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材料 - 范文中心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材料

03/20

>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八组第二篇课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花的向往”这个专题选编了三个篇目,但本板块所选取的性格各异,描写得鲜活生动的花儿们,不正像我们身边那些或可爱的,或顽皮的,或积极向上的儿童吗?用我们的视角去理解花儿们的向往,并借以树立我们的人生理想,增强我们进步的动力,正是本板块的用意,这些文章都是学生们学习语言的典范佳作。

《小池》是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二,学生情况: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于9-10岁之间,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又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并且在朗读方面需要很好地训练.所以必须巩固学生的积累知识情况,并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三维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过程和方法:运用“三学一拓”教学模式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四,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仍坚持原来的古诗学习方法教学模式设计了五个环节:(一)读诗题(二)读古诗(三)悟诗意(四)品诗情(五)背古诗

(一)读诗题

1、出示小池图,思考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怎么样?

2、组织学生说说画面的景色。

(从训练学生根据图画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古诗的语言品味学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3、出示诗的题目,学生读诗题目。

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学生的平时对诗句的积累,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古诗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求指出感悟语言,发展语感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所以我先让学生自读古诗。然后范读,接着评价朗读,指导朗读,再读古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朗读上,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读的基础上,我出示了自学内容:你读懂了什么?并给学生自学时间三分钟,让他们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分析。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学生继续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4、提炼词语品味(出示词语)

(1)学生读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尖尖角   细流     晴柔

(2)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从刚才那幅图中找到这些景物吗?然后找景物,乘机理解“ 泉眼、细流”等词。

(3)学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过组词让学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软

师:晴可以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组成柔和、柔软,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图中的哪里?学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图相比于读字,更感兴趣。从读图到读字,再从读字到读图,这种图文结合一是合乎学生发展规律,二是有机的把识字与理解结为一体,既能让学生识字读书,又能使学生在图理解词的意思,突破了学生阅历少,对于古诗文理解的难度。)

5、师:这幅画十分美丽,有泉眼、小荷、树阴、蜻蜓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小池图。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哪一句。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诗意、诗味、诗情原本就存在于诗的言语中,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诗歌的意味情也会明晰起来,当然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时,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这与作者的喜欢也具有一致性。)

(三)悟诗意。

1、你们都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这些景、这小池,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

(1)学生找出惜、爱,教师随机也提问:谁惜谁,谁爱谁?同时理解简述诗句。

(2)还有谁喜欢谁,为什么?同时理解简述诗句。写“立”。

2、在这样美丽的小池里,小荷刚刚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欢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头,还有哪些动物立在上头呢?想象说话。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3、可见,小池是多么美丽,而且每种景物都喜欢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谁来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读出美丽、和谐、喜欢,配乐朗读。

(借助图画,抓住诗眼“惜、爱”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述的意境,在诗境中表达想象,学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们能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和谐、什么喜欢。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著名特级教师薜法根曾指出: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个环节上,我让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并相机进行点拨理解诗中关键的字词句.特别是四个动词.并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逐句理解诗意让他们能够畅想在美好的景色当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描写的拟人手法。

(四)品诗情,拓展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师:这是一首描写初夏小池的写景诗,它表达美、表达爱、表达和谐。诗人爱小池吗?我最爱小池中的什么?为什么?

诗人最爱小池的       ,因为              。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诗人的爱池之情,特别要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吟诵。

2、诗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诗人不仅是爱小池的人,还是一位爱自然、爱田园风光的人,具有爱心的人。出示杨万里的两首诗,学生诵读。

(从认识一首诗并进行感情吟诵到吟诵两首诗,从学习一首诗到认识一个人,杨万里在学生的心里再已不是诗人,而是见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学生争着读诗的兴趣也会因此大增。)

在这个环节上,我通过范读让学生想画面,并及时出示大屏幕让他们进行仿说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诗意。

(五)背古诗

学生通过上边的学习对古诗的意思已经理解,要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体会,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古诗。

(六)学习诗人写作手法,总结学习方法

这个环节上,我通过一边总结板书,一边解说诗人的拟人手法,然后让学生模枋着写一写。其实模仿写拟人句子很难,但如果学生学会了这种手法,对它的习作来说是一大进步。所以这个总结训练很有必要。

总之,在三年级古诗教学中,我们主要应该抓住朗读这个关键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于师生共同感悟语言,品词析句,并做好课外延伸训练.

板书:

小    惜

池    爱      诗人情

情    立


相关内容

  •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老海龟的悲剧]资料海龟(精品)
    <老海龟的悲剧>资料 海龟 海龟是龟鳖目海龟科动物的统称.广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产的属于日本海龟,北起山东.南至北部湾近海均有分布.长可达1米多,寿命最大为150岁左右.头顶有一对前额鳞.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 ...
  •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表达 我们眼里的秋天]优秀教案(精品)
    <表达 我们眼里的秋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感受秋天的美丽. 2.表达中应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使表达清楚.具体. 教学重点 能发挥想像抓住景物的特点 ...
  •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小学教学·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安定小学 杨绍燕 [摘 要]本文从课程.教师.学生三个角度阐述了童话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对我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和国外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做了比较与思考.总结了几点小学 ...
  • 68本教育类书籍推荐
    1.<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4.<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 ...
  •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随堂练习全
    第一单元 秋天来了 第一课时 一.扩词 爽 ( ) ( ) ( ) 落 ( ) ( ) ( )染 ( ) ( ) ( ) 骑 ( ) ( ) ( )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落 -- ( ) -- ( ) 露 -- ( ) -- ( ) 三.按 ...
  • 9.叙利亚的卖水人
    9.叙利亚的卖水人 (第十册) 普陀区洵阳路小学 周玉敏 200061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方法理解"驻足而观.幽幽怨怨.破财而饮.感动莫名"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文中加双引号词句的不同含义. 2.继续尝 ...
  • 课程整合_1+X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_
    2014年第4期总第270期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 ()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PhilosohandSocialSciences ypy No.4 2014 Sum No.270 从主题教 ...
  • 苇子小学研学旅行方案
    长春市苇子小学研学旅行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相关文件精神,在二道区教育局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 ...
  •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重点知识归纳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重点知识归纳 一.积累与运用 1.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表现春雨驱散寒冬,小草发出嫩芽的 诗句是 ( ). 2.<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形容人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