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早期论述 - 范文中心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早期论述

11/15

・研究资料・(《哲学动态》1996年第12期)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早期论述

冯景源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

  长期以来, 我国理论界对唯物史观的研究, 多局限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近年来, 有的学者关注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研究, 但却得出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上早期观点和晚期观点有反差, 得出了马克思晚年“困惑”的结论。当我们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并回过头来同马克思早期作比较分析时, 发现马克思的思想是一致的。这里的关键是关于唯物史观完整体系的理解。这完整体系在内容上, 主要的又是・・・・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 理论界有的论者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 这两者是有联系的, 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社会发展道路, ; 另一种是社会形态的跨越发展形式。

。我们知道, 马克思在1857—1858及为这一手稿写的“序言”中, 论述了社会发展的五种形态。同样, 马, 也论证了五种社会跨越发展的问题。

关于原始氏族向奴隶社会的跨越发展, 马克思是在摘录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中予以论证的。应该指出的是,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利用史实科学地论证了古希腊人从血统的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度的发展过程。他在该书的“希腊政治社会的建立”一章中指出:“雅典(希腊奴隶制中央政权的所在地——引者) 在新的政治体制下勃然兴起, 声威并著……雅典人

①已上升到了人类历史上诸民族中最卓越的地位。”马克思在摘录了摩尔根这一章的主要论述

之后, 又以舍曼的古代历史学著作《雅典国家》探讨了其他原始氏族的奴隶制跨越发展问题。马克思写道:“根据舍曼的说法, 霍普利特部落(雅典统辖的一个行政区——引者) 是希腊的外来人; 他们一度在克苏图斯统率下站在阿提卡(希腊人的居住地——引者) 方面和优卑亚的加尔西顿殖民者进行战斗, 并因此获得优卑亚对岸的杰特拉波里和大部分邻近地带作为移

②住地。”摩尔根分析了雅典政治制度建立之后“声威并著”。马克思对于新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历史作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指出“希腊的外来人”不是靠自己氏族的慢慢进化, 而是在参加希腊人的征战, 靠战功获得了自然条件比较好的“移住地”, 被雅典人划为一个行政区, 使一个氏族制度跨越发展到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中来。

古代的这种社会发展是不是具有偶然性呢? 为了建立社会跨越发展这一概念, 我们再以马克思所说的古代迦太基为例进行研究。对于跨越发展, 马克思指出:“迦太基、希腊的殖民

③地以及11世纪和12世纪的冰岛可以作为例子。”这里, 因篇幅所限, 我们着重研究古代的迦

太基。迦太基原是西亚沿海古代奴隶制城邦国家推罗的一个殖民地。推罗通过海上贸易在北38

非沿海建立起迦太基城, 通过移民推行奴隶制。之后, 迦太基人通过经营海上贸易, 它成了地中海西部北非的奴隶制强国。据历史记载:“经营海上贸易是迦太基人致富之源。广泛使用奴隶在大农庄里从事耕作, 或在矿山中开采、船舶上摇橹。”迦太基奴隶制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它的母国——推罗, 特别是在航海及其军事力量方面。“迦太基在公元前四世纪拥

④有地中海上的第一流海军。”以上的研究表明, 古代从氏族或部落向奴隶制的跨越发展, 不仅

不是偶然的, 而且这种跨越发展还有不同的形式。

关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跨越发展的史实中, 马克思十分重视英国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的历史发展。马克思在早期阐述他的唯物史观理论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指出:“英格兰

⑤和那不勒斯在被诺曼人征服之后, 获得了最完善的封建组织形式。”在晚年的《历史学笔记》

⑥中继续研究, 并写有专章:“英国被诺曼人所征服。征服者威廉(1066—1087) ”。诺曼人是

英国的外来人, 他们的故土是英国一海之隔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社会发展处于氏族社会阶段。该氏族善于航海, 经常向外侵略, 法国、英国以及意大利常常是他们攻击的目标。公元10世纪初, 在法国建立诺曼底公国, 11世纪初征服英国, 征战者威廉自立为国王。威廉为了奖励随同他征战将士们的战功, 实行土地分封制度, 于是, 把他的军事组织变成了以土地分封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组织。对于这一历史演变过程, 马克思作了如下的概括:“英国封建主义起源于那些亲自参加国王的征战并因其、‘义勇兵团官兵’或者‘大乡绅’。后来, ⑦族效法国王的榜样, 。”指的是公元11。该王国的建国方针, ⑧。这里也可以看到, 封建制度的跨越, , 马克思非常重视美国的历史。美国是在英国13个北美殖。通过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 宣布独立。对于它的跨越发展, 马克思这样写道:“美国的发展是在已经发达的历史时代起步的, 在那里这种发展是异常迅速。”这种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移民。“在这些国家中, 除了移居到那里去的个人而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前提, 而这些个人之所以移居那里, 是因为他们的需要与老的国家的交往形式不相适应。可见, 这些国家在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拥有老的国家最进步的个人, 因而也就拥

⑨有与这些个人相适应的、在老的国家里还没有能够实行的最发达的交往形式。”这些移民主

是两种人, 一种是想来发财的商人和各种投资者, 另一种人是要到异地寻找生活出路的各种工人。

于是, 这两种人在这里相遇, 便顺利地建立起与他们的需要相适应的交往方式。我们知道, 美国在发展资本主义方面超过它的母国——英国。

这里, 我们应该着重指出两点。第一点, 对于美国的跨越发展, 是马克思在早期的研究, 不是晚年在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时才提出的(跨越发展问题) ; 而且, 这一研究正是阐述他的唯物史观理论时提出的。第二点, 是关于移民或外来人在社会跨越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无论是在奴隶社会, 或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跨越发展中, 都有一个移民或外来人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跨越发展的因素问题, 马克思也给予了关注, 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早期的“形态”著作中, 这样分析道:“在法、英等国是异族人移居于已经发达的土地上, 在美国是

κβ异族人移居于一块全新的土地上”在法国、英国和意大利, 正如我们已经分析过的是异族人

移居到已经具有适合发展新制度的土地上; 在美国是“最进步的个人”移居到“全新的土地上”, 即移居到适合他们发展新制度的土地上。应当指出, 马克思这一方面的论述也是在其早

39

期建构自己唯物史观理论时就加以注意, 并力图以实证的史料进行论证。

关于社会主义的跨越问题, 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这就是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论述。关于这一方面, 我们不再赘述。

以上我们用史实简略阐释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问题。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 关于社会形态的跨越道路及其具体形式问题, 这是马克思在阐述唯物史观这一理论体系时, 或是在唯物史观发现之后, 运用这一科学历史观, 进一步具体地研究世界历史, 力图从人类历史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上作出论证。从一定意义上说, 这一工作, 比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在时间上还要长, 工作量还要大, 更为艰巨。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这样说, 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理论, 是唯物史观的应有之意。从这个意义上说, 过去我们理论界的一些文章和专著对这一科学历史观的阐述是不全面的。根据以上的分析, 现在可以有理由说: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理论, 是马克思科学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社会发展的“演进”与“跨越”这两方面来理解, 唯物史观才成为马克思所说的“艺术整体”。深入研究这一问题, 对于我们今天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有理论意义, 又有实践意义。〔注释〕

①〔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 ,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第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 第525页。

③⑤⑧⑨β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995、—128页。④《世界历史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册199、199—200页。(责任编辑 李立新)     

简讯:

纪念杨献珍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潘可礼 (中央党校研究生部)

  1996年9月19日, 在中共中央党校召

开了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杨献珍同志诞辰100周

年的学术研讨会。

会上对杨献珍同志的关于辩证唯物主义

反映论的观点; 关于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问

题; 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问题; 关于合

二为一的问题; 关于怎样才算是实事求是; 关

于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等问题作了深入细

致地研讨。对他的基本哲学思想作了高度的

评价, 同时很多同志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40会上高度评价了杨献珍同志以“联系实际”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和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硬骨头精神, 高度评价了他人品和学品一致、理论性和党性一致的高尚情操。他们一致认为:要认真总结和吸收三次争论的历史教训, 分清学术和政治的关系, 切实按照“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方针, 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最后, 中央党校决定以哲学部为主体, 组织科研人员, 专门研究杨献珍思想, 用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


相关内容

  • _黑格尔法哲学批判_导言_的解读与深思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2年5月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解读与深思 陈 雪 刘 洋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110034) 摘 要:作为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摘要:本文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做了较系统的考察.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导致妇女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本原因,在抽象意义上,可以说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但具体地,则是无工资价值的家务劳动 ...
  • 国家理论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作者:郁建兴 东南学术 2002年01期 新世纪.新千年伊始,正是必须认真对待国家的时候."国家权力在20世纪具有空前的破坏力",弗雷德里克·C·特内(Frederick C.Turner)在以"变化着的国家角 ...
  • 简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
    2011年2月 第25卷 第1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xia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Feb.2011Vol.25No.1 ●政治理论研究 简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 ...
  • 单向度的人译文及读后感
    单向度的人译文 第二章 政治领域的封闭 在工业文明最发达的地区形成的全民动员的社会,在生产联合方面,具有福利国家和战时国家的特征.与先前的社会相比,这确实是一个"新的社会".传统的污点正被清除或孤立,各种导致分裂的因素正 ...
  • 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
    目 录 中文摘要 „„„„„„„„„„„„„„„„„„„„„„„„„„ 1 英文摘要„„„„„„„„„„„„„„„„„„„„„„„„„„„1 绪 论„„„„„„„„„„„„„„„„„„„„„„„„„„„„2 (一)选题意义„„„„„„„„„ ...
  •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理论是什么? 对现有相关成果的统计研究表明, 对于这个根本性问题的回答, 当前学术界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答案是"人的全面发展",占90%以上比重;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人的自由发展".主 ...
  • 马基辨析题
    一.辨析题 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答:唯物主义的确重视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也的确重视精神的重要性.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并不在这一点. 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 ...
  • 毛概作业之心得体会
    学习胡总书记建党90周年讲话体会 201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总结和提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理论基础,并确立其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通过对讲话的认真学习, ...
  • 山东教师编考试试题(猜中95%)
    山东教师编考试(猜中95%)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2.著名的实用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