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繁殖育种 - 范文中心

蜜蜂繁殖育种

03/22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7-3 17:20:22 发布人:

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蜂群中的蜂王,虽然不外出采蜜,也不分泌蜂蜡构筑巢脾,但是它的产卵多少,对蜂群的发展和蜂蜜产量有着直接影响。在一群蜜蜂中,如果有一个优良的蜂王,正常年份的产蜜量可达40~50千克,能新分蜂群1~3箱。因此,饲养蜜蜂,一定要选择优良的蜂王。

一要年轻。蜂王在蜂群中,一般虽可生活4~5年,但2年后,产卵能力就会逐渐减弱。所以,选择蜂王要选年轻的,以1~2岁的为好。

二要身长。蜂王的身子长,卵巢管就长,产卵也就会多。一般应选择体长在25毫米左右的优良蜂王,体长不能短于20毫米。

三要个体大。在通常情况下,个大体重的蜂王,生殖器官发达,产卵多,在产卵盛期,每天能产卵1000~2000粒。卵的总重量,往往可超过蜂王本身的体重。一般应选择体重300毫克以上的优良蜂王。

四要产卵能力强。一个优良蜂王,不仅要能每天产卵千粒以上,而且产的卵要整齐,产满1脾后才到另一张脾上产。如果一个蜂王1天只产卵几百粒,并散产在脾上,这里产几十粒、那里产几十粒,很不规则,就会影响蜂群发展和蜂蜜产量,应予淘汰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8-28 12:56:21 发布人: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蜂群中的蜂王,虽然不外出采蜜,也不分泌蜂蜡构筑巢脾,但是它的产卵多少,对蜂群的发展和蜂蜜产量有着直接影响。在一群蜜蜂中,如果有一个优良的蜂王,正常年份的产蜜量可达40~50千克,能新分蜂群1~3箱。因此,饲养蜜蜂,一定要选择优良的蜂王。

一要年轻。蜂王在蜂群中,一般虽可生活4~5年,但2年后,产卵能力就会逐渐减弱。所以,选择蜂王要选年轻的,以1~2岁的为好。

二要身长。蜂王的身子长,卵巢管就长,产卵也就会多。一般应选择体长在25毫米左右的优良蜂王,体长不能短于20毫米。

三要个体大。在通常情况下,个大体重的蜂王,生殖器官发达,产卵多,在产卵盛期,每天能产卵1000~2000粒。卵的总重量,往往可超过蜂王本身的体重。一般应选择体重300毫克以上的优良蜂王。

四要产卵能力强。一个优良蜂王,不仅要能每天产卵千粒以上,而且产的卵要整齐,产满1脾后才到另一张脾上产。如果一个蜂王1天只产卵几百粒,并散产在脾上,这里产几十粒、那里产几十粒,很不规则,就会影响蜂群发展和蜂蜜产量,应予淘汰。

蜜蜂养殖技术视频五元一个!方便快速掌握养蜜蜂技术!赶快抢购!

蜜蜂秋季育王好处多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8-16 17:35:19 发布人: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秋季育王好处多。其一,有利提高经济效益。过去习惯于春季培育新王,育一只王,一般要1-2框带蜂的出房子脾

,一个中等蜂场。育30只王,就要在基本群中提出30-60框蜂,此时正值采集油菜蜜和生产王浆的重要时刻,一旦提出几十框蜂,就大大削弱了

生产群的群势,减少了蜂产品的收入;其二,可以更替老王,增加越冬适龄蜂。春王由于经过长年累月的产卵,已疲惫不堪,因此,一到初冬气温下降

,产卵积极性下降,卵圈缩少,有的甚至停产。用初秋育出的新王更替老王,由于新王正值生理上青春旺期,产卵积极性高,卵圈大,抗寒能力强,冬

季停产也迟,可以大大促进越冬蜂的繁殖;其三,可以组织双王春繁,有利加速养成强群。多数蜂场,经过一年的生产,春繁时大多只能单王繁殖,大

大加快繁殖速度,提前养成强群。这样不但可以提前生产王浆,还赶上了油菜花期;其四,可以减少分蜂热的产生,有利于维持强群。每年春季后期,

蜜蜂繁殖到顶峰时,就要出现分蜂热-采集蜂消及怠工,蜂王产卵减少,工蜂卵巢发育,以致出现分蜂飞逃。然而秋王仅产几代子后就关王停产,生理

上仍处青年时期,所以蜂王物质分泌多,分蜂意念少,有利于维持强大群势,避免了分蜂热造成的损失,增加了产量。要育好秋王,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育王时间上要适宜。过早育王,气温尚高,外界粉蜜源少,育出的新王素质差。太迟了,气温下降,雄蜂减少,交尾成功率低。据实践经验,

以9月初起到10月底止,为最佳时间。此时气温适宜,一般日平均温度在15-20℃,与早春温度大体相似。而且晴天反比春天多,有利于蜂王的

婚飞和交配;同时外界粉蜜源也较丰富。所以此时育王,不但蜂王素质好,而且成功率高。其次,育王群要选择王浆产量高,繁殖力强,抗病、抗逆性

能好的蜂王作母本,同时要有计划地培育雄蜂。杀灭低产群的雄蜂,以提高父本的品质。育王五台应要复式移虫-王台中移入的幼虫24小时后钳出复

移幼虫。这样王台内王浆多,营养丰富,有利于王体的先天发育良好。在育王群中要补充营养。在育王框播入的当晚起,每晚补喂糖液。糖液中加入适

量的Vb、Vc 和蛋白质(如酵母片等)一直喂到王台封口为止,使育王群有丰富而充足的营养,保证蜂王发育健壮。第三,育王群必须除尽蜂螨。

治螨不尽蜂螨潜入王台,吸取营养,致使蜂王营养不足,个体瘦弱,甚至

成为无翅和肢体残缺的蜂王。若在茶花流蜜期育王,要加喂酸饲料,以中和茶

花蜜中的生物碱。

蜜蜂的人工授精方法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人工授精前,首先选好雄蜂,强迫排精,采集精液,选择好处女王,然后进行人工授精。将蜂王麻醉后,调整显微镜,在镜下移动背腹钩操纵杆,使背腹钩在控针配合下,分别勾住背腹板顶端的中央位置,并向外侧拉动背腹板,使其间距为3毫米至4毫米,然后再移动背钩,使其膨大部分嵌入到鳌针腔基部的三角缝内,再拉动背腹钩,把背腹板间距拉至5毫米至6毫米。鳌针腔打开后,调整蜂王和针头的角度,排除针头尖中的生理液和气泡后,使针尖接近阴道口,用控针压住瓣突,将针尖徐徐推进阴道,直至中部输卵管,取出控针,将精液慢慢注入。 一次性授精一般注入8微升精液;多次性授精每次各注射4微升至5微升精液,其间隔24小时至48小时。授精完毕,10秒至15秒后退出针头,取出蜂王,点上标记,待其复苏后,送回核心群或框式王笼暂时贮存。

受精蜂王要严加管理,使其得到工蜂的饲喂,保证受精蜂王所在蜂群的蜂数,以便调节巢温,将蜂王剪翅或幽闭巢门,防止蜂王外出。

蜜蜂人工分蜂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7-9 15:13:46 发布人:

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的基本方法。它是用培育的产卵蜂王、成熟王台或者储备蜂王以及一部分带蜂子脾和蜜脾组成新蜂群。人工分蜂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个别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以及时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开,能够制止蜂群发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烦和分蜂群飞逃的损失。

如果不考虑蜂场的设备条件、当时当地的蜜源情况,无计划地进行人工分蜂,必然造成全场蜂群都成为弱群,没有生产能力,这是应该避免的。

1.均等分蜂

距离当地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在45天以上,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把一群蜂平均分为两群,两群都能在大流蜜期到来时发展强壮。做法是:把原群蜂箱向一旁移出30~40厘米,另在对面30~40厘米处放一空蜂箱,把蜂群里的一半蜜蜂和巢脾连同蜂王放入空箱内,整理好两箱的蜂巢。经过半天左右,给无王群诱入1只产卵王。飞翔蜂返巢时,就分别飞入这两箱内。如果其中一箱飞入的蜜蜂较少,可将它向原址移近些。均等分蜂的缺点是使1个强群突然变成了2个弱群,它们需要经过1个多月的增殖才能投入生产。对于分出的新群不宜诱入王台,因为新蜂王要经过10余天才能产卵,这样就不能充分利用新分群的哺育力,影响蜂群的发展。如果新蜂王婚飞时丢失,则损失更大。

2.不均等分蜂

不均等分蜂是从一群蜜蜂中分出一部分蜜蜂和子脾,分成一强一弱两群。此法适合对发生分蜂热的蜂群采用。可从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提出2~3框封盖子脾1框蜜粉脾,连同老蜂王,放入一新蜂箱。放臵在离原群较远的地方。巢门用青草松松堵上,让蜜蜂慢慢咬开。检查原群,选留1个质量好的王台,其余王台全部割除,或者诱入人工培育的王台或产卵王。如果离大流蜜期时间较长,可用封盖子脾把分出群逐步补强;否则,以后可将分群与原群合并。

3.混合分蜂

是从几个蜂群中各提出一两框带幼蜂的封盖子脾,根据情况混合组成3~6框的分蜂群。次日给分蜂群诱入产卵蜂王或者成熟王台。亦可在春末夏初,当蜂群发展到10框蜂6~8框子脾时,每隔6~7日从这样的蜂群提出1框带蜂封盖子脾,混合组成新分群。距大流蜜期15日左右,停止从10框群提出于脾,以便它们在大流蜜期开始时,能发展到15~18框蜂的强群。

4.补强交尾群

交尾群的新蜂王产卵以后,可以每隔1星期用从强群提出的封盖子脾补1框,起初补带幼蜂的、以后补不带蜂的封盖子脾,逐步把它补成有6框蜂以上能独立迅速发展的蜂群。

5.蜂群的快速繁殖

许多蜂场采取大量分蜂的方法,将一群越冬群分成5~6群,集中采蜜。也有新建的蜂场,为了迅速增加蜂群数量,可采取快速繁殖蜂群的方法。做法如下:将全场蜂群分为3群一组,其中1群为繁殖群用来分蜂,另两群为补助群。春季,蜂群发展到有9~10框蜂、6~8框子脾时,开始用补助群的封盖子脾补助繁殖群。从每一补助群提出1框封盖子脾,放人一空蜂箱内,盖好箱盖,缩小巢门。经过2小时左右,大部飞翔蜂已飞回本群,此时把2框带幼虫的封盖子脾分别加入繁殖群的两外侧,或者继箱内的一侧。次日,再把这2个封盖子脾移到蜜脾以内,与其他子脾靠拢。过6~8日再用2个补助群的两框不带蜂封盖子脾补给繁殖群。经过2次补助,繁殖群得到2000~2500只蜂和4框封盖子脾,迅速发展强壮,积累起过剩的哺育蜂,促使它们发生分蜂热,造王台(当然,亦可开始人工育王)。每次从补助群提出封盖子脾时,同时给它们补充上空脾或者巢础框。

在繁殖群内出现有卵的王台时,把它的蜂王用安全诱入器扣在没有王台的子脾上,放入1只新蜂箱内。从补助群提来1框带蜂子脾,1框不带蜂子脾,加在此新蜂箱内。另补加一两个蜜脾。把它搬到新地址,妥善保温,缩小巢门,饲喂稀蜜汁。3日后释放蜂王,以后逐步扩大蜂巢。 将繁殖群的蜂王提出以后,经过1星期,所造成的王台已经封盖,这时在它两侧放2个新蜂箱,将蜜蜂、子脾和蜜粉脾平均分配给这3箱。如储蜜不足,则补加蜜脾。每箱只留1个王台,其余的完全割除。然后,把旧箱搬放到一个新地址,使飞翔蜂平均分配到留下的两个新箱内。分蜂群

的新蜂王产卵后,补加空脾或巢础框扩大蜂巢。

3次从补助群提出蜜蜂和子脾以后,及时扩大其蜂巢,把它们培养强壮,投人生产。这样在第一次人工分蜂后,使蜂群增加了1倍,由3群分成2个强群(补助群)和4箱弱群(分蜂群)。

分蜂群发展满10框标准箱时,再按上述方法,把它的蜂王和1框子脾提出来,再由补助群提来1框带蜂封盖子脾,1框不带蜂封盖子脾,组成1个分群,放在一个新地点。按均等分蜂法,把已提出蜂王的无王群平均分成2箱。在以后6日内,逐渐把两箱移开,每天移开25厘米。 第二次分蜂后的第六日,再把每个半群平均分开。在这个新分群中,给每1分群保留1只王台,其余的完全割除。任何一个分群的蜂王在婚飞时损失了,就将它与邻群合并。

6.分蜂群的管理

新分群的群势一般都比较弱,它们调节巢温,哺育蜂子,采集蜜粉和保卫蜂巢的能力比较差。因此,天冷时要注意保温,天热时要遮荫,缺乏蜜源时,巢内要保持充足的饲料,并且缩小巢门,注意防止盗蜂。根据蜂群的发展和蜜源条件,添加巢脾或巢础框扩大蜂巢,补加蜜粉脾或者进行奖励饲喂。

实行大量人工分蜂,最好在距离原场5千米以外的地方建立分场,可以避免分出群的蜜蜂飞返原巢和发生盗蜂。

蜜蜂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7-9 15:12:47 发布人:

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交尾群是为新蜂王生活的小蜂群。组织交尾群的时间,是在移虫后的第十天,或者王台封盖后的第七天。

组织交尾群,先要准备好交尾箱,可以用2或3块闸板把标准蜂箱严密地分隔成3或4个小区,每一小区开1个30毫米长、8毫米宽的巢门,巢门开在不同的方向。若同方向有两个同样的巢门,处女王婚飞返巢时会误入它巢,造成损失。巢门前的箱壁最好涂以黄、蓝、白等不同的颜色,以便蜂王识别自己的蜂巢。在交尾箱的每一小区放1框带幼蜂的封盖子脾,1框蜜粉脾,组成交尾群。

获得带幼蜂的封盖子脾的方法是:准备1只蜂箱,从每个强群提出一两框封盖子脾,放入箱内,一箱放8个带蜂封盖子脾,盖好箱盖,把蜂箱放到远离其他蜂群的地方。经过几小时,飞翔蜂飞回原巢,封盖子脾上大部分是幼蜂。

次日,检查蜂群,割除急造王台,然后诱入成熟王台。采用铅丝绕制的王台保护圈诱入王台最安全。圆锥形的王台保护圈的下口有个圆筒状的小饲料筒,蜜蜂不能从下口进入。因为蜜蜂在破坏王台时,是从王台侧面咬破王台壁,然后将蜂王蛹刺死。王台保护圈正好护住了王台的侧壁。交尾群的覆布直接盖在巢脾的上框梁上,然后盖上副盖和大盖,使相邻交尾群的蜜蜂完全隔绝,以免蜜蜂串通互咬。交尾群放在远离其他蜂群、周围空间开阔和有明显标志的地方,相邻两个交尾,箱之间相距2米以上,并朝不同的方向放臵。

在移虫后的第十一天,即处女王羽化出房前一天,把王台分别诱入交尾群。交尾群的蜜蜂少,调节和保持蜂巢温度的能力弱,不宜提早诱入,以免延迟蜂王出房的时间。从育王群提出育王框时,不能倒放和抖落蜜蜂,可用喷烟器少量喷烟,驱散王台周围的蜜蜂,用蜂扫把蜜蜂扫净。在温暖的室内,把粘在板条上的王台切割下来,或把王台下的三角铁片割下来,淘汰细小、弯曲的王台,把粗壮、正直的王台分别用王台保护圈诱入,或者把王台直接粘在交尾群子脾的中上部。

诱入王台的次日,检查蜂王的出房情况,淘汰死王台和质量不好的处女王,立刻给交尾群补入备用的王台。为了不妨碍蜂王婚飞、交尾,尽量不开箱检查交尾群,可通过箱外观察了解情况。若发现巢门前有小团蜜蜂互咬,或者有少量被咬死的蜜蜂,就要开箱检查。如果蜂王被围,立刻解救。蜂王如没有受伤,可把它放回巢脾,如已经受伤就不再保留。对于无蜂王的交尾群,可以再诱入1只王台,或者与相邻的交尾群合并。在天气正常情况下,处女王一般在出房后5~7日交尾,在10日左右开始产卵。因此,在诱入王台的10日后,全面检查各交尾群蜂王的交尾、产卵情况。如果不是低温、连阴雨天的影响, 超过半个月仍然没有交尾、产卵的处女王,即应淘汰。

对于交尾群要做好保温、遮荫、防止盗蜂的工作,保持饲料充足。交尾群的群势弱、幼蜂多,一旦发生盗蜂,它们没有防御能力,容易发生蜂王被围而受到伤亡。在缺乏蜜源时,更要注意预防盗蜂,将巢门缩小到只容一两只蜜蜂出入。饲料不足时,补充蜜脾。

对于已产卵1星期左右的新蜂王,再挑选1次,把产卵多、产卵圈(产

卵面积)大的蜂王用来人工分蜂,或者更换老蜂王。淘汰产雄蜂卵和产卵少的蜂王。但是,对于用几百只蜂组织的微形交尾群,新蜂王产卵一两天就要取出,否则由于缺乏产卵地方,蜂王会飞走。

蜜蜂的人工分蜂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6-30 23:20:20 发布人: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转载注明中国蜜蜂网-www.beeschina.com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的基本方法。它是用培育的产卵蜂王、成熟王台或者储备蜂王以及一部分带蜂子脾和蜜脾组成新蜂群。人工分蜂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个别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以及时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开,能够制止蜂群发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烦和分蜂群飞逃的损失。

如果不考虑蜂场的设备条件、当时当地的蜜源情况,无计划地进行人工分蜂,必然造成全场蜂群都成为弱群,没有生产能力,这是应该避免的。

1.均等分蜂

距离当地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在45天以上,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把一群蜂平均分为两群,两群都能在大流蜜期到来时发展强壮。做法是:把原群蜂箱向一旁移出30~40厘米,另在对面30~40厘米处放一空蜂箱,把蜂群里的一半蜜蜂和巢脾连同蜂王放入空箱内,整理好两箱的蜂巢。经过半天左右,给无王群诱入1只产卵王。飞翔蜂返巢时,就分别飞入这两箱内。如果其中一箱飞入的蜜蜂较少,可将它向原址移近些。均等分蜂的缺点是使1个强群突然变成了2个弱群,它们需要经过1个多月的增殖才能投入生产。对于分出的新群不宜诱入王台,因为新蜂王要经过10余天才能产卵,这样就不能充分利用新分群的哺育力,影响蜂群的发展。如果新蜂王婚飞时丢失,则损失更大。

2.不均等分蜂

不均等分蜂是从一群蜜蜂中分出一部分蜜蜂和子脾,分成一强一弱两群。此法适合对发生分蜂热的蜂群采用。可从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提出2~3框封盖子脾1框蜜粉脾,连同老蜂王,放入一新蜂箱。放置在离原群较远的地方。巢门用青草松松堵上,让蜜蜂慢慢咬开。检查原群,选留1个质量好的王台,其余王台全部割除,或者诱入人工培育的王台或产卵王。如果离大流蜜期时间较长,可用封盖子脾把分出群逐步补强;否则,以后可将分群与原群合并。

3.混合分蜂

是从几个蜂群中各提出一两框带幼蜂的封盖子脾,根据情况混合组成3~6框的分蜂群。次日给分蜂群诱入产卵蜂王或者成熟王台。亦可在春末夏初,当蜂群发展到10框蜂6~8框子脾时,每隔6~7日从这样的蜂群提出1框带蜂封盖子脾,混合组成新分群。距大流蜜期15日左右,停止从10框群提出于脾,以便它们在大流蜜期开始时,能发展到15~18框蜂的强群。

4.补强交尾群

交尾群的新蜂王产卵以后,可以每隔1星期用从强群提出的封盖子脾补1框,起初补带幼蜂的、以后补不带蜂的封盖子脾,逐步把它补成有6框蜂以上能独立迅速发展的蜂群。

5.蜂群的快速繁殖

许多蜂场采取大量分蜂的方法,将一群越冬群分成5~6群,集中采蜜。也有新建的蜂场,为了迅速增加蜂群数量,可采取快速繁殖蜂群的方法。做法如下:将全场蜂群分为3群一组,其中1群为繁殖群用来分蜂,另两群为补助群。春季,蜂群发展到有9~10框蜂、6~8框子脾

时,开始用补助群的封盖子脾补助繁殖群。从每一补助群提出1框封盖子脾,放人一空蜂箱内,盖好箱盖,缩小巢门。经过2小时左右,大部飞翔蜂已飞回本群,此时把2框带幼虫的封盖子脾分别加入繁殖群的两外侧,或者继箱内的一侧。次日,再把这2个封盖子脾移到蜜脾以内,与其他子脾靠拢。过6~8日再用2个补助群的两框不带蜂封盖子脾补给繁殖群。经过2次补助,繁殖群得到2000~2500只蜂和4框封盖子脾,迅速发展强壮,积累起过剩的哺育蜂,促使它们发生分蜂热,造王台(当然,亦可开始人工育王)。每次从补助群提出封盖子脾时,同时给它们补充上空脾或者巢础框。

在繁殖群内出现有卵的王台时,把它的蜂王用安全诱入器扣在没有王台的子脾上,放入1只新蜂箱内。从补助群提来1框带蜂子脾,1框不带蜂子脾,加在此新蜂箱内。另补加一两个蜜脾。把它搬到新地址,妥善保温,缩小巢门,饲喂稀蜜汁。3日后释放蜂王,以后逐步扩大蜂巢。

将繁殖群的蜂王提出以后,经过1星期,所造成的王台已经封盖,这时在它两侧放2个新蜂箱,将蜜蜂、子脾和蜜粉脾平均分配给这3箱。如储蜜不足,则补加蜜脾。每箱只留1个王台,其余的完全割除。然后,把旧箱搬放到一个新地址,使飞翔蜂平均分配到留下的两个新箱内。分蜂群的新蜂王产卵后,补加空脾或巢础框扩大蜂巢。

3次从补助群提出蜜蜂和子脾以后,及时扩大其蜂巢,把它们培养强壮,投人生产。这样在第一次人工分蜂后,使蜂群增加了1倍,由3群分成2个强群(补助群)和4箱弱群(分蜂群)。

分蜂群发展满10框标准箱时,再按上述方法,把它的蜂王和1框子脾提出来,再由补助群提来1框带蜂封盖子脾,1框不带蜂封盖子脾,组成1个分群,放在一个新地点。按均等分蜂法,把已提出蜂王的无王群平均分成2箱。在以后6日内,逐渐把两箱移开,每天移开25厘米。

第二次分蜂后的第六日,再把每个半群平均分开。在这个新分群中,给每1分群保留1只王台,其余的完全割除。任何一个分群的蜂王在婚飞时损失了,就将它与邻群合并。

6.分蜂群的管理

新分群的群势一般都比较弱,它们调节巢温,哺育蜂子,采集蜜粉和保卫蜂巢的能力比较差。因此,天冷时要注意保温,天热时要遮荫,缺乏蜜源时,巢内要保持充足的饲料,并且缩小巢门,注意防止盗蜂。根据蜂群的发展和蜜源条件,添加巢脾或巢础框扩大蜂巢,补加蜜粉脾或者进行奖励饲喂。

实行大量人工分蜂,最好在距离原场5千米以外的地方建立分场,可以避免分出群的蜜蜂飞返原巢和发生盗蜂。

蜜蜂人工育王适宜的时间地点选择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6-30 23:05:26 发布人: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中国蜜蜂网-http://www.beeschina.com原创 转载需要注明本站超连接

蜜蜂的人工育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年对于养殖蜜蜂的人来说 都要淘汰一批旧的蜂王,一般正常生产用蜂王的平均利用时间为2-3年,过了这段时间后就会影响蜂群的繁育,所以需要淘汰!

时间选择:

一般蜂王培育的时间在春季和秋季,大多数时间集中在春季的油菜花期和秋季的茶花期!因为这两个时

间气候比较适宜!外界蜜源丰富。培育的蜂王品质比较好 交尾成功率也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茶

花期需要注意胡蜂的危害,一般这个时候胡蜂比较多 很多胡蜂徘徊在蜂箱门口 容易对处女网造成伤

害所以要及时消灭掉!

地点选择:

一般培育蜂王的地方要避风 特别是避免有大风吹袭。向阳,特别是春季 外界温度还比较低 防止蜂王受冻

另外培育蜂王用的蜂群群势要强 一般最好12框足蜂以上 食物充足,并却最好本群蜜蜂的蜂王品种优

良,有不错的采蜜采浆表现。在外界蜜源粉源不足的时候要注意补饲。进行适当的奖励饲喂。促进蜜

蜂的积极性 特别是王台还没有封盖前 。要促进工蜂大量分泌优质蜂王浆思维蜂王幼虫。 以上几点是个人的经验总结!写的匆忙 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 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蜜蜂人工育王八要素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蜜蜂的人工育王包括8个要素:时间和条件,准备工作,移虫育王的工具,移虫方法,移虫后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台的利用。

蜂王的遗传性及产卵力对于蜂群的品质、群势、生活力和生产力有很大的影响。人工育王能够按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期培育蜂王,可以选用种群的一定日龄的幼虫或者卵来培育,能与良种繁育工作相结合,可为蜂王的胚胎发育创造最适宜的条件。

1.时间和条件

蜂群在当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换了越过冬的老蜂,进入发展壮大时期以后,就可以准备进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气温稳定在20℃以上有蜜源时,特别是在有丰富粉源时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王的质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换衰老的蜂王,有当年蜂王的蜂群不会发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实行人工分蜂,经过1个半月的增殖,就可以发展成强群,采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后一个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对于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发展都有利。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在紫云英花期育王为好。培育优质蜂王的条件是:

(1)天气温暖气候稳定

处女王交尾期间,白昼气温应在20℃以上,力求避开连阴雨天气。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间自然界应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对于种蜂群和育王群进行不间断的奖励饲喂。

2.准备工作

在进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认真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选择父母群

通过考察,选择蜂蜜或蜂王浆产量超过全场平均产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势发展快的健壮无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虫培养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时,1个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万条雌性幼虫;同样1个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数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两群种群培育处女王和雄蜂,全场蜂群就会形成近亲繁殖,使生产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选择和使用多个蜂群作父群和母群;并且定期从种蜂场引进同一品种不同血统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种用雄蜂

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处女王的交尾成功率,还关系到授精效果,进而影响子代蜂群的品质优劣。因此,必须在着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开始培育雄蜂。为培育种用雄蜂,需事先准备好雄蜂脾,也可将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强群中修造成雄蜂脾。为保证交尾质量,按1只处女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发育从卵到羽化成虫约需16天,达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计21天。而雄蜂从卵到羽化成虫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约需12日,共计36日。因此,必须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开始培养雄蜂,才能使雄蜂和处女王的性成熟期相适应。通常可在种用雄蜂开始大量出房时,着手移虫育王。同时将场内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灭。

(3)准备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来哺育蜂王幼虫和蛹的强壮蜂群。应选择无病、无蜂螨,群势强壮,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虫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带蜂未封盖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个脾(包括封盖子脾和蜜脾、粉脾)组成无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对育王群每晚饲喂0.5~1千克糖浆。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继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在巢箱和继箱之间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产卵,继箱中央放1框小幼虫脾,一侧放一花粉脾,其余放封盖子脾,外侧放蜜脾。有王群没有无王群对移植幼虫的接受率高,但是对于封盖王台照护得较好。

3.移虫育王的工具

移虫育王的工具有移虫针、育王框、蜡碗等。移虫针是将小幼虫移植到王台碗内的工具,可用粗铜丝或者鹅毛管自制,一头呈扁薄的尖舌状,另一头呈弯匙状。带弹簧的移虫针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标准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侧板的宽度相等,为13毫米左右。框内等距离地横着安装3条宽10毫米的板条。蜡碗棒是蘸制蜡碗的木棒,长100毫米,蘸蜡碗的一端十分圆滑,距端部10毫米处直径8~9毫米。蜡碗是培育蜂王的王台基,用蜡碗棒蘸熔化的蜂蜡制成。把蜡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时间,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蜡中约10毫米深处,取出稍停,如此反复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浅一些。然后将它放入冷水冷却后取下。制成的蜡碗口薄底厚,里面光滑无气泡。也可以使用塑料王台。此外还要准备毛巾、面盆、蜂王浆等。蜂王浆可临时从自然王台取得,也可预先收集保存在冰箱内,使用时加l倍温水把蜂王浆调稀。

4.移虫方法

移虫育王可以有计划地培育出需要数量的、成熟期一致的处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条上粘上2~3层巢础条或者按相等距离用熔蜡粘上小三角形薄铁片,其上粘7~10个蜡碗,3条共20~30个蜡碗。放人育王群中,让蜜蜂清理2~3小时,取出,用蜂扫扫去蜜蜂,在每个蜡碗内滴上1滴稀释的蜂王浆或者蜂蜜,即可进行移虫。最好在清洁、明亮的室内移虫,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80%~90%。如果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洒水。气温在25℃以上没有盗蜂时,可在室外的阴处移虫。从母群提出1框小幼虫脾,扫净蜜蜂拿去移虫。先把粘有蜡碗的板条并排放在桌上,用清洁的圆头细玻璃棒或者细竹棒,在经过蜜蜂清理的蜡碗里滴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浆,然后移虫。移虫要从幼虫的背部(凸面)一侧下针,把针尖插入幼虫和房底之间,将幼虫挑起,放在蜡碗里的蜂王浆上。幼虫十分娇嫩,移虫的动作要轻稳、迅速,1条幼虫只允许用移虫针挑1次。移完虫的板条用湿毛巾盖上,再移第二条。把移完虫的板条装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内幼虫脾和花粉脾之间。

5.移虫后的管理

育王群中加入移虫的育王框后,连续在傍晚奖励饲喂。第二天检查幼虫是否被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虫,其王台加高,王台中的蜂王浆增多,幼虫浮在蜂王浆上;未被接受的,其王台被咬坏,王台中没有幼虫。如果用无王群育王,这时把育王框转移到有王育王群的继箱中,同时把无王育王群与原群合并。如用有王育王群育王,第六天王台已经封盖时检查封盖王台情况,淘汰小的、歪斜的王台。统计可用王台的数量,以便组织需要数量的交尾群。

6.利用大卵培育蜂王

实验证明,处女王初生体重超过200毫克的大蜂王,其一对卵巢的卵巢管数量多,具有较强的产卵能力。并且证明,采用较大的蜂卵,可以培育出体重大的蜂王。

把选出的母群的蜂王关在蜂王产卵控制器内,或者把母群饲养在3~5框的小群内,限制其产卵,1星期后就能得到较大的蜂卵。等大蜂卵孵化成幼虫时,用其24小时以内的幼虫人工培育蜂王。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制的蜂王产卵控制器,是用塑料制造的,内围尺寸:长457毫米、宽54毫米、高244毫米,刚好能放入一个标准巢脾。使用方法:在移虫育王前12日,于蜂王产卵控制器内放入一个几乎没有空巢房的封盖不久的蛹脾,并将蜂王放在该脾上,盖上控制器的盖板,将其放在蜂群内巢箱的中部。蜂王在器内产卵受到限制,到新蜂陆续出房以后,蜂王才逐渐产卵。在育王前4日,提出控制器内的子脾,放在蜂群内由蜜蜂抚育,次日就可得到由大卵孵化成的1日龄的幼虫。在生产蜂王浆时,将蜂王控制在一个巢脾上产卵可获得适宜日龄的、供移虫用的幼虫。蜂王产卵控制器还可用于生产雄蜂蛹。

7.裁脾育王

如果视力不佳,移虫有困难,可以采用切割未封盖子脾的方法培育蜂王。当蜂群发展强壮时,从母群提出2~3框带蜂封盖子脾连同蜂王放入一新蜂箱,补加1~2框蜜脾,放在原群一旁。母群成为一无王的育王群,从中提出l框有大量卵和初孵化幼虫的子脾,从巢脾中央部位切下1块200毫米X35毫米的长方形巢脾,使切口上缘巢房中的卵和幼虫露出来,让蜜蜂在上边切口处筑造王台。第三天检查,选留10~20个幼虫发育良好、地位适宜的王台。把修造和饲喂情况不好的王台、提早封盖的急造王台以及多余的王台全部割除。记录留下的王台里幼虫的日龄,以便掌握蜂王出房的日期。无王育王群在取出封盖王台后,与原群合并。

8.交替王台的利用

选择具有老蜂王的优良蜂群作种群。在它们修造交替王台时,加以选留。自然交替蜂王可使种群的优良性状更加稳定地遗传下去。发生这种自然交替现象时,蜂群一般只造几个王台,育成的蜂王质量比较好。把带有交替王台的巢脾提出,放入继箱群的继箱内,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可以陆续从这种老王群提出自然交替王台。

蜂群诱王与换王有术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6-19 23:57:10 发布人: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常言道:“蜂王贵如金”,蜂群失王是每个养蜂者都不愿看到的情况。但如果发生,可采用诱王技术。平箱和卧式箱养蜂常用诱王法有以下三种。

一、直接诱王法:从蜂群出室那天算起,3天内诱王,不采用任何保护措施,可随意放入失王群内,也可直接将无王群并入有王群。

二、白酒诱王法:先把失王群改造王台除尽,并确认无处女王后,把巢脾靠近蜂箱一侧,傍晚密蜂停止活动时,将产卵新王(须为虫蛹期)连蜂带王提出2脾,放入失王群别一侧(与失王群相隔一脾距离)。马上向箱内各脾蜂路和室间滴数滴白酒,然后盖好覆布和大盖,第二天清晨将巢脾靠拢在一起,3天后开箱检查。

三、铁丝诱王法:除尽失王群王台,把巢脾靠近箱壁一侧,将框式铁丝隔板,插入巢脾旁边,然后从交尾群将产卵新王带蜂提出2脾并入失王群铁纱隔板外侧,加上隔板,盖好覆布和大盖,过3天抽出铁纱隔板,合并为一群。

由于新王产卵多,且能维持强群,党政军能使蜂群增加采蜜量,养蜂者主张每年进行一次全场换王。方法如下;从生产区挑选带蜂的花粉脾和老蛹脾各1张,靠在箱内一侧,用1块框式铁纱隔板将蜂箱隔成交尾区和生产区(交尾区开后门,生产区是老王)。剪一块尼龙纱用钉固定盖,严禁交尾区和生产区蜜蜂从上梁通行。第2天向交尾区介入一具成熟王台。处女王交尾后与生产区老王共同产卵,秋繁结束,除掉老王抽出铁纱隔板,两区合并为一个强壮的新王越冬群

蜜蜂的人工授精方法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6-19 23:54:13 发布人: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人工授精前,首先选好雄蜂,强迫排精,采集精液,选择好处女王,然后进行人工授精。将蜂王麻醉后,调整显微镜,在镜下移动背腹钩操纵杆,使背腹钩在控针配合下,分别勾住背腹板顶端的中央位置,并向外侧拉动背腹板,使其间距为3毫米至4毫米,然后再移动背钩,使其膨大部分嵌入到鳌针腔基部的三角缝内,再拉动背腹钩,把背腹板间距拉至5毫米至6毫米。鳌针腔打开后,调整蜂王和针头的角度,排除针头尖中的生理液和气泡后,使针尖接近阴道口,用控针压住瓣突,将针尖徐徐推进阴道,直至中部输卵管,取出控针,将精液慢慢注入。 一次性授精一般注入8微升精液;多次性授精每次各注射4微升至5微升精液,其间隔24小时至48小时。授精完毕,10秒至15秒后退出针头,取出蜂王,点上标记,待其复苏后,送回核心群或框式王笼暂时贮存。

受精蜂王要严加管理,使其得到工蜂的饲喂,保证受精蜂王所在蜂群的蜂数,以便调节巢温,将蜂王剪翅或幽闭巢门,防止蜂王外出

中蜂良种培育的几点认识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5-28 23:44:53 发布人: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饲养中蜂多年,过去对中蜂良种的认识非常肤浅,也曾经有过沉痛的教训,甚至失败。有一次,在一偶然的场合,收捕到1群野蜂,蜂王体质健壮,性情温和,产卵造脾能力强,很快培养成为1个11框的强群,当年小叶桉花期,取蜜达12.5kg。从此我才认识到,中蜂这个大家庭,竟有如此强大的生产潜力,而且蜂王的优良与否对养蜂成败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后,我对中蜂良种的培育就很重视。多年的养蜂经验形成的以下几点肤清高之认识,公供读者参考。

1. 培育良种需要一个良好的蜜源条件。 养蜂生产与蜜源条件息息相关,培育良种也不例外。中蜂几千年来生活在山区,自生自灭,但其种族自然繁衍的能力很强,在我国南方各省,它是一个优良的当家品种。蜂王的产卵、分蜂一般都在春夏季节,此时,山花烂漫、蜜粉源丰富,是培育良种的黄金时节,尤以4~5月培养蜂王最为理想。因为这时新老交替完毕,外界气候适宜,加上充足的蜜粉源、箱内子脾大、群势强、新蜂多、出勤积极,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条件下,培育蜂王比任何季节都理想。我们养蜂人切勿错过此良机。 2. 注意蜂种遗性能的选择。 在中蜂良种培育中,蜂种遗传性极其重要。据我多年观察,中蜂的遗传以分蜂性、产蜜量、抗病能力、恋巢性最为关键,具体表现在是否能成为大群,产蜜量是否高、是否爱逃、是否易产雄蜂卵,这些都是必须考察的内容。有些蜂种,工蜂体形大,腹部黄环明显,有些工蜂体形小,黑色或深灰色(山洞野蜂),前者造脾能力强,新脾面积大,后者造脾能力弱,新脾面积小而畸形,易逃,这些都是关系蜂场成败的大问题(尤其是初建的蜂场)。如果我们对中蜂的遗传性缺乏正确的了解,表面上看蜂场已经建成,实际上是一群"没有战斗能力的散兵游勇"。因此,在建场初期就要注意选种,经过多年观察选育出良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 培育蜂王以天然为主。 当育王条件及育王群确定之后,下一步就开始育王,实践证明,中蜂的天然王台优于人工育王王台,我养蜂多年,也习惯培育天然王台。如果这时外界蜜粉源条件好,而蜂群发展缓慢,还未达到育王群势,逼造王台。在一个育王群中,天然王台的数量不能太多,以选留4~5个位置适宜的为最好,当新王出台前2天,组织无王九进行分蜂,无王群(交尾群)由2个子脾与1个蜜粉脾组成,而且蜂多于脾,或1个子脾加1个蜜脾也可以,这样才有助于新王提早交尾和产卵。工蜂兴奋,出勤积极,很快成为强群。这时,很有可能当第1批新王产卵之后,接着又产生第2次分蜂,直到全场老旧的蜂王全部更换为止,蜂场也就呈现一片兴旺的气象了。

4. 新王交尾需要一个安静的天然环境。 俗话说"高山有好水",中蜂数千年落户山区,已成习惯,采蜜量是可观的,这就表明中蜂新王交尾与山区的自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避免新王迷巢与起盗,并且能有效地保存种族间的优势,这与城市养蜂以及人声嘈杂的复杂地带相比无疑是一个优点。中蜂交尾群的放置应以散放为主,我是城市定地放蜂,但在新王交尾季节则选择郊外或森林公园为交尾场地或者把交尾群安放在有特定标志的大树底下,飞行线良好地地方,其成功率都在95%以上,新王产卵力强。新王在交尾初产期,不要开箱检查,以保持其安静。 5. 培育良种应注意的问题。 (1) 中蜂年年换王,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可一概而论,从实践中可以见到,有些中蜂蜂王,其产卵可以持续2年左右,仍不逊色,类似这样的蜂王,一直可以保存利用到它发生自然交替为止。而有些蜂王,其产卵力1年内就很快衰退,或是出现间歇性产卵现象(即产卵力有高低起伏),我们培育良种是择其优而去其劣;同样,中蜂的产蜜量与分蜂性也有强弱之分,我曾经饲养过一个强群,终年保持6~8框左右群势,产蜜量高,可惜第2子代分蜂后,无法保留其优良性状。 (2) 育王场地最忌所大山塘、大水库的地方,并且要求避风向阳,敌害(蜻蜒、燕子、胡蜂之类)较少,以免交尾失王,造成损失。 (3) 培育良种,我认为对新建蜂场的巩固更为重要,因为蜂种往往是各地引进或者收捕而来的,形形色色,很难管理,这样的蜂群如果未经造脾换五,遇很难成为强群,更不

能投入生产,蜂群也容易罹病和逃跑。 (4)养中蜂与养外来蜂一样,需要保持强群优势,有人说,中蜂3框群即可采蜜,但3框群与8~9框蜂的产量就相形见拙了,没有什么经济效益。要高产就必须从培育良种着手。可以在蜂场内部筛选出一批良种,优中选优,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中蜂品种

欧洲蜜蜂的主要品种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5-28 23:43:18 发布人: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欧洲蜜蜂有许多品种,其中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蜜蜂、欧洲黑蜂和高加索蜜蜂是四大著名的蜜蜂品种(图 1)。

⑴意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 ) 原产于地中海中部的亚平宁半岛上,属黄色蜂种。该半岛的西北面是欧洲黑蜂的广袤的分布区。其东北面则是卡尼鄂拉蜜蜂的分布区,卡蜂也是属于黑色蜂种。另一方面,靠近半岛西南端的西西里岛的原产蜜蜂(A. m. sicula )也是黑色的。意大利养蜂学家 Giogio Celli 1983年在《 Le Api 》书中介绍,西西里岛蜜蜂很可能是欧洲黑蜂的一个品系(生态型)。那么,长期处在黑色蜂种包围圈中,何以出现着黄色的蜂种呢?这可能是,当今的意大利蜜蜂是亚平宁半岛上原有的欧洲黑蜂与相当时期前引进的塞蜂自然杂交而形成的。其根据是:

意大利蜜蜂工蜂 欧洲黑蜂工蜂 卡尼鄂拉蜂工蜂

第一,塞普路斯蜜蜂( A. m. cyprica )原产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普路斯岛上,表型为鲜艳的橙黄色,非常醒目,惹人喜欢。其工蜂个体比意蜂小,腹部前3 节背板呈橙黄色,其上各有一条黑色环带,后3节背板为黑色,腹部腹板除最后两节外,通常呈鲜明的橙黄色,这是塞蜂最明显的特征。其蜂王腹部为浅黄色,每节背板都有一条新月形的黑环,其产卵力强,分蜂性弱,性情凶暴。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于1973、1974年曾引入过两批塞蜂蜂王,由于蜂性凶暴异常,已被淘汰。而体色黄,产卵力强,分蜂性弱正是当今意大利蜜蜂的3个重要特点。

第二,早在1935年出版的《 ABC and XYZ of Bee Culture 》621 页中提到:“大致上可以说,塞普路斯蜜蜂不但是叙利亚蜜蜂(A.m.syriaca)和巴勒斯坦蜂( Palestinias ),而且也是意大利蜜蜂的祖系”。

第三,蜜蜂体色遗传规律属于中间遗传。意蜂体色的表现正是塞蜂与黑蜂的中间型。

第四,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地中海航运就已十分发达,冬季塞蜂通过航运到达亚平宁半岛港口是

十分可能的。

意蜂1853年首次引到法国。1859年,又引到了美国,并且也和其他国家一样,成为企业化蜂种。自从意大利和美国的育王企业建立之后,意种蜂王便不断地发送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养蜂业的发展。 意大利蜂的体形比黑蜂略小,腹部细长,吻较长(6.3~6.6mm);腹板几丁质颜色鲜明,在第2至第4腹节背板的前部具黄色环带。但黄色区域的大小和色泽深浅有很大变化,有的蜂群较宽而浅,有的窄而深。浅色的蜂种,常具有黄色的小盾片,类似塞普路斯蜜蜂。 意蜂的特浅色类型, 就是众所周知的“黄金种蜜蜂”(Aurea ),仅在腹部末端具有黑色小斑。意蜂的绒毛亦具黄色,这在雄蜂上特别易于区别。其覆毛短,绒毛带宽而密。肘脉指数中等或偏高,平均为2.2~2.5。

意蜂一般比较温顺,在提脾翻转检查时,能保持安静。蜂群育虫力特强,从早春可直至深秋都能保持大面积子脾(地中海型的育虫周期)。分蜂性非常弱。特强的蜂群在仲夏仍能很好地工作,这样就能在主要季节,节省大量管理劳力。由于意蜂吻较长,可以利用它为红三叶草授粉。它的造脾性能优越,蜜盖洁白,可以生产巢蜜。意蜂分泌王浆的能力特强,并善采贮大量花粉。在夏秋,往往采集较多树胶。清巢能力强,抗巢虫。但意蜂以强群越冬,食料消耗大。在较高纬度地区,越冬困难。早春育虫时,工蜂往往受冻损失,因而春季群势发展迟缓。若夏季流蜜不佳,由于消耗大,容易出现饲料短缺。 意蜂抗病力弱,常见的疾病有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麻痹病、孢子虫病、壁虱病、白垩病等。对蜂螨的抵抗力弱。

意蜂是地中海气候的产物。地中海地区冬季温和、潮湿且较短,夏季流蜜期长而干旱。实践证明,在各地类似的气候条件下,意蜂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品种;但在冬季较长,早春气候多变的地区,它是难以适应的。一百多年来,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部,人们几经引种,它都未能很好地立足。

由于意蜂的群势很强,又非常机敏,因此在流蜜良好的情况下,意蜂能表现出特别优越的采集力。然而,这种特殊的机敏性,也会导致盗性。

意蜂定向力很弱。在养蜂室同时饲养许多蜂群的情况下,外勤蜂经常迷巢、错投。

在美国,意蜂的形态与原产地基本一样,但黄色部分增加,这是偏爱浅色蜜蜂有意识选留浅色类型的结果。美国在育种工作上,还特别注意子脾的发展速率、开箱检查时蜜蜂的安静程度,以及对某些流蜜植物的适应性。于是形成了一些“美国意蜂”的新品系。

意蜂在中国养蜂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泛饲养于长江下游、华北、西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它还适于追花夺蜜,突击利用南北四季蜜粉源。在油菜、紫云英、荆条、椴树、荔枝、乌桕等主要蜜源花期中,一个生产群日进蜜超过5 kg,一个花期产蜜超过50kg甚为常见。其产浆性能是所有蜜蜂品种中首屈一指的,经选育的优秀品系,年群产王浆可达5~7kg。它也适于生产蜂花粉、蜂胶、蜂蛹及蜂毒等,生产性能堪称全面。

1884年,意大利蜂被引入澳大利亚南部的坎加鲁岛(袋鼠岛),翌年,南澳议会通过了一项法令,将该岛划为意大利蜂保护区,这一法令至今仍然生效。今日该岛意蜂与原产地意蜂相比,除前翅稍变窄以外,无其他差异。1973年波兰蜜蜂育种专家沃克博士(J. Woyke)访问了该保护区,认为该岛现今所保存下来的意蜂比意大利本土的意蜂更纯,且更接近于原产地意蜂,此项工作是十分有价值的。

1913年中国由日本引入第一批意蜂到福建,20~30年代又大量引入, 通常说中国意蜂即为其后代。 ⑵卡尼鄂拉蜜蜂( 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旧名“喀尼阿兰蜜蜂”,原产于阿尔卑斯山南部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多脑河流域,包括奥地利南部、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北部。从广义上说卡蜂分布于马其顿和整个多脑河流域。这些地区的卡蜂,在形态特征上与阿尔卑斯山的没有区别,分类上属于同一亚种。卡蜂的分布,没有明显的东部界线。乌克兰的“草原蜜蜂”(

A. m. acervorum Alp.)类似于卡蜂。

自从1930年以来,奥地利从生产力和分蜂性两个方面着眼,选育出一些较优良的新品系。

卡蜂的大小和外形与意蜂相似,腹部细长,吻长(6.4~6.8mm);覆毛短而密,为“灰色蜂种”(彩图 34);几丁质黑色,腹部第2和第3节背板往往有棕色斑, 有的甚至具有红棕色环带;雄蜂绒毛灰至灰棕色;肘脉指数很高,平均为 2.44~3.0。

卡蜂是最安静和最温顺的蜂种,人们可以从蜂箱中将巢脾长时间地提出,而蜜蜂都不会离脾。其育虫节律陡峭,以小群越冬,饲料消耗省。春季初次进花粉后,便开始育虫,随后发展很快,因而分蜂性也较强。在夏季,只有当粉源充沛的时侯,卡蜂才能维持大量子脾;若粉源缺乏,育虫就受到限制。秋季,蜂群繁殖下降很快,通常不能以强群越冬。然而,在不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它仍具有十分优良的越冬性能。

卡蜂的定向力很强,盗性弱,采用蜂胶很少,能较好地利用红三叶草蜜源。在它的原产地,养蜂场并没有采取特殊的检疫措施,而几乎不发生幼虫病。

卡蜂原产地受大陆性气候影响,严冬长、春季短、夏季炎热。在这些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使卡蜂具有顽强的生活力以及对环境条件的机敏反应。由于蜂群春季发展迅速,这在流蜜期特别早和严冬漫长的中欧,它是最为流行的蜂种。

卡蜂采蜜力很强,在群势相同的情况下,其产蜜量显著高于意大利蜂,是较理想的生产蜂蜜的蜂种。产浆能力较弱,不宜用作王浆生产。和意大利蜂、高加索蜂等杂交后,可表现出较显著的杂种优势,产卵力、哺育力和采集力等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收到很好的增产效果。卡蜂蜜房封盖呈干型,可用其生产出洁白美观的巢蜜。

近几十年来,卡尼鄂拉蜜蜂的分布范围已远远超出其原产地,成为继意大利蜂之后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第二大蜂种。1930年,上海南华蜂业公司张引士东渡日本引进意蜂的同时,并引进卡蜂在江浙试养。1931年,赵相尧从江浙带卡蜂返粤,成立岭南养蜂场试养,由于缺乏经验, 1933 年宣告失败。 1948 年,美国人Hayes E P从美国引进卡蜂到福州试养。1950年,笔者曾与吴发辉合作在福州进行意卡杂交试验,其中发现意(♀)×卡(♂)组合的后代产蜜量十分突出,繁殖力强,但性情较亲代凶暴。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陆续从奥地利、联邦德国、南斯拉夫等国引进了几批卡尼鄂拉蜂王,其后代已在中国的养蜂生产中发挥着作用。

⑶欧洲黑蜂( Apis mellifera mellifera L. ) 原产阿尔卑斯山以西和以北的欧洲地区,是西方蜜蜂的指名亚种。伊比利亚半岛的蜜蜂和它十分相近。

欧洲黑蜂体大,腹部宽,舌短(5.7~6.4mm);几丁质深黑色而且一致,少数在第2和第3腹节背板上有黄色小斑,但不具黄色环带; 覆毛长,绒毛带窄而疏。雄蜂的腹部绒毛棕黑色,有时黑色。肘

脉指数小,平均为1.5~1.7。

它比较怕光,提脾检查时,常在脾上骚动,且常处于激怒状态。春季发展略慢,可达中等群势,仲夏才成强群。分蜂性弱,采集勤奋。在严峻的气候条件下能很好地越冬。易感染幼虫病和遭受蜡螟为害。抗孢子虫病和抗甘露蜜中毒的能力强于其它蜂种。蜜房封盖呈干型或中间型。

黑蜂是在西欧海洋性温和的气候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它的育虫能力不强,春季发展慢,产蜜量显得不如其它蜂种。因此,近代养蜂业一般不愿选用黑蜂。但在英国和挪威的石南草( Heather,又名越桔)流蜜期,它胜过任何其它蜂种。在蜜源较贫乏地区,其他蜂种常耗尽所有贮蜜,唯有勤俭的黑蜂,尚能经常提供一些余蜜。

在法国,黑蜂由于其育虫的节律和当地流蜜的季节性周期密切相关,因此至少具有3个不同的生态型。在巴黎地区,伴随着早季由果树、 油菜和洋槐组成的流蜜期,存在着一种发展早、下坡早的生态型;在西南欧比斯开湾石南草地区,存在着一种发展缓慢,而夏季长期扩展的生态型;第三种生态型存在于南部利翁湾布罗温斯地区,其春季发展特早、秋季出现第二次育虫高峰。在不同蜜源植物的地区,互换具有一定生态型的蜂群,虽然环境已变化,但是它们却仍然保留着原有的育虫周期的趋向,因此变得不适应,常比当地蜜蜂产蜜量低。

黑蜂和其他蜂种杂交,其后代常表现出不寻常的生活力和产蜜量,但性情依然暴躁好螫。因此,在特定地区经精心选择后,黑蜂可否在未来的育种上发挥某种作用,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黑蜂可用以进行蜂蜜生产,但在春季,产蜜量不如意大利蜂和卡尼鄂拉蜂。

欧洲黑蜂是在受海洋影响的西欧温和的气候环境里发展起来的,它有很多生态型,如英国蜂、德国蜂、阿尔卑斯蜂、法国棕蜂、中俄罗斯蜂等。17世纪,欧洲黑蜂被引入北美洲;19世纪被引入南美洲、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亚洲的西伯利亚地区。在近代养蜂业的发展中,欧洲黑蜂曾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性情凶暴,不便于企业化生产管理,除少数例外,已普遍不受人们欢迎。在大部分地区,它们已和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等杂交,或是完全被这些蜂种取代。杂交后代常表现出很强的生活力和产卵力。在法国、西班牙、波兰和前苏联境内某些地区尚保留有地方性纯种欧洲黑蜂。在瑞士、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区、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有些养蜂家开展了选育欧洲黑蜂品系。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上,设有欧洲黑蜂保护区,黑蜂已在该岛繁衍了170多年, 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与原产地的欧洲黑蜂相同。中国新疆伊犁地区饲养的黑蜂,据初步观察研究是1925年自哈萨克斯坦引入的中俄罗斯黑蜂。

⑷高加索蜜蜂( Apis mellifera caucasica Gorb. ) 原产于高加索中部的高山谷地(图2)。主要分布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等地山区,原产地冬季不大寒冷,夏季较热,无霜期长,年降雨量较多。

高蜂的体形、大小及绒毛等和卡蜂十分相似;吻特长(达7.2mm);几丁质黑色,通常在第一腹节上有棕色斑点。高蜂在原产地没有纯一的颜色,通常工蜂绒毛为浅灰色,雄蜂胸部绒毛为黑色。肘脉指数中等。经过广泛的生物学测定,证明在高加索地区存在着很多的地方型,如外高加索平原的黄色高蜂(A. m. remipes)及其他许多过渡类型。

高蜂性情温顺,不怕光,这是它突出的特点。它育虫积极,分蜂性弱,能维持强群。高蜂采胶性能极好,在秋季,巢门除留一个小洞外,都用蜂胶封闭。由于它易患孢子虫病和甘露蜜中毒,在北部地区越冬不甚良好。此外,它的抗螨性能也较差。它的吻虽然特长,但对红三叶草的采集能力还不够理想。其蜜房封盖为湿型。易迷巢错投,盗性强。

高蜂的某些特性是颇有价值的,因此在育种上将起重要作用。在西欧,由于高蜂比卡蜂易患孢子虫病,且产蜜量较低,所以该品种除了用于实验外,一般不被保留。

高蜂是生产蜂胶的最理想的蜂种。在前苏联境内产蜜能力比欧洲黑蜂强。适于为花管较长的作物授粉。高蜂与意蜂、卡蜂等杂交后,可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蜂产品的产量。

灰色高加索蜜蜂,曾引入我国寒温带地区试养。其生物学特性的表现与原产地基本相似,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1978年,黑龙江省林口县曾建立了高加索蜂原种场。

意大利蜜蜂介绍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意大利蜜蜂介绍

1 品种

原意蜜蜂属于蜜蜂科,蜜蜂属,西方蜜蜂种,意大利蜜蜂品系。

2 形态特征

2.1 蜂王:腹部背板为桔黄色至淡棕色,有的第5~6节为黑色。

2.2 雄蜂:腹部背板为金黄色,有黑色斑;毛淡黄色。

2.3 工蜂:腹部背板第2~5节为黄色,后缘有黑色带,尾节黑色;毛淡黄色,体长12~14mm,吻长6.2~6.7mm,肘脉指数2.3(2.1~2.8)。

3 生物学特性

蜂王产卵力和蜂群发展育虫情况强于澳意、本意,弱于美意。善于利用流蜜时间较长的大宗蜜源,利用零散蜜源的能力较差,低于卡蜂。分蜂性弱于卡尼鄂拉蜂,维持群势大于卡尼鄂拉蜂。

耐寒及越冬性能强于澳意、本意,弱于美意。饲料消耗较多。泌蜡能力较强,造脾较快。采集蜂胶较多,蜜房封盖属于中间型,较温驯,提脾时蜜蜂安静。盗性低于美意。

4 生产力

产蜜量低于卡蜂,在正常椴树蜜期15框蜂的群势,群产35~75kg,产王浆量高于卡尼鄂拉蜂,在我省气候和蜜源条件下群产0.4~1.2kg,群产花粉3~5kg。

蜜蜂的双王繁殖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5-23 22:37:23 发布人: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蜜蜂的"双王繁殖",就是在一个蜂箱内,同时有两个蜂王进行繁殖。具体办法有两种: 一种方法是双王剪螫繁殖。就是将两个蜂王的螫剪掉,剪时注意不要剪得太多,以免使蜂王受伤;然后,放人同一蜂箱内繁殖。刚放进时,这两个蜂王可能发生厮斗,但因螫已剪掉,不可能发生致死蜂王的情况。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两个蜂王的厮斗就会停止,便可在同一个蜂箱内产卵,并发育成青年蜂。

另一种方法是双群夹箱饲养。就是将两个弱群蜂或中等群蜂,合养在一个蜂箱内,中间用闸板隔开,分别从巢门出入。这样,可以互相倚暖,加速繁殖。

蜜蜂"双王繁殖"是培养强群蜂的重要措施。只要采用得好,就能发挥"双王繁殖"的优势,充分利用早春蜜源,夺取早春季节的蜂蜜高产。

蜜蜂的人工授精方法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5-23 22:35:57 发布人: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蜜蜂人工授精技术在原种保纯杂交制种乃至工程育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工授精前,首先选好雄蜂,强迫排精,采集精液,选择好处女王,然后进行人工授精。将蜂王麻醉后,调整显微镜,在镜下移动背腹钩操纵杆,使背腹钩在控针配合下,分别勾住背腹板顶端的中央位置,并向外侧拉动背腹板,使其间距为3毫米至4毫米,然后再移动背钩,使其膨大部分嵌入到鳌针腔基部的三角缝内,再拉动背腹钩,把背腹板间距拉至5毫米至6毫米。鳌针腔打开后,调整蜂王和针头的角度,排除针头尖中的生理液和气泡后,使针尖接近阴道口,用控针压住瓣突,将针尖徐徐推进阴道,直至中部输卵管,取出控针,将精液慢慢注入。一次性授精一般注入8微升精液;多次性授精每次各注射4微升至5微升精液,其间隔24小时至48小时。授精完毕,10秒至15秒后退出针头,取出蜂王,点上标记,待其复苏后,送回核心群或框式王笼暂时贮存。

受精蜂王要严加管理,使其得到工蜂的饲喂,保证受精蜂王所在蜂群的蜂数,以便调节巢温,将蜂王剪翅或幽闭巢门,防止蜂王外出。


相关内容

  • 杏花花粉活力测定和储存
    XXXX 大学 XXXX 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 目: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花粉活力测定和贮存 Xxx 职称: 讲师 2010年11月20日 杏花花粉活力测定和贮存 作者: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 ...
  • 园艺植物育种
    1.品种的类型有哪些?P23-P25 (1)同型纯合类 (2)同型杂合类 (3)异型纯合类 (4)异型杂合类 纯育品种为同型纯合类 杂交种品种.营养系品种为同型杂合类 杂交合成群体.多系品种为异型纯合类 自由授粉品种.综合品种为异型杂合类 ...
  •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各章问答题
    第一章 种质资源试题 五.简答题 五.简答题 1.阐述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和 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1).遗传学原理:简单引种:适应范围内引种:驯化引种:适应范围以外引种( 2).生态学原理:气候相似论.主导生态因子(3).生态历史分析理论 ...
  • 有关"生物育种方法"知识总结
    有关"生物育种方法"知识总结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所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遗传工程(基因工程)育种.现根据最新<教学大纲> ...
  • 酵母菌的研究概况
    目 录 1酵母菌的种类 ............................................................................................................ ...
  • 植物组织培养测试题
    植物组织培养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 A.有丝分裂 ...
  • 20**年-20**年学年北京大学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抽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北京大学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抽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假使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雄鼠的精巢中,成熟的全部初级精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那么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个含有白色基因的精子( ...
  • 植物细胞工程
    细胞生物学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及展望 摘要 此文概要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与体细胞杂交.胚胎培养和试管受精.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物质.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植物 ...
  • 生物工艺学
    1.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3.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育种的过程 ...
  • 世界九大蜂种
    三.9 个蜂种的简况 ⒈小蜜蜂Apis floreaFabricius,1787 该种是蜜蜂属中,小型的一种(图1-1),常营巢于草丛或灌木丛中,故云南俗称之为小草蜂. 分布: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西部边界为阿曼北部和伊朗南部.在中国,分布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