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势变更"原则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范文中心

"情势变更"原则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02/13

情势变更原则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由于情势变更原则与合同法上的不可抗力、商业风险等概念具有相似之处,在司法实践中易于混淆,因此在理论上有必要明确其与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异。

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区别

我国《民法通则》第153条对不可抗力作了如下定义:‚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可见,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的区别如下: 一是客观情况不同,前者是起因于重大的自然灾害和重大的社会事件,后者一般是由社会经济情势的变化引起的。 二是履行后果不同,前者发生后,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不能履行;后者发生后,合同一般仍能履行,只是履行后会造成明显的不公平后果。

三是影响范围不同,前者既可适用于契约关系,又可适用于侵权关系;后者仅适用于契约关系。

情势变更与商业风险区别

商业风险是指当事人在经济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并应当承担的正常损失。它与情势变更的区别如下:

首先是性质不同,前者为正常风险,后者为意外风险。

其次是对当事人的主观要求不同,前者是当事人在订约时能够预见的,如未预见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主观过错;后者为当事人在订约时无法预见的,故其未预见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主观过错。

最后是引起的事由不尽相同,前者主要由一般的经济情势所致,后者可为不可抗力、重大的经济情势和其他社会事由所致。 情势变更原则与诚信原则区别

诚信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当事人参加民事活动并在其中实施民事行为时,一定要使其他有关当事人与自己于相互之间实现利益平衡。依台湾学者林荣耀先生的看法,在发生情势变更情况下,若绝对无限制的严守契约,势必有违诚信原则。而法律自身又具有稳定性与适应性两相反之性能,就稳定性而言,契约应严守;就适应性而言,应承认情势变更原则。具体言之,二者的区别有: 第一,诚信原则较情势变更原则,为上位概念,即情势变更原则是诚信原则的适用。‚然诚信原则过于笼统,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宽严不一的情况,从而动摇信守约定原则。当有可能制定比较具体的法律规范时,还是应尽可能地制定和适用这种具体的规范,而诚信原则则被作为堵塞法律漏洞或矫正可能带来不公正后果的法律规范的作用的最后手段。‛

第二,诚信原则系法律之最高原则,而情势变更原则仅系例外之救助方法。

‚情势变更‛:施工企业可以期待几多

□本报记者 孙贤程

最高人民法院不久前公布实施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下称‚《解释二》‛),因其第26条规定了‚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等内容,而被许多专家和媒体称之为‚情势变更‛原则正式获得中国司法体制的认可。但它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这条司法解释意味着什么?应该怎样理解?如何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客观上还存在那些问题?记者最近采访了一些律师界、企业界、司法界、理论界等方面的专家。

‚第26条‛为何备受关注

所谓‚情势变更‛,指的是合同依法成立后,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不可预见,且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情,动摇了合同订立的基础。在此情况下,应允许合同双方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这项原则是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原则,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均有规

定。《解释二》出台后之所以各界对‚第26条‛普遍关注,主要是因为我国立法对此则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

据记者了解,早在《合同法》出台前的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全国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就提出,‚由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原因,作为合同基础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非当事人所能预见的根本性变化,以致按原合同履行显失公平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按情势变更的原则变更或解除合同。‛之后,从1995年学者提出的《合同法草案建议稿》,到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合同法(草案)》四个审议稿,都在‚合同的履行‛一章中写入了情事变更原则,但正式施行的《合同法》最终却没有确立该原则。《合同法》出台后的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暂行意见》第二十七条也明确提出,‚因情势变更导致建材价格大幅上涨而明显不利于承包人的,承包人可请求增加工程款。但建材涨价属正常的市场风险范畴,涨价部分应由承包人承担。‛

此次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将‚情势变更‛原则纳入,使《合同法》原则与国际合同规范更加接近。该解释的主要起草者,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所副所长曹守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解释二》的出台,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认识法院工作遇到的挑战和考验的基础上,‚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

对施工企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少

据有关机构的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北京、上海和广东地区每吨钢筋的价格分别上涨58%、58%、47%左右。而施工承包合同绝大部分是单价不可调的闭口合同,有的甚至很明确地规定不因原材料价格的任何上涨情况而调整。因此一个项目材料价差的损失风险少则几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对一个企业来说,这个损失可能达几亿甚至数十亿元。

虽然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有部分项目发包人与承包人在材料价差补偿方面取得进展,达成了补偿协议,但同时还有不少项目材料价差协商谈判有很大难度,甚至也有很多业主明确表示不予补偿。对业主不予配合协商补偿的项目,建筑企业非常被动,虽然提起诉讼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也有一些成功案例,但总的来看,由于有关法律依据过于原则,多数建筑企业仍不敢贸然起诉。 《解释二》第26条对施工企业确实是个利好。因为它对施工企业今后将长期面临的材料价格波动引发的纠纷处理,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那么第26条对施工企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少?

上海锦惠建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洪世暑告诉记者,首先,《解释二》对司法适用‚情势变更‛原则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法律规范。其次,施工企业过去对材价补差的谈判,即使成功,其中也有着太多的‚有求于人‛的主观色彩。今后依照《解释二》处理,则更加看重客观的‚情势‛而非‚人情‛。第三,虽然企

业在解决材料价差补偿的谈判和司法处理中,仍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企业的角度看;《解释二》至少为我们解决材料价差补偿问题增加了砝码。

如何运用第26条解决争议?

虽然《解释二》第26条事实上确立了面对材料价格‚情势‛发生变更后,企业可以要求变更合同价款甚至撤销合同,福建晋江法院张安腾认为,由于情势变更原则是基于维护社会实质正义的衡平立场,允许法律凌驾于合同当事人的自主意识之上,出于防止合同当事人因缔约时所无法预料且无法控制的社会变故,而获取不当利益或遭受意外损失的明显违反一般公正观念的情况发生,主动介入和干预合同关系。因此,司法对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有着严格的限定。

首先,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前提是必须有情势变更的客观事实。这种客观事实是指合同订立时作为该合同赖以成立的基础的客观情况发生了异常变动。该变动既可以是交易或经济情况的变化,也可以是非经济事实的变化,如发生了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国家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货币严重贬值、价格大幅度上涨等。在实践中判断情势是否发生变更,应以法律行为基础是否丧失、当事人目的能否实现、是否造成对价关系障碍等因素为具体标准。

其次,情势变更必须发生在合同成立后履行终止前。这项原则确立的目的在于对合同关系建立基础发生异变而给合同当

事人造成的不公平处境予以法律救济。如果情势变更的事实在订约以前发生,则合同是在已发生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的基础上订立的,无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必要。如果在合同履行完毕以后发生情势变更,则因合同关系已不存在,对双方的利益不产生任何影响,也就没有必要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再次,情势变更是订约时当事人不可预见的。如果订约时当事人预见将来要发生某种情势变更,而当事人仍以现在的客观情况为基础订约的,表明该当事人愿意承担风险,而无理由主张情势变更。

第四,情势变更事实的出现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如果情势变更可归责于当事人,则当事人自应负担其风险或承担违约责任,不发生适用情势变更原则问题。

第五,因情势变更使原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在理解显失公平时应当注意三点:其一,显失公平的出现必须是因情势变更产生的,而不是因其它原因造成的。其二,合同履行显失公平是指双方当事人利益严重失衡,表现为履行过于艰难或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情势变更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影响轻微,则不应主张适用。其三,决定公平与否的时间应以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时间为准,而不能以其它任何时间为标准。

也有学者认为,情势变更只是合同变更或解除的酌定条件,亦即发生情势变更后是否变更或解除合同,应由法官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自由裁量。


相关内容

  • 房产新政下如何处理房产买卖合同纠纷
    房产新政下如何处理房产买卖合同纠纷 前言: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国务院下发了一系列调控房价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以下简称"房产新政" ...
  • 论情势变更原则对合同效力的影响_邱业伟
    第32卷 第5期Vol.32 No.5y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Edition)2006年9 ...
  • 自考合同法重点章节
    求自考合同法重点 悬赏分:200 - 解决时间:2009-8-29 18:53 最好是关系到今年广东10月份的 第三章合同成立的要件可能做为多选题.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要约的撤回与撤消.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 第四章里 合同解释的七个原则, ...
  • 民法学笔记
    民法学笔记(总论) 一. 民法概述 1. 民法溯源 (1) 民法一词源自日本,日本自法国,法国自罗马法. (2) 罗马法:古罗马帝国一段时期的法律,时间自公元17前世纪自公元5世纪:它是现 代民法的基础,确定基本的的民法学名词和概念:罗马法 ...
  • 合同解除的问题和建议
    合同解除的问题和建议 一. 问题提出. 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在合并吸收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 法>的立法司 ...
  • 合同履行中的情势变更
    合同履行中的情势变更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无法预见和防止的情势变更,如要求合同当事人仍按原合同约定继续履行合同,则显失公平.对于双方由此产生的纠纷,应依照<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的公平和诚信原则,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公平 ...
  • 无讼阅读|商业物业租赁合同纠纷中常见的五个疑难问题!
    文/廖荣华 廖海清 来源/微信公众号 汉坤律师事务所(hankunlaw) 商业物业的租赁(如购物中心.大型超市.酒店等)往往具有签订时间早(开发商一般在商场建设前期就已经开始招商并签约).租赁期限长(通常为法律允许的最长期限).双方投资金 ...
  • 国际经济法自考重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经济法,是泛指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换句话说,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发生的国际经济关系,在每一特定历史阶段,往往形成某种相对稳定的格局.结构或模式 ...
  • 民法总论复习要点(大一下学期重点)
    民法总论复习要点 一,民法概述 1.民法理念: 1)私权神圣 2)身份平等3)意思自治 2.民法的基本原则 二.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2.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1)事件 2)行为 三.物的分类:重点是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 ...
  • 可变更撤销与无效民事行为
    一.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亦称"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指依照法律规定,由于行为人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或者意思表示不自由,导致非真实的意思表示,可由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