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pdf - 范文中心

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pdf

12/17

南方日报/2013年/1月/7日/第F02版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家解读

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法治建设的重点应尽快转移到推进宪法

和法律实施上来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富强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形成之后,法治将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高。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意味着执政者要时刻用法律标尺来考量自己的行为。十八大报告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政,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提出是对领导干部更高的要求,具有重大的意义。十八大报告还明确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意味着我国治国理政的方式将进一步完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不仅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就意味着今后我国治国理政的方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动员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和形式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充分保障公民权利、维持国家长治久安。法律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立法程序,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允许各种利益阶层和群体参与到立法中来,充分有效地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意见主张,使法律真正成为全体公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从而有效地推进全方位实施依法治国的进程,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依法理顺国家与公民的财产关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依法治国就是要充分发挥立法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法律手段理顺国家与公民的财产关系,在国家与公民的分配上,更多地关注公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大财政支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在公民之间的分配上更多地关注缩小收入差距、贫富差别,努力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实质公平。 充分发挥司法救济的作用,保障各种权利得到有效实现。在法律领域,人们的社会利益往往表现为各种权利。当权利受到侵害或者发生损失时,就需要司法予以救济。司法的本质和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正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发挥司法的这种权利救济功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应当尽快转移到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上来,着力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

第1页 共1页


相关内容

  • 依法治国问题研究
    学习18大精神 领会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是人类的梦想.为了法治,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此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求是>杂志2015年第一期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 ...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李建国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05日 06 版)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2年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就司法改革问题发布白皮书.第一次系统地向国内外介绍了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表明中国致力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态度 ...
  • 国家民主法治与大学生的社会使命
    [摘 要]民主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主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当代大学生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民主法治的社会使命,做国家民主法治的忠实崇尚 ...
  • 对我国法治现状的思考
    <前沿j 2002年第9期 对我国法治现状的思考 陈芳芳+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 河南三门峡472000) [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历经二十余年,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如立法滞后. 执法不严.监督乏力.基础薄弱等问题. ...
  •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趋向之述评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趋向之述评-- 陈朋 内容提要社会转型使得社会管理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必须 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管理的部署经历了不断 ...
  • 德治与法治的比较 Microsoft Word 文档
    德治与法治的比较 本文认为,"法治"与"德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不可偏废的两种途径,而两者的理性统一实际上要求建立一种宪政秩序.作为法治的最高形式,宪政不但为法治提供了道德源泉,而且也为实现德治提供 ...
  •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全文)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全文)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 ...
  • 全面依法治国精鉴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