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应掌握.背诵的课文 - 范文中心

专业知识应掌握.背诵的课文

03/07

1. 汉乐府《江南》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②,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①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②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解说]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这是一首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全诗格调轻快。犹如一幅曼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的鱼儿在嬉戏,还有那水上愉快地采莲的男男女女,闭上眼,采莲的女温润柔美的歌声仿佛萦绕耳旁,滑进你的心间。那么秀丽的江南风光!那么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小船儿轻轻的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读完此诗,一股夏日的清新空气迎面扑来。我们隐约感受到了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自己的心情也随着轻松起来。全诗语言简练、朗朗上口是儿童初学诗品的佳作。让我们和江南的采莲人一起一边采莲一边愉快的吟送这首诗吧!

2.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葵:古代的一种蔬菜。晞:晒干。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泽。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焜黄:枯黄。华:同“花”。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3.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

2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川:平阔的原野

5.苍苍:青色。

6.见读xiàn ,同“现”,显露。

7.野:古词典里读yǎ,现代人一般读yě,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4.咏鹅

朝代:唐代

作者:骆宾王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1. 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2. 拨:划动。

鉴赏三: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

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鉴赏二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鉴赏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

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5. 风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⑴解落:吹落,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⑵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⑶过:经过。⑷斜:倾斜。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这是此诗的一大妙处。风是无形的,风又是实在的,我们看不到风,却能感受到风。秋风能扫尽落叶,春风能催开鲜花,风能激起千层浪,风能吹得万竹斜。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赏析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 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风无形, 空气流动形成风. 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 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 花儿在风中摇曳着, 变着法儿撒欢儿, 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 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风也有自己的

思想和感情, 当它欢欣的时候, 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 春天来临的时候, 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作者介绍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相关内容

  •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论文题目: 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之我见 作者姓名: 黎 宇 作者单位: 广西桂平市寻旺二中 联系电话: [1**********] 邮编地址: 537200 内容摘要: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捕获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通过阅读短文,运 ...
  •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日月潭
    日月潭 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
  •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茶山复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执教人: 一.教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作 ...
  •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 ...
  •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 ...
  • 北大教授强烈推荐:用这些方法背诵课文,孩子的速度快10倍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老师会要求孩子背诵课文.为什么要背诵课文呢,背诵课文能够锻炼孩子的读音能力,掌握一些必要的词语,对于培养孩子的语感等方面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老师都要求孩子会背一些经典课文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孩子在背 ...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我要本课认识"亦.妆"2 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 个字. 2.我要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望天门山>. 3. ...
  • 新学期开学后初中语文教材全国统一!这几篇古诗文要提前背起来
    从2017年9月新学期开始,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正式终结,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变化:古诗词篇目大幅增加,文言文比例提高 1.课文数量减少. ...
  • 三峡教案选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 ...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北关示范小学 李爱庆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继续担任六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很浓,上课时大都能认真听讲,平时能勤于朗读背诵,多阅读课外书,知道要认真写好钢笔字等等.但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