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文学心理分析 - 范文中心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文学心理分析

03/18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文学心理分析

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梁远帆

一、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形成

由母亲在不幸婚姻中遭受的创伤与苦痛.张爱玲在年少时便清醒地认识到女性的天空永远是低暗的。再加上父母离婚家庭破碎给她带来的生活不幸,使她很早就知道自己必须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和陌生的人群.在30年代和40年代剧烈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独立观察、体验了这个世界,独立观察体验了异性、同性和自己,渐渐磨练出一双现代女性锐利的眼光.磨练出一付对自己、对异性和同性、对这个花花绿绿复杂喧嚣的都市世界独立分析的头脑。从张爱玲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中,我们得知她的女性意识萌发得极早。她的母亲容貌美丽出众。喜欢打扮也非常会打扮,清推秀丽而又风韵万千.这让幼小的爱玲十分羡慕.盼望自己赶快长大做一个象母亲这样美这样会妆扮的女人。她迫不及待地向毋亲宣告:“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棕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lJ(脚)当然.这种女性意识是膝胧而且幼稚的。但来自家中一个叫张干的女佣那重男轻女的态度和行事方式.对年幼的张爱玲却实在是一份沉重的刺激.使她对自己的性别和什么是性别歧视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许就是从这时候,张爱玲开始感

受性别歧视的压力——女性是受到男性和以男性为

中心的社会习俗与公众意识轻视的。由此。她萌生出了要为自己和天下的女人去争取正当的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渴望与信念。张爱玲热衷于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几乎全部可以归入女性话题范畴:如女人的特质与天性、女人对男人的依赖与反抗、女人自食其力的艰辛、什么是男女的真正平等、女人在婚恋生活中的遭际命运……对这些问题的执著思索与探寻.使得她的作品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女性意识。

另外.张爱玲后来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的背景也对她的女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张爱玲出生并成长在上海,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特殊的历史背景、洋场租界的身份.注定了其文化的庞杂性和交汇性:古老的封建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战、并存,中国的民族文化和西方的外来思潮在这里碰撞、融合,种种处于不同历史时空的价值观念、伦理精神都可以在这里“和平共处”.呈现出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的两栖性。加之张爱玲中学就读于圣玛丽亚女校.这是上海著名的美国教会女子中学思想也较开放活跃.这就使张爱玲较之同龄人能更早地接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让原本就存在的朦胧的女性意识进一步明晰化。上高中时她就在校刊《国光》上发表了她的的小说《霸王别姬》。

一改男性中心话语中英雄美人的创作模式,让虞姬带着清醒的女性意识.开始怀疑十多年以项王的苦乐为苦乐的价值观.以惊世骇俗之笔把“霸王别姬”改写成了“姬别霸王”.成功地把她自己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复活在虞姬身上.就是这一变化的有力体现。中学毕业离沪赴港后,准西方化的学习环境,使她更有机会直接接触到西方世界里方兴未艾的女权主义理论.耳濡目染之中无疑进一步强化和固置了她的独立自存的女性意识。这种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形成必然带来创作主体在审视生活、表现生活上迥异于其他作家的诸种不同与距离.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作者在投入创作时总是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敏感切入那个特定时代女性生活的内部.刻画出女性作为男权社会里的亚文化群体所难以避免的卑微生存处境和依附性群体心理特征.从而构成了张爱玲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女性研究话题。

二、张爱玲女性文学心理特征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美丽、聪明、自私却又只能孤独一生的可悲女子,典型的如七巧(《金锁记》、曼璐(《半生缘》)、薇龙(《沉香屑第一炉香》)。

2.善良、坚强却又命运坎坷的苦命女子。典型的如曼桢(《半生缘》)、家茵(《多少恨》)。

3.天真、无知的纯洁少女,典型的如小寒(《心经》)、丹朱(《茉莉香片》)、愫细(《沉香屑第二炉香》)、潆珠(《创世纪》)烟鹂(《红玫瑰与白玫瑰》)(在)。

4.泼辣、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美丽女子.典型的如霓喜(《连环套》)、娇蕊(《红玫瑰与白玫瑰》)。

5.精明、心机深沉、以婚姻为终极目标的女子.典型的如敦风(《留情》)、流苏(《倾城之恋》)。

6.下层的劳动女子:典型的如阿小(《桂花蒸

小悲秋》)、月香(《秧歌》)、小艾(《小艾》)。

另外还有一些不知道该怎么样归类的女子.如王佳芝(《色戒》)、殷宝滟(《殷宝滟送花楼会》)、洛贞(《浮花浪蕊》)、玉清(《鸿鸾禧》)等。

张爱玲的女性创作主题成功之处。在于她撕开了生活表层的面纱.把隐匿在宗法性别秩序内的女性推上历史舞台,以女性独特的观照方式,切入那个时代女性的卑微而不自主的生活以及封闭、沉默、依附等深层心理特征。使转型时代中被扭曲、受凌辱的女性生活,获得了具体的历史面貌。就像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家如何能够忠于她的生活、历史、文化现实以及她自身的性别特质。在这面,张爱玲很少加以伪装或反

145

婚前

串.”【狮-7日一旦运用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我们就会发现.其作品中女性人物表现出来的诸多特征:

(一1封闭.狭小的家庭是女人生活的全部世界在散文《谈女人》一文里,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比较上女人是可以一概而论的.因为天下人风俗习惯职业环境各不相同.而女人大半总是在户内持家看孩子.传统的生活典型既然只有一种,个人的习性虽不同也有限。”在她看来,女性的生活模式单一、习性“有限”.正是女性被封闭在家庭、眼界狭隘造成的。家庭就像牢笼一样,将她们与世隔绝,蛰居于被动、驯服的无自我状态,几千年如一日。对于女性的这种封闭性的生存状态,张爱玲早有清醒的认识。因而张爱玲笔下的家庭,活跃其闻的总是那些老太太、儿媳妇、孙女们,她们在阁楼上絮絮叨叨,在软塌上指手划脚.在厨房里怨天怨地。但无论怎样都逃不脱家庭这块狭小空间。被席五爷抛弃在家里、又像弃妇又像寡妇的席五太太(《小艾》);每天坐在家里等讨了小的前线丈夫回心转意.而让“生命自顾自过去了”的奚太太(《等》);长年累月在厨房里忙得“披头散发”,“不到四十岁,已经操劳忧愁,像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的全少奶奶(《创世纪》1等,全是如此。然而,只要稍加留意.就能从作品所暗含的信息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封闭于家庭/闺阁/厨房.并非是女人自己关闭了门户.而是被父权社会众多的条条框框所封锁。《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以残存的28岁青春第二次去寻求幸福。之所以步履维艰、险象环生,也是由于众多封建条条框框的压制。封建父权就是利用这些“天理人情、三纲五常”、“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不近人情的条条框框。把女性终生束缚在家庭的天地里.做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使家既成为她们的生处,也成为她们的死所。如果不是自流苏坚决地走出家门,自己冒险去追求不可知的幸福生活.恐怕她永远也不会经历那场轰轰烈烈的倾城之恋。

(二)压抑、沉默、匮乏的心灵

“为了压抑女性的知性.男性创造了‘女性弱智论’,断定了‘女性是精神上的近视眼’(叔本华语),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文化氛围里.在‘将有学识的妇女当作滑稽’f歌德语)的时代里.智慧对女性而言是

一种沉重的负担,是一种可怕的灾难。”f3】㈣《红鸾

禧》中的娄太太有其无法避免的沉默匮乏的边缘处境。当娄家愈发兴盛.娄太太却更进一步发现自身的匮乏,变得更加沉默、更加孤独:他们父子总是父子。娄太太觉得孤凄.娄家一家大小,漂亮、要强的,她心爱的人,她丈夫、她孩子。联了帮时时刻刻想尽方法试验她,一次一次重新发现她的不够。她丈夫一直从穷的时候就爱面子.好应酬,把她放在各种为难的情形下,一次又一次发现她的不够。后来家道兴隆,照说应当过两天顺心的日子了.没想到场面一大。她更发现她的不够。娄太太所感受到的“不够”就是女性沉默匮乏的原因。在这种男权策略的诱导下,女性长期被局限在家庭,活动空间狭小.生存模式单一,社会参与有限.造成了女性亚文化群体的沉默匮乏的外在

146

表现。

(三)对男人的依存心理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男权社会强加给女子的“三从”之古训:“在家从父母。即嫁从夫,夫没从子”.哪彻实质上就是要女性放弃自我,始终以男性为中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女性根深蒂固的男性崇拜意识和依附心理.深深地影响着她们的思维,制约着她们的行动。再加上女性自身的封闭和沉默匮乏特征,就使这种依附性变得更加牢固和坚不可摧。《花凋》中的川嫦,《金锁记》中的姜长安,《红鸾禧》中的邱玉清,《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宝络等,她们生活的

唯一出路.就是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秸一门体面

的婚姻.而通过法律形式拴住一个可以依附的男人的途径就是婚姻.因而通过婚姻来谋生就成为张氏小说中爱情描写的一大特色。《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即使七年前在娜拉精神鼓励下毅然离了婚,但在娘家几年的难堪处境.又迫使她回到了传统妇女生活的老路上来所以她凭借自己残余的青春和一点赌徒的精神。远走香港做了范柳原的情妇.“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这一点,她知道她可以放心。”这就表明,即使女性有勇气走出家门,但仍旧寻找不到真正的爱情,因为所有的真性情、做人的尊严感.都被现实利益的打算驱逐了,只有将一生的命运维系在一个男人身上才是可靠的。它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使女人变成女奴.在男权世界里从不敢恣意表露自己的快乐与哀愁.不敢表达自己的憎恶与爱恋.更不能靠能动的创造去改变可悲的生存现状。

结语

张爱玲不是盲目乐观地追随丁玲等女作家所开拓的女性意识的空间,而是认为女性从心理上、精神上根本就没有自我解放.她认为女性解放的主要障碍不是外部睁壁垒.而是自己内心的积垢。如果没有对女性自身传统意识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没有对传统男权积垢的揭发.女性解放只能是一句空话这是一种深刻而独特的女性内审意识。所以说,张爱玲的女性创作主题,比其它女作家更为彻底、不遮掩,也不自欺于表层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解构了自“五四”以来很多女作家共同创造的一个关于女性彻底解放的神话.

参考文献:

f11张爱玲.童言无忌『A1.张爱玲文集:第4卷『M1.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f21林幸谦.女性焦虑与丑怪身体: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亚文化群体m.社会科学战线,1998,(2).

f31禹燕.女性人类学fMl.上海:东方出版社,1988.f41班固.白虎通嫁娶fAl.禹燕.女性人类学『M1.上海:东方出版社.1988.

f51丁琪.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创作主题.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8):

54-56


相关内容

  • 人格分裂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
    2009年第5期 No.5,2009 浙江社会科学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2009年5月 May.,2009 人格分裂的悲剧 --论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 口张晓云 内容提要 曹七巧是张爱玲塑造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
  • 关于卡夫卡城堡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堡>文献综述 引言: 弗朗茨.卡夫卡,一个天才的艺术家,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一位有着犹太血统的德语作家,被誉为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的一切活动都与犹太民族和欧洲各 ...
  • [茉莉香片]解读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母亲形象
    ... 论童年母爱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作者:Q_鱼吧 提交日期: 2006-3-8 23:21:00 /王亚平//咸宁学院学报... news.blcu.edu.cn/xbwx/admin/News_Show.asp ... ...
  • 王安忆女性人物形象论
    第5卷第5期 2006年10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ernYangtze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VoI.5 No.5 Oct. 2006 王 ...
  •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1949年崛起于上海,其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备受读者的青爱.这个有着超人才华的女作家,被英国人视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女作家".起作品<金锁记> ...
  • 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1912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紧随其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
  • 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
    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 刘 畅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0007) 摘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却没有常人想象得那么美好.她所描写的爱情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她在爱情观上持悲观的态度.不论小说中人物对命运是积极抗争 ...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2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3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 4 Verification of ...
  • 浅析西部牛仔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探讨星巴克多样化顾客关怀及其推广性 2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 3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4 浅谈商务合同 5 浅议中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