实问题关注不够,重大热点复习不到位. ...
  • 浅议高中政治时事评论题的写作
    摘要:文章从2014年江苏政治高考以及各市模拟测试的时事评论题出发,探究时事评论题的一般写作技巧与方法,如:紧扣主题.构建框架.精选知识.理实结合.书写规范等. 关键词:高中政治:时政评论题:写作 2014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坚持能力立意为 ...
  • 高考阅读题戏剧部分学案
    戏剧学案 主备:张兆红 审核:辛青 裴俊奎 时间:09.11.19 考纲解读 戏剧阅读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还没有出现过,但新课程标准对这种文体的阅读均提出明确的要求,考生对这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也应有所了解.考纲的要求是: 1.对作品的分析综合-- ...
  • 细节决定成功
    细节决定成功 1.进高考考场前,怎样调节心理? 临进考场前,最好不要与同学扎堆,以免紧张情绪相互蔓延,你可以独自静处一会儿.入考场前2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之前,自己回味一下当天马上要考试的科目.坐进考场时,一般还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坐在 ...
  • 政治高考真题精选答案
    前言 1.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移动用户5亿,网络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1)从总体看,网络活动健康有序,但个别网民利用网络发泄私愤,扩散谣言,误导民众:一些势力操纵网络舆论,编造政治谣言......这些行为危及 ...
  • 20**年届古典诗词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炼字鉴赏题型知识汇总 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是诗歌鉴赏的难点.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使用典故 ...
  •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大全
    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