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孔子看"政治敏锐性" - 范文中心

读史|孔子看"政治敏锐性"

08/06

孔子的陈国学生子张请教怎么能当官。孔子说:“多听听别人怎么说,把有疑问的地方放在一边,谨慎地谈论其他更多的东西,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看看别人怎么做,把没见识过的事情先放在一边,谨慎地去做除此之外的事情,这样就能减少懊悔。基本不说错话、不做错事,就能去当官了。”

孔子这里对子张要去做官的教导,就是政治把握能力的一些要求。孔子告诉学生,当官一定要把问题弄清楚、学习到位,不弄清楚、不学习到位,事情把握不好,就不要随便发表意见、不要随便下令去做,不要乱表态、瞎指挥,否则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差领导。

政治敏锐性要求从政者能够见微知著,能够预判一件事的社会影响。有人把政冶敏锐性理解为灵敏的政治嗅觉,及时了解上级动向,学会明哲保身。在孔子看来,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君子当然也需要自保之道,但更重要的是正直行事。这里,我们来看看孔子对于几个处在复杂政治环境中政治人物的态度。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要言行正直;国家政治昏暗,行为要正直,但言语要谦虚谨慎。”而且孔子认为,一个人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做大官、发国难财是一种耻辱。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孔子更提倡在国家政治黑暗时要么正直行事,促使政治局面向好的方向发展;要么就不做官,以免成为黑暗政治的帮凶,也毁了自己。

孔子在官员对待官位和国家关系上,非常赞赏卫国大夫史鱼。

《孔子家语·困誓》中记载了“史鱼尸谏”的故事:卫国的蘧伯玉德才兼备,但卫灵公却不重用他;而一个叫弥子瑕的家伙作风不正派,反而得到卫灵公的重用。史鱼是卫国一位大臣,看到这种情况多次进谏,卫灵公就是不听。后来,史鱼得了重病,在要去世前把儿子叫过来嘱咐他说:“我在做官,却不能够进荐贤德的蘧伯玉而劝退弥子瑕,是我身为臣子却没能防止国君犯下过失啊!生前无法正君,死了也没脸举办丧礼。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放在窗子下,这样就行了。”

卫灵公前来吊丧时,见到大臣史鱼的尸体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就去责问史鱼的儿子。于是,史鱼的儿子就将史鱼死前的交代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听后很受震撼,说:“这是我的过失啊!”然后让史鱼的儿子好好安葬史鱼。卫灵公回去后便重用了蘧伯玉,接着又辞退了弥子瑕并疏远了他。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赞叹道:“自古以来有许多敢于直言相谏的人,但到死了便也结束了。还没有像史鱼这样的,死了还用自己的尸体来劝谏君王,用自己的赤胆忠心感化了君王,难道还称不上是正直的人吗?”

在政治敏锐性上,孔子还强调一个人对自我要有正确认识,知道自己的斤两。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德行不够而官位很高,智慧不足而谋划很大,能力有限却担负重任,这样的人迟早要遭遇灾祸的。

(摘自《组工文萃》2016年第十一期)

稿件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内容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及 ...
  • 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对教育管理中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对教育管理中的启示 作者:董凌波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12期 摘要: 儒家管理思想包括人本主义管理思想.领导的管理思想."礼治&qu ...
  • 国学经典选读重点句翻译解析
    P27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① 有子:孔子的学生,名若.字有子. ② 为人:作为一个人. ③ 弟:悌也,指尊 ...
  • 八.发问的精神
    八.发问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以理统事的议论方法. 2.学习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事"与"理"的关系.("事"是为"理" ...
  •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一)<童趣>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余]我.[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故]所以.[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
  •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
    一.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以后,"儒"又成了以孔子学说为宗旨而形成的学派时称谓."儒者"即专指孔子及其门弟子."儒学"即专指孔子思想及其门弟子发展的学说.孔于 ...
  • [论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论语>是中华文明的圣经,它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衍生息,历经磨难而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要学习<论语>中的君子观.立志观.教育方法论等,从而使当代思 ...
  • 七年级第10课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文件]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doc [标题]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 [内容]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高级教师 ...
  • 中国加入当代国际组织的文化定位探索
    作者:潘一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1年06期 一 面对各类国际组织作用日益增强.全球逐步"一体化"的发展大势,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取向目前主要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选择是文化民族主义:这是一种中国 ...
  • 第一章孔子的伦理学说第一节
    第一节 孔子的伦理道德观 一.孔子的品格及其学说的重大影响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邹)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享年73岁.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委吏&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