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近代史之冠 - 范文中心

湖南近代史之冠

02/10

湖南近代史之冠—长沙会战

摘要: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欧战爆发后的十几天,当时正值波兰败亡、欧洲危急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予10万来犯之日军以迎头痛击,挫败了其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引起欧洲各界人士对中国局势的关注。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3个月。面对着德军的强大攻势,苏联战局岌岌可危。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作战中虽然损兵折将,日军也一度攻进长沙,但最后日军还是撤出了长沙,中国战局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不仅对中国国内,对同盟国来说也是意义重大。 关键字: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局势 薛岳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日军第11军为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消灭中国第9战区部队,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采取奔袭攻击的方针,发动了“湘赣会战”,进攻长沙。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中国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长沙附近消灭进攻的日军。此次会战,主要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作战,这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初﹐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四个师团﹑两个支队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约12万人﹐进占岳阳﹑临湘一带﹐企图击溃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 40师团和4个旅团,配有战车第13联队,野重炮第14联队,独立野战重炮第15联队第1大队及部分工兵、空军、海军部队,计有步兵45个大队,炮兵26 个大队,总兵力达12万余人;并配有军舰20余艘,汽艇200余只,飞机100余架。在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下,采取将主力并列于狭窄正面上,以纵深突破的战略,向长沙进犯。为了阻击日军南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3、第5、第6战区对当面之日军发动攻势,以牵制日军兵力调动,第9战区对日军实施袭击,使其不能集中兵力,然后借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三线阵地,引诱日军主力深入至长沙东北地区围歼。第9战区参加会战的部队共计40个师,50余万人,由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第二次长沙会战正式开始。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1941年12月23日,日军再次强渡新墙河展开进攻。 中国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防御作战。于是被迫退却。中国军队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窜,至1942年1月15日,中日两军恢复战前态势。中国军队获得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此役,日军遭重创,被毙伤5万余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美英等国军队于太平洋接连失利形势下,“长沙会战”引起强烈的国际反响,获得英国、美国等国政府和舆论给予积极赞扬和评价。1944年中,日军发起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在此战第二阶段的长衡会战中,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范、战法老套,长沙终于在6月间被日军占领,至此,长沙会战结束。

罗斯福在第三次长沙大捷后的第22天给蒋介石发来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贺电,同时宣布再次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其后,他并以他夫人的名义,邀请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访问美国,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他还通过他的代表,驻华美军司令官、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授予第9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薛岳一枚美国勋章。另外,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自尊、自强,才能赢得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尊重与平等对待。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给中国带来的种种荣誉与平等待遇,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真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应该说,这是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才换来的。 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56000余人,俘虏139人,中国军队伤亡28000余人,中国军队取得辉煌胜利!这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这时候日本的南方军,在百日之内,就横扫盟国在亚洲所有的据点与要塞。

西方国家的军队,在被日军击败之后,真正知道了落后的中国能够单独地对抗日本如此之久,实在是有着过人的能耐。美国记者福尔门氏在报道中说:“中国第三次长沙大捷,证明了两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很轻易地击败日军。”英国《泰晤士报》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就历次中日战争中的战场成果与记录而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绩应是最为辉煌的,就兵力动员的规模以及日军死伤来看,中国军队在长沙大捷的表现,比在台儿庄、万家岭、昆仑关、上高会战所得的胜利,还更为出色。而薛岳将军更是因此得到日军的“长沙之虎”的封号。

蒋介石十分重视三次长沙会战,亲临南岳督促部队作战。薛岳当时指挥的军队共13个军约17万人。鉴于日军11军调动频繁、大规模集中的情况,薛岳就针对日军的进攻行动制定名为“天炉战法”的后退战战略:将第九战区的兵力集中在湘北地区,在日军进攻的地点逐次抵抗,将中国主力部队置于两翼,引诱日军

主力于浏阳河、捞刀河间地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包抄,形成一个南堵北追、东西夹击、四面合围的战备态势,将日军予以歼灭。并将整个战役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逐次抵抗、诱敌深入,消耗日军、争取集中兵力的时间;第二阶段是长沙保卫战,以一个军的兵力死守长沙,赢取其余部队包围进攻日军的时间;第三阶段为反攻追击阶段,即对包围的日军进行歼灭追击。这一战略取得了空前成功。长沙会战是指以长沙为中心的一系列战役,包括江西、湖北、湘北等广大地域,双方在这一地区进行的战斗之多,难以统计,以新墙河为例,这条河是当时中日对峙线。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欧战爆发后的十几天,当时正值波兰败亡、欧洲危急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予10万来犯之日军以迎头痛击,挫败了其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引起欧洲各界人士对中国局势的关注。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3个月。面对着德军的强大攻势,苏联战局岌岌可危。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作战中虽然损兵折将,日军也一度攻进长沙,但最后日军还是撤出了长沙,中国战局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不仅对中国国内,对同盟国来说也是意义重大。正因为如此,这次会战的胜利引起了盟国、特别是英、美的广泛关注。还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进行过程中的1942年1月1日,世界上26个反法西斯的国家在美国华盛顿集会,发表联合宣言。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作为四大强国,领衔在宣言上签字。1月3日,盟国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经罗斯福提名,由蒋介石出任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统一指挥在中国的美国军队以及东南亚越南、泰国的军队对日作战。

为纪念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再现当年长沙会战的历史,长沙市决定在2005年7月底前修建好岳麓山上的6大抗战遗址。作为一个湖南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牢记历史,以历史为鉴。中国近代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努力发展,自强不息,让战争远离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申报》

《长沙日报》

《新华日报》


相关内容

  • 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作者:李喜所 <河北学刊> 2001年09期 [中图分类号]K2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1)03-0074-06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这不仅表现在维新变法.议会 ...
  • 中国近代煤矿业发展历程及煤矿事故概况研究
    第5卷第1期2009年2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J-o-urnal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 V01.5No.1 Feb.姗 文章编号:1673-193X(2009)-01-0095一04 中国近代煤矿业发展 ...
  •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与西学东渐(论文)
    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论 文 题 目: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与西学东渐 中 文 摘 要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晚清中国最大的科技书籍翻译机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洋务运动期间翻译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书籍的情况,翻阅各种有关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研究书籍,总结 ...
  • 从洋务运动军事工业看晚清军事近代化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问题无法去解决,于是以奕欣为中央和以曾国藩.李鸿章.左中棠和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地方封疆大吏的实力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虽然史学界对这场运动褒贬不一,但是应该从更新的新的角度 ...
  •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am ...
  • 历史系必读书目
    [教 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 ...
  • 关于谭嗣同的读书报告
    有关谭嗣同的读书笔记 (一).书名:<谭嗣同> 作者:<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1975年11月第一版 1975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字数:5300 列宁语录:一般说来,改良主义 ...
  • 中国梦与中国当代大学生_黄民文
    思政教育 中国梦与中国当代大学生 黄民文 中图分类号:G641摘 要 文献标识码:A 赵东明 文章编号:1672-7894(2014)27-0010-02 地人民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无论过去或现在.当然,不仅如此,在今天美国梦也逐渐成为 ...
  • 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为例
    26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4 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为例 贺德红 摘 要:高校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项目逐渐赢得了市 场的关注.高校旅游资源丰富,其特有的优势资源深受游客青睐,但在高校旅游市场拓展的过程中, ...
  • 中国近代史知识要点(三条主线)
    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