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总结20**年 - 范文中心

文言文总结20**年

06/16

文言文总结 来源:文言文趣味练(1—5) 稽费:停留、耽搁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费时日

遽:害怕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见待:对待(我) 先公以礼见待

见绳:约束 明公以法见绳

鞠:审理;狱:案件 鞠狱:审理案件

第:家 叟携酒至乙翁第

曩(n áng) :以前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

绝:横渡 越钱塘,绝长江

盖:原因是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偏:固执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

柄国:掌权 皆其柄国之日也

不暇:顾不上 故不暇廉耻耳

知:主管 陈述古,尝知建州蒲城县

祠:祭拜 使人迎置后阁祠之

患:以„为患 赵人患鼠

病:令人苦恼 不病于无鸡乎

若之何:(怎么)为什么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舣:使船靠岸 ;舣而观之

后门:城门已关(晚) 天大寒而后门

旬日:十天 不旬日书生疾作

恶可深罪:怎么能重罚呢?

与人为善:为别人做善事

殆:几乎 屋舍衣物殆尽

越货:抢劫 遂越货而亡

蚤:通“早”

恸(tîng) :及其悲痛 孔子哭之恸

逡巡(q ūn xún) :从容不迫 鼠逡巡自穴中出

啻(ch ì):止 不啻百次

屦(j ù):鞋 鲁人善织屦

跣行(xi ǎn xíng):光着脚走路 而越人跣行

曹:辈 尔曹:你们这一辈

汲:打水 提瓮出汲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 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荦确:山 石大而多的样子。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突出 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错误分析】缺陷①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考生看到了客观 的景—“清”和诗人的主观情感-“孤寂和清冷”但它显然 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就从经验(只理解 诗人政治上受挫,连连被贬的基本事实)武断地得出了诗人 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

缺陷②考生没有注意到苏轼的心胸还有乐观旷达的一面,而 忽略了从诗歌本身出发——整体阅读。只要考生稍加注意 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 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 到诗中不仅看出雨后景物清新宜人,更有苏轼心情的清净、 恬淡和乐观旷达这一层。因此,整体阅读全诗,是解答此题

的关键。

缺陷③没有突出提干所问的“作用”二字。在现代文中应该 叫“作用题”,侧重的是结构上的,因此答题需要有专业术 语,往作用上说。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首句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 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②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 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 上,显出一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 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 二者和谐统一。

【高考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 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 澈的精神境界。(3分)

例2【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 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 短楫去如飞。

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缺陷答案】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 情和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 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孤独寂寞和无奈凄凉的情绪。

【缺陷分析】欧阳修是京城高官,跑到湖南的岳阳来干什 么?这么遥远的道路不是短时间就能回去的,长期漂泊在异 乡,思乡之情在所难免。那么傍晚看到渔民唱着渔歌归家, 思乡之情顿生。如果这么看,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 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通过几幅。从而概括出作者 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 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思想情感体的解答格式是——通 过意象抒发感情,或这首诗抒发了„„感情。

【高考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② 这种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 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 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 的。③因此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二.空洞分析型

这类错误是回答问题时不联系实际。空对空地套用某些现成 的话,不管题干的内容是什么,一律用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法则套用,什么是通过翻译诗句来回答问题,即使是正确 的答案,但是不联系实际,不联系实际分析,放空炮,有骨 头没有血肉,干瘪毫无生机,也有背诵套作之嫌。

例3. 【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并无“怨”字,而句句有“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

【缺陷答案】作者因为出征在外,每天都过着战斗生活,所 以心怀怨气。

【错误分析】①答题笼统,没有结合诗歌的相关内容进行分 析,有些脱离实际。②只要考生稍微审读诗歌标题并通过标 题中的信息即可贯通全篇理解主旨。③题中“征人”的特定 身份一定会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构成特定的关系,从而引发 特定的情感表达。“答题的困难有两个:第一,必须破解情 景交融手法,体会出景中包含的情绪;第二,必须落实到每 一句,不能空泛作答。病例由于未注意上述两点,导致不能 将标题信息句句落实。

【高考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居无定所,“怨”时

“怨”自然气候酷寒恶劣,“怨”时刻刻练兵备战得不到休息,

景色单调,生活艰苦。

例4【2006年全国I 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缺陷答案】分了三个层次:分别写了竹子、牧童和石头。 【缺陷分析】层次的划分不对,究其原因是审题粗疏,没有 严格扣住题目及小序所表明的写作信息去逐句落实,只就字 面意思就轻率作答。空泛笼统 考试的要求是要看到考生实 实在在的解答,即充分落实题干的要求。许多考生的回答往 往在针对题干的对应性上出了问题,往往出现答案似有若无 的情形。

【参考答案】前四句承题描写竹石牧牛,后面四句抒情,表 达了作者观画后的感想,因此这首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 旬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 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 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三.浅尝则止型

这种错误类型在考试中是最常见的,考生自以为回答问题, 就是得不了满分,原因是回答问题不够深入全面,如果答案 是两点,考生只能答对一点,如果是三点,只能答对两点, 不够全面回答问题。设题人所给的答案是按照点来赋分的, 漏点就是缺项,造成扣分十分的遗憾。只要想得全面一些细 致一些,这类毛病可以顺利解决。

例5【2006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 请简述理 由。

【缺陷答案】不能,因为“敌”有抵的意思这样就可以表现 出作者傲然敌对严酷环境的品格。

【错误分析】考生分析的不到位,只要继续深入,三点只能 作出一点回答。

①诊断:“敌”的主语是“空床”,床因何而空,上句“远书 归梦”已揭示出了原因;“敌”的宾语是“素秋”,②它直接 引发了下面两句对秋景的描绘,带出“寥落”与“愁”的姿

态。③从中可看到在秋天时分因“远书归梦”而引发的作者 孤寂难耐的愁怀是比较清晰的。

【高考答案】①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②用“敌”字不 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 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③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孤独寂寞的凄怆之情。 例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缺陷答案】(1)第一句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断 弦”的原因,是因为流人心中的情感太深太烈,以至于情到 深处竟将琴弦拨断。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显然考虑不周到。考生既看出了第一 句为全诗奠定感情基础,也应该能看出它点出了事情发生的 环境,这一点没答出来可能是疏忽了。如果再顺着景与情的 关系这一层住深处想,也应该可以想到诗人在景中寄寓的个 人情感。第二问考生注意到了事与情的关系,却忽视了事情

本身,即断弦与弦律和演奏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①交代了环境;②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 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例7【2008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祥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缺陷答案】表现了作者虽遭免职而不畏奸佞的品格。作者 身处寂寞的环境而“自掩门。”这是他傲岸人格的表现, 【缺陷分析】①试题回答缺少总分关系中先总括内容。②缺 少联系实际分析的过程。因此答案比较笼统。注释中“因竭 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 分冷落的地方”等信息可以说已经帮助考生解决了至少一半 问题,余下的仅考查学生能否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并结合 原诗作简明分析。注释的作用一则帮助考生疏通字句,更重 要的作用是暗示考生主动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去解读诗歌 内容。中国古诗的创作往往与社会背景、个人遭际密切关联, 因此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背景往往是解读诗歌的“隐 形武器”。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 炎凉的情绪。②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 花狼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 愁绪。③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 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 凉的感叹。

四.多此一举型

这类错误问题也叫画蛇添足型。就是在回答问题时,喜欢多 分析鉴赏评价,超出了题干所提问的问题,不仅答题多余无 效,弄不好分析鉴赏或评价会出现错误,因多答而造成负面 影响。

例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 些虚景和实景。

【缺陷答案】①诗中写了白雪、牧马、明月等实景,也写了 梅花、关山等虚景。②从诗句中看,诗人看到了“飘雪”、“牧 马还”等景象,由此产生了联想,想到梅花一夜间洒满了关

山,③表现出一种置身大漠边关的豪壮之情。

【错误分析】题目只要求给出哪些实景哪些虚景,答案中第 一句已经回答了,第二句属多余。第二句前半句是第一句的 重复,后半句答非所问。诗歌鉴赏答题应该遵循“要什么给 什么”的原则,不要节外生枝,让多余的话淹没答题要点。 ③表现出一种置身大漠边关的豪壮之情。是画蛇添足,淹没 要点。

【高考答案】前两句写实景——胡人居住的边塞地区,冰雪 已经消融,傍晚,放牧的马群陆续归来,一轮明月升起,清 辉洒满大地,羌笛悠悠,在戍楼间响起。后两句写虚景—— 试问梅花被吹到何处了呢,那色那香一夜之间遍布了边塞关 隘山川。化用《梅花落》思想之曲。

五.头尾不顾型

这类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不明白结论性的语言收尾的重 要性。即中心句即是结论句,分析鉴赏或评价后需要收尾, 得出一个扣题的结论,让读者或批卷人知道你的结论是否正 确。

往往导致话没有少说,结论却不明确,不知你这些分析是想 要表达什么?为谁服务的?

例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涧户,涧边的人家。山楹, 就是山岩凿成的房屋。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子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缺陷答案】风是有形的,有力的,它可以驱烟,可以卷雾, 可以起松声;风是无形的,它来去无踪;风又是有情的,它 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到来。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只有具体分析,忘了概括总结。还要 提醒考生的是,概括时如能用恰当的术语是最好不过的,大 多数老师阅卷是凭答案中的关键词给分的,而这些关键词往 往是术语。

【参考答案】①诗人笔下的风是一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 奉献者和“有情”人形象。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雾, 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 章。

六.误用术语型

这类错误主要是考生对诗歌鉴赏的术语没有弄懂,或一知半 解,拿过来就作,还自以为是,我管这种类型叫胡说八道型、

或胡言乱语型、所问非所答,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是不懂而 胡乱答,结果造成扣分。

例10. 【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居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两联用 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 情景交融的意境。

【缺陷答案】连用“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 意象,产生了蒙太奇效果。“片云”、“孤月”借景写情,表 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落日”、“秋风”则托物言志,表明 了诗人壮心不已,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心迹。

【缺陷分析】运用术语进行诗歌鉴赏一定要讲究恰当,那种 只要心里有,一股脑儿地用上去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这个 答案中的“蒙太奇”就用得莫名其妙,弄巧成拙。蒙太奇原 是电影术语,是剪辑组合的意思,借用到诗歌中当指通过多 个意象的巧妙衔接组合构成意境的手法。这首诗中的几个意 象各自领起一个诗句,不是蒙太奇。

【参考答案】①“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

、“秋风”意境雄浑开阔,又苦和无知音的烦闷;②“落日”

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或者: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写实又有喻意。云 在空中飘,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月亮和“我”都 如此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喻指自己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落日”虚实相应。两联情景交融,塑造 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清冷意境。)

例11【2008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 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 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 赏析。

【缺陷答案】作者写了像自练般的长江,青色的淮山,江上 行进的船只,山上流下的泉水。天色变晚新月初升,天边飞 来了鸿雁。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秋天的图景。 【缺陷分析】题目问的是写景的顺序和动静角度,写景顺序 包括时间、空间、心理感受等顺序(角度) ,动静手法包含动

静结合、以动衬静等,作答时就必须紧扣题目要求结合诗中 内容进行相关剖析,逐项落实题目要求,并将诗中分散的信 息依据“术语”的运用需要提纯、组织起来。以译代析,所 谓鉴赏,其实可以转换成另一个角度即现代文阅读中信息的 筛选与整合,这样就能避免将古诗翻译一遍而未能提炼出诗 歌所需形象或主旨或手法方面。

【参考答案】(1)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 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②三、四两句写江上轻 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③五、六两句则是从前 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2)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 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 的。

七.题不答意型

这类错误的根源是对诗歌的内容或背景不了解,胡乱编造一 通就答题,全凭主观臆断答题,张冠李戴胡诌一通,结果是 主旨完全搞错,竟然自我感觉不错!高考试题的命制,一般 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设题由易到难。细心的考生可以通过 标题、注解等相关信息的暗含或提示,来组织答案。但不少 考生常忽视题目要求,漏掉标题或注解提供的信息,在“半

梦半醒”中仓促答题,结果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例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 居之时。陂,水池。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缺陷答案】①诗人托物言志,用杏花自喻,花被春风缠绕 并占尽春色,实写自己官场辉煌,写花纵使被吹作雪也胜过 碾作尘泥,也就是说自己纵使客死任上也一无所用强。②以 花喻人,写出了自己悲壮的决心。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显然没有注意到题中的注解,也没有 读懂全诗,凭主观猜测答题。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失败、 被迫闲居江宁之时,诗人以北陂杏花自喻,以南陌杏花衬托, 表白自己宁肯被吹作雪飘,也绝不做那浮世之尘的高洁情 操。

【参考答案】①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 “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以“纵被”和“绝胜”

来强调,②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 合污的悲壮感情。

例1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题目。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职为民,于苏州 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缺陷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优闲愉快的心情。 【缺陷分析】许多考生不善于利用注解这一有效信息,在理 解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就未能进行准确的领悟和表述。只 是简单地答成“愉快”“悠闲”“向往隐居生活”等。如果注 意到注解中对作者的补充说明,不难理解到诗人外表看似悠 闲愉快,内心实际上是压抑痛苦的,只是诗人淡泊名利,没 有牢骚并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出他内心的不 平静。因此许多考生恰恰忽略了隐含在句子内部的信息,即 我国古典诗歌含蓄蕴藉的特点,因而望句兴意,答出表面的 意思,那不是作者的真正用意,自然是答错了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诗取题“夏意”,营造了夏意清幽宁静的

意境,反衬出诗人内心因压抑痛苦而不宁静的心境。 例14. 【2006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艘。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请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缺陷答案】用了“带”字,就能委婉含蓄地表现出作者极 目远望的情态。

【缺陷分析】所谓“妙处”即这样的遣词用语对于描绘刻画 有何好处,对于表情达意有何好处。从诗中看“带”字针对 的是前者。而作答有关描绘刻画类的题目,必须从相关手法、 相应内容、特定效果三方面考虑。病例不针对诗歌具体内容 及设题倾向,“套用”以往做法,貌似周全,实则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题目总有具体的要求,看清 这些要求作针对性的回答是应试的基本要求,审题不清、理 解不到位即率然下笔,必然导致答题失误。

【参考答案】“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 怍,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 感。

八.答不对应型

高考试题的设计都是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的,设题人想考查 什么,怎么考查,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那么答题也应该怎 么答,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回答,一 一对应,才能完成设题人的考查目的。这类错误的出现主要 原因是答题人对所问的问题,理解不透,思路不清,逻辑思 维混乱,心中没数因而造成答题先后顺序不当,而扣分。 例15. 【2007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 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 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缺陷答案】“凉”字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第三句一个“凉” 字推波助澜,将悲凉的气氛进一步升华,点明主题。作者因 思念而难眠,因难眠而觉天凉。

【缺陷分析】题目要求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 的一个字,并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营造 意境的,这道题含四个问点:哪个字;什么情;什么意境; 怎样表现。这四者说得清楚准确,才算答得圆满。这个答案

指出了“凉”字,却对其中情感未加说明,对另两个问点也 答得不准确了,只注意到第三句,把第四句和这两句的关联 给丢了,因此,答案失之偏颇,似是而非。

【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情孤寂。由 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 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九.发挥评价型。

一些考生误把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技巧等进行鉴赏理解为 作题抒怀,抛开诗歌的思想内容大谈自己的感想,借题发挥, 结果离题万里。例如:

例16. 【2005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解】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拌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着一种什 么样的心情。

【缺陷答案】冬至时节的夜晚,作者想起了他的家乡亲人, 此时的他是多么的孤单寂寞啊!或节日到了,诗人应该回家

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家难回,他的遭遇的确让人同情。 【缺陷分析】不少考生误把题目中的“简析”理解为要自己 发表感想,结果有的写成“发挥型”答案,无视诗歌鉴赏的 根本前提是“鉴”,信马由缰,偏题在所难免。

【参考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 态,用“灯”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 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 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例17. 【2002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 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缺陷答案】“诗句让我深深地佩服李白那高超的艺术手法, 更欣赏诗人在幽静的夜晚听着笛声和折柳声的高雅情怀,所 以‘折柳’二字是关键。”

【缺陷答案】“整首诗在围绕‘折柳’描绘城中景色的同时, 也向读者展示一份思念故园的安乐心境,‘折柳’自然是诗 眼。”

【缺陷答案】 “一、二两句中,诗人先写洛阳城寂静异常。 三、四句写从玉笛声中,诗人感受到一种‘折柳’的感觉, 这是全诗的重点,诗人由此产生了故园情。‘折柳’权当作 关键吧。”

【缺陷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不是分析鉴赏“折柳”二字,而是随 意评价,写自己的感想,失分原因如出一辙。不懂古代文化 常识,胡乱发挥是其失分的症结所在。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 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 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十.曲解意象型

意象是诗歌创作与鉴赏的双重重心,所谓“意象”,其本质 是浸润着作者特定情思特征的自然物象。意象在诗中的呈现 方式往往仅是自然物象,考生没有较好的基本功就会忽略甚 至是扭曲物象背后的人的情思,因此高考题从意象角度设题 是常见的方式。错误原因,主要是有些考生先入为主。在日 常的学习中不注意辩证看待文学现象,往往把学过的某一首 作品当做读解所有作品的依据,面对具体文本时懒于思考, 简单地套用以往的学习经验,结果造成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例18. 【2007年宁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冷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 情怀?

【缺陷答案】借写琴棋,表现了寄情于弹琴下棋的闲适生活, 抒发了作者因年老而看穿世事的淡泊情怀。

【缺陷分析】本诗中作者有意选取了琴的“直”的特征,棋 盘的“方”的特征,取二物作为意象,就是用其“直”而“方” 的品性正喻示(象征)着自己的品格的方正刚直,这样的人 却自称“老疏”“拙笨”,可以看出是对社会的不满与反讽。 病例完全忽视了意象主要特征与人特定品行之间的密切关 联。

【参考答案】①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②他以琴棋二 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 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③这些都抒 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例19. 【2008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缺陷答案】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燕子和飞虫比做谗邪 小人,他们污染了自己的琴书,还要打击压迫作者,表现了 作者对他们的蔑视之情。

【缺陷分析】提到杜甫总会想起忧国忧民、郁悒不得志,想 到小人当道、社会混乱,这样先人为主思维是许多考生都有 的。在平时的阅读中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缺乏全面辩证 的态度,这是造成病例生搬硬套的根本原因。知人论世是有 一定的局限性的,不能走向死板僵化。

【参考答案】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 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 “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 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 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 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 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 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是在欺负人的感慨,表

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相关内容

  • 20**年-20**年学年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总结
    2010-2011学年度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总结 2011年高考的帷幕已经落下,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回顾了高三一年来自我语文的教学复习工作,现总结.反思如下: 一. 高三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高三年级已经直面高考,所以我觉 ...
  •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华中师范大学翻译硕士
    1.7上午政治不多说 1.7下午的翻硕英语 第一题20个单选30分 难度还行 主要是单词要背好了 第二部分是阅读5篇40分 前三篇是15个选择 很简单~~第四篇根据阅读给了两句话要让判断正误 True ,False or Not given ...
  • 20**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XX年高考结束了,回顾这紧张而扎实的一学期,我的心中涌动着无限酸甜苦辣.在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正确领导和悉心关怀下,我与学生共同努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
  •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浏阳田家炳中学 陈博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翻译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 ...
  •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振华中学语文组 高新区文教局组织的这次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了各校教研组的教研成果.从这三节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
  • 高考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类型总结
    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安红强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