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阅读教学案例 - 范文中心

探究性阅读教学案例

01/12

  内容摘要:“探究性阅读”的核心是阅读,方式是探究。这种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   关键词:探究性 阅读教学 案例   一.案例描述   《瀑布》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清清的水”主题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按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声到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如何用探究性思想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歌呢?   师:请同学们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生:默读、勾画。   生:第1节写了瀑布的声音;第2-3节写瀑布的样子。   生:作者是由远及近写的。   师:“好像层层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你对这两个比喻句怎样理解?   生:读这一句时好像听到瀑布的声音大而且接连不断。   师:你朗读一下这两个比喻句。   生: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轻快,语调渐高)   师:这里的比喻句,突出瀑布声音响亮,气势雄伟;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使人觉得生动、真切。   师: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师:“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   生:读四声,因为瀑布的壮观让作者感到品读惊喜。   师:瀑布什么样?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师: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你觉得哪个词写得特别好?为什么?   生:“没法比喻”写得好。这个词写出了当山路一转,瀑布一下出现在眼前,让人惊呆了,没话说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作者是用哪一个词来形容的?为什么?   生:作者说瀑布像“一道白银”,因为在青山的衬托下,在阳光的照射下,瀑布又白又亮,像白银一样。   师:这节诗中第二行运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用上感叹号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此时作者忽然看到瀑布,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作者突然看到瀑布非常激动、兴奋、惊讶。   师:你能从这句诗中联想到谁的诗句?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请同学们再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用来比喻。   师:有什么不同?   生:李白的诗句还用了夸张。   师: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生:从全貌看,像一座屏风;从小珠看,形似珍珠;颜色光泽与珍珠相似,晶莹透明。   师: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生: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生:因为在瀑布脚下,看到瀑布从高高的悬崖飞泻下来,串串水珠在阳光照耀下,晶莹透亮,就像一颗颗珍珠,许许多多颗连在一起,就像我们家门上挂的珍珠帘子一样。   生: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是那么的雄伟壮丽。而这随风飘洒的情景又显得迷迷朦朦,又是一种轻柔的美。   【评点】   “探究性阅读”的核心是阅读,方式是探究。这种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   本案例探究的问题着眼点在于诗歌“写了什么”与“怎样写的”两个方面。施教者用问题引路,激发学生在探究中明白:诗歌写了瀑布的声音与样子,然后让学生明白:诗歌用了“由远及近”的游览顺序与方法写声音与样子的。这首诗歌最亮丽的地方在于比喻句的应用,所以,用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比较、领悟比喻句的具体意义或意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施教者还是用问题为探究的话题,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用描述诗句情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领悟,这种教学富有诗意,符合诗歌教学。   刘莉,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式
    [引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汇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 一.基本模型 拓展延伸 平等对话 合作探究 自主研读 激疑生疑 深读启思 精读领悟4 初读感知 模型说明: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 ...
  • 中学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2012年第01期 第28卷(总289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No. 01,2012 Vol . 28Total No . 289 中学 ...
  • 新课程三维目标1
    新课程三维目标 一.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意义认识 中小学教育是孩子们的教育,课程理应是孩子们的课程,教育向学生世界回归必将是课程改革的关注点,它要求尊重孩子的经验,把孩子从大人世界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把孩子的教育交到孩子手中. 反思我国的教育,长 ...
  • "不求甚解"之辩
    "不求甚解"之辩 --一个语文探究性学习案例及反思 在执教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课时,我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立即提出不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一石激起千重浪,围绕这个 ...
  • 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
    作为语文教师,教好一篇篇课文是基本要求,但仅仅能教好那一篇篇课文,却又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教语文课文转变到教语文课程上来.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者.教材编写者和市级教研员,笔者近来对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作了一些田野实践.草根探索,得 ...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 ...
  •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总结 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及质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段落领悟能力,信息把握能力,全文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学校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 ...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
  • 电是什么 教学设计
    电是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能通过" 交流与讨论" 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 3.能通过&qu ...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
    乐学 巧思 善用 --六年级<穷人>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穷人>. 一.说教材. <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4篇课文是围绕"真情"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