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之[中国小说欣赏]同步练习第8课兄弟阋墙] - 范文中心

高二语文选修之[中国小说欣赏]同步练习第8课兄弟阋墙]

11/28

第8课

一、课内双基

1.选出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 )

A.埋(mán)怨 弥补(mí) ..

循谨(xún) .

B.阋(xì)墙 .

绺(liǔ)胡子 .

淌(tǎng)眼泪 .

喘吁吁(yǔ) . 藩台(fān) .落拓(tuò) .半晌(shǎng) .搭讪(shàn) .欺侮(wǔ) .褥(rù)子 .禀帖(tiě) .C.斗嘴(dòu) . D.爽性(shuǎng) .

【答案】 D(吁吁:xū)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蘖障 搀扶 身孕 绺着胡子

B.拿把 亏空 算账 高谈阔论

C.落拓 排揎 发愣 全副气力

D.撒泼 竭力 倘或 溜之乎也

【答案】 A(蘖—孽。“发楞”是课文的写法,字典的标准写法应是“发愣”,C项采用课本上的写法)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阋墙(弟兄们在家里互相争吵)

老羞成怒(因年老羞愧而发怒)

排揎(数说责备)

B.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落拓(潦倒失意)

毫不相干(一点关联也没有 )

C.孽障(业障)

搭讪(为了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

光景(情景)

D.拿把(拿乔、摆架子,有所倚恃而故意刁难人)

隐情(不愿告诉人的事实或原因)

得意(称心如意)

【答案】 A(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4.下列画线熟语不能用括号内熟语代替的一项是( )

A.及至听到后一半,被他哥埋怨了这一大篇,不觉老羞成怒(恼羞成怒)。

B寅吃卯粮),你的人口又多,等到服满,又该人家一万多两。

C(一毛不拔)。

D.一开始三荷包对何藩台还是百依百顺(惟命是从)的。

【答案】 B(坐吃山空: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物也会消耗完。寅吃卯粮:寅年就吃卯年的口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收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汽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持续不断地一路高涨,使美国一些旅行者为节省汽车加油或购买机票的费用,开始倾向于乘火车外出。

B.素有“白鹰”美誉的卡拉季奇,于7月18日在一辆从贝尔格莱德新区开往老区的公共汽车上被捕的原因是线人的出卖造成的。

C.睡眠是每个人每一天都不可缺少的,睡眠对人很重要,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世界许多城市,为保证某条街道顺畅,也会采取在某个时段限制某些车辆行驶的做法,因此,北京的这项规定也应该是正常的。

【答案】 D(A项,成分残缺,应去掉“由于”或“使”;B项,句式杂糅,“原因是„„”和“由„„造成的”杂糅;C项否定不当,“忌”就是“不能做”的意思)

6.下面对修辞手法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忽然在前方,或是晨曦出来的东方,或是晚霞跌落的西方,或是风沙滚滚的北方,或是热浪升腾的南方,跳出一片红光,似霞朵,似火焰,似红旗,似一个彩色的梦„„它就是红柳,沙漠上的灌木丛。

A.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柳生长的地点和属性。

B.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柳生长的地带及习性。

C. 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红柳的生长环境,又突出了红柳的特点。

D.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灌木丛的特点,又渲染了周围的气氛。

【答案】 C

7.下面有关作家作品的连线,正确的一项是( )

A.施耐庵——元末明初——《水浒传》

吴敬梓——明代——《西游记》

B.契诃夫——俄国——《警察和赞美诗》

托尔斯泰——俄国——《复活》

C.沈从文——当代——《边城》

沈德鸿——现代——《腐蚀》

D.铁凝——当代——《哦,香雪》

刘绍棠——当代——《蒲柳人家》

【答案】 D(A吴敬梓的作品是《儒林外史》;B《警察和赞美诗》的作者是美国的欧·亨利;C沈从文是现代作家)

8.下面对小说内容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两个“误会”使得一个平淡的故事得到富有戏剧性的发展并最终达到了高潮,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B.第一部分(1~3段):第一个“误会”是兄弟吵架的起因,何藩台埋怨兄弟办事不力,三荷包揭露大哥的发家史以及兄弟俩肮脏的卖官交易。

C.第二部分(4~5段):第二个“误会”使得故事达到了高潮。写兄弟二人打架,家人拉不开,何太太劝架被三荷包撞在肚子上,坐在地上,三荷包趁机溜走。

D.其实,“误会”只是两人闹翻的浅层次原因,只是作者为了表现强烈的矛盾冲突而特意设置的。作者巧妙设置两个“误会”使得他们的不满一步步升级,最终伴随着怒气和怨气一总爆发出来。因此,这场闹剧实际上是平日种种矛盾积蓄的结果,也是平日勾心斗角的一次总爆发。这场闹剧也是封建社会官场斗争的一个缩影,兄弟矛盾的爆发预示着封建官场不久将会垮台。

【答案】 D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那三荷包却不隄防他哥此刻松手,仍旧使着全副气力往前直顶;等到他哥坐下,他却扑了一个空,齐头拿头顶在他嫂子肚皮上。他嫂子是女人,又有三个月的身孕,本是没有气力的,被他叔子一头撞来,刚正撞在肚皮上。只听得太太啊唷一声,跟手咕咚一声,就跌在地下。三荷包也爬下了,刚刚磕在太太身上。何藩台看了,又气又急:气的是兄弟不讲理;急的是太太有了三个月的身孕,自己已经一把胡子的人了,这个填房太太是去年娶的,如今才有了喜,倘或因此小产,那可不是玩的。当时也就顾不得别的了,只好亲自过来,一手把兄弟拉起,却用两只手去拉他太太。谁知拉死拉不起。只见太太坐在地下,一手摸着肚皮,一手托着腮,低着头,闭着眼,皱着眉头;那头上的汗珠子比黄豆还大。何藩台问他怎样,只是摇头说不出话。何藩台发急道:“真正不知道我是那一辈子造下的孽,碰着你们这些孽障!”三荷包见此光景,搭讪着就溜之乎也。

9.“那三荷包却不隄防他哥此刻松手,仍旧使着全副气力往前直顶”,分析“顶”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顶”充分表达了三荷包在利欲支配下的“勇往直前”,敢于同亲大哥大打出手,并且为后文的撞倒有孕在身的大嫂作伏笔。

10.藩台“顾不得别的了,只好亲自过来”,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何藩台现在装出庄重样子,与前文的“亲自”动手打架相映成趣,显得滑稽可笑。

11.三荷包前面还“高谈阔论”,现在为什么“溜之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面“高谈阔论”是因为兄弟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后来矛盾激化,两兄弟大打出手,以致发展到三荷包撞倒有孕在身的嫂子,这可不是小事,事关重大,有可能导致兄长丧子,矛盾闹大,这样会骑虎难下,只好“溜之乎也”。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杀羊

端坐门诊室。来了一病人,诉说鼻塞、流涕,稍有头痛、咳嗽,可能是感冒了。

我问姓名、年龄、职业。病人稍稍一迟疑,说:“我是杀羊的。”

我说:“杀羊?那钱不少挣吧?”

病人说:“还行,基本上杀一只能赚一只。”

我说:“那钱确实不少挣。”我又说:“杀羊也有诀窍吧?”

病人说:“那当然,给羊放不放血就有门道呢!放了血,分量就轻了;不放血,把血憋进肉里,分量就轻不了。”

我说:“噢。”心想:可怜的羊们哪。

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问:“听说杀羊,有的羊会哭?”

病人说:“是呀,有的确实会哭,还下跪呢!”病人的表情显得兴奋。“那是一只母羊,很肥,我绾着绳扣靠近它时,它就朝我流泪了。我挺惊疑,但还是把绳扣套上它脖子,这时候它跪下了。我心一软,放了它。然后我到饭店去催账,钱没到手,反而挨了一顿揍,我那个气呀!回来就把母羊给杀了,一剖开它肚子,俺的娘呀,它的肚子里有3只小羊!我那个后悔呀„„”

我说:“是呀,太可怜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病人说:“是呀,我当时恨自己呀,干嘛非杀母羊呢?等它生下3只小羊,我又能另外赚多少钱呀!”

我口里说:“噢。”心里想,狠心的你真是钻进钱眼里了。

我给病人试脉,观舌苔,量体温,测血压,慢慢地我的脸就变得凝重,我说先查个血,然后拍几张片吧。

病人遵从我的医嘱查了血,验了尿,拍了X光片,作了心电图,还有B超和CT,然后捧着一摞单子又坐到我面前。我一一验看,眉头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然后我就开始摇头,把病人的脸色摇得青一块紫一块,缓和着口气说:“慢慢调养吧,先给你开点药。”①

病人战战兢兢地捧着一叠处方去划价,交款,取药。我想他回去后可以开药铺了。我洗了手,慢慢坐回椅中长长地吁气:这个月的任务又超了,等着发奖金吧!

下班时,有同事来问:“杀了几只羊?”②

我说:“就杀了一只,羊毛却不少挣。”

同事说:“那人大款吧?”

我说:“不,那人是杀羊的。”

同事又问:“啥病?”

我说:“感冒。”

12.小说以“杀羊”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2)形成对比衬托,突出“我”的贪心和冷酷,给读者以联想的空间。

13.试分析文中①②画线处文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力地刻画了“我”装腔作势、哄骗病人以获取超额奖金的卑劣形象。(2)点面结合,揭示了医生痛“宰”病人现象的普遍性。

14.就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衬托的方法。(2)点面结合的方法。(3)人物无名无姓,但具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15.下面对小说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采用口语形式行文,却并不用土语方言。语言显得简短、朴素、明晰而又贴切、自然。

B.小说的结尾很洗练,也很重要。如果删掉它,对“我”冷酷、自私这一性格的刻画

将逊色许多。

C.小说对病人杀羊情景写得太多,对“我”“杀羊”写得太少,因而主旨的揭示显得不充分。

D.“我”和那位病人都十分爱财;但“我”取之有道,且富于正义感,对为恶者敢于惩罚。

E.小说的主旨是在讽刺当今医疗行业的“杀羊”之风:为追逐私利而置职业道德于不顾。

【答案】 CD

四、高考热点

16.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想象练习”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①想象练习不进行真正的实践练习,而是把想要掌握的技能或运动场面等在脑海中反复地呈现。

②它可以保证比赛时发挥出较高的水平。

③这种训练可以稳定和改善技能,并能防止技能下降。

④想象练习是一种练习的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想象练习是一种不进行真正的实践练习,而是把想要掌握的技能或运动场面等在脑海中反复地呈现以稳定和改善技能,防止技能下降,保证比赛时发挥出较高水平的练习方法。

17.仿照下列句子,另选两个学科名作为开头,再写两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

示例:语文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图画,你尽可以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数学是一座扑朔迷离的迷宫,你尽可以化繁为简,感受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历史是一所包罗万象的博物馆,你尽可以闲庭信步,放眼沧海桑田、风云雷电。

18.阅读下面这条手机短信,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赏析文字。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棵树代表一份思念,我送你一座森林。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首先是形象生动。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东海、银河、森林等意象,让人可以感知,可以想像,而且极富诗意。其次是渲染巧妙。作者先说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然后实际说出来的却是一个东海,巨大的反差令人产生了意外的惊喜。而这种渲染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个惊喜连着一个惊喜,幸福的感觉于是达到极致。第三是形式整齐。三个

“如果„„”犹如歌曲一样,层层推进,节奏和谐,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五、读写创新

1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上海知青陈健用自己37年的坚守实践着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信守诺言;失去了右臂的丁晓兵用20年的努力坚守着英雄的称号,以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向人民上交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有22年飞行生涯的李剑英,在生命存亡的最后16秒里,他毅然放弃了生的机会,而选择了迫降,选择了牺牲,因为他坚守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人生路上,随时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使你迷失方向或丧失自我,只有坚守住那颗纯洁的心灵,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才能画出一个个圆满的句号甚至惊叹号。

请以“坚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材料+话题的命题形式。

完成材料+话题类命题首要的是分析材料,体察命题者的感情倾向和命题意图,从而从众多的立意中选出自己最熟悉,也最适宜的立意角度。分析本题中的材料,三位主人公在不同的领域内坚守自己的承诺,不迷失,不退缩,从而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就是这个命题的核心所在。

话题“坚守”属于独词式命题,确定立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结合话题展开联想,确立具体的立意角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为什么要坚守?坚守的意义何在?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要坚守些什么?如何正确认识坚守和舍弃的辩证关系等等。

在思考这些关系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内容、丰富命题内涵的形式来确立立意的角度,如从选择坚守、阐释坚守的意义方面来说,我们可以确立:拒绝诱惑,我们选择坚守;守护心灵的家园,我们选择坚守;传承民族的传统,我们选择坚守。又如从正确认识坚守和舍弃的辩证关系方面,我们也可以反向立意:坚守有时也需要放弃,放弃的勇气成就坚守的美德等。

【佳作赏读】

因坚守而神圣

周文洪

刚从5·12大地震中回过神来的我们不会忘记这样一些人,一些事。

这个老师让我感动,淡化了生死,忘记了安危,当他用身体将三个学生护在课桌下面时,他的勇敢,他的从容,谁能不被感动?

这个医生让我感动,当他在距离掩埋自己孩子废墟不过几米远的地方,不眠不休地抢救着那些并不认识的大人孩子时,他的镇定,他的博爱,谁能不被他感动?

这个母亲让我感动,当蜷缩着身子把自己的孩子护在身下,并不断地用自己的乳汁以至血液来延续孩子的生命时,她的坚毅,她的无私,谁能不被她感动?

在这次的汶川大地震中,类似的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太多了,他们所做的太普通了,他们不过是在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而我们会因为他们的平凡而不被感动吗?当我们越来越追求刺激,渴望英雄的时候,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默默地坚守着自己岗位的英雄是不是更值得我们感佩和学习呢?

我们要做平凡的英雄,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

坚守自己岗位,需要有放弃浮华的果断。上海知青陈健用自己37年的坚守实践着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诚信守诺。这坚守背后就是他对于凡人眼中的浮华的果敢舍弃。

坚守自己岗位,需要有默默奉献的决心。失去了右臂的丁晓兵用20年的努力坚守着英雄的称号,以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向人民上交了一份出色的“回信”,当我们看到这累累的硕果时,可曾想到他20年间的艰辛、不易和他默默奉献的决心?

坚守自己岗位,需要有勇于牺牲的胆识。有22年飞行生涯的李剑英,在生死存亡的最后16秒里,他毅然放弃了生的机会,而选择了迫降,选择了牺牲,因为他坚守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没有牺牲的决心和胆识,在短暂的16秒中,他怎会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义无反顾地履行他的职责。

可见,看似平凡的举动也需要长期的积聚和熏陶。让我们一起举起坚守的大旗,号召所有人都认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让我们的社会不会再为“范跑跑”之类的人而进行无谓的辩论,让我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过程中变得神圣。

【名师点评】

无论是在灾难中,还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英雄总会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平凡与伟大总是相伴相生的,无数次的做好一件平常的事就是不平常,将伟大放在平常的生活中,并以之自励,我们都将变得伟大。

我们的生活总是平凡,我们的精神需要伟大,那就让我们通过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个伟大的人吧!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
  • 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
    作为语文教师,教好一篇篇课文是基本要求,但仅仅能教好那一篇篇课文,却又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教语文课文转变到教语文课程上来.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者.教材编写者和市级教研员,笔者近来对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作了一些田野实践.草根探索,得 ...
  • 高二语文(5)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二语文同步测试(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各组字读音与所给字读音完全 ...
  •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27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为什么. . B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快要. C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 ...
  • 20**年-20**年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7.1 [朱子语类]三则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经典原文 7 <朱子语类>三则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如履薄冰(fù) . B. 则精神自是愦愦(guì) . C. 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ǔ) . D. 里面煞有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确定)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确定) 1.<100练>做8练,认真更正纠错. 备注:第44-48练+第67-71练. 2.素材积累 请以"谈谈为题,选择4个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进行素材积累,共积累4则素材.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一个 ...
  • 高二历史选修4练习题
    高二历史选修四 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秦始皇横扫六国,完成统一的客观条件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②广大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 秦国实力最强 ④秦国人才济济 ⑤长期的争霸战争, ...
  • 作文可以这样写,语文可以这样教--北京四中一场奢侈的教育改革
    作文可以这样写,语文可以这样教--北京四中一场奢侈的教育改革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 实习生 马晓莉 2010-05-19 17:32:29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光改教材,没用--顾德希的教改试验 非主流老师的生存技巧 标签 北京 ...
  •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一:高三下学期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高考英语科备考,我们将以<黑龙江省英语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外研新课标版的高中英语课本为基础,制订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抓好高三英语复 ...
  • [项脊轩志]教案
    目录 <项脊轩志>教案原始版 ............................................ 2 <项脊轩志>教案修改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