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社会党对社会福利政策的调整 - 范文中心

欧洲社会党对社会福利政策的调整

08/01

分配问题与社会公平

内容提要 公平问题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对社会福利函数的研究, 从中得出正确认识我国公平问题的五点启示:第一, 历史证明功利主义和贝尔努利-纳什社会福利函数的收入平均分配思想在我国是行不通的; 第二, 只关注优势群体的精英社会福利函数在我国也是行不通的; 第三, 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告诉我们应关注弱势群体; 第四, 诺齐克拓展的社会福利函数告诉我们应重视弱势群体的权利公平; 第五, 阿马蒂亚・森拓展的社会福利函数告诉我们应重视弱势群体的能力公平。

关键词 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弱势群体 公平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和关键环节是公平和正义的维护和实现。所谓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当前,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时期,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社会结构的变动, 利益关系的多元化, 使社会不公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比如,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贫富差距过大, 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 社会不公超过一定程度就会成为导致社会

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 因而, 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问题。

社会福利函数这一概念是伯格森(A b ram

B erg son , 1938) 首次提出的, 但由于其著作全部使用

的是晦涩难懂的微分数学描述, 贡献鲜为人知, 后来经过萨缪尔森(Pau l A . Sam uelson , 1947) 的完善, 创立了最具一般性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人们称之为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此后社会福利函数就成为福利理论分析的核心概念。社会福利函数的提出使得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更加明确和规范, 许多理论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加以表述, 还可以用函数的规范形式加以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就会产生不同形式的社会福利函数。下面我们从社会福利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 概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 并阐述其对解决我国当前公平问题的意义。

 分配问题与社会公平69

义函数收入平均分配这一局限。但在这个函数中, 权

一、主张收入平均分配的社会福利函数

主张收入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平均分配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主要有, 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与贝尔努利-纳什(B ernou lli 2N ash ) 社会福利函数。

1. 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社会福利

重的大小需要考虑人际间比较。由于难以获得个人效用函数的完全信息, 从而使得这一函数操作性较差。

2. 贝尔努利-纳什社会福利函数。为了更加体

现规则的平等性, 贝尔努利-纳什社会福利函数用连乘法取代加法。, 社会福利。这一函-。-。简单和广义贝尔努利-纳什社:

W =i Пu i    i =1, 2, …, H =1

H

函数分为简单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和一般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简单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又称边沁社会福利函数或传统效用主义社会福利函数, 单加总, 。西奇威克(H en ry 想, 古

(A 1C 1P igou , 学的伦理基础, 。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把一个国家的福利(幸福) 定义为每个公民满意程度之和, 并提出公共制度和公共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边沁这一思想基础上, 庇古偏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

一般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又称为新古典效用主义社会福利函数, 它是由维克里(W . V ick rey ,

1945) 和豪尔绍尼(John C. H arsanyi, 1953) 考虑了

(u i ) a    i =1, 2, …, H W =i П=1

H

式中, W 表示社会福利函数, H 表示社会成员的人数, a i 表示非负权数, u 表示效用函数, u i 代表第i 个社会成员的效用函数。

从函数表达式可以看出, 对两边取对数就可以得到简单和一般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这一函数与功利主义福利函数相比更加体现了纵向公平的性质, 原因在于收入分配越公平, 社会福利越大。从平均主义向非平均主义变化的过程中, 如果社会福利水平在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情况下保持不变, 则在贝尔努利-纳什社会福利函数情况下将会下降。

历史证明, 功利主义和贝尔努利-纳什社会福利函数的收入平均分配思想在我国是行不通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吃“大锅饭”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盛行, 结果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 极大地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劳动成果分配上没有差别, 报酬多少不与贡献大小挂钩, 个人就没有办法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动机, 就没有了积极进取、冒险和竞争的激励, 这既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 也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毕竟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因素。我国的改革开放在分配制度上否定了平均主义, 先后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分配观和“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发展观, 这是社会价值观的重大转变和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事实证明, 包括收入分配在内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了经济活动的竞争程度, 促进了

不确定因素后对简单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的改进, 即对不同的社会成员赋予不同的非负权重, 其中权重的大小表明个人福利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程度。

简单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和一般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可以分别表达如下:

W =i 2u i    i =1, 2, …, H =1W =i 2a i u i    i =1, 2, …, H =1

H H

式中, W 表示社会福利函数, H 表示社会成员的人数, a i 表示非负权重, u 表示效用函数, u i 代表第i 个社会成员的效用函数。

简单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包含收入平均分配的思想。这一函数认为, 在个人效用仅取决于收入、每个人的效用函数相同、且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的条件下, 必然要求收入的平均分配, 这也是纵向公平的体现。但是, 这三个前提条件未必成立, 因而, 这一函数受到质疑。一般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通过对不同社会成员赋予不同的权重, 避免了简单功利主

70 天津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

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市场机制主导资源配置虽然会提高效率, 但是难免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因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通行的分配规则是“按贡献分配”。一个人的贡献大小, 固然与他的主观努力有关, 但主要的还是决定于他的能力。这样, 个人的能力差异就造成了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再加上我国正处在转轨时期, 一些制度还不健全, 漏洞在所难免, 一些人由此获取不公平的收入或财富, 这就逐渐造成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以至于出现两极分化的倾向。在过去二十多年间, 我国从一个收入分配相当平均的国家, 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20053. 本、在内, 5~6倍。就是在城市居民中, 收入差距也相当明显, 还有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过大的收入差距助长了人们的不满情绪, 成了社会不和谐和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第一次分配要注重效率, 第二次分配要注重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观点, 并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现实提示我们, 现在是应当重新思考分配公平问题的时候了。

唯一的问题, 即福利经济学不仅解决效率问题, 还要解决公平问题。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的表达式如下:

W =W [u 1(x 1, …, x 1…, x 1; v 1, …, v 1…, v 1) , …, u i (x i , …, x i …, x i ; v i , …, v i …, v i ) , …, u H (x H , …, x H

1

j

n

1j n 1j m

1j m 1j

…, x H ; v H , …, v H …, v H ) ]

式中:H 表示社会成员的人数, 表示社会提供商品的种类, m , W 代表; u i 表示第i 个人的, x i i i 个人消费的j 商品和提供的j 由于社会福利函数直接决定于每个个人的效用函数, 因此, 每个人的效用极大化条件是社会福利函数达到极大值的必要条件。

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具有一般性, 在此基础上可以写出各种具体的函数形式。这个社会福利函数是建立在福利主义、强帕累托标准和严格准凹性条件上的函数, 它表明社会福利取决于所有可能影响个人效用的变量。由于这个函数具有一般性, 因而其可操作性也较差。

2. 阿罗社会福利函数。阿罗社会福利函数是指

j

n 1j m

不存在同时满足非限制性定义域、帕累托原则、非相关选择的独立性和非独裁性这四个条件的社会福利函数, 即阿罗不可能性定理。阿罗将社会选择理论应用于福利经济学, 试图在福利主义、帕累托原则和人际间效用不可比的条件下, 建立一个关于社会福利

二、一般形式的社会福利函数

这种社会福利函数主要是指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和阿罗社会福利函数。

1. 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帕累托标

标准存在性的抽象模型, 但他得出的结论是, 这样的模型不可能存在。这意味着在非独裁的情况下, 政策制定者无法找到一个关于分配问题的最优答案, 即无法综合考虑广大群众的利益并解决分配问题。

阿罗函数的不可能存在, 实际上是否定了帕累托学派试图在其假设条件下建立社会福利函数的可能性。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表面上看, 这个定理使福利经济学陷入了困境, 也使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失去了方向。但是, 实际上, 阿罗的结论对新福利经济学的隐含假设, 即帕累托原则和人际间效用不可比提出了挑战, 为后来阿马蒂亚・森(Am artya K . Sen ) 对社会福利函数的拓展提供了基础, 也为精英社会福利函数和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的提出埋下了伏笔。

 分配问题与社会公平71

准回避基数效用的计量和效用的人际比较, 认为效用只能按照序数的基准加以计量, 而且个人福利是评价社会福利的唯一标准。因而帕累托学派的福利经济学没有提供充分描述的社会福利函数。同时, 帕累托标准忽视了收入分配问题, 即只考虑效率而忽视了公平问题。为了弥补帕累托标准的不足, 伯格森和萨缪尔森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福利经济学不仅要以帕累托最优为原则, 而且不应避免价值判断或者伦理判断。同时, 这个理论也试图解决由于收入分配的变化而造成的帕累托最优不

函数即最大化最小社会福利函数。根据这种社会福

三、最大化形式的社会福利函数

这里所说的最大化形式的社会福利函数是指精英社会福利函数和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1. 精英社会福利函数。为了避开人际间效用可

利函数, 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社会中效用最低或境况最差的那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罗尔斯认为, 在初始状态下, 每个社会成员处于“无知的面纱”状态, 且每个社会成员都是风险厌恶者。在这种情况下, 每个社会成员都同意资源的平均分配, 如果不能平均分配, 增加, 其表达式为:

W =m (u 1, 2u i u H =1, 2, …, H

比问题, 精英社会福利函数提出依据一部分优势群体的效用来判断社会福利, 这一函数即最大化最大社会福利函数。根据精英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社会中效用最高或境况最好的那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福利函数, 其表达式为:

W =m ax (u 1, 2, i  i …, , , H 表示不同境况的社, , u 表示效用函i 代表社会中境况处在第i 排序状态下社会群体的效用函数。W =m in (・) 函数式表示W 取决于效用中的最小值, 即社会福利的大小只取决于境况最差的社会群体的效用。比如, 如果境况最差的社会群体的效用为10, 那么社会福利也为10。这一社会福利函数意味着社会并不关注境况最差的社会群体以外的其他群体的效用状况。

这一函数在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从表面上看, 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具有较强的平均主义倾向, 但实际上, 它的核心思想是强调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 它并不否定在弱势群体境况变好的同时改善优势群体的福利。虽然这一思想由于其假设条件中忽视了风险偏好者和风险中立者的情况, 以及具有与经济增长规律相背离的倾向, 而受到学者们的质疑, 但是, 在一个具有两极分化趋势的世界上, 这一理论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罗尔斯的社会福利函数告诉我们应关注弱势群体。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理论认为, 社会福利只取决于社会境况最差的弱势群体的福利。这一理论实质上是强调要更加重视境况较差的弱势群体, 它对我们思考并解决我国当前的公平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知道,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中心在于重视弱势群体的社会公平, 维护和发展弱势群体的各种正当利益, 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所谓弱势群体是指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线以下, 因先天和(或) 后天的原因而无力实现其各项政治经济权利, 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失业工人、农民工和农村贫困人群。我们的政策和收入分配应当适当向这些人群倾斜, 使他们通过二次分配得到更多的利益、更多的实惠。同时, 通过

式中, W H 会群体, , u 表示效用函数, u i 代表社会中境况处在第i 排序状态下社会群体的效用函数。W =m ax (・) 函数式表示W 取决于效用中的最大值, 即社会福利的大小只取决于境况最好的社会群体的效用。比如, 如果境况最好的社会群体的效用为100, 那么社会福利也为100。这一社会福利函数意味着社会并不关注境况最好的社会群体以外的其他群体的效用状况。

这一函数包含了极端不公平的思想, 它只考虑境况最好的优势群体的福利水平, 认为极端的两级分化和社会不公平是合理的。这一理论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显然, 只关注优势群体的精英社会福利函数在我国也是行不通的。精英社会福利函数理论认为, 社会福利只取决于社会境况最好的优势群体的福利, 不需要考虑其他社会成员的境况, 这实际上回避了社会公平问题。这种只代表少数人利益、主张极端不公平的理论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原则。我国在一定时期实行的“一部分人先富”和“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并不意味着我国只重视一部分优势群体的利益,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当前, 我们需要通过严厉打击非法致富, 针对不同收入层次拉开税收档次, 以及收入分配适当向低收入者倾斜三管齐下来扭转收入分配不公的局面, 以此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 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与精英社会福利函数

相反, 罗尔斯(John R aw ls , 1971) 社会福利函数提出依据一部分弱势群体的效用来判断社会福利, 这一

72 天津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

制度建设来保证他们正当的政治经济权利得到实现, 通过制定规章条例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主张能力公平的社会福利函数

这是由阿马蒂亚・森(1985) 拓展的一种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森通过放松传递性条件, 改为拟传递性条件和引入效用人际间比较, 可能存在的原因。, 。森通过, , 与对权利和自由方面的。他认为, 商品的数量和商品产生的效用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或社会的福利, 效用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指标, 不能充分揭示某些影响。

森把自由与能力作为评价福利的指标是对传统福利理论的一个突破, 同时也是对公平内涵理解的又一次深化。按照森的理论, 公平不仅包含收入分配公平、规则公平和权利公平, 还应包含能力公平、机会公平等等。机会公平是实现能力公平的前提条件, 而能力公平又是实现社会真正公平的必要保障。

森的社会福利函数告诉我们, 应重视弱势群体的能力公平。森认为, 只有造就个人利用禀赋的平等能力才是公平的最终目标。当前, 我国弱势群体的关键弱项之一是缺乏能力。对他们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公平问题的主要内容, 正可谓“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全国4. 8亿农村劳动力中,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 4%, 文盲还占我国农村人口的一定比例。在这些人中, 出现了“盼致富, 无思路; 想致富, 无技术; 求致富, 无门路”的境况。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加强技能培训, 增强弱势群体能力的培养, 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同样, 对于城市下岗人员, 失业救济并不能使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解决失业问题不能只考虑失业救济, 要设法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 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 同时提供就业信息。

实现权利公平和能力公平的关键是实现机会公平。每个人的起点和天赋可能不同, 但是, 他们都应当获得同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机会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公平和选择公平上。当前, 机会不公平是我国贫富差距扩大、弱势群体扩大和社会不和谐的重

 分配问题与社会公平73

四、主张权利公平的社会福利函数

这是由诺齐克拓展的一种社会福利函数。诺齐克(R . N ozick , 1974) 在质疑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得权利理论。他认为, 社会福利不应只考虑境况最好或境况最差的群体的福利, 即不应该从结果的角度(如个人可获得的商品数量或每个人享有的效用) , 平(程序公平或形式公平) ; 到了尊重, 和绝对的, , 不应受到任何约束; 的情况下, 这些权利包括生存权、获得个人劳动产品的权利和自由选举权。

这种理论把社会福利函数的衡量标准, 从分配的结果转移到分配的过程, 认为程序公平或形式公平的分配所产生的分配结果才是公平的。可见, 诺齐克拓展的社会福利函数强调的是社会成员的权利公平。根据诺齐克的理论, 社会应保障弱势群体在经济、政治和社会过程中的权利公平。但是, 这种理论又认为, 不同的人由于先天遗传、出身和后天受教育的差别而导致的能力差别是合理的, 由于能力差别而导致的分配结果的差别也是合理的。

诺齐克拓展的社会福利函数告诉我们, 应重视弱势群体的权利公平。弱势群体首先是在权利享有和权利实现上处于弱势, 比如, 农民工在购房、就医、就业、子女上学等权利上就和城市居民不同, 甚至在法律制度上他们也无法主张这些权利。权利上的不公平是导致我国目前“穷者越穷, 富者越富”的重要原因。因而, 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必须从重视弱势群体权利公平入手。首先, 要重视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国家应为弱势群体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等相关保障机制。其次, 要保障弱势群体获得个人劳动产品的权利。当前,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仍然较多, 政府应采取措施保证其合法收入的获得。最后, 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公共选择权。由于弱势群体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 因而, 他们在政治上的话语权也往往被忽略, 即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

要原因, 而机会不公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不公平。为了实现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 我们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 保护弱势群体公平地接受教育。当前, 我国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和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象, 弱势群体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人口“上学难、读书难、受继续教育难”。政府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 保护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 使其走向自强自立的道路。其次, 保护弱势群体选择的自由和公平, 特别是就业选择的自由和公平。就业公平是指就业机会的公平和就业结果的公平。我国劳动就业中目前存在着就业歧视, 域歧视、城乡歧视、学历歧视等。公平, 另一些人。中指出, 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 并把实施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最后, 要重视弱势群体的能力建设。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不但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平的机会, 还要着力打造弱势群体的能力, 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以缩小他们与优势(或强势) 群体的后天差距。

从上述社会福利函数发展演变的概括中, 我们可以看出, 社会福利函数理论在演进中不断拓展其外延和内涵, 对公平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化。各种社会福利函数都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或伦理基础。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和贝尔努利-纳什社会福利函数都是以效用主义为伦理基础, 以基数效用和效用人际间可比为假设条件, 从而得出收入平均分配的思想; 而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和阿罗社会福利函数是以序数效用和效用人际间不可比为假设条件, 因而在公平问题上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这些社会福利函数虽然假设条件有差别, 但都是直接社会福利次序的表现形式。精英社会福利函数和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试图避开人际间效用比较的困难, 而采用了间接社会福利次序, 从而在公平问题上缺乏充分的认识。以上六种社会福利函数都没有突破福利主义的思想框架。诺齐克和森的社会福利函数则建立在应得权利理论和能力理论的基础上, 从而突破了福利主义的框架, 发展了非福利主义的思想, 对公平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

:

1. K . J . A rrow , S ocia l Choice and Ind iv id ua l V a lues , N ew H aven :Yale U niversity P ress , 1951.

2. K . J . A rrow , A . K . Sen and K . Suzum ura , H and book of

S ocia l Choice and W elf a re , E lsevier Science B . V . , 2002.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经济学‘中

(项目号:05BJL 047) 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化’研究”985课题“西方经济学‘中国化’与中国经济学的创

新和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作者:方福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 、)

责任编辑:乐 山

3. A . Bergson , “A R efo r m ulati on of Certain A spects of

, Q ua rterly J ou rna l of E cono m ics , 1938, 52(2) . W elfare Econom ics ”

4. R . Boadw ay and N . B ruce , W elf a re E cono m ics , O xfo rd :Basil B lackw ell , 1984.

5. J . C . H arsanyi , “Cardinal U tility in W elfare Econom ics and , J ou rna l of P olitica l E cono my , 1953in the T heo ry of R isk 2tak ing ”(61) .

6. R . Just et al . , T he W elf a re E cono m ics of P ublic P olicy , Cheltenham and N o rthamp ton :Edw ard E lgar Publish ing , 2004.

7. I . M. D. L ittle, A C ritique of W elf a re E cono m ics , L ondon:O xfo rd U niversity P ress , 1973.

8. R . N ozick , A na rchy , S ta te and U top ia , N ew Yo rk :Basic Book s , 1974.

9. J . O ’Connell, W elf a re E cono m ic T heory , Bo ston :A uburn House Publish ing , 1982.

10.

A . C .

P igou ,

T he E cono m ics of

W elf a re , L ondon :

M ac m illan , 1920.

11.

J .

A .

R aw ls , T heory of J ustice , H arvard U niversity

P ress , 1971.

12. P . A . Sam uelson , “, F ound a tions of W elfare Econom ics ”

E cono m ic A na ly sis , Cam bridge, M A :H arvard U niversity P ress,

1947.

13. A .

K . Sen , Co mm od ities and Cap abilities , Am sterdam :

N o rth 2Ho lland, 1985.

14. W . V ick rey , “M easuring M arginal U tilities by R eacti ons , E cono m etrica , 1945(13) . to R isk ”

74 天津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


相关内容

  • 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模式概览
    作者: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1期 一.关于发展模式的基本含义和分类方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调整和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社会制 ...
  • 必修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农业 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 2.耕作方式的发展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 ...
  •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 含义:雅尔塔体制上指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总称. 基本内容是 (1)欧洲一分为二 (2)德国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 雅 ...
  • 高一下历史常考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农业:起源地位.耕作工具.土地制度.赋役制度.水利工程.(政府政策.自然灾害„„) 1. 起源 "立国之本":中 ...
  • 20**年.当前国际形势综述[1]..
    当前国际形势综述 主讲:谭希培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过去的2009年,被称为危机之年.变革之年.调整之年,也 ...
  • 法国社会党如何联系民众
    2012年,奥朗德率领法国社会党赢得总统大选,在不久之后的国民议会选举中,社会党再次赢得超过半数议席,这标志着法国左翼历史性地全面执掌第五共和政权.社会党近年来在联系民众上做出了一些努力是其重夺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社会党如何赢取民众支持,如 ...
  • 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1
    一..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进程大致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趋 ...
  • 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发展,科技.教育.民生等各种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提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
  • 欧元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欧元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1971-1978年)联合浮动 欧共体于1969年着手建立"货币联盟",1970年负责此项工作的专门委员会向理事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共同体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