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语体特征和教学策略 - 范文中心

诗歌的语体特征和教学策略

06/02

  诗歌是文学文体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宋代文论家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到:“论诗当以文体为先,警策为后。”显示了文体对于诗歌阅读鉴赏的意义。文体是文章的构成体制、格式和样式,有着体裁、语体和风格三个层面的内涵。诗歌的外在形态格式虽然限制着诗歌的语体特征,但却不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的本质特征,将每一句单独成行地排列起来并不意味着诗的诞生,语体的独特才导致诗味的产生。诗歌教学应从诗歌的语体特征寻找机缘。�

  

  一、以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为切入点�

  

  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表现为节奏和韵律。节奏的形成首先借助语音的高低,声调的平仄使语言产生了起伏的抑扬美,其次利用字和词组间有规律的停顿,对称的停顿使语言产生整齐美。音韵的形成则是因为相近诗行的最后一个字使用了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即押韵,另外还有双声和叠韵的影响。然而诗歌语言的音乐性特质不仅仅表现为外在的语言组合形式,更表现为节奏、韵律与作家心境的相溶。�

  朱光潜说:“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而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天上的街市》中,作者多用扬调少用抑调,而且抑扬间的顿挫较少,声音轻巧明丽,把人带进天上人间交错迷蒙的景象之中,有一种轻快之感。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采用两字一组有规律的停顿,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节奏强烈,读起来铿锵有力,给人洒脱、自信之感。韵母中,鼻韵母发出的声音低沉、浑厚,适于传达哀伤、沉郁等情感,李商隐的诗较多地使用鼻韵母,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等;韵腹为“a”的韵母,发出声音明亮、开阔,传递着欢快、轻松的情绪,如贺知章的《咏柳》,韵脚为“高”“绦”“刀”,将春风中、柳树下那种舒展表现出来,在诗歌中反复使用某一个韵带来的感受显然不同。 �

  由此,诗歌教学的切入点应该是诵读,尽管学生可能还未读懂诗的意思,也可以在诵读中感知作者的情绪。而且在诵读中,学生可充分创造出诗歌的整体意境。诗歌是人的感情和情绪的宣泄,即使写物也是情绪化的物,它是用语言的体验性、情感性与读者交流,诗歌中的情感是弥散性的,李白的豪放豁达不是在庐山瀑布之中、黄河之水中,也不是在猿啼中,而是在这一系列意象所建构的整体意境中,这些情调、意味往往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必须借助诵读所创造出特殊的情调氛围去整体感知。�

  

  二、以诗歌语言的模糊性为扩充点�

  

  诗歌语言的模糊性,第一是由于它的本质,诗歌所关注的是情,即使是写景,也是情绪化、心灵化的景,表达的还是这些景物所触发的主体情感。而人的情感除了喜怒哀乐之外大都是朦胧的,在传达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时,诗歌语言越模糊越能引发读者欲说还休的感觉,从而产生共鸣。所以古人写诗追求神似,《庄子•外物》中写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诗歌的重点不在于描述的客观,而在于传情的贴切,讲究以形写神。杜牧的《江南春》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景物的客观性确使人质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看得见”,然而恰是这样的表达扩大了诗作的容量,将江南大地春的明丽和迷蒙交融在一起,让人产生置身于无边的春色之中的欣悦。�

  第二,诗歌比起其它文学文体,语义更多地受制于其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诗歌语言不仅有被词、词组、句子、段落直接呈现的意义,还有不受词典意义限制的意义,即“言外之意”,阅读者会调动自己的文化背景创造出不同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理解,诗歌语言因为读者对作品空白点不同的“填补”能力出现相对的模糊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句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看似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客观陈述,有着汉文化背景的我们读起来却有时间易逝的惋惜、生命不可在复制的悲痛、英雄豪杰雄风不再的遗憾、甚至人事莫测的惶恐。杜鹃、蝉鸣、柳枝、明月,不过是自然界的事物,然而在诗歌中、在受传统文化浸润的读者眼中,它们就是哀婉、孤单、离别、相思。�

  诗歌语言的模糊性特点给读者的想象、体验提供无限的空间,诗歌教学也可以借此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和思想。① 用绘画式的描述补充出抒情主人公形象,体验诗人情怀。在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们有的直接以“我”这样一个意象出现,有的却隐藏在其它意象背后,想象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是对诗作情感体验的扩充和深化。读《将进酒》,学生描绘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一袭白衣,手持酒杯,袒胸露怀地立于黄河边山崖上,时而遥指滚滚逝去的河水,时而持箸敲盘。读《归园田居》,学生描绘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或者一身粗布衣裳,叼着旱烟袋,河边钓鱼;或者在艳阳高照的中午,卧于树阴下的青石板上,酣然入睡。在这样的想象和描述中,学生更深地进入诗歌所抒写的情景之中,不仅看到文字所写的,也看到了文字之外的景象,并在使想象的人物形象和诗歌意境更贴近的过程中,丰富了体验。② 联系意象的文化背景,扩充诗歌内涵。学生要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诗作的情感基调,必须借助诗歌的意象,既要感知一个一个独立的意象,也要感知这些意象共同构筑的整体,更要感知在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深层意象。诗歌重要的表现手法里有隐喻和象征,隐喻和象征的完成需要共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事物之间的类似的联想。如臧克家的《老马》,诗作的意象是“马”,马、牛等家畜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主要是和中国的农民,而马、牛的一些劳动特征和它的主人农民劳动特征也被联系到一起,甚至延伸到性格特征,因此让学生把这首诗放在文化背景下解读,意象“马”就引出了更深层的意象――农民,老马苦不堪言的遭遇象征了农民悲惨的命运,老马的吃苦耐劳象征了农民坚韧的性格。顾城的《感觉》: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全诗好像一幅色彩对比鲜明的油画,然而调动学生在积淀下来的对“灰”、“红” 、“绿”的感觉联系和诗歌的时代背景,学生可以找到色彩背后的意象:“文革”后的中国、对中国的赤诚的红心、蓬勃的青春。�

  

  三、以诗歌语言的偏离性为深化点�

  

  诗歌语言是最大胆的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它可以突破日常语法规范的约束,打破语言的恒常模式和组合规律,进行语言的重组和变形。也因为诗歌语言这一偏离性,诗歌语言的内涵远远超过日常语言,不仅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新奇感,也给诗歌文本带来更大的张力,造成读者心灵上的震撼。杜甫《秋兴八首》中的名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人打破正常的语序,除了押韵的需要外,更是通过“陌生化”的语言应用来追求“新奇”的表达效果。所以,诗歌语言的偏离一是表现在词语的错位上,比如语序的颠倒、词组搭配的不合常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的《西江月》中,大量的运用词语的错位,在节奏和音韵上创造出一种跳跃的清脆,在这样的音乐声里,诗句直接呈现诗人在此刻感觉的意象,让读者联想到风清月白的景象,体验到诗人所体验的清新、朗阔之感;一是表现在语义的乖谬悖理,即不按照语义的临近性和同质性来说话,以一种远距离作用或异质作用的方式来组合,把一些不相称的、矛盾的词语或意象并置在一起,使得诗歌的意义复杂、深刻,甚至使诗歌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出现相对立的情况,从而提醒读者特别关注。象“我把一只坛子放在了田纳西”诗句,田纳西州的“大”与坛子的“小”极不相称,使得阅读者要去思考诗歌的象征意义。�

  在诗歌教学中利用诗歌语言的偏离性,引导学生品味冲突的语义,显然可以提升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题中大海、春光和花的意象叠加,创造出温暖而又生机的氛围。在诗作中“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诗歌前两节所表达的“我”的幸福生活的内容是:喂马、劈柴、旅游、关心粮食和蔬菜、和每一个亲人通信,这些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状态了,是每一个人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然而诗人在“我”描绘的生活之前加上了“明天”这个意象,顿时使前面平凡的事情变得不平凡,变成难以实现的人生愿望。当“日常生活”和“奢望”两个矛盾体放到一起,诗歌中意象有了象征意义,诗歌表层传达的温馨和幸福也随之有了其它的意味。李商隐的《锦瑟》首句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句中“无端”一词是指“无缘无故”的意思,瑟本来就有五十根弦,“锦瑟”与“无端”一词在语义上冲突,诗人在埋怨锦瑟,似乎它故意生出这五十根弦子来惹人心烦,恰是这种表达方式让读者深刻体验诗人面对已逝的青春年华,无法排遣的烦闷与哀伤。


相关内容

  • 语文做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一.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很多考生疑惑自己答的内容不少,为什么得不了分,主要原因就在没有围绕中心答题 ...
  • 汉语修辞学答案
    13春汉语修辞学形考作业 1 1. 属于事务语体的是( ) A. 广告 B. 新闻 C. 论文 D. 诗歌 满分: 2 分 2. 刘白羽的<火光在前>原稿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王春像洗了一个澡,他的眼睛发光了,脸上有了活跃的神气,腰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 ...
  •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及就业形势分析
    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热门研究方向,就业形势分析 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教学法方向.翻译学方向.口译学方 ...
  • 13第四节宋代散文
    四.宋代散文 1.总体特征: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巅峰期 1.作家多.作品多.精品多  总体 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作者3497人,作品746卷  清.董诰<全唐文>作家3042人,存文18488 ...
  • 上海市文言文中考篇目文学常识复习表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复杂为简明,表述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运用比喻说理,首先要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其次,比喻要力求新颖 56. 词语的语体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 ...
  • [教师口才艺术]的摘要
    口才的基本要求 准确.简明.生动.得体 准确:①语音清晰,语速适中,听者知其意 简明:①立意明确,内容集中,详略得当 ②用词明白准确,遣词造句上要注意 重点突出 ③所说内容要明白准确,观点鲜明②条理分明,首尾一致,层次分明 ③话语简洁,以少 ...
  • 法国现代诗歌杂谈
    叶汝琏 从现状说起 法国对诗的关注是有传统的,每隔l0年,甚至二三年,报刊都发表深度不一的阶段性评论.在对外交流或报导的层面上,政府文化和外交有关部门也定期同文学报刊取得协调而推出评介专刊.1987年文学杂志<法国诗五十年>专刊 ...
  •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