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长度的测量 - 范文中心

初一长度的测量

09/16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

【励志小木屋】

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测量,来精确的去说明问题。通过测量不仅让我们精确的去了解事物的长度,更让我们知道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需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课时探究学案】

【梳理巩固】

【探究讨论】

1. 刻度尺的零刻度不在尺的起点上,这样有什么好处?

2. 怎样测细铜丝的直径?

【自测自评】(50分 15分钟)

1. 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

2. 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该先观察_________的位置,以及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位置要_________,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_,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4. 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_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

(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

5. 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 m ,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6. 在测量时要进行_________,这样就会产生误差,采取________可减小误差。

7. 用刻度尺测出一本200页书的厚度是8.5 mm,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μm 。

8.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厚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43 cm 、18.42 cm 、18.40 cm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木块的厚度应记作_________cm。

9. 用图5—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图5—2 图5—3

10. 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如图5—3所示是剖面图,请你用分度值为mm 的刻度尺进行测量,线圈总长度是_______cm,细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cm。

11. 图5—4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

]

图5—4

A.7.25 cm B.2.25 cm C.2.3 cm D.2.251 cm

12. 有一支mm 的刻度尺,起端因磨损短缺0.2 cm,若用此尺对准起始端量得某物体的长度为28.54 cm,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是[ ]

A.28.54 cm B.28.74 cm C.28.34 cm D.28.56 cm

【综合·拓展·创新】

【基础中考】

1. (20005镇江)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小明的身高是1.68( ) 填上适当的单位)。

2. (2005江西)“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还可以利用身体上的( )估测( )。

【综合提升】

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数时________要与尺面垂直;

(3) 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________和________ 。

2. 测量的误差是指:( )

A. 准确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 B.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C. 测量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 D. 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3.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4. 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

A.2.4厘米; B.2.41厘米;

C.2.411厘米; D.24厘米。

5. 一个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三次测得的数据为1.41厘米、1.43厘米、1.41厘米,则测量结果应该是:( )

A.1.416厘米; B. 1.43厘米;

C.1.42厘米; D. 1.426厘米。

6. 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的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D.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7. 决定测量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

A. 被测物体的大小; B. 测量技术的高低;

C.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 . 测量环境的优劣。

8. 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米,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

A.1.002米; B.0.982米;

C.1.020米; D.0.978米。

【拓展创新】

9. 给你一张纸、一只大头针和一把刻度尺,怎样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

【课外链接】

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1)仪器误差。各种测量仪器不都是完美元缺的,即使最精密的仪器,也会有一定的误差。所以,尺子标记的长度,量得的长度,均不是真长,还有仪器轴系之间的公差导致盘偏心,几何关系不真正垂直或不真正水平等等,都会给观测值带来误差。

(2)观测者的影响。由于观测者的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论在仪器的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会使观测值产生误差。 (3)周围环境的影响。观测时的自然界,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因素,都会使观测值产生误差。

参考答案:

【探究讨论】

1. 因为尺的角经常用会被磨出圆角!没多久你就找不到起点了!

2. 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自测自评】

1. 刻度尺;米(m)

2. 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

3. 放正;尽量靠近;正对(或垂直);分度值

4.dm ;cm ;μm ;

5.1.56 m;0.008 m

6. 估读;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85

8.mm ;18.42

9.mm ;1.60 10. 略

11.B 12.C

【基础中考】

1. 刻度尺;米(m)

2. 合理即可

【综合提升】

1. (1)量程、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 (2)视线 (3)数据、单位 2.B 3.C

4.B 5.C 。 6.C 7.C 8.D

【拓展创新】

9. 提示:用纸包住圆柱体,然后用大头针在纸重叠的位置扎个孔,把纸展开用刻度尺测量两空之间的距离,测得的结果就是圆柱体的周长。


相关内容

  • 初一地理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①船远去时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再消失:船开来时是桅杆先出现,船身再出现.②月食时地球的轮廓在月球表面上看起来是圆弧形的.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直观拍摄到的地球照 ...
  • 长文,闲扯农历正月初一与立春谁是岁首(二)
    (2012-07-22 22:54:09) 以下为论坛的在线回帖,所以有些地方稍微拉杂或行文疏漏,留待日后整理成文.原回帖地址:http://www.juzhai.com/bbs/dispbbs.asp?boardid=4&repl ...
  • 鲁教版初一数学
    初一测试 一.填空题 1.已知x a =3, x b =5,则x 2 3a -2b =( ) 2.m -n =3, mn =1, 则m +n =( 2 ) 3.0. 07020的有效数字是( ),精确到( )位,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
  • 初一正负数
    ①―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如果零上5度记作5°C ,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 记作10m ,那么―3m 表示 :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 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比海平面高50m ...
  • 农历腊月说农历
    农历腊月说农历 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格里历)和农历,都属于一个叫"历法"的东西.所谓历法,通俗地讲,就是安排与协调年.月.日以明确一个时间序列的法则或者说制度.历法的制定,虽以天文学为基础,但严格意义上讲属于" ...
  • 如何判断平年.闰年
    (如何判断平年与闰年) 相关知识: 1.为什么要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 ...
  • 鲁教版最新初一数学下知识点
    基本平面图形 一.知识点总结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n ⨯( ...
  • 7.2.3 相反数 课堂实录 初一数学 姜嫦歌
    <7.2.3 相反数>课堂实录 初一数学 姜嫦歌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有位同学和老师说,他邻居有对双胞胎姐妹,妹妹内向,姐姐外向:妹妹爱哭,姐姐喜欢笑:每次分苹果的时候,妹妹总是要大的苹果,姐姐只能要小的苹果 ...
  • 二上:[长度单位]课标解读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还原长度单位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
  • 长度的测量导教案
    第二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导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 时:第1课时 设计者:刘宇 一.设计思想 1.本节内容是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初中物理量测量的起始,在整个初中物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好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可以为以后学习物理量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