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 范文中心

(3)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09/12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0分)

1.(2010年4月北京市宣武区一模13题)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

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的现象。该材料反映了( )

A .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 .大量的原棉被投入市场 B .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一些村镇 D .出现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城市

2.坐落在聊城城区云和县,由旅居山东的山西、陕西客商于1743年集资兴建的山陕会馆是“祭神灵”(关公)联桑梓(故乡)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关信息有( )

①当时聊城区位优势明显 ③晋商崇尚诚信和忠义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②晋商注重乡谊联络 ④晋商汇兑、存款放款场所奢华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2010年安徽省宿州市三模12题)唐人罗让指出唐朝“根本实在于江淮矣”。杜牧也说“江

淮赋税,国用根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经济重心南移 B.江淮经济发达

C .唐朝重视江淮的开发 D.江淮赋税负担沉重

4.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

A. 两汉时期 B. 唐宋时期 C. 元代时期 D. 明清时期

5.(2010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联考20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官府的控制之下,其目的不包括 ( )

B .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D .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A .宣扬国威 C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6.(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6题)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

A .画家个人爱好 B.人文主义传播

C .社会上层倡导 D.商品经济发展

7.在一次唐朝历史知识的快速抢答赛中,大屏幕先后显示“位于长江流域的一个新兴城市”、“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杜牧为它留下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等提示,这座城市是( )

A. 长安 B. 洛阳 C. 广陵(扬州) D. 成都(益州)

8.(2010年11月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4题)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

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9.(2007年广州会考15 题)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指

A .市舶使 B .柜坊 C .肆邸 D .票号

10.(2010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二模9题)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 ②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③唐政府征收茶税 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

11.(2010年11月杭州学军中学高三期中27题)(14分)民国时期存在三大财团:华北财团、江浙财团、华南财团,其中江浙财团资本最为雄厚、所属工商金融机构最多、与政权的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在民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产生、发展与衰弱,在民族资产阶级中极具代表性,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中国遭受的曲折与困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晋商”,也有“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早在1403年,就是明成祖的时代宁波人就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邮局,叫做民信局。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运送货物都要找当时的镖局运送的。当时的民信局书信、报刊、银票都可以邮递,同时兼送货物。人家凭什么把书信、契约交给你?因为宁波商人的信用是绝佳的,非常注重信用。基本上可以说是一诺千金似的信用……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郎咸平《天下宁波帮:诚信、团结、现代商业意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宁波帮”兴盛的具体原因(3分)

材料二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

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1904年,清廷户部尚书鹿钟麟奉谕组建大清户部银行,因国库空虚,邀请民间资本入股,原受邀的山西票号一致拒绝入股,结果使户部银行由江浙绸缎商筹办。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资本扩充至一千万两,大部分由江浙商人掌握。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三 “江浙财团”投资人和主办人大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有些是北洋时期的军阀官僚,出身于买办,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少集团带有较浓厚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倾向,但其民族资本成份则是主要的。其代表人物曾表现过一定程度的反帝﹑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他们中某些人支持过广东革命政,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工人运动的高涨,又表现了较强的动摇性和妥协性。特别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使他们感到恐惧。当蒋介石准备发动“四. 一二”政变时许多人站到了蒋介石一边。

(3)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评“江浙财团”(3分)

材料四 江浙财团希望南京政府能够实现国内的统一和稳定,取消外国企业在华的经济特权,虽然蒋介石与其有共同点,但蒋介石主政期间致力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于江浙财团所掌握的银行业这样的命脉行业,是必定要将其纳入国家的控制下,这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制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566家银行有1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

(4)联系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江浙财团在近代发展受阻并最后瓦解的主要因素。(2分)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一课一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浙江一带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指家庭棉纺织业)已不仅仅是满足自给自足的需求,已与市场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从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项为正确答案。

2.B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山陕会馆是“祭神灵”(关公)联桑梓(故乡)的重要场所”,可排除④不正确。

3.B

解析:罗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指出唐代的经济重心实际上在江淮地区,杜牧也说江淮地区上交的赋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这些信息反映了江淮地区的经济在唐朝十分发达。A 项经济重心南移说法:六朝时期----趋向平衡;隋唐时期----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移;明清时期-----重心巩固。CD 两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联系。

4.D

解析:简单回顾课本知识即可。

5.B

解析:中国古代一直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因而抑商是历代政府的一贯政策,因而对外贸易也是以宣扬大国国威为主,并非是为了发展经济,获取经济利益。

6.D

解析:《清时上河图》真实反映了宋朝汴河两岸商业经济繁荣景象;而拉斐尔《圣母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其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正确选项是D 。

7.C

解析:通过长江流域排除AB ,通过“雄富冠天下”、杜牧的诗句判断是扬州而非成都。

8.D 9.B 10.B

解析:根据诗“水门向晚茶商闹”,一个“闹”字写尽了茶市的喧嚣与繁华。茶市的交易是通宵达旦,专供茶商们谈生意和饮酒作乐的酒楼亦是昼夜营业,所以符合的材料是②和④,应该选择B 。

二、非选择题

11.(1)兴盛原因:引进西方工商理念, 具有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 宁波商人讲信用; 宁波地方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和商业传统(3分)

(2)崛起原因:①19世纪末帝国主义竞相在中国开设银行工厂, 大量输出资本, 刺激了江浙商人投资近代工业和金融业 ②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④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⑤辛亥革命后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政策, 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 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出其中四点即可,4分)

(3)评价:江浙财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其成员主要是民族资本家, 因而一开始就受到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因而具有革命性; 但是由于自身条件有限又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 因而斗争又具有妥协性。这注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分)

(4)受阻及瓦解原因:①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及经济统制政策; ②官僚资本的挤压; ③帝国主义的压迫(日本侵略的加剧)(2分, 答出两点即可)

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 民族资本主义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民族独立是实业救国的前提(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特征
    董鉴泓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特征 圈 I.......................J 提要通过对中西古代文化和城市发展特征的对比.总结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几千年阁中华文化长盛不衰未中断.城市建设制度得到延续和发展: ...
  • 考察报告04064041
    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11月16日--11月24日 考察路线:南京--苏州--周庄--上海--杭州 11月16日我们04级环艺专业的同学在冷春林.付卫东及主带队李宁三位老师的带领下踏出了为期九天的外出考察征程.我们考察的基本路线是南京-苏州- ...
  • 日本外来词,中国人
    驳所谓"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的谬论点击:5453 回复:70 作者:白珉 发表日期:2010-2-6 13:51:00 回复 关于现代汉语中的日本外来词的话题,原来我并不关注.2007年在网易新闻论坛中日关 ...
  • 古代灯具研究参考文献目录
    古代灯具研究参考文献目录 一.美学 (一)期刊论文 1.张钟权.神木县出土一件铜彩绘鹅鱼灯.文博.1986-12-27 2.雷云贵.西汉雁鱼灯.文物.1987-06-30 3.高丰.中国古代的灯具.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 ...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 ...
  • 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与重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与重构 冯 勤 [摘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已逐渐转向文化全球化,这使中国传统文化再次尴尬地陷入日益突出的困境中,中国传统文化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呢?这一 ...
  • 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1.以下是我国先民在七八千年前使用的最早的松土工具,该工具的名称是 A .石铲 B .石锄 C .石犁 D .耒耜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 个人整理王玉茹中国经济史课后答案(经济学综合第二本)
    第一章 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 一.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总是建立在对一定的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就是不断开发.利用资源的历史.尤其在技术条件低下的古代社会 ...
  •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末相,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