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微笑之光]对种族思想的颠覆 - 范文中心

[父亲的微笑之光]对种族思想的颠覆

01/02

  作者简介:郭旭峰(1988.10-),女,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曲阜师范大学2011级,世界文学

  摘 要:《父亲的微笑之光》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继《紫颜色》以后发表的又一力作。沃克声称这部作品是一部匡正时弊的良药,它从多个方面对现代很多主流思想做了颠覆,本文试从对白人至上主义颠覆的角度入手,探讨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关键词:艾丽斯・沃克;白人至上;妇女主义

  艾丽斯・沃克,1944年2月9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伊顿顿(Eatonton Georgia),一个她后来描述为“一个只有两条街的小镇”(a town of two streets)的地方。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被誉为“黑皮肤的伍尔夫”,玛丽・海伦・华盛顿称她为黑人妇女的“辩护士”。她的小说《紫颜色》为她赢得了三项大奖――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国家优秀图书奖和全国图书评论奖,使她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父亲的微笑之光》是艾丽斯・沃克的又一部力作,本文试从对白人至上主义颠覆的角度,探讨《父亲的微笑之光》的主题思想。

  白人至上主义者认为白种人是优等种族,其他种族都是劣等的种族,白种人优越于其他种族。种族歧视自古代就已经存在,至今,在世界的许多地区仍然存在种族歧视现象。在美国,黑人一直是白人种族歧视的主要对象,那么种族歧视到底给黑人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呢?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鲁滨逊是个贫苦的黑人人类学家,他跟妻子兰莉都在白人认可的高等学府接受过教育,但是在他们生活的年代,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依然非常严重,毕业以后,他们的项目得不到任何赞助,他们只好求助于教会。“我们黑人一直都是这样,无路可走的时候就去找教会”从此他沦为白人教会传教的工具。“当我拿到教会的钱去考察你们的时候,当我为了得到教会的资助,答应尽力帮助你们皈依上帝的时候,过去的我就已经死了”鲁滨逊在教会的奴役下,逐渐失去了自我,摒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信仰,而成为西方白人文化信仰的推行者。保林的父亲也是一个黑人,跟鲁滨逊不同,他没受过什么教育,一直是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劳工,保林说“小时候,我父亲在一家肉类包装厂工作。那种活又脏又累,报酬有少。早在四十年代末,大批东欧移民及墨西哥的无证劳工就来抢夺我父亲那类人的饭碗。为此,我父亲极为心烦意乱。他在嘈杂、油腻的机器上培训那些几乎连英语都不会讲的工人,而他们在厂里的级别很快升得比他还高”。白人人认为黑种人世低劣的种族,他们对黑种人的压迫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方面。

  沃克作为少数族裔,一直关注同黑人一样的其他少数族裔的发展,她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多元文化共存的,没有一种文化优越于另一种文化,也没有一个民族优越于另外一个民族,正如她在“妇女主义”的定义中提到的那样,她是以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的。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沃克还提到了同为少数族裔的吉普赛人遭受的歧视。褐色皮肤的吉普赛人在希腊侏儒艾琳的眼中是浪漫的同义词,“他们周游各地,什么地方都去,而他们仍然是一个部落。任何想把他们圈起来的企图都失败了。他们一定比任何人都更加热爱地球,他们一直都非常愿意见识更多的地方。”从出生开始就被圈在教堂里的艾琳,幻想能跟吉普赛人一样周游世界。然而当她真的离开教堂跟吉普赛人一同出游时才发现吉普赛人的生活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他们的车队利用晚上赶路,白天停下来休整,洗衣、做饭、帮小镇上的人算命。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艾琳发现了这种看起来自由的生活也有严酷的一面,她询问领队的人为何不找个地方定居,哪怕只有一个季度。然后她才被告知,吉普赛人从未被允许在任何地方定居过。他们必须在被驱逐以前离开。艾琳觉得这是她听过的最严酷的事情。艾琳说:“他们丝毫不是我想象中自由自在的鸟儿,不断朝着新的方向飞翔;他们更像仓鼠,永远沿着同一条漫长而熟悉的路线不懈的跋涉。”大部分人在提到吉普赛人时,首先想到的都是大篷车、鲜艳的服饰,动人的歌舞。然而,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沃克通过艾琳之口,颠覆的人们对于吉普赛人的想象。事实上:历史上,吉普赛人被迫当了长达四百年的奴隶。他们被任意买卖,遭受鞭打受尽侮辱,他们甚至被当成玩物而被杀害。他们被迫做苦力,直到死去……一千年以后的今天,这段历史依然在作祟,他们依然被世人排斥,受压迫的程度比犹太人还要严重。这是所谓的“优等”民族对“劣等”民族的压迫,时至今日,吉普赛人依然没有摆脱这种压迫。

  按照《父亲的微笑之光》中苏珊娜的话,白人优越于其他种族这一论断来源于他们对其他种族的研究。正如苏珊娜所说“一般来讲,白种人几乎从来不研究他们自己。作为白种人,他们喜欢研究我们,写文章评论我们如何如何低劣。他们不愿相信自己是多么不合拍,他们无法弄明白,而且害怕弄明白他们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巨大差距,于是出于自卑,他们宁愿花上几千年时间,想方设法去证实其他民族如何低下,如何错误。”通过研究其他种族,白人为自己贴上优秀的标签,而为其他少数族裔贴上低劣的标签,目的是让少数族裔服从他们的统治。通过苏珊娜的话我们可以看出白人至上主义的论断是如此虚伪如此荒谬,基于此论断的白人优越论也同样是不堪一击。对于白人这种行为小说中艾琳的嘲笑更加直接更加犀利:“研究人是一种荒诞而带有侮辱性的事。只有担心自己不是人的时候,才有必要去研究其他人。”苏珊娜跟艾琳简单的对话就把白人优越论的虚伪实质暴露无遗,小说中,沃克通过东欧移民的女儿吉娜,一个白人妇女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她告诉其他东欧移民:吉普赛人、他们老家的黑人,以及有色人种都该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 Tony Gentry,Sororophobia:Alice Walker[M].New York: Chelsea House,1993.

  [2] 艾丽斯・沃克,《父亲的微笑之光》[M].周小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相关内容

  • [我有一个梦想]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讲辞的中心是号召黑人为实现自由与平等,为争取公民权而共同斗争.演讲者马丁·路德·金满怀信心地描述了自己对未来在平等的绿洲上创建生活的梦想,表露了自己坚信有朝一日必将获得自 ...
  • 怒海潜将影评
    篇一:怒海潜将观后感 <怒海潜将>观后感 在"立人教育"的活动期间,我们班级组织全班观看了一部励志电影--<怒海潜将>."梦想是美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值得 ...
  • 曼德拉风云
    7月18日是一个普通的周四,没有一份日历将那一天标成红色.但事实上,根据第64届联大的决议,自2010年起,已经把每年7月18日- -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生日- - -定为"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他为和平与自由 ...
  • 人物形象分析
    ● 諶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1, 陆文婷身上凝聚着作者的满腔同情与挚爱,熠熠闪光,栩栩如生.她身兼三职:医生.母亲.妻子. 2, 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所从事的医疗事业,毫无怨言,全身奉献,把精力投入病人身 ...
  • "天才少年"之死与父亲的尊严(道德良知与诚信)
    彭晓芸 一位梦想着成为名利双收畅销书作家的高中教师,却频频遭遇退稿,任教的诗歌鉴赏课也听者寥寥:生活中,他是一位单身父亲,儿子Kyle学习有障碍,多次被校方劝退学,建议转特殊学校,父亲勉力争辩着:"他其实反应不迟钝".这 ...
  • 名人机智幽默故事,聪明的大脑
    名人总有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到机智万分的故事.在他们的日常中吗,我们常常能感受到这一点. 让我们从他们的生活中,去品尝那幽默的味道吧!名人机智幽默故事,带着我们去见证历史的微笑. 1.名人机智幽默故事--<鲁迅> 1934年,国民党 ...
  • 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约瑟夫·海勒小说研究
    本文为北京联合大学社会科学类新起点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K10201418 摘 要:约瑟夫・海勒的长篇小说既有以破坏.解构和颠覆为根本任务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精神,又兼具多样题材.趋于完整的叙事.近乎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的特征,这些都体现 ...
  • 20XX年高考作文:怎样使我们的高考作文上档次
    2010年高考作文:怎样使我们的高考作文上档次 高考结束了,高考作文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形式,有其特殊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有的考生谈"文"色变,其实大可不必畏惧高考作文 ...
  • 王岳川文艺美学笔记总结
    王岳川<文艺美学>之导论 审美对象(审美客体),审美经验,审美体验,审美主体.美学是研究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认知和感受的复杂过程所形成的学科.文艺美学研究对象用审美体验看艺术美.文艺学研究文学作品,包括形成文学史.文学理论.王岳 ...
  • [茉莉香片]解读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母亲形象
    ... 论童年母爱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作者:Q_鱼吧 提交日期: 2006-3-8 23:21:00 /王亚平//咸宁学院学报... news.blcu.edu.cn/xbwx/admin/News_Show.a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