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燕王不知情? - 范文中心

荆轲刺秦,燕王不知情?

03/08

  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赢政为报复幕后主使太子丹,遂诏令原计划攻赵的军队攻燕,并于次年攻占了其都城。燕王喜、太子丹率兵东撤,秦军紧紧相随。燕国同盟国代国的国君写信给燕王喜说:“您把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的宽恕,社稷或许能侥幸得到保存。”于是,燕王喜派使者杀了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了秦军。

  众所周知,荆轲刺秦的主角是太子丹和荆轲;代王的这封书信似乎也告诉人们,荆轲刺秦与燕王喜并无干系;而燕王喜最后也真杀了太子丹,自证清白。但若说燕王喜对这样大的事毫不知情,则有很多疑问难以解答。

  一、太子丹的老师鞠武并不支持荆轲刺秦之事。他认为,太子丹这样做,就好比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子上,一下子就烧光了。这不仅对燕国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引火上身,加速燕国的灭亡。鞠武虽然是太子丹的老师,但他首先是燕国大臣。涉及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他不能阻止太子丹的鲁莽行动,难道还不能告诉燕王喜吗?

  二、荆轲出使秦国带了两样东西,其中之一就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脑袋。樊於期是秦王通缉的将军,谁献出他的脑袋,秦王就会赏赐万金,封邑万户。这样的人来到燕国避难,燕王喜会不知道吗?更何况,樊於期来到燕国,是被任命为将军了的。燕国的一个将军最后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样的大事,国君会毫不知情?

  三、荆轲答应太子丹去刺杀秦王后,马上被封为上卿,这样高的爵位是一个太子能够封赏的吗?如果说荆轲的上卿只是一种待遇,并没有真正得到爵位,可荆轲出使秦国,理由是在保留宗庙社稷的前提下“纳贡称臣”。举国投降这样一件大事,难道可以派一个没有任何爵位的侠客当使者吗?

  四、荆轲出使秦国带的另一样东西是督亢地图。土地是属于国家的,地图会保存在太子丹府中吗?即便这块地已经封给了太子丹,但它的主权仍在燕王喜手中,这样大的一块地被划走了,燕王喜会毫不知情?还是说荆轲敢拿一幅假地图去见秦王?

  因此,对于荆轲刺秦燕王喜不可能不知情,他只是放任太子丹瞎折腾罢了。只是最后秦军实在逼得紧,无奈之下,他才杀了太子丹。

  编辑/冰如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倒装句
    倒装句 必修1-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 佚之狐言语郑伯(正常语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与君(正常语序:若亡郑而与君有益) <荆轲刺秦王> 燕 ...
  • 荆轲刺秦王小品台词
    荆轲刺秦王(多幕剧) 时间: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27年(秦统一六国前六年)秋. 地点:燕国京都蓟城和秦国都城咸阳. 人物: 太子丹--燕王喜之子,曾做为人质出使赵国和秦国,因不忍秦王的侮辱而逃回燕国. 鞠武--太子丹的老师.荆轲刺秦王小品 ...
  • 高一知识点语文必修一总结
    高一知识点语文总结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重要字音: 沁(qǐn)园春 百舸(gě) 峥(zhēng)嵘 寥廓(kuî)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 携(xiã)来 浪遏(â)飞舟 多音字: 汗水 可汗 数字 数 ...
  • 通假字大全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quo ...
  • 苏教版[史记]选读文言文重点词句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 <高祖本纪>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远大的抱负 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终了 同"债" ..高 ...
  • [战国风云11] 第十二章 乐毅伐齐:大将不败于敌手而败于朝廷
    第十二章 乐毅伐齐 战国七雄中,齐国是仅次于秦国的超级大国.可是不承想,这个富庶强盛的老牌诸侯国,竟然被一个小国,打得只剩下两座城池.而这奇迹的创造者,则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乐毅.究竟,是哪个小国打败了强齐?而乐毅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 ...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白话译文
    标签: 君主  墨子  衣服  单父  木材  分类: 古文叹观 2007-03-13 09:34 本文韩非使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把他的功利主义学说阐述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除了<经六>和<说六>宣扬守 ...
  • [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个有勇有谋的刺客的事迹,他们身上展示出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与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刺客列传 形象对比 精神价值 <史记・ ...
  •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 ...
  • 易水歌荆轲
    易水歌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赏析: 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 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 ...