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近代城市规划 - 范文中心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

09/06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

曹康陶娅

摘要:本文研完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到大正时期的一段发展历程在概述了自1868 至1931 年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后,本文依据规划主体的不同、分三个方面付该时期东京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进行论述、即西方思想的影响、企业家的自发实践和本国之路的探索。最后,总结了明治时期和大正时期日本城市规划的持征及不足。

日本的城市规划历史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古代.中世、近世、近代和现代。1868 年后的近现代又可细分为四个阶段:明治(1868 一1912 ) ;大正至昭和早期(1912 一1931 卜战时(1931 一1945 )战后(1945 一至今)。日本封建时代结束以来的三个天皇政权各因其鲜明的特征而被当世称为”国家主义的明治‘’、”民主主义的大正’‘和”军国主义的昭和”。从年号上看.大正时期是从1912 年到1926 年但日本史学家公认的”大正民主”时期是从日俄战争结束开始到1931 年满洲事变为止(Sorensen , 2002 : 86 )。本文选取了日本近代城市规划草创时期的典型城市― 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时期(1868 一1931 )的东京― 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城市规划;东京:明治;大正

l 政治、经济、社会背景

l . 1 社会变迁― 从明治到大正

日本明治时期(1868 一1912 )是日本近代历史的开始也是日本脱离封建社会,步入发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明治政府成立后即开始推行富国强兵、脱亚入欧的国策,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等领域进行近代化、西方化的普及(万峰,1981 )。新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包括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依田惠家,2004 ; 213 一223 ) .为日本成为现代强国奠定了基础。

大正年间<1912 一1926 )爆发了各种社会运动及普选运动.不少政治立场各异的社会政治团体成立推动了1925 年普选法的颁布。普选法废止了在选举权、被选举权方面对财产额的限制凡年满25 周岁及以上的所有男性公民皆有选举权。内阁则由控制下议院的政党控制(1930 年代后由军方控制)。普选法及较为民主的内阁使大正被冠以‘民主主义‘’之衔。一战以后日本摆脱了日俄战争以来的经济萧条实现了大跨度发展。由于未实际参战,反而向参战国贩卖军需品日本大发战争财。不仅消解了经济危机.生产力大幅提升、重化工业得到发展还打入了国外市场。大正时期是日本大规模工业化的时期,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地区成为工业集聚的区域,沿东京湾发展出来50km 长的东京一横滨工业带东京城市内部和西边的市郊地带也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批小工厂。大正时代也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进一步扩大。

明治时期日本政府虽然也日益意识到工业的重要性.但仍遵循封建社会以来的统.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日本国策的转向是在大正时期:由于自大正起工业产值超出农业资本主义得到空前发展:并且一战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积月累造成了无法忽视的城市问题这两点原因促使政府(以内务省为代表)将工作重心从

农业转到工业与城市上来。同时社会文化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悄悄改变.欧美文化的影响进一步加深。

1 . 2 东京人口变化

德川幕府瓦解后.大批武士离开东京.接下来又爆发了幕府派与维新派之间的内战.导致城市人口在明治初期一度缩水到50 万左右。城市发展的步伐也放慢以往的武士宅地被政府接管成为政府的办公区域和军队驻地。直到1880 年以后城市人口才回升至100 万.20 世纪初城市面积才逐渐回复至江户时期的顶峰.然后超越并步入迅猛发展的阶段。东京人口1900 年时已有180 万之多.到明治末期人口就爆炸性地增长到200 万(见图1 )。人口激增引发一系列问题.包括1886 年爆发的霍乱(Ward , 2002 : 39 )。1920 年(大正九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东京人口连郊区在内为3 699428 人(陈致仪等,2001 : 205 )其中市区217 万。

1 . 3 城市行政体制及辖区的变迁

1871 年日本废藩置县.藩主失去政治地位.由家臣团构成的藩官僚机构解体.城下盯的封闭性被打破.其赖以存在的理由亦不复存在.这导致了日本自战国以来形成的城市体系的解体《 富永健一,2004 : 224 )。1889 年日本设立市制.当时共有39 个盯被确立为市.其中大部分是封建时期的城下盯.少部分为港盯。封建社会的城下盯作为藩的”首府”.在封闭自治的藩国体系中独立存在;而明治维新后的近代产业社会中的城市打破了这种封闭性与独立性.相互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整个国家巨系统的子系统。

1 868 年.政府把首都从京都迁往江户。由于江户位于原来的首都京都之东.同年7 月17 日又更名江户为东京:9 月改年号为明治天皇从京都正式迁至东京居住把将军居住的江户城作为皇宫.并改称东京城。1878 年根捌郡区盯村编成法》 .由巧区① 6 郡共同组成了东京府.巧个区是旧江户城的范围.6 郡则是周边的农业腹地。1889 年《 明治二十二年)实施市制后15 个区组成东京市与东京府构成了双重机构。但是由于没有与市’对应的市政府、市长和市政官员r 东京市形同虚设城市的日常事务仍由中央官员管理。直到1898 年东京才出现了第一个民选市长(即知事’)。

2 城市规划

在进行近代城市规划实践以前.日本大多数城市处于这样的一种状况人口稠密.建筑密集建筑几乎都是木构.街道狭窄且未经铺设.城市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尤其缺乏上下水设施。日本步入近代城市规划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有两个.其一是东京银座的灾后重建其二是1888 年东京市区改正条例的颁布(东京都总务局涉外观光部外事课,1 978 )。由于当时的日本仍是一个农业化国家.维新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农业的发展上.城市上的关注点只有东京一个;而政府为使东京变成一座不亚于其他世界强国首都的现代都市成为对外的宣传样板在城市建设方面把大量的精力投到东京上。这使得东京成为日本近代城市规划最大的试验田.东京规划实践即当时日本城市规划的代名词② 。

正如日本在其他学科领域孜孜不倦地汲取西方成果.日本的城市规划师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时就己走向国际舞台.他们参加国际会议.把国外的先进思想通过翻译出版的方式在国内传播推广.同时也迅速掌握了规划的基本技能。1919 年规划法颁布前”市区改正一是城市规划的代称。1910 年." townPlanning ' ‘曾

被当时的日本建筑师协会翻译为”市街配置计画”。1913 年大阪副市长同时也是建筑师和改革家的关一将之译为”都市计画”. 1919 年《 都市计画法》 颁布后.”都市计画一成为日语中”城市规划”的专有名词。在建筑师片冈安的推动宣传下该术语日渐为建筑师及内务省官员接受。

东京近代城市规ilJ 的先驱可分为三类(wakanabe , 1984 )。第一类是主张西化的井上薰等人.为使东京不落伍于西方城市.将维多利亚的伦敦或奥斯曼的巴黎一类的城市规划模式移植过来.银座炼瓦街规划和日比谷的官厅集中规划是他们的规划尝试。第二类是以涩泽荣一为代表的私人企业家.把东京当作其制造与经营的根据地迫切希望工业、贸易和政府组织成为东京的经济基础.东京中央商务区和郊区住宅建设是他们的实践。第三类是以山县有朋、后藤新平等内务省官僚为代表的务实派更看重功静而非外观或形式他们促成了1888 年的东京市区改正条例的拟定颁布和之后的改正规划的实施建立了1919 年城市规划体系实施了关东大地震后的帝都复兴规划。以下将分述之。

2 . 1 西方思想的影响

2 ] 1 银座炼瓦街

虽然说来有些残忍.但火灾在东京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872 年2 月26 日东京的银座地区遭受祝融之灾r 大火烧毁了95hm “土地上的3 000 多座建筑.使至少5 万人无家可归。银座地理区位特殊周围有皇宫所在地丸之内、商业区日本桥、外国使馆区和新建的新桥火车站(通往横滨港)等重要的城市地区.政府正好借灾后重建之机.把它规划重建为一处匹配帝国都城地位的现代化城区。因此规划的目标定位是创建一个“小欧洲‘作为展示欧洲文明的橱窗以及市区的不燃化。外务省的大臣大喂重信和井上薰负责重建项目当时活跃在日本的英国工程师托马斯· 沃特斯(Thomas Waters )也受东京知事由利公正之邀来监理再建工程(Ward , 2002 : 39 ) .其设想是在9 . shm ,用地上修建993 座二层砖石建筑(见图2 )。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了一个拓宽街道并规定所有建筑都需要使用防火砖石材料的规划方案.即银座炼瓦街规划。

银座的再建从】 872 年开始动工到18 ”年结束历经6 年时间。由于明治初期政府的混乱与居民的反对规划大幅削减.只完成了预计的l / 3 。重建的房屋采取了统一的欧式建筑风格,砖与石造建筑占总建筑的51 % (都市史图集编集委员会,1999 : 176 )。再建完成后多是经营高级泊来品的西式店铺进行租用为这里成为日后东京最繁华、地价最高的商业区奠定了基础。新修街道分为四个等级― 巧间、10 间、8 间和3 间① 最宽的约27m 中间跑马车两边走行人人车分离的道路设计在当时的日本是首创:路旁栽植了松树、樱桃树、枫树等行道树并安装了当时颇为时髦的煤气路灯。新银座被宣传为伦敦式店铺、巴黎式道路颇具西洋风景。1870 年代末即超越了传统的日本桥地区成为东京新的高级商业中心。

这一明治时期最早的日本近代城市规划实践时人和后人给予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过于模仿西方城市风格丧失了日本特色;而因为租金高昂.不要说以前的住户甚至连以前的土地所有者也租不起新造的房屋,导致空房率很高但也有人认为正是该规划才使银座日后晋升为东京乃至全日本的商业、高消费中心及黄金地价地段因此功不可没。不管怎样银座再建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城市建设上西化的第一个范例。

2 . 1 . 2 宫厅集中规划

在东京的核心地区日比谷所做的官厅集中规划是于1885 年在以欧化主义者井上薰为首的外务省的牵头下进行的。德国的几位建筑师拿出了几套方案.其中以Hermann Ende 和wilhelm B6eckmannl886 年的巴洛克式设计方案最为知名(见图3 )他们的方案仿效了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和奥斯曼规划的巴黎。规划方案以连接筑地本愿寺和霞关的风景轴线为中轴,以宽阔的林荫大道作骨架道路两侧辅以宏伟的公共建筑.如新的国会大厦和中央火车站。但因井上薰于1887 年引咎辞职.规划最终不了了之。外务省与内务省之间就规划权力的争夺也以外务省的最终失败而告终。从此内务省成为东京近现代城市规划的领导机构。

2 . 2 企业家的自发实践

2 . 2 . j 内城商务区

1870 至188 。年间.日本桥以东的江户桥与恺桥地区新建了一批金融机构如第一国立银行、日本银行、证券交易所等,很快使这里成为明治初期日本的经济中心<Jinn 盯,1995 : 116 )。明治时代著名的企业家涩泽荣一(184 仆一1931 )在这个日本第一片商务区的形成中功不可没,该区即以他之名命名为“涩泽金融区“。涩泽还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入了1888 年市区改正条例的顾问团.为条例的拟定及东京城市规划出谋划策并成功地将丸之内地区定位为商务办公区。三菱财团则于1890 年在西临皇居的丸之内购买了一处当时已一片荒芜的练兵场.面积35hm " . 想把它建成日本的”伦巴第① 区”。之后逐渐在此发展出一片新的中央商务区.以“一丁伦敦“著称大正时期许多公司都将办公地点设在这里。

2 . 2 . 2 郊区住宅开发

涩泽荣一与其合伙人在1918 年9 月创办了田园都市株式会社,试行一种新的郊区居住模式其目标客户群是不满于内城拥挤居住条件的中产阶级上层。“田园都市‘r 的名称直接取材自霍华德20 年前的伟大创见』 但其概念内涵却有较大不同。从性质而言.它是田园郊区』 在工作和服务上都无法脱离中心城市。公司首先在当时还是东京市郊的洗足池、多摩川台和大岗山一带进行开发.至1921 年已合计购买了160h 耐的用地,1922 年6 月开始预售洗足池的住宅区。住区规划包括住宅、公共空间、街道、有轨线路、车站、水电供应等(见图4 !。为交通便利起见,他们兼营了有轨电车线路的铺设与经营② .分别于1923 年3 月和1927 年开通了目蒲线与东横线。经过田园都市株式会社的开发经营.田园调布(位于多摩川台的调布村)成为日后东京市内有名的高级住宅区之一。虽然公司从开发中获利甚丰,但购买入住的富有中产阶级却十分满意,认为公司为他们提供了田园般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为他们购买的房地产保了值(watanabe , 1984 : 424 ) .所以这项早期住区开发实践是项双赢。

关东大地震后箱根土地株式会社(现在的国土计划西武铁道)在山手线外侧的郊区进行了大规模学园都市的开发。1924 年开发了大泉学园、小平学园的实验住宅区(东京都都市计画局总务部相谈情报课,1989 : 36 )。社长堤康次郎在谷保村购买了260 多hmZ 的土地规划国立学园盯邀请东京商家大学和东京音乐大学迁入规划了象费城那样的直角道路和斜线道路交叉的方格网学园都市.到战后才完全建成(都市史图集编集委员会,1999 : 179 )。

2 . 3 本国之路的探索

2 .了.]余京市区改正条例及实施

1885 年((市区改正审察会案)}。内务省筹划了近12 年几经周折.终于使内阁在1888 年8 月通过了((东京市区改正条例》 .并附属了《 东京市区改正土地建物处分规则》 。它是日本第一项城市规划条例并为1919 年城市规划法的出台奠定了基础。条例规定“‘为了对整个城市的商业、公共卫生、消防和交通进行市政管理以获得永久的便利「兹授权政府颁布东京市区改正条例以重整城市街道“。条例主要适用面是东京核心地区还规定日本的城市规划体系为中央政府负责制定规划地方政府则负责提供用于公共建设的资金(有些有国家补助)。由于东京直到1890 年才恢复到1850 年间的人口数量(江户时期的巅峰).而城市的面积到1905 年以后才超越1850 年时的版图(大致是以宫城为核心的skm 半径范围).因此东京市区改正条例所关注的并非城市扩张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期的许多欧洲城市为之苦恼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旧城区的城市质量.主要是整治道路、桥梁、河流、上下水道和住宅。

1884 年东京府知事芳川显正提出了《 东京市区改正意见书》 .1885 年他在内务省下属的东京市区改正审查会中提出了改正规划即”市区改正审查会案‘。改正条例颁布后.1889 年5 月.r 东京市区改正规划”的市区改正委员会案通过由东京府政府负责实施(都市史图集编集委员会,1999 : 176 一177 )。政府曾于1872 年派谴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访问团出访巴黎.对奥斯曼规划的宏伟壮观的巴黎印象深刻.所以这次改良规划在很多方面都仿效了奥斯曼的规划。规划制定得相当宏大.计划拓宽或新修3 巧条现有道路.34 条河流及护城壕扩大供水网范围、在中心城区修筑下水管网修建桥梁开挖多条人工河道;把现有铁路从新桥延伸至上野并修建东京火车站新建49 座公园、8 片市场:新修5 个火葬场6 片公墓。

如此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大有把东京改头换面之势。而其中之要务是道路的改善和建立新的供水网系统规划实行30 年间在这两部分投入的资金占了总数的80 %以上。尽管道路的修缮占有不小的份额.但基本上都用在主要干道上.很少考虑次干道及支路‘因为干道能够承载有轨电车的轨道。在城市景观上.日比谷公园、上野公园.还有沿护城壕围绕皇宫的大道都是在改良规划时期修建的。外务省官厅集中规划的一部分― 日比谷公园原本并不是为大众休憩游乐服务的城市绿肺建设它是为使帝都行政区显得宏伟壮丽同时也构成行政区与银座、新桥等商业区之间的防火区。日比谷公园的兴建.促使皇宫南面原本是大名居住地的一大片荒地逐步成为政府机构的办公区。1903 年因财政原因缩减了1889 年的规划规模.委员会发布了东京市区改正新设计”其中心是道路整备及电车轨道的铺设1914 年完成(东京都都市计画局总务部相谈情报课,1989 : 12 ) (见图5 )。与今日日本城市规划不同当时的市区改正事业对工程作法给予了详细的指示.对材质、粗细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越泽明,1991 :巧7 )。

不过这次改良规划还不能彻底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因为它所依据的《 东京市区改正条例》 未能对土地利用性质和建造密度等控制性指标进行规定(ward , 2002 : 40 )。而且由于日本当时已开始军事扩张.并分别于1894 一1895 年和1904 一1905 年同中国清王朝和俄国交战大量资金流入战争与军备中使城市缺乏建设的必要资金;规划本身又过于庞大缺乏完全实施的可能性规

划最终无法得到彻底实施也是意料之中。1918 年后,大阪、京都名古屋等都采用了类似的市区改正规划。

2 .3.2 1919 年都市计画法及应用

大正时期对东京的改良处于胶着状态,东京市区改正设计尚未立法化打破这一僵局的是《 都市计画法》 和《 市街地建筑物法》 的颁布。1917 年池田宏与佐野利器创建了都市研究会1916 年出任内务卿兼铁路院总裁的后藤新平(1857 一1929 )任会长刊行《 都市公论》 月刊研究城市规划和城市政策中的问 题。都市研究会在规划法的制定及普及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918 年在关西建筑协会的缔造者片冈安的呼吁下.佐野利器开始进行三会共同(除以上两会外还有建筑学会)制定城市规划法的倡议活动,得到了后藤的积极支持。后藤还制定了经费预算.并于1918 年5 月在内务省下设置了都市计画科.池田宏任课长― 这标志着城市规划正式成为政府的一项职能.且该职能隶属内务省。同年同月还成立了都市计画调查会.共有来自相关行业的28 名成员.主要目的是起草新的城市规划法。新法制定后.都市研究会还在日本全国各地开宣讲会进行宣传(越泽明,1991 : 7 )。

在学习借鉴了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规划法律后.以池田宏为主要起草人的((都市计画法》 于1919 年4 月诞生了。池田宏依据了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的”城市有机体理论’‘来建构这一法案.强调城市应该作为统一体来规划.不能分割成人为划定的行政区再规划。由于他有游学欧美(尤其是德国)的经历.法案多处参照了欧美规划体系。在大藏省的巨大压力下.将法规草案进行了删减,修订后的草案于1920 年1 月生效。1919 年规划法是高度集中的国家政府控制体系.而对地方的赋权极少。法案的宗旨之一是通过土地整备来规范城市土地的开发,这样一来新建建筑也能够得到严格控制。宗旨之二是试图用有序的郊区开发和高效的交通系统来解决拥挤的城市地区的问题.然而因为土地开发控制力度很弱,新的城市区域其实是在无序发展。《 都市计画法》 的主要内容为(Sorenson , 2002 : 1 15 一124 ) :

第一,建筑线制度,源于德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并承袭白1888 年东京市区改正条例。规定超过2 . 7m 的道路边线都自动成为建筑线建设行为只能发生在其边缘与建筑线重合的地块上。该制度对于控制城市地区的蔓延提供了法律依据。受益者负担金—— 适用于从政府的基建中获利的土地所有者一一也是建筑线制度的一部分。

第二土地区画整理制度参考了德国的经验及1899 年的《 耕地整理法》 。土地整理就是将项目用地内所有土地所有权集中起来.建好道路、停车场等公用设施.再将用地细分为小的城市地块以供进一步开发。土地整理常用于将城市边缘地带的土地开发作城市用地。土地征用制是整理制度的基础当时的征用额高达30 %。1919 年确立的土地整理制度将整理的执行权赋给政府当局.而在此之前只有私人或私人团体才有权进行整备项目。该制度后来不仅在日本城市周边地区.也在城市内部改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三.用途地域制.源于美国的分区制。池田宏制定的1919 年用途地域制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居住、商业、工业和未指定四大类用途,对每类用地都

规定了不同的限建类型、建筑覆盖率和高度限制。根据该体系.于1925 年制定了东京第一个分区规划.1929 年进行补充,将用途地域制覆盖整个市郊地区(见图6 )。

第四.都市计画施设.基本上直接引自东京市区改正条例。”施设”有两层涵义.其本意指城市硬件设施;但后来也引申为规划、制度.如分区区域、土地整备项目等。1919 年的施设制度大多是指导性的,除道路外还包括停车场、风致地区<即风景区)、土地整备项目、下水管网、运动场、公共市场和广场等。

1919 年((都市计画法》 取代了1888 年的东京市区改正条例被应用于日本所有大城市地区.而不像1888 年改正条例那样只适用于东京的城市核心地带,尽管它们的情况和东京并不怎么相同。1919 年就有6 座城市推行了该法,到1923 年增至31 座。该法在之后近五+年里一直是日本城市规划的基本法律依据,直至l 96 8 年进行彻底修订。。根据1919 年规划法确立的整体规划原则,1922 年4 月政府限定了东京规划的范围即以东京中央车站为圆心半径16km 的范围也是一小时车程的距离(见图7 )。由于大藏省及当时官员的主流观点认为.国家的要务是在教育、国防、交通与贸易上城市规划并非政府的职责:政府负责交通枢纽、干道等的建设.公众的福社(人行道、公园、环境清洁)是居民自己的事因此在财政上处处掣肘规划项目。城市规划事业的经费来源因没有保障在府、县、市中都没怎么实行。在政府本身对城市规划缺乏认知的年代.仅凭后藤的强力手腕才使规划法得以制定与实施。

.3.3年市街地建筑物法

19 世纪末日本大城市居住区的情况已相当恶劣。横山源之助在英国的查尔

斯· 布思及其研究小组的著名研究报告《 伦敦市民的生活与工作》 (( Li 化and Labor of People in London )的启发下在《 每日新闻》 上披露了东京贫民窟的恐怖状况。尽管如此新的确保房屋修建质量与使用条件的建筑条例却由于多方受阻「而一直未能成型。1884 年芳川显正的((意见书》 明确了东京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为“道路桥梁及河川为本水道家屋下水道为末‘.《 意见书》 所确立的不重视房屋建设的思想是阻力之一。土地所有者由于担心新条例会使房屋造价上扬导致利润降低也阻挠条例的讨论』 是为阻力之二。中央集权力度大、地方政府权力微弱.致使它们无力发展因地制宜的地方政策是为阻力之三。因为日本刚步入西化道路缺乏一个坚实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实施的基础是为阻力之四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此外民众自觉意识薄弱.中产阶级领导意识不强无力发动类似西方国家那样的市民自发而成的市政改良运动、公共卫生运动等运动没有建筑师、工程师等技术人员的联手以推动规章制度的建立也是明确的建筑条例迟迟无法建立的原因之一。

这一情况在30 年后得到了彻底改变。1919 年由东京大学建筑学教授佐野利器、内田祥三(后东京大学校长)和笠原敏郎② 牵头拟定与《 都市计画法》 同期颁布了《 市街地建筑物法》 。该法规范了建筑的修建详细规定了用途地域制下建筑红线、许建的建筑物用途、建筑密度、高度和道路斜线(见表I )是《 都市计画法》 在微观层面上的完善.也是现在的《 建筑基准法》 的前身。这两部法规的颁布实施使日本第一个国家城市规划体系得以建立。

2 .3.4 关东大地震及带都复兴计画

1920 年12 月一1923 年4 月后藤出任东京府知事。1921 年5 月公布的“东京市政要网“显示了他进行东京改造的决心与设想.主要是城市道路、下水管道、港湾、公园、学校.市场等巧个基础设施改造项目预算7 . 575 亿日元一半以上的预算花在路网与共用管沟上,这就是被称为‘后藤的大澡堂项目“的8 亿元计划③ (越泽明,1991 : 9 )。东京市政要网成为关东大地震后的帝都复兴规划的前身。

1923 年9 月l 日午时关东地区爆发了7 . 9 级的大地震,摧毁了东京与横滨一带东京受灾尤其严重城市46 %的建成区(约3600 hmZ )毁干地震及灾后大火,烧毁房屋近40 万户死亡近7 万人(约占当时城市总人口230 万的3 % ) . 155 万人无家可归。灾后第二日成立新内阁后,后藤新平再次就任内务卿,确立了灾后重建的四项方针:第一,否定迁都;第二重建预算为3 川乙日元;第三,引进最新的欧美规划方法:第四,对土地所有者进行严格制约严禁不当牟利(wakanabe , 1984 : 420 )。他的目标不是复原而是复兴。

大地震后的9 月6 日,后藤向内阁提出了帝都复兴议案。主要内容是:设置帝都复兴基本政策的审议决定机关;帝都复兴事业使用国费实施,通过发行内外债的方式筹集;将烧毁地区全部买下,整治后再发还或租赁。这第三条被称为’‘烧土全部购买案‘' , 是后藤的大胆设想.但由于财政原因,未被内阁通过。美国的历史及公共管理学家比尔德① 也向后藤致电“划定新道路,禁止道路红线内的建设,规范火车站“.并建议严格化土地利用控制、对城市进行科学化管理等。比尔德对日本的都市学有巨大贡献但他的观点大多未被接受。后藤的预算为41 亿日元,但帝都复兴审议会批评帝都复兴计划是夸大妄想使计划被大幅缩减.规划中的干道不是被废除就是路幅被压缩。内阁最终确定了最低限度的10 亿日元的计划案。

在后藤的总领下组建了与省《 即部)同级的帝都复兴院他自任总裁,实施帝都复兴规划《 1924 一1930 )。规划共耗资6 . 9 亿日元进行土地整备道路、运河、公园的新建改造,盯界、盯名、土地编号的整理(见图8 )。按照设想.是要把彻底被毁的下盯地区重建为商业、工业和仓储区并在那里构建一个包括52 条干道、122 条辅道的道路系统。1923 年12 月通过了((特别都市计画法》 1924 年3 月实施授权复兴院进行地块归整对土地所有者征收什一税.无偿征用10 %的土地.用以修筑新的道路和其他公共设施;且土地整备项目的实施毋须征得地产业主的同意。与市区改正阶段不同复兴事业明确了街道景观设计的思想.在东京最早实行了人车分离、栽植行道树等措施。还修建了喂田、洪盯、锦丝盯三大公园和52 个小公园.复兴院创设的公园及桥梁近年来被认为是日本城市设计的先驱(东京都都市计画局总务部相谈情报课,1989 )。

城市规划的作用在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受疾病肆虐之苦的地区通过规划重新恢复了秩序。在复兴规划中.土地整备的地位得到了确立.成为日后日本城市规划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一批规划师也得到了锻炼逐渐成长为规划事业的中坚力量。1929 年.未看到复兴规划的最后完成.后藤便去世了。后人给予后藤的帝都复兴规划以很高的评价昭和天皇曾于1983 年赞扬道,如果后藤的规划得以完全实施东京的战灾就不会那么严重。

3 结论

日本近现代城市规划实践是在明治维新所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当时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仍处在现代城市规划的探索和草创阶段日本城市规划和西方国家基本上是同时起步的。二者既有交叉又有不少差异:都要处理同样的城市问题,但在诱因、态度、目的、主导者、操作者、处理方式上则有很大的不同(见表2 )。

明治时期的城市规划是日本目前仍经久不衰的一些规划手段的源泉。当时规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城市弊病并使城市能够适应新时期的经济环境。而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中央政府直接插足规划建设活动.而非利用法规条例体系来控制、引导私人的建设活动。其原因在于日本在明治时期以君主立宪的形式形成了中央集权国家.国家的集中控制在这一时期覆盖了包括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在内的各个领域.体现了‘’国家主义的明治‘的时代特征。这种高强度的中央集权模式可追溯到江户时期政府对人口逾百万的巨大城市的集中式管理方法。明治时期的城市规划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在城市基建上一直缺少建设资金.而且并未给城市规划划拨专项建设资金。第二r 没有专门负责城市规划的部门在内务省、大藏省与外务省之间就规划权力的争夺造成规划实施上的诸多问题(Sorensen , 2002 : 81 一82 )。第三.城市规划的重心在城市中心区.而对其他地区的发展则完全不加规范与控制导致了城市郊区新发展起来的地区的混乱局面。

大正时期的城市规划部分延续了明治时期的手段.并基本完成了向现代的转变。1919 年的城市规划法和建筑物法作为奠基之作.构筑了日本第一个比较完备的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确立了用途地域制和土地整备制度。借助这一规划体系和1923 年的帝都复兴规划.江户时代以来的东京城市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奠定了现代东京都的基本框架。为大正民主一所维护的现代精神.创造了遍布东京的时尚的现代城市空间.并延续至今(Jinnai , 1995 : 6 )。


相关内容

  • 全国文综卷第41题对策答题技巧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 解题技巧 专项训练 •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 1.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 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 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 2.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 ...
  • 20**年高考北京文综一模试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北京 卷) 文综试题 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 ...
  • 1903年留日学生拒俄运动述略
    拒俄 运动 (9 l 10 ) 中 国近 代 民 10一 95 是 族主义意识付诸 实践 的 志性事件之一 , 标 其 问除了国内的斗争情况外 , 中国留 日学生在 海外 的斗争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 本文拟以 各方资料之相互印证 , 对清 ...
  • 西南大学17秋0985[外国新闻事业史]在线作业(参考资料)
    0985 1.19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是 施普林格报团 斯图加特报团 莱茵报团 杜蒙报团 参考答案:施普林格报团: 2.富士电视公司的简称是() TBS NHK FTV IZ 参考答案:FTV : 3.法国最有名的&quo ...
  • 大连老建筑闲谈-015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1906年成立于日本东京,1907年迁至大连原沙俄关东都督府民政部大楼,1909年迁入大连东公园町的新址处,1944年迁往新京.而在现大连鲁迅路9号的沈阳铁路局大连办事处的建筑群落 ...
  • 中国近代史知识要点(三条主线)
    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 日本文化遗产体系(上)
    18<l<川<●孙洁日本文化遗产体系(上)[文章编号]1001-5558(2013)02-0099-14 摘要:在日本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众多世代传承.守护至今的文化遗产,El语把这些文化遗产称为"文化财 ...
  • 填海造田:荷兰退中国进
    "围海造田"中国并非始作俑者.在荷兰.日本等国发现因早年国土不足而填海造田带来一系列危害后,它们开始还原海岸线和湿地.而这时中国以拓展沿海新区房地产和工业化用地开始了一轮填海造田高潮,给海岸线和近海生态带来安全隐患不容忽 ...
  • 从宋诗词描写中看宋代体育文化
    第27卷第4期开封教育学醣学报2007年12月20日 !生:型堕!:!地堡垒延!垂丝竖!!!!些生堕型!型!!! 塑嬖:垫!塑! 从宋诗词描写中看宋代体育文化 魏有为1,张瑞江2 开封教育学院体育系.河南开封475004:2.河南大学体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