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地球转动的傅科摆 - 范文中心

证明地球转动的傅科摆

07/27

证明地球转动的傅科摆

三百多年以前伽利略接受罗马教廷的审判,当他被迫承认地心说的时候,有人记载说,伽利略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动啊!”伽利略是否说过这句话已经不可考,按理说后人杜撰的成分比较大。很难想象有人会在听见了伽利略低声说出的“异端”言论,会把它记录了下来,更何况当时伽利略已经神志不太清醒。现在,即使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知道地球存在自转和公转。那么,一个问题是如何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比如自转呢?

150年前的实验

时间回溯到1851年的巴黎。在国葬院(法兰西共和国的先贤祠)的大厅里,让·傅科(Jean Foucault)正在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傅

科在大厅的穹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

索的下面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摆锤的下方

是巨大的沙盘。每当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

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沙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

按照日常生活的经验,这个硕大无朋的摆应该在

沙盘上面画出唯一一条轨迹。

实验开始了,人们惊奇的发现,傅科设置的

摆每经过一个周期的震荡,在沙盘上画出的轨迹

都会偏离原来的轨迹(准确地说,在这个直径6

米的沙盘边缘,两个轨迹之间相差大约3毫米)。

“地球真的是在转动啊”,有的人不禁发出了这样

的感慨。

自转和惯性

傅科的这个摆可以演示地球自转的实验。这种摆也因此被命名为“傅科摆”。傅科摆为什么能够演示出地球自转呢?简单的说,是因为惯性。

通常,我们说“地球具有自转”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明确出它到底相对于什么自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参照物,谈论运动是不可想象的。还没有办法在空间中打

上一根钉子作为绝对的参照物,因此,我们只能依靠较远的、

看起来似乎是静止的天体作为参照物。事实上,那些天体也

绝不是“空间中的钉子”,只不过因为它们实在太遥远了,

我们不妨——事实上恐怕也是唯一的选择——把它们作为

参照物。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的时候,将一直保持它的运动状态。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

内容。

傅科摆是一种很有趣的装置。给摆一个恰当的起始作用

力,它就会一直沿着某一方向,或者说某一平面运动。现在,

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况,假如把傅科摆放置在北极点上,那么

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很显然,地球在自转——相对于遥远的恒星自转。同样,由于惯性,傅科摆的摆锤相对于遥远恒星的运动方向(平面)是不变的。(你可以想象,有三颗遥远的恒星确定了一个平面,而傅科摆恰好在这个平面内运动。由于惯性,当地球以及用来吊起摆锤的架子转动的时候,摆锤仍然在那个平面内运动)那么什么情况发生了呢?你站在傅科摆附近的地球表面上,显然会发现摆动的平面正在缓缓的转动,它转动的速度大约是钟表时针转动速度的一半,也就是说,每小时傅科摆都会顺时针转过15度。

如果把傅科摆放置赤道上呢?那样的话,我们将观察不到任何转动。把摆锤的运动看做一维谐振(单摆),由于它的运动方向与地轴平行,而地轴相对遥远的恒星是静止的,所以我们观测不到傅科摆相对地面的转动。

现在把傅科摆移回巴黎。摆锤的运动可以分解为沿地轴方向的和与之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分运动。后者会产生相对地面的旋转(正如北极的傅科摆)。这两个分运动合成的结果是,从地面上的人看来,傅科摆以某种角速度缓慢的旋转——介于傅科摆在北极和赤道的角速度之间。(也可以从科里奥利力的角度解释,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如果在北极的观测到傅科摆旋转一周的时间是A(A=24h),那么在任意纬度γ上,傅科摆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A/sinγ。对于巴黎,这个数字是31.8小时。

傅科在实验时为什么要用如此巨大的摆,这是有道理的。由于地球转动的比较缓慢(相对摆的周期而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摆线才能显示出轨迹的差异。由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这个系统必须拥有足够的机械能(一旦摆开始运动,

就不能给它增加能量)。所以傅科选择了一个28千

克的铁球作为摆锤。此外,悬挂摆线的地方必须允

许摆线在任意方向运动。傅科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三

点,才能成功地演示出地球的自转现象。

现在,巴黎国葬院中依然保留着150年前傅科

摆实验所用的沙盘和标尺。不仅仅是在巴黎,在世

界各地你都可以看到傅科摆的身影,例如,你可以

在北京天文馆看到一个傅科摆的复制品。

当你有机会凝视这个缓慢转动着的傅科摆的时

候,是否也会像伽利略——或者150年前观看傅科

摆实验的观众那样——发出由衷的赞叹:“地球真的

是在转动啊!”?


相关内容

  •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证明地球在自转(新教科版五下) 教学目的: 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摆的实验研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 ...
  •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一 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 ...
  • 五年级下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复习题 一.填空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 ...
  • 科里奥利效应
    科里奥利力的有关现象 摘要:生活中的一些小现象,只要善于探索,就能得到启发,甚至上升到理论,如科里奥利效应.科里奥利力在我们的课本中没有出现,但是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现象,我们有必要了解科里奥利力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此来丰富我们对自然的 ...
  • 高中重要物理实验
    重要物理实验(1583-1983) 时间 实验者 实验者(英文名) 国家 生卒时间 实验内容 1583 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意 1564-1642 作单摆实验,发现单摆周期和振幅无关,创用单摆周期作为时间量度的单位. 1 ...
  • 昼夜的变化
    <昼夜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1)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昼夜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 (1) 打印本文 <昼夜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1) 作者:汤晓明 薛建祥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29 <昼夜的 ...
  • 引力常量的测量
    第三节 引常量的测量 教学目的: 1. 知道测量的原理,了解测量装置的空间特点: 2. 知道引力常量的大小及其普适性: 教学重点: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了解测量装置的空间特点 教法方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历史回顾: ...
  • 物理学家的贡献
    初中物理基础--物理学家 附录一世界大物理学家一览表 泰勒斯(希腊,约前624-前546)米利都学派的主要代表. 毕达哥拉斯(希腊,前580-前500)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希腊,前 384-前322)主要著作有<工具 ...
  • 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正确认识是( )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天圆地方 C.地球仪是地球的真实形状 D.足球似的正球体 [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专题]示意图:地球仪与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