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说 - 范文中心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说

05/23

湖南    汤登仲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习题。

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

  ①如果说道德产生于人们解决冲突、追求和谐与完善的努力,那么伦理学则要对道德现象本身寻根究底,启迪人们要在理性自觉中把握自己及其创造物,掌握和遵循那些得以把人确立为人,并引导人去发展自身高级属性的生活原则。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伦理学承担着为人们应对生活挑战提供敄理性启迪敋的任务。

  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我国现阶段,人们不仅开始面临一些发达国家工业文明时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还经历着转型期的阵痛带来的特殊问题。现今在尚未规范化的市场经济刺激下爆发而出的“原欲”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剧烈震荡。而这些年出现的把市场观念套用于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倾向又使崇拜实用性,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到处弥漫。由此造成的社会氛围诱使越来越多的人以全部生命力扑向外在之物。人们在忙于实利,忙于物质追求时,往往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③然而目前我国伦理学未能基于生活实践,基于人变化着的生存发展需要承担起探寻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的任务。当此转型之际,面对万花筒般瞬息变化、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和令人应接不暇的时潮,一些伦理学研究者缺乏准备但又不甘寂寞,急急忙忙为一个个常常相互冲突的现象或时潮作合理化甚至道德化论证。例如,经济活动中的腐败现象曾被解释为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又如,把色与钱的交易吹捧成契约精神的表现。这对于瓦解人的基本价值,模糊道德的普遍法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要走出困境,伦理学首先得回到人这个基点上,只有通过对人及其需要的深入研究才能获得可靠出发点;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获得关于人的生存状态和道德现状的真切认识,从而为人们在生活洪流中接受挑战提供有益的理性启示。其次,伦理学要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寻而确立起来的道德公理。因为,诸如“不把人当手段”,“于已有利必须于人无害”以及“共同体的任何人都不应对其他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这样一些道德公理乃是人类生活规律的体现,它们提供给了人观察世界、评判行为的普遍有效的尺度,为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文明交往奠定了基础。

⑤总之,目前伦理学应当在深入认识社会道德现象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道德尺度,并区分既有道德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素,提供有说服力的论证,把公理的严肃性和不可违背性重新摆在人们面前,克服偏离公理立场而导致的道德判断上的倒退。

(摘自1997年4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选出本文结构图示正确的一项

A、  ┌②③ B、  ┌②→③ C、   ┌② D、    ┌②┐

①│         ①│④        ┌①│       ①→│↓│→④⑤

└④⑤       └⑤        │  └③         └③┘

└④-⑤

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的“理性启迪”是指(用本段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下文看,第二段中的“原欲”是指(选出正确的一项):

A、崇拜实用性。    B、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

C、以全部生命力扑向外在之物。D、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5、联系全文看,与最后一段中“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素”这两个概念意思一致的判断分别有(选出正确的一项):

A、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经济活动中的腐败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

B、既有道德的合理因素;既有道德的不合理因素。

C、传统的道德公理;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

D、传统道德的合理因素;传统道德中需要改造提升的因素。

二、解题思路及答案

1、第1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把握文章结构有三种方法:①理清思路法。如果文章是分析一个事物几个方面的性质,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并列式,如《义理、考据和辞章》的主体部分;如果文章是为了把两种事物加以对比或以其中一种事物烘托另一种事               物,那么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对照式,如《纳谏与止谤》;如果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层进式,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如果文章是先总说后分说,或先分说后总说,或先总说再分说最后总说,那么文章就是总分式。阅读时理清了思路,文章结构也就好把握了。②归并同类法。即把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段意接近的段落合并为一层,有助于理清全文脉络。③研究过渡法。过渡词句是文章思路的外在标志,研究过渡词句也有助于理清全文脉络。

本文共5段。第1段说的是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第2、3段说的是目前的社会问题以及伦理学未能承担应尽的职责,这两段意思紧密相连,第3段开头有关联词语“然而”表转折,两段呈递进关系,根据“合并同类法”与“研究过渡法”应划为一层;第4、5段意思相近,都是讲的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根据“合并同类法”应归为一层。全文三大部分的思路呈递进关系,因此,根据图示,应选D项。

2、第2题考查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把握文章观点也有三种方法:①分析题目法。有的题目直接表现观点,那么观点即中心论点;有的题目只显示论述范围,如《勤奋与成才》,则需要根据文意将观点概括为“只有勤奋,才能成才”;有的题目是问句,则需要在文中找答案,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的题目是修饰句,则需要揭示修饰句的本义,如《滴水穿石赞》,则根据文意可揭示其观点为“对待事业要专心,有恒心,有毅力”。②找中心句法。这里的中心句指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来说,中心句不在开头,就在结尾,在中间的比较少见。③归纳综合法。有的文章的中心观点并不明显,需要根据文意归纳综合。

结合文意来看,本文题目已显示论述范围;从文章思路来看,最后一段已揭示中心论点的一部分,即“目前伦理学……道德尺度”;“并区分……倒退”也应是论述的中心内容,但太繁杂,根据上段相关内容“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寻而确立起来的道德公理”,可以归纳为“维护传统的道德公理”。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概括为:“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是探索新的道德尺度,维护传统的道德公理。”

3、第3题考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也有三种方法:①语法分析法。即分析该词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以及整个句子结构的分析。②同义换言法。对那些比较生僻或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可以换一个自己好懂而意思又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理解。③语境分析法。即联系前后文中与该词语内容相关的信息来理解。

运用语法分析,第一段中“理性启迪”充当“提供”的宾语,那就是说,“理性启迪”是伦理学为人们提供的内容,而上一句说,“伦理学”“启迪人们要在理性自觉中把握自己及其创造物,掌握和遵循那些……生活原则”,可见伦理学启迪的内容是从“要在理性自觉”起至“生活原则”止。另外,还可以联系前后文理解。  第4段中有“从而为人们在生活洪流中提供有益的理性启示”一句话,采用同义换言法,把“理性启迪”换为“理性启示”,就更好理解了。因此,“理性启迪”一词指代的内容,用本段中的原话回答应为:“要在理性自觉中……生活原则。”

4、第4题也是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通过语法分析可知,A项与B项都是“而”字所领起的一句中的兼语,  该句中的“而”字和“又”字表明“崇拜实用性,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都不是“原欲”的内容;而D项“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则是人们在忙于物质追求时产生的消极后果。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而且,“原欲”的字面意义也可理解为“原始的欲望”,即人的本能欲求,与C项的意思也相近。

5、第5题考查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的能力。辨别和筛选信息主要方法是顺藤摸瓜法,文章思路好比是藤,信息与材料好比是瓜,顺着文章思路辨别和筛选信息、材料是最理想的方法。

首先通过语法分析可判定,“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素”都是“既有道德”的内容,也是“区分”的宾语。然后根据文章思路“顺藤摸瓜”:第4段主要讲了两点,其中之一是目前伦理学要为人们提供有益的启示,亦即第5段讲的“探索新的道德尺度”,因此要排除A项与C项;另外讲的一点是要维护传统的道德公理,亦即第5段中讲的要“区分”的内容,B项亦在其中,但根据常识,“不合理因素”应该抛弃,不属于“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素”,所以不应选。答案应为D项。因为“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属于“既有道德”亦即“传统道德”中的“合理因素”,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素”则属于“合理因素”中“需要改造提升的因素  ”。


相关内容

  • 全国文综卷第41题对策答题技巧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 解题技巧 专项训练 •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 1.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 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 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 2.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 ...
  • 语文预习要求
    初一语文学生预习课文要求 怎样预习初中语文课呢?可分二步. 第一步:初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一定的符号(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 ...
  • 得阅读者得"天下"
    纵观2012年湖南省各考区的中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题的分值为40-50分,占很大的比重.因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决胜中考英语的关键,正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同学们怎样备考阅读理解,轻松应对中考呢? ...
  • 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二: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12分)问 说(节选)(清)刘 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 ...
  •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年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15 一.初中常见错别字举例 莫明其妙 (名) 不加思索 (假) 费寝忘食(废) 再接再励 (厉) 变本加利 (厉) 掩旗息鼓 (偃) 别出新裁(心) 谈笑风声 (生) 流光溢采 (彩) 沤心沥血 (呕) 大相经庭(径 ...
  •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各种 语文考试的实践所证明.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 ...
  • 中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103班语文科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中考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学生,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
  • 对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做法的几点体会
    對現代文閱讀理解題做法的幾點體會 閱讀理解部分,在高考試卷中占相當大的比重,也是高考時卷中拉開分數段的一項內容.學生做題時感到難以把握,教師輔導時也感到棘手.怎麼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提高這一個試題的得分率呢?我就這幾年來在指導學生做閱 ...
  •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长清五中英语组 把握好中考英语试题的特点,就能有效地组织好中考复习.中考复习是中考前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其方法很多,且各有各的特点,如果采用得当,时间把握的好,且落实到位,将会事半功倍,如果不当,那将会事倍功半,劳 ...
  • 高效阅读实施方案
    *镇*中高效阅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需要,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阅读.接受大量的信息,没有科学的高效阅读方法是很难完成的.为此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程汉杰老师创建的高效阅读教学法为依据,提高本校高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