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 范文中心

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08/17

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刘瑞 马世伟 执笔

10月7日至10日我课研组在九年级学生中做了俩个调查,老师们获益匪浅。

课题研究学生作文水平差的主要原因分析调查表(学生、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实际的作文教学状况,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害怕、厌恶写作文”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更具调查知:对学生而言,写作文是件苦差事,为了交差,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定式,从一开始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因而作文的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必定不佳。经统计分析,学生的作文问题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没有素材,篇幅短小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瘳瘳数语,几行字就是一篇作文。意思虽然说清了,语句也通顺,但不能抓住事物的细节作细致地描绘。就好像一幅画,只有轮廓,

没有血肉,所以总也丰满不起来。

二、缺乏真情实感

有的学生景物也描绘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写得很清楚,但读起来干巴巴的,缺乏情感的滋润。也不能在作文中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主观立场,好像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看客。这样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

有的学生虽然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妈妈真伟大!我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等等,但由于在行文中缺乏情感渗透,读起这样本该情感充沛的句子,总觉得有些空洞和高调。

三、表达不准确

有些学生要么重复罗嗦,要么词不达意,这样的作文让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受阻。本班就有几个这样的同学,作文通篇都是口语,有的字甚至从字典中都找不到,他用拼音代替,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书面语来表达。看这样的文章,如同嚼白蜡,索然无味。

四、作文模式化,缺乏个性

作文本来是个性化的活动。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命题或多个命题,全班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每个儿童不同的心声和不同的水平。可是平时一说写作文,学生就搬出作文书,套用模仿,有的甚至是全盘接收;或是老师念一篇例文,有一半学生都成了例文的作者,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无个性可言。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制学生失去作文兴趣,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呢?归结为以下几点:

1、学生的第二课堂严重溃乏

除了读读教材中的文章,抄抄书本上老师指定的词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一本课外读物,他们的语言积累很是缺乏。心中无货,当然下笔无墨了。作文时冥思苦想,也不过瘳瘳数语而已。

再者,家长在这方面的引导和交流也非常有限,我曾经做过调查,在家里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并能主动予以引导的不足10%。(当然这并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们,他们要么农活太忙,无暇顾及;要么知识底子不够,有心而力不足;要么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2、作文时缺乏激情投入

有些学生作文时缺乏投入感,没有激情,把作文当成难以应付的差事,从心底厌恶写作,没有主动性,没有心灵参与的过程。作文自然缺乏情感。

三、教师指导方法不当

有句话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而是由于我们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调、程式化,训练内容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作文的兴趣。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重在写作技巧、表达方法上的点拨,对于作文内容却搞“一刀切”,学生缺乏作文内容的积累和写作心理的需求。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写作的根源是表达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教学教学重点的转移,忽视了学生表达欲望的激发和积累习惯的培养。

四、学生缺乏成就感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认真完成六七十分,草草应付也是这个分数,“大概老师一看到我的名字,就跳出属于我的分数了。”周而复始,信心丧失,何来兴趣?

基于学生作文的现状,教师如何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乐于表达,易于表达?特别值得我们思考。

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淡化作文概念、强化生活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的负累,使“作文”两字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沉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了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行,写少也可,没有字数、结构、体裁的限制,对学生唯一的要求是:观察得要更细,发现得要更多。尽最大努力试着把作文课变成一次游戏、一次采访、一次通知、一次广告招标、一次观察试验„„这些活动,可就地取材,但需精心设计,不让学生有负担。

(二)、淡化刻意指导,功夫用在平时

(1)阅读写作紧密结合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渗透习作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看到典型的课题,可结合渗透如何审题和立意的训练;遇到典型的课文,可渗透布局谋篇的指导;碰到典型的构段方式,可以穿插进行仿写训练。对于课文中的典型句式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除了引导学生赏析外,还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

(2)重视习作前的指导

根据作文教学计划的安排,每次作文课之前,必须重视课前指导,写人物,就应该提前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变化;写景,就应该要求学生提前有针对性地观察自然景象;写物,应提前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研究各类物品的形状、色彩,掌握其特征„„总之,每次写作之前,都应根据习作要求,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搜集和积累必要的材料,这样到了作文时,学生胸中才有积蓄可倾吐,手中才有方法可使用,口中才有词语可表达。


相关内容

  • 作文调查报告
    学生阅读观 表4单位:省庄教育办公室 现在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教学的 不得法.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像数学一样简单的套用模式 ...
  • 文献综述格式及技巧范文大全(2格式2技巧4范文)
    文献综述格式及技巧大全(2 格式 2 技 巧 4 范文)第一个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 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 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 ...
  • 有关快乐作文的实践与探究报告
    有关快乐作文的实践与探究报告 师寨镇二中娄玲.李彩红 内容摘要:"快乐作文"是储晋老师首创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它的核心观念在于降低 写作文的难度和要求,缓解学生紧张情绪,逐步打消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 ...
  •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修改稿3(邛崃西街小学)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新课程习作教学感悟 四川省邛崃市西街小学 杨俊莲 611530 [摘 要]小学生作文要经历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表达的思维过程.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再现,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越真实,越 ...
  • 如果我说,没有如果--作文
    如果我说,没有如果--我喜欢透过有水的杯子看世界,注视着或远或近,或浑浊或清晰,但透过它看到的世界是扭曲的世界.一种变态的虚拟,也许,这才叫生活.时间,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也能磨灭一切的伤痕,更能证明一切.已经过去的多少个昨天,夕阳的辉映下 ...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 ...
  • 在生活中学作文
    在生活中学作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是生活的反应,更是独特生命的旗帜,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生活中到处存在 ...
  • 作文,其实没有那么"玄"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3.4两期发表了潘新和.郑秉成两位先生关于作文教学的系列文章,思想锐利新颖,分析鞭辟入里,不乏石破天惊之语,读后让人大快朵颐获益匪浅,但其中对"作文教学如何教"的某些观点似有偏颇,对 ...
  • 20**年-20**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C类考试真题
    2010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作答时间:3个小时,满分:100分) 第一题(本题建议70分钟内完成) 假设你是国家某部某司某处主任科员,处里还有位副主任科员,今天是星期四(9月16日)上午8点半.你的司长和处长两天前已经去深圳 ...
  • 中学语文学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2008年9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t.2008第27卷第9期 JourredofAnqinoTeachers 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V01.27No.9 中学语文学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