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谭嗣同的读书报告 - 范文中心

关于谭嗣同的读书报告

12/13

有关谭嗣同的读书笔记

(一)、书名:《谭嗣同》

作者:《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1975年11月第一版 1975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字数:5300

列宁语录:一般说来,改良主义就在于,人们只限于提倡一种不必消除旧有统治阶级的主要基础的变更,即是同保存这些基础相容的变更。

毛主席语录:在从前,在旧中国,讲改革是要犯罪的,要杀头,要坐班房。

一、 少年时代

1、 谭嗣同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省浏阳县人。1865年3月出生于北京。他

的家是世代为官的封建地主家庭。他父亲谭继洵是个对封建礼教循规蹈矩,沿着封建时代所谓的“科举正途”的阶梯往上爬的官僚,1859年从浏阳到北京参加举人会试,并把家属也带到了京城。在谭嗣同出生时,谭继洵已经官至户部员外郎,又过了几年,迁往甘肃省巩、秦、阶道道台。(P2—3)

2、 谭嗣同出生时,他母亲已经生过二女二男。除了他的大姐可能已死之外,谭

嗣同出生时已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但是在1876年他十二岁时,他的母亲、二姐和大哥三个人在五天内先后死于瘟疫。谭嗣同自己也被传染,昏死三天后才苏醒,他父亲为此给她取了“复生”的别号。经过这场灾难 ,谭嗣同自己虽然“复生”了,但却突然间失去了三个亲人。同母所生的五个兄弟姐妹,只留下他和二十岁的二哥了。以后,谭嗣同在家里受继母歧视。他后来追述说:“吾自少至壮,遍糟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忍受”。这种遭遇,使他对历代儒家大肆鼓吹,视作天经地义的封建伦理纲常

的残酷性,更有切身的感受。因而也有助于他比一般封建官僚地主家的少爷

较容易滋长对自己家庭所属的那个阶级的离心。(P5-6)

二、 漫游和探索

1、

2、 谭嗣同想要“旷观天下名山万迭”的志愿,不久后真的实现了。 1884年谭嗣同正好二十岁。从这年起,他离开家庭,先是往新疆在巡

抚刘锦棠幕府中任职。不久,刘因故离职,谭嗣同便离开新疆,开始了

他那十年漫游的生活。(P8)

3、 《石菊影庐笔识》,是谭嗣同几年来的读书笔记。里面除记述了他对社

会现实的忧虑之外,更多的是阐述了他对一些具体学术问题的看法,其

中包括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p14)

4、 谭嗣同的唯物观点很稀薄,他的哲学思想仍然充满唯心主义的谬误:他

相信灵魂不灭、转世投胎的宗教迷信,他虽承认宇宙由元气构成,却又

宣传还有一个主宰一切的“天”存在,等等。这些都使他后来很容易放

弃唯物观点,走向宗教唯心论。至于在历史观上,他这时的认识与《治

言》中反映的唯心史观仍无什么不同,依旧坚持历史只是由少数“智

者”、“圣人”创造,依旧坚持历史是不断退化的观点,说什么“今之

治,视古必退,今之乱,视古必进”;还荒谬的把人类开发地下矿产,

消耗食物和所谓“毁人道(即廉耻、礼仪等)”说成是在“自毁”地球。

他把挽救人类于“自毁”的希望,寄托于“圣人”,而“圣人”会不会

出世,又得由“天”来决定,最终扔把命运交给了主宰一切的“天”去

安排,陷入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泥潭。(p15)

三、 向往变革

1、 在给师友的信中,他指名道姓的谴责清政府“竟忍以四百兆人民之身家

性命,一举而弃之,满汉之见,至今未化”,斥责清政府只知保持自己

私利,“他非所恤”,并指出汉族人民“被发左衽”已经很久了,“此

后但须剪发耳”@,朦胧的表达了希望摆脱清朝的统治。这个思想,后

来在《仁学》中虽续有所发挥,但终被他的改良主义道路所扼杀了。

(p19-20)“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

涯何处是神舟。”@:《谭嗣同全集》P288-289

2、 列宁:改良主义无非是要统治阶级让步而不是推翻统治阶级,无非是在

保持统治阶级的政权的条件下要统治阶级让步。(p22)@《布尔什维克

能保持国家政权吗?》《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p322

3、 毛泽东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一般先进中国人的认识是“要救国,只

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

步的,他们成功的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

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p1359)

4、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的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

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

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P603)

5、 他既痛斥《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太甚,又极其荒谬的主张出卖祖国大片

领土来换取付赔款和搞变法的费用,并幻想由此取得某些帝国主义的

“保护”,以造成一个安定的环境来推行变法。(p24)

6、 他曾批评过“以夷制夷”,但他自己那些与虎谋皮的主张实际上兵没有

越出“以夷制夷“的范围。P25

7、 在谭嗣同身上,对人民群众的轻视和敌视的态度,是表现的十分露骨的。

P25

四、 向佛教乞求出路

1、“三十年后,新学洒然一变,前后判若两人。三十之年,适在甲午,地球

全势忽变,嗣同学术更大变”@这是谭嗣同对自己在甲午战争前后学术思想变化所作的自我评述。(p28)@《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四期,p124

2、他写了《三十自纪》,自号“壮飞“,表示要做个飞翔天下,干一番大事

业的壮夫。P28

五、《仁学》---“救世“方案

1、《仁学》写于1896年下半年到1897年上半年之间,用了大约半年时间写成的。那时,谭嗣同正在异常失意苦闷的情况下如痴如狂的研读佛经,他将这些新进学到的佛学说教,加上学得的“西学“知识和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某些思想,以及过去学到的儒家、墨家等学说,杂糅一块,炮制成书。P36

2、《仁学》一书,在某些问题上有过个别唯物论的观点,但就其总体来说,

它的哲学体系是唯心论的。P37

3、谭嗣同把这种破“名”同改变事物本身等同起来的企图,与他否认各种对

立事物的客观存在一样,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改良主义者在政治上的软弱。由于他无法

解决现实社会的矛盾,就干脆来个不承认主义,把一切都说成不存在,只是人们主观的产物,因而人们只须改变自己的主观意识或改变事物的名称,就可得到“超度”。这是《仁学》设计的“救世”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40

4、《仁学》花了很多篇幅,宣扬“重灵魂”、“轻体魄”,这是《仁学》设

计的“救世”方案中最重要的部分。P41

5、《仁学》又宣扬灵魂无所不在,不但人和动物有,连“金石沙砾水土屎溺

之属”和整个“空虚”都有灵魂。@(《谭嗣同全集》p83)《仁学》还说灵魂能使分隔远地的人们之间相互感应。P41

6、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唯心主义者,不论是哲学上的还是宗教上的,

不论是旧的还是新的,都相信灵感、启示、救世主、奇迹创造者,至于这种信仰是采取粗野的、宗教的形式还是文明的哲学的形式,这仅仅取决于他们的教育程度”。@(《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p630)写《仁学》时的谭嗣同正是这样的唯心主义者。P42

7、列宁指出的:“对于工作一生而贫困一生的人,宗教教导他们在人间要顺

从和忍耐,劝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天国的恩赐上。对于依靠他人劳动而过活的人,宗教教导他们咬在人间行善,廉价的为他们的整个剥削生活辩护,廉价的售给他们享受天国幸福的门票”。@(《社会主义和宗教》、《列宁全集》第十卷p62) 所以,《仁学》设计的这个“以心度一切苦恼众生”的“心学,即“救世”方案,对于广大被压迫的人民只能起精神鸦片的作用。P42-43

六、《仁学》--------“冲决网罗”

1、《仁学》控诉了有多少妇女被封建纲常伦理虐杀的惨状。@(《谭嗣同全集》p19、66、18、65)这些表明了谭嗣同对于封建社会虐待、歧视妇女的野蛮罪行的痛恨,对于当时妇女所遭受的悲惨命运的同情。P48

2、《仁学》还谴责了为封建专制颂德和辩护的人。P49

3、谭嗣同这期间曾将《铁函心史》@(此书是诗集,有南宋末年郑思肖撰)之类揭露异族统治、提倡民族思想的禁书,介绍给他老师欧阳中鹄家的人看,并且将《明夷待访录》秘密刊行。这些言论和行动,表明了谭嗣同当时曾对革命有过一定的向往,这是他一生中政治思想上最激进的时候,也是他被认为 是改良派中的激烈分子的主要原因。P51

4、谭嗣同在后来并没有沿着 《仁学》中流露的民主思想继续前进,走上革命的道路,终其一生只是一个改良主义者。P51

5、《仁学》还希望清政府“奖工艺、惠商贾、速制造,番货物,而尤重于开矿”。@(《谭嗣同全集》p45)这些经济方面的主张,都是《仁学》为改良派所代表的那个阶级发出的呼声。P52

6、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时候,由于“除了封建贵族和作为社会所有其余部分的代表出现的市民等级之间的对立,还存在着剥削者和被剥削者、游手好闲的富人和从事劳动的穷人之间的一般对立。正是由于这种情形,资产阶级的代表才能标榜自己不是某一特殊的阶级的代表,而是整个受苦人类的代表。”@(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举及》第三卷p405) 谭嗣同的情况也正好是这样。他在对封建专制政治、纲常伦理和扼制资本主义的封建势力这一切“网罗”进行“冲决”时讲出来的那些同情人民痛苦、甚至同情革命的话,并不是由于他根本改变了剥削阶级的立场而站到人民的一边来了,而是因为这一切封建“网罗”既是对付广大人民,也是对付和扼制民族阶级的。因此,谭嗣同在“冲决网罗”时,可以以整个受苦人类的代表姿态出现,而事实上,他最关心的当然还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P53

7、虽然《仁学》“冲决网罗”的言辞很是激烈的,具有民主精神,但由于谭嗣同毕竟还是个改良主义者,所以他自己也并没有从“网罗”中挣脱出来。他激烈攻击封建纲常伦理,这本是对孔孟之道的公然否定和批判,但书中直接提到孔丘时,却不但不敢公开批评,反而为孔老二辩解。P53

8、可见他虽创立了“心学”,但实际上对自己的这一套也毫无信心。不过,《仁学》中那些“冲决网罗”的激烈言论,却对清末思想界发生过相当的影响。P55

七、投身湖南维新运动

1、在创办期间,它是梁启超、唐才常、谭嗣同等人宣传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时务学堂是湖南维新运动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P58

2、至于对待人民群众,谭嗣同一年前写《仁学》时还赞许过太平天国,现在却大讲把镇压人民的“内乱”作为当务之急,说什么“为今之计,惟有力保莫内乱”才可不至亡国。P62

3、在这新旧的斗争激涡中,谭嗣同与唐才常等人一道,反击了顽固派的进攻,成为湖南维新运动中的骨干,对于湖南维新运动的继续开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谭嗣同用行动表明了了他是戊戌维新运动中的激烈分子。P67

八、进京参与新政

九、为变法而流血

1、这时在急于求援中,康有为等人便很自然的又想到了他,于是便写了一封密奏,由谭嗣同面呈光绪帝,请光绪帝重用和拉拢袁世凯。P77

2、列宁曾说过:“当那些主张改良和改善的人还不懂得,任何一个旧制度,不管怎样荒谬和腐败,都是由某些统治阶级的势力所支持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受拥护制度的人们愚弄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二卷p446) 谭嗣同他们正是这样。当他们以为袁世凯已被自己争取过来之时,也正是他们受袁世凯这个旧制度的拥护者愚弄之日。P79-80

3、“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者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p81

4、谭嗣同从地上拾起煤屑,在牢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两昆仑“指康有为和王五)“。1898年9月28日下午4时,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和杨秀深六人,以”大逆不道“的笼统罪名,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刑场,他们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戊戌六君子“。P82


相关内容

  • 我的父亲田家英
    田家英(1922―1966年),原名曾正昌,四川省成都市人,自幼家境贫困,曾在中药店当学徒.在几位年长的进步人士的影响下,很早就有救国救民的志向.1937年,田家英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在延安陕北公学.马列学院.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等单位工作 ...
  •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 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童年梦痕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 雪地贺卡„„„„„„„„„„„„„„„„„„„„„鲍尔吉?原野 比较?探究 阿长与 ...
  • "一二.九"学习心得
    铭记历史 振兴中华 --纪念"12·9"团日活动学习心得 今年的12月9日又快要来到了,在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的大中学生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大游行,从此拉开了全国大中学生爱国运动的序幕. 我们XXXX 班的同学 ...
  • 高中议论文素材大全
    高中议论文素材大全 涉及类别: 1.爱国 2.爱民 3.爱情 4.爱憎 5.博学 6.诚实 7.大度 8.淡泊 9.德养 10.读书 11.刚正 12.革新 13.攻坚 14.观察 15.恒心 16.环保 17.基础 18.机遇 19.家风 ...
  • 汉语拼音创始人王照
    汉语拼音创始人王照 王光军 王祥瑞 王照(1859-1933),字黎青,号小航,又号水东.宁河县芦台镇人.曾祖王锡朋. 王照是我国著名语音学家,汉字改革的先驱者,汉语拼音的创始人.他创造的"官话字母",开注音符号之先河, ...
  • 蒋介石的自我角色定位:圣贤 豪杰 革命领袖
    在蒋介石阅读史上,另一引人注目之处,是对各国革命史及与革命有关的书籍,怀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时间大约从1925年一直持续到1935年前后.蒋先后看过<俄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土耳其革命史>.< ...
  • 百日维新练习题
    9.2 百日维新 必做题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设京师大学堂 C.废八股 2.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 A.创办各种专业学堂 C.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B.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
  • 作文 资料
    以"责任"为话题的议论文(名言或事例)_ 以"责任"为话题的议论文(名言或事例)_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 但不履行责任, 只能是懦夫, 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美]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 而他 ...
  • 20**年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语文)
    2016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语文) P1.二.1..(泰山)2.(西湖)3.(天门山)4.(庐山) P2.三.<题西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P3.一.一望无垠;两面三刀;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