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水中捞月 - 范文中心

雾里看花-水中捞月

05/14

雾里看花\水中捞月

假兴趣是一种表象兴趣,是没有主动性的、缺少自我探究意识的兴趣。这种兴趣即便是有,也是暂时的、没有生命力的,会越来越淡,最终会完全消失,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为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学习,必须帮助孩子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一、“假兴趣”现象的表现

与学校的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对上艺术课特别的积极。通常,大家都会认为是美术课生动的内容、丰富的色彩以及音乐课优美的歌声吸引了学生,以及没有因考试和升学而造成的心理负担。由于本人另外还兼有《心理辅导课》的教学,一日就我所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一下民意测试。分析结果中,我们看到了我们一直不愿意面对的现实:学生之所以喜欢上艺术课,是因为在艺术课上相对比较轻松,教师也没有因为分数的“竞争”而表现出来的苛刻要求,都使得学生感到艺术是一门“很轻松”的学科,上课时也可以做做“自己的事”,没有什么心理压力。换句话说,学生感兴趣的仅仅是艺术课上提供的相对宽松的空间和时间,并不是真的喜欢艺术学科内容,因此在众多的艺术尤其是美术实践活动中,常常表现为简单的模仿,没有个性的敷衍之作,或者干脆逃避。我们把这种现象就叫做“假兴趣”。“假兴趣”现象的兴趣所在不是指向事物的本质,而是偏好于事物的附属形式。

我们所期望的艺术学习的兴趣应该具有主动性、持续性,对艺术

现象具有主动接触和关注的意识。现代的艺术教育越来越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最根本的保障就是积极的、主动的、持续的学习兴趣。“假兴趣”实质就是失去了艺术学习的兴趣。

二、“假兴趣”现象的成因

由于长时期“假兴趣”现象的作祟,学生学习效果一度是很不乐观的。具体表现在美术作业质量不高,马虎敷衍的大有人在,作业效果雷同,呆板而缺乏个性等等,许多学生都停留在模仿的层面。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假兴趣的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基”目标过高要求迫使学生的兴趣减小。

实践教育家罗恩菲德把中学阶段的美术学习称之为“黑暗阶段”,意思就是说,在中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较多地体现眼高手低、自信减退、兴趣减退的现象。以前的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内容难度过高,比如说素描单元,总共分三个课时,就要求学生掌握明暗素描。作为一种技能,仅仅依靠课上的时间,是不太可能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即便是临摹,在形式上也与教材上的范作相去甚远,更谈不上创作。学生体验不到成功,当然就不可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然也就不可能培养兴趣,长期以来,仅有的兴趣也会从中丧失。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还要用衡量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这也为学生的兴趣培养制造了障碍。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排斥了学生的兴趣发展。

过去,教师较多考虑到的是如何“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所有的学习和言行似乎是为老师而做。直到现在,许多教师还存留着“传道、授业、解惑”观念,把教的技法传授放在教学的首位,把学生看成一个装载知识的容器,一个教学的客体,完全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发性与学习欲。学生一个个地成为“复印机”,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自我的表现,没有兴趣那是自然的事。

(三)示范与模仿淡化了创新精神,同时也淡化了学生兴趣。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的技法示范成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表面上似乎是提高了教学效率,实际上却导致了学生的定向思维,由于实践难度、原有水平等多种因素,使得学生简单地模仿着教师或教材,缺乏了学生“心”的参与、个性的表现,学生的艺术实践毫无新意可言。学生原本应有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长期得不到满足,学习兴趣必然会逐渐降温,最终表现为把美术课当成了不堪主要学科负担之后的“休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现行的“艺术教材”被一线教师误解,弱化了学生兴趣。 由于接触教材的时间不长,许多教师不能深刻理会教材内涵,而是把艺术课上成了“大拼盘”,在课上,不仅有音乐、美术、戏剧、诗歌、还有地理、自然、人文、历史等,而这中间很多的知识是他们已经学过甚至是已经掌握了的,结果可想而知。课上得挺热闹,可是一学期下来,除了把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炒了一番,其余则一无

所得,而且看多了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极易也现审美疲劳,兴趣自然随之减弱。

(五)现有考核制度也影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虽然现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但是一些人心目中仍然持着分数至上的观点,对美术课称之为“副课”、“小三门”,即使有课程计划,也不严格执行,有时甚至说:“反正不考试,上不上无所谓”“少上一节课,又不少什么!”占课让课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持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其中有普通教师,有家长,有美术教师,甚至不乏学校的领导。即使说现在把艺术考核纳入中考项目,但在实际上也并无多大改观。于是,平时课照送、照占,临考了,照搬照用应试教育的一套:你们不是要成绩嘛?我们为你们准备好就ok了!反正是开卷,讲义、资料、绘画、音乐一应俱全„„到时,由我们的学生把这些码到试卷上对号入座就行了。于是,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成绩还不错,皆大欢喜。兴趣也就自然谈不上了。

三、假兴趣现象的解决对策

那么,如何纠正艺术学习中的假兴趣,“从雾里看花、从水中捞月”,重新点燃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一)学科内容的人本性。

素质教育揭示了新的学生观,教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是为了“学”,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的研究。现行的“艺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以

人文为主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的情感出发,为他们的兴趣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空间。如在进行艺术实践过程中,可让我们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可歌、可舞、可诗、可画„„这样,突破了音乐课、美术课的界限,教师的评价和课堂组织比先前复杂和繁琐,但是学生的表现热情却丰富了,他们至少选择了喜欢一种艺术形式,并以它作为兴趣支点,广泛地感受艺术美,能允许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丰富其艺术修养。

(二)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艺术新课程”把音乐和美术融为一体,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堂内容,我们教师应该能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扩充内容、丰富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优化艺术课程结构。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激发,离不开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如根据艺术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增添了15%左右的乡土教材。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材料制作小型的工艺美术品;用河卵石、树皮、树叶制作装饰画等;利用春秋季节,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进行人物和风景写生,引导学生欣赏描绘美丽的校园、家乡的水乡美景。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审美能力,还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或者是讨论,或者是写生,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艺术。另外,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展示艺术学科,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参

与热情,总之,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关注到学生的注意点,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生气勃勃地学好艺术。

(三)实践探索的层次性。

教学实践的层次指的是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偏好和已有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难度层次,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艺术实践,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分层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我是这样安排的:比如在《夏趣》一课中,我先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扇子,然后进行一个小游戏,让同学用不同的扇子和不同装束的学生进行搭配,最后我讲解示范了折扇的制作步骤,最后我布置学生完成一个扇子的设计。我的作业要求分三个难度层次,一档:只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基本理解,要求制作一个我示范的折扇,作简单的装饰。二档: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制作有别于我的其他类别的扇子比如一个团扇,重点在扇面的设计和装饰上。三档:则要求在理解并掌握的前提下,大胆尝试新材料和新方法,要求新颖、独特,别出心裁。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不断改变难度层次,积累成就感,随着成功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原本感兴趣的有更高的提高,原本不感兴趣的也能有所喜欢,递进式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四)拓展练习的合作性。

在一些拓展性的较复杂的艺术实践中,分组合作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因为我们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同学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让这两者

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则是最佳的组合了。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启发,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时,有些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一个人兼顾不过来。这样一来,作业的时间相对缩短,作业的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增长了,看到自己的作品也满意了,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何乐而不为呢?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五)教学评价的主观性。

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他们更加注重同龄人的评价,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昆体良认为:“对于那些年岁尚幼的小学生,模仿同学更甚于模仿教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宜于模仿。只要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评价,让他们一起讨论、取长补短,充分地自评、公正地互评,是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进步的。这种评价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而我更多的则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评价,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利于学生即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更大的进步也是有利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为有益的。

在评价中还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材内容中只对某个单项内容进行评价,目的也是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从而能

够积极地影响学生,“以点带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以“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美的规律”创造生活。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最满意的艺术实践作品、联系生活实践的学习心得,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愿望等。最终的评价结果以鼓励性的评语为主,用评语和等第向学生和家长反馈美术学习的具体情况,进一步鼓励学生学好美术。

虽说我们看到这么多的兴趣并不都是真的,但是我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眼,“从雾中看花、从水中捞月”,使学生的感性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兴趣得到培养,学好艺术的同时真正做到以审美为先导,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建体,以美助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关内容

  • 励志作文1000字
    <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梦想,都说梦想和现实相距太远,似乎梦想就是遥不可及,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面对残酷的现实,梦想只有夭折才使我们踏实.其实阻碍我们前进的就是自己,觉得梦想遥远的是自己 ...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英语听说课 柯桥区 倪花芬 常态化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有听说课(Listening and Speaking).读写课(Reading and Wring).复习应用课(Revision ...
  • 王国维意境说对王昌龄意境说的继承和发展
    <晋阳学刊>2000年第5期 王国维意境说, 山西太原 030012) 摘 ":意境"是充满着中国艺术特性的美学的范畴.最早提出"意境"的是唐代的王昌 龄的<诗格>.<诗 ...
  • 李商隐_锦瑟_诗解读中的诸问题_郭鹏
    语文学刊2012年第2期 李商隐<锦瑟>诗解读中的诸问题 ○ 郭鹏 乌兰察布012000) (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内蒙古 [摘 <锦瑟>,<锦瑟>要]解读必然会面临三个问题:一曲有几解?四幅图景为哪般?此 ...
  •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概论]测试试卷二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概论>测试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 )1.我国传统道德框架包括"礼.仪.廉. "四维. A.耻 B.仁 C.智 D.忠 ( )2.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及社会分工 ...
  • 乡愁的范围等于故乡的半径
    芦苇岸,笔名映晴,土家族,生于1971年12月,居浙江嘉兴.喜读诗,兼批评.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光阴密码><冷,或曰道德经>长诗<空白带>和大型组诗<湖光>.长诗<空白带 ...
  •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风,彰显了整治沉疴顽疾的决心.如何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荡涤不良社会风气,重塑司法公信权威,代表们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示范执政新风,彰显了严抓作风.严惩腐败的坚定决心.<政府工作 ...
  • 好听的老歌
    好听的老歌 李克勤 - 红日 蔡国权 - 童年 罗大佑 - 童年 裘海正 -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小虎队 - 爱 张雨生 - 大海 beyond - 海阔天空 谭咏麟 - 朋友 羽泉 - 彩虹 杜德伟 - 情人 beyond - 情人 郑智 ...
  •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之读书笔记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 ...
  • 中考易混淆的成语含义
    成语解释 1.七月流火 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2.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3.品头论足 (1)指无聊的人对妇女容貌体态妄加评论. (2)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4.防微杜渐 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