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译文及读后感 - 范文中心

单向度的人译文及读后感

06/08

单向度的人译文

第二章 政治领域的封闭

在工业文明最发达的地区形成的全民动员的社会,在生产联合方面,具有福利国家和战时国家的特征。与先前的社会相比,这确实是一个“新的社会”。传统的污点正被清除或孤立,各种导致分裂的因素正被控制。为人们所熟知的主要趋势是:在政府作为推动、支持有时甚至控制的力量的作用下,国民经济集中于大公司的需求上;国民经济与世界范围的众多的军事同盟、金融机构、技术组织及发展组合结合在一起;蓝领群众与白领群众之间、劳资双方的领导层之间以及不同社会阶级的业余活动与向往之间,逐渐同化;学术与国家目标之间也形成了一种前定的和谐;公众舆论的结合已入侵到私人家庭;卧室也向大众传播媒介敞开了。

在政治领域里,这种趋势以对立双方引人注目的统一或结合形式表现出来。在国际共产主义的威胁下,两党在对外政策上超脱了竞争着的集团利益,并扩大到对内政策上,两大政党的纲领在对内政策上难以区分,使得饱含虚伪的陈词滥调充斥其间。对立党派的这种联合影响着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它掌握了那些把这一制度的进步置于脑后的社会阶层,也就是那些其生活一度体现着同整个制度相对立的社会阶级。

在美国,人们注意到资方与有组织的劳工之间的勾结和联盟。民主制度研究中心在1963年出版的《劳工看劳工:对话》一书中写道:“现在的情况是:工会在它自己看来,与公司几乎没有区别。在今天工会与公司共同进行的院外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当工会与公司为更大的导弹合同而进行院外活动,并力图把其它国防工业也纳入这一地区时,或者当工会与公司怀着碰巧能签订什么合同的希望,共同奔赴国会,共同要求生产导弹而不生产炸弹,或者生产炸弹而不生产导弹时,工会将不能说服制造导弹的工人相信他们为之工作的公司是一个工贼集团。这取决于他们合同的成立。”

其领袖们为了增进国家利益而同保守党对手竞选的英国工党,是很难保全哪怕最温和的部分国有化纲领。在已经剥夺了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西德,社会民主党正式放弃了它的马克思主义纲领,令人信服地证明它的体面。这就是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形势。在东方,逐渐减弱的直接政治控制,证明着作为统治工具的技术控制效率的信赖感正在增长。至于法国和意大利的强大的共产党,则坚持这样的最低纲领,即收起革命夺权的主张,遵守议会竞选的规则,从而证明了环境的总趋势。

尽管,那种因为法共和意共受外来力量的支持而认为它们是“外来的”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但这种宣传有着某种非故意捏造的真理内核:只要这两个党在当前现实中是过去(或未来?)历史的见证人,那么它们就是“外来的”。如果它们同意在既定体系的框架内活动,那么这不只是基于战术的基础,不是短期策略,而是因为它们的社会基础已被削弱,它们的目标已因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而改变(正如默认这种政策转变的苏联的目标已经改变一样)。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扮演着“被指责”为非激进的合法反对党的历史角色。它们证明着资本主义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并证明着那些使得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质的差别表现为既定社会内部中量的差别的条件。

为找出这些发展变化的理由而进行深入的分析是不需要的。在西方国家,社会内部以前的冲突,在技术进步和国际共产主义这双重(而且相互关联的)影响下,得到了缓和与调解。在来自外部的威胁面前,阶级斗争被冲淡了,“帝国主义的矛盾”也被束之高阁。资本主义社会被动员起来反对这种威胁,显示出一种在工业文明早期阶段所不知晓的内在统一和凝聚力。这是一种有物质基础的凝聚力;同仇敌忾的总动员,起到了全面刺激生产和就业的作用,因而维持着高标准的生活水平。.

在上述原因影响下,出现了一个行政管理的领域,它通过生产力的增长和核战争的现实威胁的有利影响来使萧条受到控制,社会冲突得到稳定。这种稳定,就其未触及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发现的这些冲突的根源(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来说,是“暂时”的呢,还是这种以容忍矛盾来解决矛盾的对抗性结构本身的转变?并且,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它又如何改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后者否定前者的关系呢?

社会变革的牵制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想象成一场政治革命:无产阶级要摧毁资本主义的政治机器,但保留其技术设备,并使之为社会化服务。革命当中有连续性:从不合理的束缚和破坏下解放出来的技术合理性,在新社会里将保持并完善着。读一读一位苏联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这种连续性的论述,是很有趣的,这对于理解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决定性否定的观点,至关重要:

“(1)虽然技术的发展从属于某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但同其它经济因素一样,它并不随着这个社会形态的规律失效而终结。在革命过程中旧的生产关系被打碎时,技术仍然存在,并从属于新的经济形态的规律,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2)与对抗性社会中经济基础的发展相反,技术不是通过飞跃,而是通过新质因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因素的消失而发展的。(3)〔与本文无关〕。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技术的应用是不合理的,但在生产设备中还是体现了技术的合理性。这不仅适用于机械化的工厂、工具和资源开发,而且也适用于“科学管理”所安排的适合机器操作程序的劳动方式。国有化或社会化本身并没有改变技术合理性的这种物质体现。相反,后者仍然是社会主义发展一切生产力的前提。

可以肯定的是,马克思认为,“直接生产者”对生产设备的组织与指导将在这种技术的连续性中引起质的变化,换句话说,生产将趋于满足自由发展的个人需求。但是,既定的技术设备在社会的一切领域吞没了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即它成为把各劳动阶级组合在一起的政治世界里的控制和凝聚中介,这样一来,这种质的变化将牵涉到技术结构本身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预先决定于劳动阶级在根本生存上同这个世界相异化,他们的意识是对他们完全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中继续生存下去这一状况的意识,以致对这种质变的需要竟成为生死攸关的事情。因此,否定性先于这种质变本身而存在,那种认为自由的历史力量在现存社会内部发展的观点,乃是马克思理论的一块基石。

现在正是这种新的、为社会所禁止的意识,或者说“内部空间”,是超越性的历史实践的,在总体上以其极为强大的生产力的成就获得了它的存在理由。这个社会的最高承诺,就是为日益增多的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而这些人们,严格地说,想象不出有一个性质不同的言论和行动世界,因为遏制和操纵颠覆性想象力和行动的能力,是现存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些生活在富裕社会的地狱里的人,因使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做法死灰复燃的残暴行为而被迫循规蹈矩。对其较少丧失特权的人来说,社会关心自由的要求,满足了那些使奴役变得轻快甚至不引人注意的要求,而且社会是在生产过程中做到这一点的。在这种影响之下,工业文明发达地区的劳动阶级,正经历着一场决定性的,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学研究的课题的转变。我把促使此转变的重要因素列举如下:

机械化使花费在劳动中的体力的数量和强度日益减少。这种演变对马克思的工人(无产者)概念有很大影响。在马克思看来,无产者即使使用机器劳动,也基本上是在劳动过程中花费和消耗体力的体力劳动者。为了私人攫取剩余价值而以非人的条件购买和使用这种人力,引起了对非人的剥削现象的反抗;马克思的思想谴责劳动者肉体上的痛苦和悲惨状况。这是在工资奴役制和异化、古典资本主义的生理学和生物学向度中可感触到的物质内容。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还维持着剥削,但日臻完善的劳动机械化改变了被剥削者的

态度和状况。在技术组合内部,有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反应占据了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劳动时间的机械化劳动,作为终生职业,仍然是耗费精力、愚昧头脑的非人的奴役,由于控制机器操作者(而不是产品)的速度加快和劳动者的彼此孤立,更使得精力消耗殆尽。可以肯定,这种奴役形势表现了有限制的、局部的自动化,以及同一个工厂里自动化、半自动化和非自动化生产环节并存的情况,但甚至在这种状况下,“就肉体疲劳来说,技术已经取代了紧张操作和(或)脑力的努力。”对更先进的自动化工厂来说,体力向技术技巧和智力技巧的转变更为显著。

“„„与其说是手的技巧,不如说是脑的,如其说是工匠的技巧,不如说是逻辑学家的;与其说是肌肉的技巧,不如说是神经的;与其说是轮机工的技巧,不如说是导航员的;与其说是操作工的技巧,不如说是维修工的。”

这种技艺上的奴役,与对打字员、银行出纳员、超级市场男女售货员和电视播音员的奴役,并无本质区别。标准化和程式化,使生产性工作与非生产性工作同化了。资本主义初期的无产者,的确是负重的牛马,以自己的体力劳动获取生存的必需品和奢侈品,同时又生活在肮脏和贫困中。因此,他们曾经是他们社会的活生生的否定力量。与此相反,在技术社会的先进地区,被组织起来的工人身上的这种否定性却非常不明显了,像社会劳动分工的其他人类一样,他们也被结合进被管理的民众的技术共同体中。而且,在自动化最成功的地方,某种技术共同体看来已经吧工作岗位上的每个人,都融为一体了。机器向操作者逐渐输入了某种单调乏味的均匀节拍:“人们普遍认为,一群人按一种节拍演奏交织的曲子,会使人产生满足的感受,更不消说这种曲子所完成的东西了”;而且这位社会观察家还认为,这就是“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人类某种重要满足”的“一般时尚”逐渐发展的缘由。他谈到了所谓“每个人群中的强烈的类感情的增长”,并引用了一位工人的话说:“我们大家都处在摇荡不定的境遇中„„。”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机械化的奴役上的变化:境遇不是压迫性的,而是摇荡不定的。萨特的评论阐释了这一过程的深度:

“调查表明,引入半自动化机器后不久,熟练女工们在工作时会沉缅于一种性生活的梦幻中;她们会想起寝室、床、夜晚以及仅与一对男女独居时的个人有关的一切。但是,她们心中梦幻着的爱抚,却正是机器„„。”(让·保罗·萨特)

技术领域的机械化过程,泄露了最深处的自由隐私,以一种下意识的、均匀单调的自动性,把性生活同劳动联系起来——这是一个与各种职业的同化过程相同步的过程。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

马尔库塞是二十世纪西方著名的社会批判家、艺术理论家。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他对当代资本主义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隐藏在文明背后的爱欲的压抑、人性的扭曲、人在劳动的异化下变成“单向度的人”等病态现象,提出建立“新感性”,以艺术审美作为医治西方现代病态文明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马尔库塞被誉为“新左派”领袖,西德和美国学生运动的“精神领袖”、“青年造反之父”、“发达工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单向度的人》的主要内容是: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由于技术带来的对人的全面控制,个人已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向度(demension)”表示价值取向和评判尺度。“单向度的人”是指丧失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能力的人。由于缺乏批判能力,“单向度的人”不再有超越既定现实的能力,也不再有能力去追求。马尔库塞认为,在以往的社会中,人的存在是双向度的。而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存在成为单向度的了。

马尔库塞分析指出,造成这种单向度的原因,是由于技术、经济、政治、知识等方面的一体化趋势,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极权主义。在马尔库塞看来,在技术理性操纵和控制下,人表面上得到了自由,其实是不自由的。在单向度社会中,人们不得不依附于极权统治,自由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及社会本身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将这一切归结于技术的进步,正是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科技理性和实证主义的盛行,导致人们思维的单向维度,即肯定性单向度思维。因此,统治集团能够利用文化工业对单向度思维的人们采取了不同以往暴政方式的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即进行意识形态的控制,更为可笑的是,人们却甘于这种新式统治。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需要得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满足,然而,马尔库塞认为这是人们的虚假需求的满足,即物质的享受的满足,不是真正的需求、真正的幸福,只不过是。不幸之中的幸福感而已”。书中,作者大肆地批判科技理性,认为它是造成单向度的人产生的根源,转而大力提倡人文理性。可以说,此时的马尔库塞仅仅是悲观地看到了科技理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媒介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广播带给我们的讯息,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充盈与幸福。大众媒体高精尖技术不断发展,使人类独享属于自己的信息自由与价值尊荣。数码科技、流行时尚、名车豪宅逐渐成了现代文明的代名词,人类身份地位的耀眼徽章,茶余饭后的永恒谈资。山清水远的自然世界变成了眼花缭乱的“数字世界”,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使得多民族的自然世界缩略为了失去地理跨越感和时间跨度感的小小“地球村”。

正如马尔库塞所批判的那样,的确,科学技术所创造的丰富的社会物质条件的丰盛在带给人类便捷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渐渐侵蚀人们的精神与思维。在马尔库塞提出“单向度的人”的概念后的几十年,这种侵蚀变的更加明显且愈演愈烈。人类文明空前发达的今天,我们无可厚非的享受着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种种文明成果。我想没有人会拒绝这一代表社会进步的要求,但其实我们在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在悄悄地“退步”。渐渐的,人们只会对着电脑屏幕打字,而忘记现实中该怎样执笔书写;只会在虚拟空间上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而忘记怎样与身边的人交流沟通„„

诚然,科学技术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其带来的利益却远大于此。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之前,人们之所以作为单向度的人,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单向度的思维所造成的,因为,就算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不损害资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也不可能提供完全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而且这种福利最多也就是满足了接受福利者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或者是稍有略余。但这些还远远不能够达到实现人的精神各方面

发展需要的标准,人们为了更好地,也更多地获得物质回报,他们只能单向度地去生活,去思考。而不是像马尔库塞所说的,好像大家都成了“行尸走肉”。

如果现实的科学技术能促使生产力水平以及现实的物质基础达到人的各方面需要得以发展的标准,那还会有人愿意做一个单向度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不论社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只不过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已。马尔库塞大肆批判科技理性,只是悲观地看到了科技理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又大力提倡人文理性。可见,马尔库塞在批判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单向度的时候,自身也陷入了一种单向度的思考。所以,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需要注意其有利与不利的方面综合地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决定。


相关内容

  •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目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目标(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三中学  叶桂娴) 1.  掌握200个左右词语(1-5单元)的形.音.义,并能按一定的要求(指定话题.修辞.关联词)联词成句. 2.  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练出一手好的硬笔字,提高书写速度. 3. ...
  • 地方课程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 春日(共3课时)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
  • 党课创新--网络党课
    党课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一环,不仅对宣讲党的政策.理论和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密切新形势下做好普通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深刻影响. 然而,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少党 ...
  •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 人 有 一 妻 一 妾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了解讽喻与讽刺等修辞方法的区别.(2).学习课文叙述故事的技巧.(3).继续加强语言积累,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2.思想教育目标:(1).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 ...
  • 经典重译:浪费资源或精益求精?
    陈及[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赵武平[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 赵稀方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本版撰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雯洁 日前,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自媒体频道今日发出消息,将众筹重译出版亚当·斯密的<国 ...
  • 教师读书推荐
    教师读书推荐 教育理论类 <学校罗曼诗:一种教育的人生>,(美)约翰·I·古德莱德著:周志平.黄文琴.詹丽琼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 <幸福与教育>,(美)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
  • 适合10岁左右孩子看的书
    适合10岁左右孩子看的书(推荐书单)(更新在 1#) 以下是阳光家园家庭图书馆的部分书单,由于最近有几个妈妈询问10岁左右的孩 子应该轻松看哪些书,所以今天稍微整理一下,推荐给大家. 我家鼠女从07年7月至今,已读了37本书:以下这些书排版 ...
  • [庄子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欣赏< ...
  • 湖南长沙市卷
    2008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共三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一.二大题中,除特别标明分值的以外,其余每小题为2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