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及抗凝血机制 - 范文中心

凝血及抗凝血机制

06/20

凝血及抗凝血机制

一. 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止血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血管痉挛到血小板血栓形成,成为血小板凝块,最后促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机体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另外还有纤溶系统 ,三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机体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

活性。

生理止血过程

• 小血管于受伤后立即收缩,若破损不大即可使血管封闭;主要是由损伤刺激引起的局部缩血管反应,但持续时间很短。

生理止血过程

• 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由于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缓,有利于激活的血小板粘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成为一个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起到初级止血作用,一期止血缺陷常用的筛检实验室BT和PLT

生理止血过程

• 局部又迅速出现血凝块,即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分子多聚体,并形成了由血纤维与血小板一道构成的牢固的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 同时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纤维蛋白网内,血小板微丝(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收缩使血凝块收缩,血栓变得更坚实,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这是二级止血作用。二期止血缺陷常用的筛选实验室PT和APTT。

• 与此同时,血浆中也出现了生理的抗凝血活动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防止血凝块不断增大和凝血过程漫延到这一局部以外 。

二 凝血系统

• 凝血过程的三要素:

凝血因子+血小板+Ca2+. 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凝血因子的特性:迄今为止,参与凝血的因子共有12个。其中用罗马数字编号

的有12个(从Ⅰ-XIII,其中因子Ⅵ并不存在

)。血浆中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因子是V(无),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是因子Ⅰ(老大),在肝脏中合成且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2,7,9,10,血友病甲(A)缺乏的是8因子,血友病乙(B)缺乏的是9因子。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共同激活的因子是10因子。 .

通常分为:

①;

②外源性凝血途径;

③共同凝血途径

• 如果只是损伤血管内膜或抽出血液置于玻璃管内,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逐步使因子Ⅹ激活从而发生凝血的,称为内源性激活途径(intrinsic route)

• 如果是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因子Ⅲ来参与因子Ⅹ的激活的,称为外源性激活途径(extrinxic route)

学习生理学的时候,生理性凝血过程的外源性凝血和内源性凝血怎么也记不住,记了忘忘了记,其实很简单:

内源途径:有8、9、11、12因子参与,可记为:婴儿(12)拿着筷子(11)去酒吧(9、8)。

酒吧在室内,所以是内源。

外源途径有3、7因子参与,可记为山鸡。山鸡一般在外面才有。

共同途径有10、5、2因子参与,可记为:十五的月亮(10、5)下有条鳄鱼(2)因子

Ⅹ的激活可以通过两种途径

共同凝血途径的三个阶段

1.因子FX激活成FXa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FII)激活成凝血酶(FIIa)

凝血酶的形成

3.纤维蛋白原(Fbg, FI) 转变成纤维蛋白(Fbn)

纤维蛋白的形成

三 . 抗凝系统

• 正常人1ml血浆含凝血酶原约300单位,在凝血时通常可以全部激活。10ml血浆在凝血时生成的凝血酶就足以使全身血液凝固。但在生理止血时,凝血只限于某一小段血管,而且1ml血浆中出现的凝血酶活性很少超出8-10单位,说明正常人血浆中有很强的抗凝血酶活性。

三 . 抗凝系统

•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和肝素,它们的作用约占血浆全部抗凝血酶活性的75%。

• 抗凝血酶Ⅲ是血浆中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 因子 Ⅱa、Ⅶ、Ⅸa、χa、Ⅻa的活性中心均含有丝氨酸残基,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

• 抗凝血酶Ⅲ分子上的精氨酸残基,可以与这些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这样就“封闭”了这些酶的活性中心而使之失活。

三 . 抗凝系统

• 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存在于大多数组织中,在肝、肺、心和肌组织中更为丰富。

• 肝素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抗凝作用,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Ⅲ和肝素辅助因子Ⅱ(heparin cofactorⅡ)等,使这些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 肝素可使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100倍,使两者结合得更快,更稳定,使凝血酶立即失活。

三 . 抗凝系统

• 天然肝素是一种分子量不均一的混合物,分子量为3000-57000不等。 • 一般将分子量在7000以下肝素称为低分子量肝素。

• 分子量较大的肝素抗凝作用的环节较多,作用较为复杂,易引起出血

倾向,而低分子时肝素具有半衰期较长,抗凝效果好和引起出血倾向少等优点,因而更适于作为外源性抗凝剂。

体外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因素

• 降低温度,当反应系统的温度降低至10℃以下时,很多参与凝血过程的酶的活性下降,因些可延缓血液凝固,但不能完全阻止凝血的发生 • 光滑的表面,也称不湿表面,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解体,减弱对凝血过程的触发,因而延缓了凝血酶的形成。例如,将血液盛放在内表面涂有硅胶或石蜡的容器内,即可延缓血凝

体外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因素

• 去Ca2+,由于血液凝固的多个环节中都需要Ca2+的参加,因此如在体外向血液中加入某些能与钙结合形成不易解离但可溶解的络合物,从而减少了血浆中的Ca2+,防止了血液凝固。

四.纤维蛋白溶解

• 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小血管内的血凝块常可成为血栓,填塞了这一段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血纤维可逐渐溶解,先形成一些穿过血栓的通道,最后可以达到基本畅通。血纤维溶解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

•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纤溶酶原,血浆素原)、纤维蛋白溶解酶(plasmin)(纤溶酶,血浆素)、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

• 纤溶的基本过程可分两个阶段,即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 纤溶酶是血浆中活性最强的蛋白酶

• 主要作用是水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

•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膜表面经常有低水平的纤溶活动,很可能血管内也经常有低水平的凝血过程,两者处于平衡状态。

• 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制度.体制.机制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体制与机制的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中收了这两个词."机制"指的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用人机制等. "体制"指 ...
  • 论国际知识产权争端的法律解决机制
    论国际知识产权争端的法律解决机制 摘要 随着我国与东盟十国经贸往来的加深,各种由于贸易所引起的争端不时发生.在21世纪,这个以知识为财富的年代,我国对因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引起争端问题越来越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 ...
  • 高校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机制探究
    摘 要: 学生对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中的核心部分,针对现行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出现的若干问题,本文提出"二二四"信息反馈机制,从激励.制约.保障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校教学质量 学生信息 反馈 ...
  • 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测试题7
    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测试题 7(仅供学习参考)1.(单选题)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要按照( )的原则,着力抓好执法改革.   A.减少层次.多重执法.综合执法 B.多重执法.综合执法 C.整合队 ...
  • 西方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及借鉴
    西方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及借鉴 � 王雪竹 叶,英国在文官制度改革中,率先建立起了重表现,重才能的考核制度�此后的西方其他国家一般都借鉴和参考了英国的公正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职责一致�如美国的�考核法�对文官的每个职位定出具 ...
  • 论民事诉讼与其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
    论民事诉讼与其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 法学四班 20157652 摘要:民事纠纷是指基于民事违法行为而产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是指缓解和消除民事纠纷的方法和制度.本文通过对比和分别联系,将民事诉讼与非诉讼纠 ...
  • 企业管理机制
    编辑本段 企业管理机制的定义和对象 企业管理机制是指企业管理活动内在的管理要素有机组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诸要素是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中人的因素是最活跃和最积极的因素.另外,还存在共同劳动中所 ...
  • 钟君万能八条口诀
    钟君万能八条口诀: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一)‚万能八条‛钟君详 ...
  • 主管与经理的两点区别
    酒店知识 主管与经理的两点区别 业务主管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员工按照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质量完成定量的工作,他们向经理汇报工作,是一个监督者的角色.业务主管区别于普通员工,就在于他是一个初级管理者,负责推进一个小团队达成工作业绩. 而经理通常指掌 ...
  • 地方政府逆向软预算约束行为机制的后果及其对策分析
    摘 要:近年来,由于压力型体制的出现,我国传统人事任用体制和制度条件等原因.基层政府迫于地方财政压力,多次出现了自上而下地向其所管制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索取资源的逆向软预算约束行为机制.本文主要通过对基层政府的"逆向软预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