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存在意义的探索 - 范文中心

生命存在意义的探索

11/27

Vol.14No.2第14卷第2期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6月JOURNALOFLIAONI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Jun.2012文章编号:1008-3723(2012)02-0029-03

路翎“个体对群体”生命存在意义的探索

王丽华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辽宁营口115000)

摘要:路翎对人、对生命倾其一生去思索和追寻,力图寻找到整个民族最趋完整的生命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路翎把批判。“死亡”的矛头指向群体的麻木,指向群体对个体的同化。对群体的否定促使个体惨然地面向了死亡与出走之路求得的是;“出走”民族的心声行为为的是个体的成熟。

关键词:个体;群体;生命;存在意义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走入路翎的作品世界,扑面而来的是喧嚣的力

量。可当你看到一个个强悍的生命之后,又会发现——生命是那样苦难,这其间有着深深的悲剧感—斗争是那样无力,人物有着苦闷的彷偟。路翎是有着深刻的现实责任感的作家,他认为文学应该研究社会现实,发挥社会功用。从文学中“不仅认识到这一国,这一年代的面貌,还认识到这一国这一民族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征,和这一国,这一年代、时代的”因此,灵魂。路翎对个体生命力的赞扬咏叹就建立在他对群体生命的否定与批判这一基础上。

〔1〕

个村镇重又昏厥了,浮荡着奇异的呼噜声和喘息

”这场景不带有战争的残杀与流血,声。却在拿刀的对峙与棋盘的搏杀中涌动着生命蓬勃的力量。这团生命之火似乎在真空中燃烧,没有激起人们丝毫的赞赏与仿效。围观者只是因为这些人增加了他们乏味世界中的乐趣,才来以玩赏的态度去看一场表演。“看客”,群体把自己定位成从而个体的生命与群体的生命在“观看”这一行为中分离,群体失去了声音、话语甚至行动,化作了个体生命张扬的被动接受者而非积极参与者。因此,个体的生命也很难突破“舞台”“观看者”的界限让真正接受,它已经因为被

“表演”认定的性质而带有了虚假的意义。孤独而高傲的个体并未意识到群体对他们的讽刺的疏离,仍在尽他们生命的力量来与黑暗沉滞捣乱,而他们所用的力量越大,群体对他们的嘲讽就越大,他们都变成了可怜的玩偶。黄述泰(《蜗牛在荆)仇恨着故乡,棘上》他回来就是要同故乡战斗,刺出昏沉的无聊的故乡的血,但“他无论怎样努力,总不能达到他的使镇公所颤栗的英雄的目的。黄述泰落入了无物之阵中。他寻找具体的有力的敌手,围在他周围的却都是空的。这样的群体已不再是有生命的个体的组合,进入其中的个体马上消失了人的形态成为群体的某个部件。黄述泰可怕于无争斗的死亡,最终他离开了故乡,背对着群体麻木的灵魂,只有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1群体的麻木

路翎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的是群体的麻木。

“按现代社会学的观念,群体是尚未经过充分个性化的文化角色,它以行为如一的关联方式构成民俗社会的结构因素,故而基本上是封闭的传统社会结”如一的行为规则泯灭了个体人独特的构因子。生命意识,毫无生命力的个体组成了沉闷的群体,即便是有几个充满了生命力的个体妄图扰动生活的滞重,历史车轮惯性的运转也会把他们的生命压得粉碎。

《棋逢敌手》,路翎的张克正、夏人儒下棋时争

,“在可怕吵了起来,他们的叫骂声惊醒了附近的人的毒辣的太阳下面,很快的,附近的那些昏厥地躺着

的人们,都突然地爬起来,向这街心奔来了。这些人们,店老板,小伙计,以及凌乱而肮脏的妇女们,本来是无论如何很难得起来的,但现在却活泼地奔到太——好像发生了一个奇迹。”阳下来了—争吵结束了,

,“有些人就走开去了,人们继续下棋咒骂了几句,就回到各自底阴影里重新躺了起来。不久之后,整

收稿日期:2012-04-08

作者简介:王丽华(1963-),女,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2〕

2群体对个体的同化

路翎批判的矛头其次指向的是群体对个体的同

化。国人在社会礼法下生活太久,都被驯化成了家畜的嘴脸。顺从便得生存,即便有几个兽性的人跳出来反抗,也保不准不会在大众的顺眼中被同化,强悍的生命力也许终要消失,这是路翎对中国现实体

。“群”察之后深深的忧思的形成是以否定个体自身以适应既定规范为前提,必然构成对个体生命的

否定。他笔下那些善良的人们不知道故乡之外的任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第14卷何地方,以为别的地方都与他们所生活的场合一模

“不相信别的地方,一样。他们也别样的生活,别的。煤场上筛煤渣的女孩们机械地扬着情感会存在”

,“人是希望她们怨恨她们底命运的,煤灰然而她们竟然一点不要想到怨恨,或许他们因劳顿而疲乏麻。”“古国的某种深邃的情感同化了纯洁的秀醉了

,姑”即便是黄述泰把她当奴隶一样抽打,她也无半句怨言。乡场的生命存在就是这样,秀姑又能怎样?这些人没有自我,没有个人意志,别人的喜好,别人的取向就是他们的判断标准,这与鲁迅笔下的祥林,“一嫂和爱姑多么相似。本来路翎笔下的郭素娥个受着肉体饥饿和精神饥饿煎熬,而始终固执、并且

〔3〕绝望地追求着生命价值的女人”,已经强烈地奏响了生命的凯歌,我们也似乎看到了希望,但她终究

是条好汉,心里思忖着圈可以再画得圆些,潜意识之

中还有着生命循环论的阴影,有着对个体生命不灭的幻想。他走得平静麻木,只待生命由他人来结束。罗大斗面对死亡却显出了与阿Q截然不同的强烈“罪犯”,。“审渴求。他不仅是同时还是“审问者”

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罗大斗最终壮烈的死了。明那里埋葬的光辉”

他进行了彻底地自我毁灭,不对个体生命抱有任何的幻想和怜悯,态度的坚决,手段的残酷,生命的爆

。“罗大斗的一生”裂几倍于阿Q之上无疑具有民族预言的性质。罗大斗死前终于悟到了生命的意

他无怨地倒下去,在他倒下去的地方必重新站立义,

起一个又一个新人!

出走涉及了个体对群体的逃离。个体追求自我

。“出走”的生命自由意识,不受群体的束缚在中国。“五·四”现代文学史上并不新鲜时期,以“子君”为代表的女性们打着婚恋自由的大旗走出了传统的

家庭;三十年代,巴金又以高觉慧的形象重申了“出走”的宣言。四十年代,路翎也写关于“出走”的小

。《蜗牛在荆棘上》说,他师承了鲁迅又不同于鲁迅“介入———离去”采用的是鲁迅的模式,但它的介入

者不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从故乡出走漂泊于外地的流浪农民。因为故乡给不了黄述

,“不能像男子汉一泰生命的自由,他被压抑被束缚。为了自由,样地站起来”他远离故乡,在漂泊之中

获得了壮烈的生活,澎湃的生命。他想用它来激活故乡的昏沉,解放个体的生命,使他们走到自由中来,畅游于生命的海洋。黄述泰以自由人的身份重返故乡,希望故乡成为自由的世界的目的没有达到,他的介入失败了。故乡人并未有个体意识,黄述泰的搅扰也没有激起他们生命的活力,故乡带着冷漠的顽固就像一个铁匣子。同是,对国民生存状态的批判,鲁迅侧重于揭示人灵魂深处的劣根性,路翎则着重表现人生命力的匮乏。黄述泰无奈地离开了故乡,不自由的乡人终究要蒙昧一生,自由则是黄述泰

〔6〕

。“自由是生命力的源泉。”的终生追求在自由的流浪生活中,黄述泰成了故乡第一个真正的人!他

。“生命就是火从一团死灰中燃烧成跳跃的火苗

焰,小小的火苗只要不断地燃烧就可以形成燎原之

〔7〕”势。因为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只等让人类世界耀然生辉的那一刻!“死亡”,“出走”之路求得的是民族的新生行为为的是个体的成熟。黄述泰的身后必将是无数健壮的身影坚定地走上不归路。生命也要试炼,在远方的风霜雪雨中!

(下转第68页)

〔5〕

没有逃出“群”的魔爪。她被捡她的鸦片鬼引来保

长和光棍,施以惩罚一个犯罪女人残酷的家族刑——烙伤、法—奸死。这就是“群”对一个不愿被同化的女人的惩治。郭素娥是个异类。更多的人都在默默接受着群体对他们的同化,而且浑然不觉。古老的中国轻盈地掠夺了个体生命走向自由的可能。这里没有暴力的血腥,有的只是非暴力的温柔。群体以安详的空气,朦胧的灯火,室内的暖炉,古朴的风习求得个体在感情上的认同,并以此作为杀戮的面具,轻松地把夺取个体斗争力量的尖刀插进他们的心脏,使他们的生命单一、纯洁、平和。这无血的屠杀比肉的搏斗更来得残酷。个体生命在温柔的薄纱下会争先恐后地前去赴死,不自觉之中成为无生命的尸骸。

路翎所展现的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啊!她在历史的边缘做着沉重的叹息,传统的负载锈蚀掉了她生命的灵光,她干涩贫瘠,生命的种子在成长中夭亡;她布满了皱纹,常挂着眼泪,一颗苦难的心灵在生的路途中哀鸣!黑暗的现实是“怎样的浪费了民族的

〔4〕”力量。

3个体否定群体

在路翎的小说中,对群体的否定促使个体惨然地面向了死亡与出走。

战争是死亡之灵狂欢的舞台,个体生命的灭亡已没有突出的意义,群体生命的灭亡才显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力。鲁迅在“五·四”时期塑造了阿Q这一国民性的代表,到了路翎笔下,阿Q又衍化成了罗大斗这一形象。他卑琐、无赖、软弱、疲惫,对社会盲目认同。他的身上浸润着老大中国停滞落后愚昧的毒汁。然而,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并未使罗大斗成为阿Q的翻版,他必然作出与阿Q不同的人生选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阿Q喊着二十年之后又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第14

卷

的练习之后,大多数学生已能较为熟练的掌握炼钢

在考核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采的操作过程,

用考核的方式督促学生练习,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

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更加认真,对操作工艺掌握的更加熟练。

3结论

通过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我们发现专业课教学中应用转炉炼钢仿真模拟系统存在以下优势:

图8

倒渣

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根据铁水成分及钢种成分的要求计算出渣料的加入量,吹氧的时间,铁合金的加入量;另一方面要在吹炼的过程中控制渣料的加入,控制枪位的升降,并要完成相关的各项操作,包括装料,出钢,溅渣,出渣等。这既让学生复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2.3

对学生进行考核

教师可以采用转炉炼钢仿真模拟系统来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该系统中,每完成一次操作,都会给出一个成绩报表,报表中详细的记录下炼钢操作的各个细节,包括每批渣料的加入量,吹炼的时间,转炉的倾动角度是否正确,每次枪位的升降是否合理,是否出现喷溅,返干等信息,并给出最终的成绩。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成绩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评价,作为期末成绩考核的一部分。我们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实践,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教学和考核方式。经过几次课

(1)由于钢铁厂生产任务繁重,大多数的钢铁厂都不太愿意接收学生的实习,因此联系实习困难,学生下厂实习的时间较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没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培养。采用转炉炼钢仿真模拟系统进行辅助授课,可以极大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由于这套系统本身就是根据现场的实际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设计的,解决了以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缺陷,因此非常逼真直观,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思考,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的内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可以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生产操作及组织能力。(3)由于采用三维动画来模拟现场操作和设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成绩考核客观,学生信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考核,得到的成绩真实客观,学生都很认可和信服。

(上接第30页)

参考文献

〔1〕〔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路翎.路翎晚年作品集

〔2〕〔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皇甫晓涛.现代中国·新文学与新文化〔3〕)〔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三卷〔4〕〔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赵延年.胡风评论集〔5〕〔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汪晖.汪晖自选集

〔6〕〔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成穷.王作虹译蒂利希.存在的勇气〔7〕〔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陈秋峰.杨国华译浜田正秀.文艺学概论


相关内容

  • [宇宙与人]观后感材料
    宇宙与人观后感 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 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 ...
  • 生命起源论文
    生命起源论文 一直以来人们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从未停止,而且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猜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那么地球已经诞生那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宗教创造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神所创造.比如上帝.阿尔修斯.在<圣经>上说:&q ...
  • 第四讲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第四讲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课程简介 一.本课程主要内容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二.本课程要解决的 ...
  • 蝉和贝壳教案
    1 <蝉><贝壳>教案与反思.说课与实录 <蝉><贝壳>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学习先抑后扬及细致入微地描写小物而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 ...
  • 从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到科学发展观上
    从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到科学发展观(上) 鲁品越 2012-4-18 9:50:57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2012年第3期 摘 要:马克思早期奠定了"人的发展"的思想主线,提出人的本质.劳动异化与异化劳动向 ...
  • 论池莉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局限性
    第8卷 第2期 2009年3月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8 No. 2Mar. 2009 =文学&g ...
  • 当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当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肖川1 教育是一项古老而神圣的事业.教育思想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之镜同样源远而流长,它犹如一条滚滚东逝的长江大河.穿行于人类历史文明之间,并仍在不知疲倦地继续向前奔流.从历史的角度看, "当代"不仅是 ...
  •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 诗体悲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品,该小说的创作延续了60年之久,凝结了歌德一生的思想结晶和艺术探索的智慧,为德国和世界文学立起了一座丰碑.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 ...
  • 钱理群: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
    钱理群: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 作者:钱理群 [推荐理由] 北京大学资深学者钱理群教授,是我国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在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他名列首位.他对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的独特理解,入木 ...
  • 破解[圣经/创世纪]2
    创世第一日的破解 1,1:起初神创造天地. 1,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1,3: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1,4: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1,5: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