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 范文中心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09/21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单元体系概述】

本单元包括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近40年的基本历史,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加剧、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等。这一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阶段。在此期间,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治舞台和思想领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从社会运动的态势看,既有沉沦,也有发展;在两大社会主要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显然居于最主要的地位。 19世纪60年代初,面对内外矛盾,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它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民族工业开始出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已先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19世纪60年代起,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中国边疆地区进行侵略,又发动了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进一步丧失了领土、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侵略者通过控制中国海关,便利了在中国销售工业品和掠夺原料,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在加强资本输出的同时,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发展。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的软弱性及缺乏群众基础,戊戌变法运动失败。

百日维新失败才一个月,义和团运动就揭开了序幕。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进行了直接干涉,发动了空前规模的侵略战争。义和团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中国的图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教学内容:

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二单元(1)--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教学目的:

了解本节知识要点,掌握初步分析问题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洋务运动的内容、失败原因。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洋务运动

1、洋务派和顽固派

①代表人物 (主要注意洋务派)

②人员来源(洋务派为实权官僚; 顽固派为腐朽贵族官僚)

动地维护统治。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本质目的一致,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原因: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都是清王朝的维护者。

☆洋务运动掀起的原因

①洋务派握有地方实权;的情况下,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2、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概念介绍:

(1)主要活动

① 前期(60--70年代)主要兴办军事工业 。(旗号:自强)

洋务派的求强思想体现出向西方学习的潮流,术的观点,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② 后期(70--90富)

洋务派的求强实践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就是经济问题,理论,是一大进步。

★企业性质:

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性。

③筹建海防

19世纪80政府成立海军衙门。

④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失败原因

原因:

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掌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勒索、谋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②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也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③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难成大器。

④洋务运动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其失败的根源。

认识:①中国要想发展,既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更要靠自力更生,走自主发展之路。

②改革发展会遇到各种阻力,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坚强的毅力。

③在改革中,要变革,废除旧的生产关系、旧的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

(3)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方面

(1) 引进了一些近代科技和工具,培养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

识分子和技术工人;(2)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3)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缺口。(4)提高了国防能力。

(创办实业,培养人才,对中国近代化起了先导作用;运动中形成的新的社会生产力,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瓦解,刺激并诱导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介绍西方科学知识,也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在这基础上,我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消极方面:

(1)由清政府官办,为维护封建反动统治服务;(2)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反抗,不能为国求强;(3)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4)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5)经营管理腐败。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产生(民族经济)

背景:①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②外资企业利润刺激。

③洋务运动诱导。

④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特点:①创办者多为贵族官僚地主

② 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③开始于轻工业部门

④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1、通过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加工厂。。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

二、阶级结构变化

(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产生过程(外商企业、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特点:

①(从时间)早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②(受三重压迫)富有彻底的革命精神。③(分布区域:沿海和长江流域)人数集中,有利于宣传和组织斗争。④(来源)因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特点:两重性

(即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其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社会性质。)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阶级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固派 (四)19世纪60年代后,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

典型例题: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导,对此你如何理解? ①概述:

近代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战胜封建主义的历史。

近代化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各领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近代化历程是中国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过程。它始于洋务运动,经过缓慢发展,结束于南京国民政府覆灭,呈现出发展程度不足,水平不高,且未能最终完成的特点。

②理解:

从思想领域看:

鸦片战争期间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但它暂时局限于爱国知识分子阶层。

60年清廷内部一些有见地的官僚——洋务派,出于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通过与顽固派 论战,并最终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从而使近代化意识的影响得以扩大

其后历经早期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直至迎来了人们思想近代化的“五四运动”,追根溯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洋务运动的诱导。

从经济领域看:

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先创办军事工业,后创办与军事工业相关的民用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本民族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运动中也未涉及学习西方政治体制,然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洋务思想和洋务实业是先进的,是古老中国的新事物和新因素,因此堪称近代化先导。

●比较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和洋务派的异同。

同:①都是地主阶级中开明人士,它们学习西方都遭到守旧官僚反对。②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抵抗派的“师夷长技”思想,并付诸行动。③他们学习西方还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上,未上升到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学习。④抵抗派不能提出一条改变社会有效方案,洋务派未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异:

①目的:抵抗派——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主权独立(制夷)。洋务派——维护清王朝统治(自强)

②内容:抵抗派——学长技:战舰、火器、练兵之法。洋务派——除长技之外,还在“求富”的旗号下创办民用工业以及开办新式学堂等,较为广泛

③实践:抵抗派——因受打击而未能掌权,未将主张付诸实施。洋务派——有实权,中央有总理衙门推动,掀起30年洋务运动。

●19世纪中期,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它们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略)

(2)它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明显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未引进先进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日本不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3)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经济原因:中日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洋务运动过程中,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民族工业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19世纪中期的日本,资本主义取得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日本社会深刻变化。

政治方面:中日两国统治者的阶级基础不同(国体不同)。洋务运动中,封建地主阶级处于统治地位,特别是封建顽固势力掌握实权,并始终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位目标。日本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明治维新过程中,新政权为摆脱外来压迫,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近代化的国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影响中国政局变化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重大事件:①英法美俄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

总理衙门设立③辛酉政变 ③太平天国失败 ④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二)影响:①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②总理衙门设立有利于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 ③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资产阶级形成,中国旧民主主义有了领导阶级。

中体西用简释

①产生:在镇压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

②阶级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③实质:维护封建统治

④影响:A、从世界历史发展看:体现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B、从中国社会发展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过程。C、从中国探索史的角度看: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索真理的重要阶段,它承上启下,是认识的必然阶段,符合认知规律。


相关内容

  • 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 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40--1894) 二.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27) 三.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
  • 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
    目 录 中文摘要 „„„„„„„„„„„„„„„„„„„„„„„„„„ 1 英文摘要„„„„„„„„„„„„„„„„„„„„„„„„„„„1 绪 论„„„„„„„„„„„„„„„„„„„„„„„„„„„„2 (一)选题意义„„„„„„„„„ ...
  •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好用)
    2012届高三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一.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①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洋务运动标志中国 ...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清末指与外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事务:亦指模仿外国上述方面的事务. 1.产生原因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 ...
  •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成败原因探究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成败原因探究 [摘要]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同属封建专制国家,都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两国处于相似的基础上或起点上,但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一个是国力全面上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一个却是国力停滞不前, ...
  • 近代中国经济
    的是 ①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②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④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 ...
  • 历史第四次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讲义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单元特征]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 ...
  •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考试题
    鸦片战争 1. 五四运动首先在(北京)展开 2. 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工人阶级认识到自身的力量) 3. 中国自(鸦片战争起)开始沦为半半社会 4. 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公车上书) 5. 可以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6. 中国民族 ...
  •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_李会滨
    <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 李 会 滨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学说,源远流长.如果从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奠基人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算起,已有四百八十年的历史了. ...
  • 新文化运动百年 | 两种启蒙:文明自觉,还是文化自觉?
    [编者按] 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新文化运动至今百年了.这场运动,也被称为中国的启蒙运动,然而,百年之后,何为启蒙,何为文化自觉,依然悬而未决,争议颇多.新文化运动,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启蒙,它与欧洲的启蒙运动有何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